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构造岩浆侵位的接触构造体系与成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是在中国南部古大陆边缘构造带扬子边缘构造区探讨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构造岩浆侵位的不同接触构造体系与成矿.构造岩浆侵位有三步曲,一是地球深部构造岩浆的形成;二是构造岩浆侵位的动力作用;三是在表壳与围岩形成不同侵位接触构造样式的成矿场地.最后,作者例举大冶铁矿和铜陵铜矿两成矿区的构造岩浆主动侵位形成顶沉构造(rooffoundering)和超复侵位于围岩顶垂体(roof-pendent)之上,并形成不同深度的转折接触构造控矿体系.该侵入接触控矿体系应是在区内向不同深度“逐级开拓”找矿的新“认识”.  相似文献   

2.
南岭构造岩浆带属南华大花岗岩省的主体.它是受地球纬向和经向构造在陆内交切形成的陆壳根入地幔及滨西古太平洋洋壳消减的异曲同工效应构建的多源大规模构造岩浆岩带.多源构造岩浆的形成、岩浆侵入表壳的岩浆构造动力及其侵位于围岩形成的侵入接触构造体系与一定构造岩浆、一定成矿系列的成岩成矿属性密切相关.笔者为从构造岩浆成岩及岩浆侵位构造动力形成的侵位接触构造体系普适性模式,提出强动力形成的正-近接触带构造样式可形成香花岭矿床式-柿竹园矿床式-芙蓉矿床式-黄沙坪矿床式的湘南成矿亚系列:弱主动力形成的正-近接触带构造样式可形成大吉山矿床式-西华山矿床式的赣南成矿亚系列;中强主动力形成的近-远接触构造带倒卧背斜构造样式可形成拉么矿床式-大厂矿床式的桂西北成矿亚系列.最后还提出侵入接触构造体系形成的不同构造样式仅是有利控矿场地的准备,尚需进一步研究侵位岩体的热效应与金属元素淀积的化学动力作用方能更深化认识成矿的强度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李三忠  杨振升 《岩石学报》1997,13(2):189-202
通过对胶辽吉地区古元古代裂谷带的深入研究,提出了伸展构造环境下中深部地壳花岗质岩浆侵位的一种模式,即花岗质岩浆沿基底与盖层之间的拆离滑脱带多次贯入,形成岩席,之后随着地壳拉伸(或伸展)作用,这些岩席逐渐远离侵位中心,发生侧向迁移。这种大陆壳内中深部花岗质岩浆的侵位和地壳的侧向伸展的模式,与有些学者提出的大洋中脊玄武质岩浆的侵位和洋壳扩张的模式是基本相似的。这一模式也是大陆地壳快速生长加厚的一种有效机制。由于花岗质岩浆的上涌引起上覆盖层因重力失稳形成一系列顺层滑脱构造组合。它们与花岗岩和基底共同构成中深构造层次岩浆隆起-顺层分层滑脱构造系  相似文献   

4.
济阳坳陷非生物成因气聚集的深层构造因素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综合分析深部人工地震探测资料和非生物成因天然气分布特征,认为超塑性流动变形机制对于济阳坳陷地壳岩石流变和深部结构调整影响深刻。地幔物质上涌,中、下地壳特别是低速物性体的岩石流变以及表壳伸展破裂,制约着含气构造按照表壳脆裂与深部流变的组合样式发展。岩浆活动受到韧性地壳分层的阻隔,通过深熔作用同化岩石圈物质,通过侵位地壳改造壳层性质。在低速体所在层位,流体(包括二氧化碳)在聚集的同时促进了地壳岩层的变质、弱化。整个地壳层次上的深部顺层断裂、构造折离及断裂根部扩容是区内非生物成因气聚储的有利构造因素。  相似文献   

5.
论太行山构造岩浆带的岩浆来源及其成因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牛树银  董国润 《地质论评》1995,41(4):301-310
本文以太行山构造岩浆带及其东西两侧断陷盆地的地质特征及深部探测资料为依据,探讨远离俯冲板内构造岩浆带中岩浆的成因、来源及侵位机制。提出了韧性流变-岩浆隆起模式。认为在区域构造应力场和地幔位势差、密度差的控制下?隆升的造山带剥蚀物向两侧断陷盆地搬运,而中下地壳则沿深部向山根缓倾的韧性拆离带迁移到造山带的深部,并在拆离剪切作用及流体的参与下形成深熔岩浆,这种深熔岩浆,在沿陡倾剪切带上侵过程中,不断与中  相似文献   

