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了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和相关点云处理软件,应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对重庆罗汉寺文物保护工程进行了数据采集、数据预处理、建筑特征提取、点云建模和三维仿真系统建立,该项目的实施对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文物保护方面的应用具有典型的代表意义和社会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2.
3维激光扫描是近年来飞速发展的一项高新测绘与信息技术。在文物保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总结了3维激光扫描技术的特点,从岩土文物保护需求出发,以实际文物保护工程为例,重点介绍了3维激光扫描技术在文物信息留存、虚拟修复、监测等方面的应用。最后指出3维扫描技术在岩土文物保护中未来的应用与发展应与文物保护需求紧密结合,而硬软件的改进完善及相关技术的集成应用亦是重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三维建模已经广泛应用于文物保护、工程测量、城市服务、应急救灾、林业保护等多个方面。本文结合实际工程经验,对多旋翼无人机近景摄影的古建筑物三维建模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自主飞行结合手动多高度、多角度拍照的古建筑三维建模方法,并通过多个试验场景,验证了三维模型的精度和质量。同时,引入地面布设的控制点,利用空中三角测量及密集匹配技术,进而获得古建筑上各个特征点的三维坐标,为近景摄影测量在古建筑物变形监测方面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张文江  郭江泳  周通 《测绘通报》2007,(6):47-48,64
古建筑测绘是古建筑保护、修缮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在工程实践中,顾及到文物保护和施工安全,常规的测绘方法往往要具备诸多条件。探索一套适用于工程实际应用的低成本、低风险、高效率的测绘方法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结合地理国情普查试点工作的技术和方法,以唐代14座帝陵(献陵、昭陵、乾陵、定陵、桥陵、泰陵、建陵、崇陵、丰陵、景陵、光陵、端陵、贞陵、靖陵)为对象,详细阐述了陕西省唐帝陵文物保护监测生产过程中地理国情要素信息的提取方法,监测对比分析1956年前后与2013年前后唐帝陵周边地表覆盖变化情况,为实施陕西省唐帝陵等重点文物的保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敦煌石窟虚拟重现与壁画修复模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由于受到自然灾害、经济建设、旅游开发等因素的影响,许多珍贵稀有文物遗址已处于濒危境地,如何有效保护、研究与开发这些文物资源已经显得非常的迫切与重要。研究了如何将计算机技术与传统文物保护工作结合起来,对文物实施数字化保存、重现和修复;并以敦煌文物为研究对象,利用虚拟现实、图像处理与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了敦煌石窟虚拟展示、脱落壁画复原与演变模拟等系统,极大地提高和改善了文物保护研究的效率与效果。  相似文献   

7.
基于高清影像,利用ArcGIS对河北省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区划进行了地理信息定位和调整,并建立了文物保护单位地理信息数据库;在此基础上开发了文物保护单位地理信息管理系统,并制作了专题图。  相似文献   

8.
北京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四大古都之一,是世界上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数最多的城市,文物保护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本文针对北京市文物保护所参照的历史测绘地理信息数据精度低、更新速度慢和维度单一,不利于开展文物保护工作的问题,利用LiDAR技术、无人机技术以及影像匹配建模技术等现代化测绘技术,快速获取高精度、多维度的测绘地理信息数据,为北京市文物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测绘工作提供可靠的数据保障。  相似文献   

