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中国东海2万年来海平面变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拟通过中国东海相对海平面与全球海平面对比分析,来获得东海构造沉降数据。但在对比分析的过程中发现,断裂作用对中国东海150m以深海域相对海平面的变化有重要影响。这种作用使东海150m以深海底至少下降了30m,这是我国学者先前误认为中国东海末次冰盛期最低海面位置位于现今海面下150~160m一带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水与冰川重力均衡、沉积物压实和构造沉降作用进行了探讨。结果认为重力均衡不足、沉积物压实作用微弱,构造沉降是造成东海相对海平面与全球海面之间差异的又一重要原因。同时发现东海构造沉降随水深呈规律性变化。断裂作用的表现结果所赋予的更深层次的思考与认识是,在17kaB.P.以前,中国东海水深150~160m一带是1个相对隆起带,其存在对陆架区圈闭和捕获中国大陆古水系和沉积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东海平湖油气田明年开工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获国务院批准《东海天然气早期开采供应上海城市燃气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已经国务院正式批准,预计明年可开工建设.东海天然气早期开采供应上海城市燃气工程包括上、下游两部分.上游部分为海上油气开采综合平台、钻井、两条海...  相似文献   

3.
东海高密水环流的演变及其对长江口外混合水扩散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依据多年的东海水文观测资料,进一步分析了东海高密水核心及其上层环流的形成、演变特点和它对长江口外混合水扩散的影响。获得如下结果:1.东海高密水的形成是具有高温、高盐特性的台湾暖流水北上降温的必然结果。增密方程可以反映这一特点。2.东海高密水核心及其上层环流的形成与由台湾暖流发展引起的水团挤压有关。3.在春、夏季,东海高密水核心区上层环流的发展可对长江口外混合水(盐度为23~33)的扩散产生很大影响。这个环流可导致近岸盐度锋松弛,长江口外混合水沿具有低密特性的台湾暖流水和东海高密水之间的密度锋向外扩展。密度锋是长江口外混合水扩散的通道  相似文献   

4.
本文测定了取自黄海南部和东海北部的某些表层沉积物主要元素的含量。根据主要元素的丰度、概率分布及其共生组合得到下列结果:1.A1、Fe、Mg,Na、K的高含量分布地区与粘土沉积物相一致。Si的高含量区与砂质沉积相一致.Ca的高含量区与生物碎屑沉积物相一致:2.A1与K、Mg、Na、Fe呈正相关.Mg与Fe之间,Si,P和A1之间也是正相关,Ca和Mn与A1没有明显的关系;3.沉积物中A1、Fe、Mn、Mg、Na、K和P的含量随着远离海岸和海水深度增加趋于降低,Ca的变化没有规律.相反,在东海北部随着水深Ca含量增加,而Si与水深没有明显关系:4.黄海沉积物来源于黄河,东海北部沉积物来自长江。  相似文献   

5.
东海和黄海是世界上最发育的陆架之一.由于该地区的水浅,以致表面热传递和风力大的季节变化可以影响水体环流,因此,其环流的季节性变化很大。定量地阐明东海和黄海水体环流的季节变化,可为讨论该边缘海中的物质迁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日本科学家最近在日本东海发现了一个海底下沉地带.这一地带位于东海纪伊海域的南海海沟东南5070km处.通常被称为“大地震巢”.  相似文献   

7.
用防吸附物理涂汞电极反向极谱进行了东海至图们江水中Zn,Cd,Pb,Cu(1991年5-6月)的形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4种元素不稳定态的平均浓度分别为5.7,0.060,0.035,0.62μg/L,分布较为均匀。该结果证实了痕量金属离子(自由离子及不稳定络离子)的均匀分布规律。有机结合态Zn,Pb,Cu和颗粒态的Zn,Cu的较高含量,位于长江口及东海水中。  相似文献   

8.
东海平湖油气田1998年底建成试产1996年1月24日,上海市、地质矿产部和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在上海召开三方高层领导会议,讨论研究东海平湖油气田项目开发建设问题.上海市副市长夏克强、地质矿产部副部长陈洲其、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总经理王彦和上海石油天然气...  相似文献   

9.
上海石油天然气公司与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关于东海平湖油气田开发作业的委托协议签字仪式,于1994年6月15日下午在上海和平饭店举行.上海市副市长夏克强和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副总经理唐振华出席签字仪式.出席签字仪式的还有上海市东海天然气开发领导小组成员、市政府有关部委负责人、上海石油天然气公司董事会成员及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平湖项目组有关人员等.经签字双方协商同意“委托协议”已于6月1日正式生效.  相似文献   

10.
关于东海黑潮流量某些特征的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基于1955-1990年G-PN断面资料,详细分析东海黑潮流量的分布特征及其变异,以进一步研究东海黑潮流量的变化规律。主要结果表明,(1)东海黑潮流量的多年平均值为22.7×106m3/s,春、夏和冬3季,流量的多年平均值相差甚小。(2)G-PN断面两段不同观测期间内,多年平均流量及其季节变化皆有一定差别。(3)东海黑潮流量的分有存在一定的区域性差异,与通过G-PN断面的流量相比,台湾东侧海域的黑潮流量较大,而吐噶喇海峡的流量略小些。  相似文献   