6.
大别地块中生代绝大部分钙碱笥花岗岩类岩浆的形成、侵位与壳幔岩浆源区不同程度的混合作用、垂向侵位分异以及块体的差异降升-剥露过程密切相关。中酸性岩浆活动和变质岩系的改造作用直接源于同一热事件,即为深部幔源基性岩浆不断向地壳添加,由此引发了中上地壳变质流变物质广泛熔融、侵位或受热改造。这一热事件可能为大别地块中生代隆升作用提供了必要的动力。  相似文献   

7.
济阳坳陷非生物成因气聚储的深层构造因素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通过综合分析深部人工地震探测资料和非生物成因天然气分布特征, 认为超塑性流动变形机制对于济阳坳陷地壳岩石流变和深部结构调整影响深刻.地幔物质上涌, 中、下地壳特别是低速物性体的岩石流变以及表壳伸展破裂, 制约着含气构造按照表壳脆裂与深部流变的组合样式发展.岩浆活动受到韧性地壳分层的阻隔, 通过深熔作用同化岩石圈物质, 通过侵位地壳改造壳层性质.在低速体所在层位, 流体(包括二氧化碳) 在聚集的同时促进了地壳岩层的变质、弱化.整个地壳层次上的深部顺层断裂、构造折离及断裂根部扩容是区内非生物成因气聚储的有利构造因素.   相似文献   

8.
鹦歌岭白垩纪红盆中的韧性剪切带由糜棱岩系列岩石组成,发育线理、面理和褶皱构造,具有拆离活动的运动学特征。变形差应力变化在27.2~66.2 MPa之间,变形温度高于500℃.近垂直的挤压和近水平的伸展显示剪切带的形成与深部岩浆上侵作用有关,对进一步认识海南岛燕山期构造岩浆作用以及岩浆侵位机制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9.
安徽铜陵狮子山矿田岩浆岩锆石SHRIMP定年及其成因意义   总被引:36,自引:4,他引:32  
铜陵狮子山矿田发育大量岩浆岩,且与矿田中的铜金多金属成矿关系密切。锆石SHRIMP同位素精确定年表明,矿田中的岩浆侵位年龄在132.4~142.9Ma之间,即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属燕山早期晚阶段。矿田岩浆岩体是在同期岩浆活动中多次侵位形成的,岩浆侵入活动可以划分为分别起始于140Ma前后和约136Ma的早晚两次。从岩浆上升侵位到冷却结晶的时间间隔均较短,但其中白芒山辉石二长闪长岩冷却史相对较长,且经历了早期深部岩浆房中的分离结晶作用和后期构造脉动、岩浆上升侵位、减压受热、早期晶体再熔蚀及冷却结晶的过程。结合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认为,狮子山矿田岩浆演化的后期,即起源于上地幔或下地壳的原生岩浆在同化了壳源物质并聚集到岩浆房中以后,在滞留的过程中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分离结晶作用,但尚未固结,成分上显示了一定的带状分布,在区域构造应力松弛及构造事件诱发下,随机地沿发育的构造裂隙先后上升侵位,冷凝结晶。  相似文献   

10.
岩浆侵位机制研究综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岩浆侵位机制是研究地球动力作用的重要依据,综合国内外资料,对岩浆侵位机制提出了按侵位深度,岩浆迁移距离,岩浆结晶程度的分类方案及其联合侵位类型。分别对各类侵位机制 岩浆侵位过程,特点,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讨论了岩浆定位空间问题和影响岩浆定位的因素。  相似文献   

11.
金川含铂硫化铜镍矿床成矿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汤中立 《甘肃地质》1991,(2):104-124
金川矿床产出于过渡区,位于中朝地块西南部阿拉善边缘隆起上,含矿岩体是多期上侵贯入形成的,时代为1508±31Ma。 导源于地幔深部富硫的铁质超基性岩浆,沿超壳深断裂上侵到达地壳岩浆房。注入岩浆房的岩浆发生熔离作用和岩浆分异作用,按重力效应在岩浆房中自下而上先后形成了矿浆、富矿岩浆、含矿岩浆和岩浆分层格局。随着温度下降,在构造应力脉动式驱动下,岩浆房中自上而下按岩浆、含矿岩浆、富矿岩浆和矿浆的顺序,先后分别沿相同通道上侵、贯入于现存空间成岩成矿、每次上侵、贯入的浆体都沿着前次浆体的下侧部和根部定位。 整个成矿过程由岩浆房中的深部熔离、岩浆分异和重力分层作用→第一期次岩浆上侵→第二期次含矿岩浆上侵→第三期次富矿岩浆贯入→晚期矿浆贯入→接触交代成矿→热液叠加成矿,构成一个完整的硫化铜、镍矿床的成矿模式和时空分布系列。  相似文献   

