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家辉 《地质与资源》2000,9(3):133-143
在简要介绍桂西北地区岩浆活动特征和论述超微粒型金矿床成矿期次、成矿物质及流体来源、热源的基础上,探讨了岩浆活动与超微粒型金矿化的关系.本地区大地构造演化、尤其是岩浆活动与金成矿过程具有明显的对应关系:华力西-印支期准地台-再生地糟发展阶段的海底基性岩浆侵入和喷溢活动,对应形成矿源层的沉积成岩初步富集期,即由于海水浸蚀使岩浆物质中的金解离,往海水搬运、生物作用,在隆起区边缘沉积环境变换带沉淀聚集形成相对富集的转生矿源层;印支晚期-燕山期大陆边缘活动带发展阶段酸性岩浆活动对应热液主成矿期,即酸性岩浆活动不仅提供了成矿热液的热源,而且岩浆热液参与了成矿并提供了部分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  相似文献   

2.
王飞 《地质与勘探》2012,48(4):713-727
[摘 要]温泉钼矿床的形成与西秦岭造山带印支期碰撞造山事件和岩浆活动密切相关。西秦岭温泉钼矿床成因及成矿过程的研究成为揭示印支期秦岭造山带构造体制转换与大规模成矿关系的关键,对发展秦岭造山带印支期成矿理论和印支期花岗岩的成矿潜力评价以及找矿勘探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前人对温泉钼矿床区域地质和矿床地质研究的基础上,对该矿床的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做了进一步的综合研究,结果表明温泉钼矿床成矿物质来源于花岗岩浆气水热液,成矿与印支晚期花岗质岩浆结晶分异过程中产生的岩浆热液活动密切相关;温泉钼矿床具备岩浆热液型矿床的地质特征,其成矿过程为:晚三叠世秦岭造山带发生由挤压向伸展转变的构造体制转换引起下地壳发生熔融形成富含Mo的花岗质岩浆,岩浆在结晶过程中冷凝分异出的成矿流体经充填和交代作用而使Mo 富集形成矿床  相似文献   

3.
泰宁何宝山金矿田位于武夷成矿带中段,通过对金矿田成矿地质条件、矿床地质特征的系统分析,总结其成矿规律。认为矿田内金矿床的分布明显受断裂构造带的控制,金成矿作用具有多期次的特点,与加里东晚期和印支-燕山期的岩浆热液活动密切相关,为成矿提供了丰富的热源。成矿物质中的S来自深部,成矿流体具有岩浆水和大气降水混合的特点。矿田深部具有较好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4.
湖南锑金矿成矿大爆发:现象与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湖南锑金矿具有区域穿层成矿的特征。区域锑金成矿明显受岩性控制而不具传统的“层控”特征。锑金成矿与印支燕山期的岩浆活动具明显的时空藕合关系和成因联系。基于这些事实和锑的地球化学性质分析 ,本文提出了湖南锑金矿成矿大爆发的机理模式。认为锑金成矿是富集成矿物质的板缘岩浆源或岩浆库于中生代发生成矿大爆炸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天宝山东风北山钼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岫生  吴卫群  韩寿军 《吉林地质》2010,29(4):43-47,53
天宝山矿区位于中朝准地台辽东台隆之和龙断块与吉黑褶皱系延边优地槽褶皱带接触处之槽区一侧。该矿床产于印支期花岗闪长岩和火山岩与斑状二长花岗岩接触带,并受北西向和近东西向构造控制。通过对矿床地质特征、成矿物质来源、物理化学环境等方面的研究,认为成矿物质主要来自深部物源区或上地幔,成矿热液则是大气降水和岩浆水组成的混合水。矿床成因为岩浆期后中—高温热液充填石英脉型钼矿床。  相似文献   

6.
海南抱伦金矿床成矿时代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抱伦金矿床是海南省新近发现的大型金矿床之一,属于发育于下志留统陀烈组浅变质岩系中受断裂构造裂隙控制的岩浆热液型金矿床。成矿流体包裹体特征和氢氧同位素研究表明,成矿流体以岩浆水为主,有部分变质水的参与,大气降水影响比较小;成矿元素地球化学背景、硫同位素、稀土元素和初始锶比值等反映成矿物质来源虽然以变质岩为主,但有部分来源于岩浆岩;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来源反映出成矿作用与岩浆活动的密切关系。由热液蚀变矿物Rb-Sr等时线年龄234Ma和K-Ar年龄213Ma可知,金矿化年龄为210-230Ma,所以,抱化金矿床的成矿时代为印支期。这一结果与粤西-海南成矿带的成矿时代特征及特提斯构造演化特点相吻合。  相似文献   