9.
地面三维激光扫描在石窟石刻文物保护测绘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文物测绘是文物保护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工作。简要介绍将地面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应用于石窟石刻文物保护测绘的工作流程,以及三维激光扫描应用于石窟石刻文物保护测绘中可以便利地生成的新的测绘成果。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文化遗产的高度重视及城市的快速扩张,文物保护管理规划无法与城市规划对接,不利于文物保护与管理工作的开展。本文以陕西省文物保护区划项目为背景,选取铜川市延昌寺塔保护范围为试验区,对延昌寺塔保护区划进行实测,并结合无人机航测、三维激光扫描、三维地理信息系统等现代测绘地理信息技术手段,探讨综合现代地理信息技术方法在文物"两线"精准划定中的作用与优势。通过本文的研究示范,为提升文物保护规划权威性,提高文物管理水平提供了新思路,其技术方法及手段可以在同类项目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倾斜摄影技术已经在智慧城市、文物保护、应急救灾等方面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但在工程测量领域的应用还处于试验和推广阶段。本文基于倾斜摄影实景模型内业测制1∶500地形图生产应用案例,提出了地形要素提取的方法,并对成果进行了精度验证,可以为倾斜摄影技术应用于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陕西是中华文明重要的发祥地之一,周秦汉唐的鼎盛繁荣,为后世留下了大量文物古迹。多年来,陕西测绘地理信息工作者奋战在三秦大地,参与了多项全国重点文物的保护工作,其中,陕西省第三测绘工程院GIS工程中心是近年来省内最为活跃的一支测绘文物保护队伍。2013年,陕西省测绘地理信息局与省文物局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联合成立了以该中心工作人员为核心的陕西省文物测绘工程技术中心,双方的合作跨入新阶段。2013年10月,陕西省地理国(省)情文物保护监测项目有序开展,为给唐帝陵等重点文物的保护提供依据,该中心对唐陵周围的地表覆盖情况进行了普查。  相似文献   

13.
结合地理国情普查试点工作的技术和方法,详细阐述了陕西省明长城文物保护监测生产过程中地理国情要素信息提取方法,获取明长城监测数据,对监测成果进行统计分析,总结明长城文物保护监测生产技术方法,并提出保护明长城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陈晓岚 《现代测绘》2011,34(3):43-46
针对历史风貌保护区中保护建筑的管理工作,提供文物部门获取基础地理信息的手段,为当地文物保护单位建立起历史风貌保护建筑管理信息系统,并介绍了现代测量技术在文物保护单位数据采集、处理、更新中的应用,分别阐述了现代测量技术在文物保护单位日常管理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3维扫描技术可以说的是21世纪又一项测绘技术新突破,本文介绍了3维激光扫描技术的工作原理,通过结合实际的墓葬保护工程,重点阐述了3维激光扫描技术数据的采集、处理、建模过程和方法,同时总结3维扫描技术的优点和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为数字考古和文物保护提供新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6.
西藏“三大重点文物”维修工程开工建设。为期五年的西藏“三大文物”维修工程是国家投资3.3亿元,对西藏布达拉宫、罗布林卡、萨迦寺三大重点文物进行保护维修的工程。工程于2002年6月26日正式开工建设,是西藏文物保护工作中投资最多、规模最大、质量要求最高的工程。开工三年来国家累计下达投资21067万元,工程总安排的124个子项中,已开工40个项目,竣工29个子项目。今年是“三大文物”保修工程能否在2006年如期完工的关键之年,攻坚之年,拟计划投资1.04亿元,新开工30个子项目,将于3月15日前全面开工建设。西藏自治区“三大文物”维修工程领导…  相似文献   

17.
GIS支持下文物保护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周娅  谢志仁 《东北测绘》2002,25(1):13-16
在分析文物保护管理信息系统(RPMIS)的系统目标、功能和应用特点基础上建立了系统概念模型,提出基于组件化GIS和Internet/Intranet的系统实现方案,进一步探讨了系统开发和集成过程中的若干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8.
我们王楼乡是全国中小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实验区梁园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辖18个行政村,73个自然村,15所学校,2所敬老院,5万亩土地,3.1万人。境内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曾被梁孝王批为离宫的三陵台;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避暑圣地、皇家寺院——清凉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胡堌堆?扒?有被称为迎客之柏的千年龙柏、凤柏和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在微机上制作古建筑分布正射影像图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实验证明,该方法是有效的,为 摄影测量技术在文物保护领域中的应用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测绘信息与工程》2007,32(4):33-33
由清华大学、中国文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遥感研究所及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共同参与进行的“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空间信息技术在大型遗址保护中的应用研究项目调研组,在扬州召开会议。会议宣布该系统将首先对京杭大运河全线采用全球定位系统进行精确定位和监测。由此开创了数字化文物保护的先河,为大运河保护范围的划定提供科学依据,为京杭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提供技术支持,并进行京杭大运河空间信息技术系统的开发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