12.
陕西望江山岩体位于西乡县西北,是一个具有层状构造的基性侵入体,前人一般认为岩体中的韵律层状岩石是岩浆在岩浆房中就地结晶分异形成的.本次通过对侵入体的岩石、矿物特征的研究,认为韵律层状岩系是岩浆多次侵入活动形成的产物.母岩浆在深部岩浆房经结晶分异、液态扩散、硅酸盐液态不混熔等作用分异为成分有差异的衍生岩浆,这些岩浆分期次上涌,在侵位后岩浆除再经结晶分异等作用外,由于深部岩浆的多次上涌,因而有显著的岩浆混合作用发生.本文着重介绍岩浆多次活动及其混合作用.  相似文献   

13.
陕西望江山岩体位于西乡县西北,是一个具有层状构造的基性侵入体,前人一般认为岩体中的韵律层状岩石是岩浆在岩浆房中就地结晶分异形成的。本次通过对侵入体的岩石、矿物特征的研究,认为韵律层状岩系是岩浆多次侵入活动形成的产物。母岩浆在深部岩浆房经结晶分异、液态扩散、硅酸盐液态不混熔等作用分异为成分有差异的衍生岩浆,这些岩浆分期次上涌,在侵位后岩浆除再经结晶分异等作用外,由于深部岩浆的多次上涌,因而有显著的岩浆混合作用发生。本文着重介绍岩浆多次活动及其混合作用。  相似文献   

14.
赵丽君 《地质与勘探》2010,46(1):102-112
克拉通边缘岩浆侵位及其相关的浅层构造变形制约,不仅是深部壳幔相互作用及区域构造应力作用的浅部响应和表现,而且是从克拉通活化发展到造山作用的物质和事件记录之一。通过对燕山东段盘山花岗岩岩体周缘构造变形特征、演化过程的研究,并结合40Ar/39Ar热年代学测试和分析,提出盘山岩体侵位前、侵位时其上覆岩层的构造演化过程:三叠纪末(210-200Ma)盘山岩体侵位前,燕山中东段受南北向挤压作用形成了近东西向的马兰峪复背斜和蓟县逆冲断裂;盘山岩体侵位于先期形成的马兰峪复背斜南翼,并侵蚀了蓟县断裂;蓟县断裂的后期再次活动截切了盘山岩体的周缘向斜。岩体及同缘构造的相互关系表明,华北克拉通北缘地区的中生代早期岩浆形成于强烈的克拉通活化后一个由挤压变形向相对平静期转化的阶段。  相似文献   

15.
对八卦庙超大型金矿床岩石、矿石的铂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八卦庙金矿床铂族元素的富集和晚期深部岩浆热液有关,与金的富集具有一定的正消长关系,并指示了西坝岩体对成矿的作用。该区碰撞造山-造山后伸展-岩浆侵位-矿床形成是一个统一的连续过程,在这一岩浆-构造-成矿过程中,铂族元素得到一定富集。  相似文献   