7.
羊拉大型铜矿床位于滇西北德钦县,为金沙江构造带内的代表性矿床,其矿床成因和成矿模式尚未取得统一认识。本文从地层划分、岩浆岩及其构造背景、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来源、成矿时代与矿床成因等方面分析了研究进展,提出了"热水沉积-岩浆热液成矿-构造热液改造"成矿模式。海西期热水沉积作用提供部分成矿物质,但未形成规模铜矿体;晚印支期岩浆热液成矿作用为最主要成矿期,形成羊拉铜矿的接触交代型主矿体,其残余岩浆浅成就位形成石英斑岩脉及斑岩型矿体;燕山-喜山期构造热液改造成矿作用使不同矿体进一步富集或贫化,并错段矿体形成不同的矿段。  相似文献   

8.
加勒克金矿呈脉状、不规则囊状或漏斗状产于西秦岭造山带古道岭组灰岩中,矿化受到NWW向和近EW向断裂严格控制,矿石矿物以赤铁矿、自然金和黄铁矿为主,蚀变以硅化、绢云母化和褐(赤)铁矿化为特征。矿石主要为碎裂岩型、硅化碎裂斑岩型、碎裂灰岩型。成矿作用方式主要为热液渗滤交代、构造裂隙等有限空间的充填沉淀作用,构成比较完整的热液交代-充填-沉淀成矿体系经历了原生热液成矿期和表生氧化-次生富集期。成矿环境为近地表,成矿时代为印支晚期,成矿物质来源与印支期陆内造山阶段酸性岩浆活动密切有关,金矿化和岩浆岩可能是统一的受深部构造制约的印支期构造-岩浆-热液活动体系的系列演化产物。  相似文献   

9.
金银多金属成矿物质来源一直是成矿理论研究和找矿实践的热点问题。本文通过对冀北地区(指太行山北段、冀东和张家口—宣化地区)印支期—燕山期内生矿产近千个同位素数据统计认为:成矿物质源自地球深部,通过地幔热柱多级演化迁移到近地表并逐步就位、成矿。其同位素基本规律为:40个矿床的559个硫同位素数据中绝大部分值域为-5‰~5‰,均一化程度高,表明硫主要为岩浆硫;37个矿床200个铅同位素数据表现为矿质以幔源为主,确有部分壳源物质加入;34个矿床96个氧、氢、碳同位素数据统计表明,成矿流体应以岩浆水为主,兼有其他来源的水加入;地层不具有成矿专属性。  相似文献   

10.
何进忠  朱永新 《矿床地质》2022,41(5):989-1008
文章在全面揭示甘肃中秦岭成矿带23种矿产成矿规律的基础上,圈定找矿远景区。通过成矿地质背景和成矿过程研究,建立主要矿床类型的成矿模式;以主要地质事件和成矿作用为主线,归纳矿床的时空分布规律和矿床成矿系列;通过矿床成矿系列与成矿模式相结合的方法预测找矿远景区。结果表明,浅成中-低温热液型铅锌矿由有地幔流体和岩浆流体参与的变质流体和建造水混合或沸腾形成;岩浆热液型金矿由源于下地壳的岩浆热液与大气水混合和沸腾形成,或由源于中地壳的岩浆热液与变质水混合后再与建造水或大气水混合形成;研究区存在7个矿床成矿系列。结论认为,中秦岭华力西期—印支期含矿流体矿床成矿系列分布区中,夏河-两当弧形断裂与近东西向断裂的交汇部位是该矿床成矿系列的成矿有利部位,中秦岭华力西期—印支期岩浆相关矿床成矿系列分布区中,中酸性岩体与近东西向断裂耦合部位是该成矿系列的成矿有利部位。文章圈定找矿远景区12处。  相似文献   

11.
青海松树南沟金矿矿床地质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晓林 《地质与勘探》2010,46(2):191-197
青海松树南沟金矿床位于北祁连山环太平洋型俯冲带(缝合带),产于印支~燕山期花岗闪长斑岩体及其与围岩接触带附近。通过矿床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和地质特征综合分析,认为该金矿经历了加里东期火山作用阶段和华力西-印支期岩浆侵入作用阶段,但矿床的最终形成与晚华力西—印支期陆内碰撞造山产生的大规模剪切构造—流体活动使原有成矿物质活化、迁移、富集和沉淀成矿有关,可归类为造山斑岩型金矿床,已探明储量达中型规模,具良好的成矿远景。  相似文献   

12.
秦克章 《矿床地质》1998,17(Z1):201-206
额尔古纳南段8O年代以来先后探明4处大型、特大型矿床。依据多方法精确定年(单颗粒锆石U Pb、Rb-Sr、K-Ar),在该区首次划分出印支期花岗岩,将乌山矿床成矿时代由燕山晚期改为燕山早期,划分出印支期(Fe-Cu-Sn)、燕山早期(Cu-Mo)、燕山晚期(Ag-Pb-Zn-Cu)3个成矿期。其成矿温度、压力、流体盐度、密度以及岩浆水的比重依次降低。在区域构造-岩浆-流体演化系统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区域斑岩-次火山岩-浅成低温成矿系统的五层楼模型。  相似文献   