11.
本文概述了我国1993年海洋油气勘探开发取得的新进展.简要介绍了渤海、东海和南海自营与对外合作的新发现,重点勘探开发区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12.
东海陆架边缘北部玄武岩的矿物及化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东海陆架边缘北部一个站位的玄武岩进行了镜下观测、XRD定量分析和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表明东海陆架边缘北部玄武岩斑晶主要由拉长石、贵橄榄石和普通辉石组成,其中,单斜辉石的结晶温度为1108.49℃,岩浆起源深度在42.9km以深。与冲绳海槽和琉球岛弧玄武岩相比,在斜长石An值、辉石Ca-Mg-Fe比例与橄榄石Fo值上均有明显的不同,表明三地玄武岩在成因上有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东海中部陆架高密水在其形成、演变的过程中向东海北部迁移。冬、春和夏季在东海北部济州岛以南海域存在着一高密(条件密度σt高于25.00)、高溶解氧(高于5.0×10-3)及高盐或次高盐(34.00左右)性质的水体。韩国以南50~100m等深线附近海域也有一高盐、高溶解氧的高密水带。T-S和T-O2点聚图表明这两块高密水基本属同一水体,韩国以南高密水可能是由济州岛以南高密水经济州岛东岸或东、西岸两侧海区迁移过来的  相似文献   

14.
东海温度锋的分布特征及其季节变异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汤毓祥 《海洋与湖沼》1996,27(4):436-444
根据1934-1988年东海水文观测资料,重点分析东海温度锋的分布特征及其季节变异,并结合近期中日黑潮合作调查研究成果,初步探讨温度锋季节变异和水团演变的关系,所得主要结论是:(1)东海不仅常年存在浙闽沿岸锋,东海北部陆架锋和黑潮锋,而且、春、夏两季,在东海南部还出现一条东海中部出架锋。(2)江海温度锋季节变化的特点是:冬季,锋的宽度和强度皆是表层最强,夏季,表层温度锋仅出现在浙江近岸小范围海域。  相似文献   

15.
温东海域油气重大突破给温州经济腾飞带来良机地矿部海洋地质研究所蔡乾忠东海平湖油气田的发现,开创了东海陆架盆地油气勘探开发的新纪元。1992年,我国政府决定开放东海近海部分海域,作为对外合作招标区。在不断扩大自营规模的基础上,加速了外国石油公司对东海油...  相似文献   

16.
依据1994年春季,东海表层水叶绿素信产航观测资料,分析不同取样间隔时叶素含量的空间分和频率分布。结果表明,取样间隔为0.01km,0.1km和1km时的空间分布和频数分布总上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春夏季黄海和东海微型浮游动物类群及其摄食生态,于2011年春季和夏季在黄海、东海,通过稀释法测定浮游植物生长率及微型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的摄食率,同时应用显微分析技术研究了微型浮游动物丰度及其类群组成.结果表明:(1)春季,黄海、东海微型浮游动物丰度为1800~21833个/dm3,夏季的为67~6175个/dm3;春季,其微型浮游动物生物量为8.71-60.58ug/dm3,夏季的则为0.44~30.25ug/dm3(其生物量以c含量计).(2)春季、夏季黄海和东海浮游植物的生长率及其标准偏差分别为0.78±0.35、1.62±0.83d-1,而春季的显著低于夏季(P〈0.05).春季、夏季其微型浮游动物的摄食率及其标准偏差分别为0.98±0.32、0.92±0.57d-1,无显著性差异(p〉0.05).春季,微型浮游动物摄食浮游植物现有生物量的61%±13%,占初级生产量的131%±58%;夏季,微型浮游动物摄食浮游植物现有生物量的54%±22%,占初级生产量的70%±44%.春、夏季,黄海和东海微型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初级生产量的摄食比例较高.  相似文献   

18.
1998年夏季长江特大洪水入海的化学水文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根据1998年夏季长江流域特大洪水期间黄海、东海的现场调查资料,讨论了洪水入海对黄海和东海陆架区化学水文学的影响。给出了迄今调查获得的长江冲淡水及其营养物质的最大扩展范围;发现了表层溶解氧和pH分布的一个突出现象,即在南黄海南部和东海北部的远岸海域存在一溶解氧和pH高值封闭区;指出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主要发生在南黄海南端至东海北部海域,而不是在长江口门内。南黄海南部,东海北部和东海近岸海域过量无机氮的存在表明,与其它海洋生态系统不同,上述海域的初级生产可能是磷限制而非氮限制。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东海陆架盆地物探调查、油气地质勘探与研究史作了简单介绍,历史表明,在严格科学管理和在地质工作者的努力下,东海陆架盆地的油气地质勘探与研究确实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绩,从而为今后的“开放和开发”新形势下的进一步勘探奠定了基础,本文的历史回顾皆在为新、老东海海油气持勘探工作者提供了解东海油气勘探史线索,以促进更深入的工作。  相似文献   

20.
《海洋地质前沿》1994,(9):F004-F004
据1994年7月4日《中国地质矿产报》报道:我国东海自营海区的油气勘探传来喜讯。日前,由地矿部上海海洋地质调查局“勘探三号”石油钻井平台钻探的东海“武北一井”获得工业油气流。这一情况表明,东海平北海区将成为东海第二个可供开发的油气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