16.
高辉  曹殿华  范世家 《地质通报》2009,28(6):794-803
通过对金川铜镍矿床地质、矿化特征与加拿大伏伊希湾(Voisey’s Bay)铜-镍-铂族元素硫化物矿床进行系统对比分析,总结出这2个世界级铜镍硫化物矿床形成演化方面的相似性、可比性及其共同特点,即深部岩浆房含矿岩浆沿通道脉动式上侵,到上部表现为“小岩体,成大矿”。成矿作用过程和模式表现为:①含矿岩浆的有序侵位显示岩浆在深部岩浆房停歇过程中曾发生熔离分异,形成岩浆、含矿岩浆、富矿岩浆和矿浆分层结构;②成矿作用是在富有动力的岩浆环境下岩浆不连续(脉动式)上侵过程中发生的,岩浆熔融体富含挥发组分,上侵活动剧烈,围岩角砾化;③含矿岩浆沿相同的通道或越位上侵,在先期侵入岩体下侧或上方不同空间成矿;④岩浆运移过程中与围岩发生相互作用、组分交换和成矿物质的富集。深入阐明了含矿岩浆不连续(脉动式)上侵、后续岩浆补给和混合是镁铁—超镁铁岩体中硫化物被聚集在岩浆流动的通道内形成超大型铜镍硫化物型铂族元素矿床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7.
东湖伟晶岩矿床为花岗质完全分异式伟晶岩类型;该矿床是由深部岩浆经多期多阶段演化分异形成的伟晶岩浆热液,在区域NE向张性构造应力的作用下,再次侵位到早期侵入岩体后经缓慢结晶而成的。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金川铜镍矿床地质、矿化特征与加拿大伏伊希湾(Voisey's Bay)铜-镍-铂族金属硫化物矿床进行系统对比分析,总结出这2个世界级铜镍硫化物矿床形成演化方面的相似性、可比性及其共同特点,即深部岩浆房含矿岩浆沿通道脉动式上侵,到上部表现为"小岩体,成大矿".成矿作用过程和模式表现为:①含矿岩浆的有序侵位显示岩浆在深部岩浆房停歇过程中曾发生熔离分异,形成岩浆、含矿岩浆、富矿岩.浆和矿浆分层结构;②成矿作用是在富有动力的岩浆环境下岩浆不连续(脉动式)上侵过程中发生的,岩浆熔融体富含挥发组分,上侵活动剧烈,围岩角砾化;③含矿岩浆沿相同的通道或越位上侵,在先期侵入岩体下侧或上方不同空间成矿;④岩浆运移过程中与围岩发生相互作用、组分交换和成矿物质的富集.深入阐明了含矿岩浆不连续(脉动式)上侵、后续岩浆补给和混合是镁铁一起镁铁岩体中硫化物被聚集在岩浆流动的通道内形成超大型铜镍硫化物型铂族元素矿床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金川铜镍矿床地质、矿化特征与加拿大伏伊希湾(Voisey′s Bay)铜- 镍-铂族金属硫化物矿床进行系统对比分析,总结出这2个世界级铜镍硫化物矿床 形成演化方面的相似性、可比性及其共同特点,即深部岩浆房含矿岩浆沿通道脉 动式上侵,到上部表现为“小岩体,成大矿”。成矿作用过程和模式表现为:①含矿 岩浆的有序侵位显示岩浆在深部岩浆房停歇过程中曾发生熔离分异,形成岩浆、 含矿岩浆、富矿岩浆和矿浆分层结构;②成矿作用是在富有动力的岩浆环境下岩 浆不连续(脉动式)上侵过程中发生的,岩浆熔融体富含挥发组分,上侵活动剧烈, 围岩角砾化;③含矿岩浆沿相同的通道或越位上侵,在先期侵入岩体下侧或上方 不同空间成矿;④岩浆运移过程中与围岩发生相互作用、组分交换和成矿物质的 富集。深入阐明了含矿岩浆不连续(脉动式)上侵、后续岩浆补给和混合是镁铁 —超镁铁岩体中硫化物被聚集在岩浆流动的通道内形成超大型铜镍硫化物型铂 族元素矿床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20.
金川硫化铜镍矿床成矿模式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汤中立 《现代地质》1990,4(4):55-64
金川矿床产出于过渡区,位于中朝地块西南部阿拉善边缘隆起上,含矿岩体是多期上侵贯入形成的,时代为1509~1526Ma。 导源于地幔深郎富硫的铁质超基性岩浆,沿超壳深断裂上侵到达地壳岩浆房。注入岩浆房的岩浆在橄榄石结晶温度的区间内,发生熔离作用和橄榄石结晶作用,按重力效应正岩浆房中自下而上先后形成了矿浆、富矿岩浆、含矿岩浆和岩浆的分层格局。随着温度下降,在构造应力脉动式驱动下,岩浆房中自上而下按岩浆、含矿岩浆、富矿岩浆和矿浆的顺序,先后分别沿相同通道上侵、贯入于现存空间成岩成矿、每次上侵、贯入的浆体都沿着前次浆体的下侧部和根部定位。 整个成矿过程由岩浆房中的深部熔离、橄榄石结晶和重力分层作用→第一期次岩浆上侵→第二期次含矿岩浆上侵→第三期次富矿岩浆贯入→晚期矿浆贯入→接触交代成矿→热液叠加成矿,构成一个完整的硫化铜、镍矿床的成矿模式和时空分布系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