13.
川西北马脑壳微细浸染型金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系统总结马脑壳微细浸染型金矿床地质特征、成矿时代的基础上。通过稀土元素及氢、氧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分析了矿床成因。结果表明,马脑壳金矿床形成于印支晚期,其成矿物质来自围岩地层,岩浆流体参与了成矿作用,矿床为与岩浆活动有关的混合热液金矿床。  相似文献   

14.
闪长岩类侵入体中改造型金矿床形成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赋金闪长岩类侵入体主要发育于褶皱带中,形成时代在晋宁期至印支期,金矿主要以石英硫化物型主于岩体硫碎带中,成矿时期在印支期到喜山期之间,成岩成矿之间存在巨大时关茂矿物质主要来自岩体及含金沉积岩系,成矿流体以大握降水及建造水为主。闪长岩类侵入体中的金矿床主要是改造作用形成的。  相似文献   

15.
祁雨沟地区金矿床稳定同位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河南嵩县祁雨沟地区角砾岩型金矿床和蚀变岩型金矿床稳定同位素研究表明,两类矿床具有同一成矿流体来源-岩浆水;在早期-主期成矿阶段成矿流体以岩浆水为主,晚期矿化流体加入了相当数量的大气水。铅同位素组成表明金矿床的成矿物质与区内钙碱性花岗岩成岩皆主要来源自上地幔,混合铅的存在指示了上地壳地矿物质加入岩浆热液中,参与了金床床的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16.
水晶屯金矿床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水晶屯金矿床与区域上典型金矿床的硫、铅、氢、氧等稳定同位素的对比研究,阐明本区金矿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太古宇崇礼杂岩,太古宙区域变质作用仅形成金的初步富集,印支-燕山早期的构造岩浆活动促成石英脉主体形成,燕山期继承性构造岩浆活动对先成脉体的叠加改造作用是成矿的重要因素,成矿流体来源于岩浆水.本矿床为具有层控性质的岩浆热液型矿床.  相似文献   

17.
国家辉 《贵金属地质》2000,9(3):133-143
在简要介绍桂西北地区岩浆活动特征和论述超微粒型金矿床成矿期次、成矿物质及流体来源、热源的基础上,探讨了岩浆活动与超微粒型金矿化的关系。本地区大地构造演化、尤其是岩浆活动与金成矿过程具有明显的对应关系:华力西--印支期准地台--再生地糟发展阶段的海底基性岩浆侵入和喷溢活动,对应形成帮源层和沉积成岩初步富集期,即由于海不浸蚀使岩浆物质中的金解离,往海不搬运、生物作用,在隆起区边缘沉积环境变换带沉淀聚集  相似文献   

18.
贵州紫云方解石矿床是在贵州西南部新发现的非金属矿床,方解石矿体呈脉状、透镜状和似层状产出。对紫云火山关、达则等方解石矿床开展同位素地球化学及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研究,结果表明碳、氧同位素显示成矿物质来源于海相碳酸盐岩,成矿流体以富含HCO3-为主,大气水参与成矿,与岩浆作用关系不大。其中达则矿段相对于围岩,成矿物质具有较高的Sr、Zn和Ni含量,稀土元素配分曲线明显区别于围岩,δEu显示正异常等特征,暗示可能有深部流体参与成矿。火山关、打劳等其他矿段,矿体和围岩具有相似的稀土配分模式和∑REE变化规律,表明成矿物质来源于碳酸盐岩围岩。通过区域成矿作用比较,认为成矿时代可能属于印支—燕山期。  相似文献   

19.
蒋少涌 《地质论评》1988,34(6):515-523
对青城子铅-锌矿床矿体和围岩的氧、碳、铅、硫同位素系统研究表明,成矿物质初始来源主要是海底火山喷发沉积提供。含矿岩系遭受了变质作用和热液改造作用。从矿床东区→西区,从下部地层→上部地层,碳酸盐岩的氧、碳同位素组成作有规律地递变。印支-燕山期的构造岩浆活动对成矿有一定影响。氧同位素研究表明花岗岩为基底地层深部重熔的S型花岗岩,它提供了部分成矿物质。氧同位素交换水/岩值计算表明,成矿溶液以大气降水为主,混有少量岩浆水。因此,笔者认为该矿床为一沉积-变质-热液叠加改造型层控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20.
抱板金矿带产于戈枕脆韧性剪切断裂带西侧中元古代花岗岩体内接触带上。有剪切带蚀变岩型、石英脉型和含金伟晶岩型三种主要类型的矿床,以前一类最为重要。经多年研究认为,不同类型矿床的成矿时代不同,具多期成矿的特点。含金伟晶岩型和石英脉型金矿形成于海西期,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同期岩浆热液;含金剪切带的糜棱岩型金矿化发生于印支期;剪切带蚀变岩型金矿床形成于燕山期,成矿物质主要来自于与燕山期安玄玢岩同源的深部岩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