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北大巴山城口地区广泛发育富集V、Ag、Se等多种元素的下寒武统黑色岩系,但是否存在铂族元素矿化以及来源一直存在争议。本文利用ICP-MS方法测定了城口地区孙家坝剖面下寒武统鲁家坪组(对应牛蹄塘组)黑色岩系多金属富集层的铂族元素(PGE)、Au和Ag含量,在判断铂族元素异常的基础上,利用铂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探讨其来源。结果表明,该剖面黑色岩系样品具有较高的PGE含量(32.2~142.5 ng/g),平均88.9 ng/g,与上地壳平均值对比具有明显的PGE富集特征;同时金、银也具有较高的含量,平均值分别为40.2 ng/g和31.7μg/g。铂族元素配分模式表现为相对富集Pd、Pt、Os、Ru,亏损Ir、Rh,依据Ir含量以及与球粒陨石的对比分析,认为鲁家坪组黑色岩系PGE不具备地外物质来源。铂族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模式、PGE含量顺序及铂族元素相关图解显示其来源可能与海底热水作用关系密切。有机碳和PGE含量之间没有明显相关性,表明有机质可能是通过改变氧化还原条件导致PGE进一步富集。城口地区埃迪卡拉纪-寒武纪过渡阶段海底热水作用和PGE异常的识别不仅对于理解黑色岩系型矿床的成因,而且对全球重大事件如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认识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报道了四川冕宁稀土矿床碳酸岩7件样品的PGE和Au含量分析结果,其含量(wB/10-9)范围分别为Ir 0.5~0.78,Ru 1.61~6.75,Rh 0.08~0.14,Pt 2.62~12.15,Pd 1.11~3.65和Au 1.24~8.61.原始地幔标准化的PGE模式呈Ru、Pt、Pd相对富集和Ir、Rh相对亏损的“燕子型“.分析认为,碳酸岩具有一定携带PGE的能力;本区碳酸岩具“燕子型“PGE配分模式可能是其源区地幔PGE配分模式的反演;深源富CO2流体交代作用原始地幔可能是形成其“燕子型“PGE配分模式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中西太平洋海山富钴结壳及其各主要层圈(外层、疏松层、亮煤层)和玄武岩基岩的铂族元素(PGE)和Au 含量以及 Os 同位素组成,发现富钴结壳中 PGE 和 Au 含量均较高,且变化很大,∑PGE 为(70.09~629.26)×10~(-9),平均289.48×10~(-9),Au 为(0.60~26900)×10~(-9).具三层结构的富钴结壳中,疏松层(∑PGE=(339.37~545.82)×10~(-9))和亮煤层(∑PGE=(280.09~629.26)×10~(-9))的∑PGE 明显高于外层((70.09~133.27)×10~(-9).单层结壳的∑PGE 为(83.94~479.75)×10~(-9),Au 含量普遍高于具三层结构者.结壳的∑PGE 和 Au 含量远高于太平洋多金属结核(分别为(101.57~155.83)×10~(-9)和(1~4)×10~(-9)。沉积深度和海水氧逸度的不同是导致结壳和结核中 PGE 含量明显差异的主导因素。富钴结壳∑PGE 和 Pt 与 Mn(%)之间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而与 Fe(%)具负相关性,与多金属结核正好相反,显示结壳中的 PGE主要赋存在水羟锰矿(δ-MnO_2)等锰矿物相中,与针铁矿(FeOOH·nH_2O)等铁矿物相关系不大,而结核中的 PGE 主要赋存在铁矿物相中。PGE 球粒陨石标准化曲线和各项参数显示富钴结壳的 PGE 和 Au 主要来自海底玄武岩的蚀变释放,部分来自铁陨石微粒等地外物质,而与海底热水活动无关。计算显示西太平洋结壳距今42.5Ma 左右开始生长,生长过程中分别在8.0Ma 和21.8Ma 处出现间断,相应形成外层、疏松层和亮煤层,其各自沉积速率为2.64mm/Ma,1.45mm/Ma 和1.06mm/Ma,相应海水的~(187)Os/~(188)Os 分别为0.948~0.953,0.599~0.673和0.425~0.536,显示外层含有较多的大陆风化尘,而疏松层和亮煤层的沉积物主要来自海底洋壳蚀变和陨石碎屑或宇宙尘等地外物质。  相似文献   

4.
贵州遵义黑色页岩铂族金属富集特点及富集模式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8  
文章通过贵州遵义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黑色页岩剖面和矿石的PGE分析以及矿石物相分析,研究了PGE在黑色页岩中的富集特点和富集模式。发现:(1)PGE只在黑色页岩底部Mo-Ni金属层中富集;(2)金属层中PGE富集与Mo、Ni硫化物和黄铁矿呈正相关关系,与总碳(C总)代表的有机质和炭质无关,矿石PGE含量随硫化物总量呈增高的趋势;(3)Mo-Ni-PGE矿石PGE原始地鳗标准化配分曲线呈“W”型,富集高熔点元素Os、Rh和低熔点元素Pt、Pd;黑色页岩和条带状黄铁矿夹层配分曲线略呈Pt、Pd富集型,两者有较明显的差别。因此,Mo-Ni-PGE金属硫化物富集层是黑色页岩沉积早期迅速叠加的一次海底热水喷流沉积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李波  黄智龙  许成  漆亮 《矿物学报》2007,27(3):423-429
报道了四川冕宁稀土矿床碳酸岩7件样品的PGE和Au含量分析结果,其含量(WB/10^-9)范围分别为Ir0.5~0.78,Ru 1.61~6.75,Rh 0.08~0.14,Pt 2.62~12.15,Pd 1.11γ3.65和Au1.24~8.61。原始地幔标准化的PGE模式呈Ru、Pt、Pd相对富集和Ir、Rh相对亏损的“燕子型”。分析认为,碳酸岩具有一定携带PGE的能力;本区碳酸岩具“燕子型”PGE配分模式可能是其源区地幔PGE配分模式的反演;深源富CO2流体交代作用原始地幔可能是形成其“燕子型”PGE配分模式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贵州下寒武统黑色岩系中铂族元素物质来源及钼-镍、钒多金属形成的沉积环境与成矿作用,在钼-镍、钒多金属层及其顶底页岩、底部硅质岩中采集样品测试分析。通过对样品中金、铂族元素含量(质量分数)及其地球化学特征值研究,结果表明:黑色岩系中金及铂族元素含量显示协同变化特征;Pd富集,Ru、Ir亏损明显,Pt、Rh、Os基本持平或略有变化;样品的原始地幔标准值标准化模式配分曲线从Os、Ru、Rh、Ir、Pt到Pd大致呈“W”型,配分曲线略呈左倾,总体上呈现w(Pd)>w(Pt)>w(Os)>w(Rh)>w(Ru)>w(Ir)的变化关系;黑色岩系铂族元素来源与正常海水及海底热水喷流作用关系密切,地外来源可能性极小;黑色岩系钼-镍、钒多金属层中铂族元素的富集存在单独成矿作用或成矿作用的叠加,而且在钒多金属层内局部存在分层或条带分异。  相似文献   

7.
黔北黑色岩系的铂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中子活化分析方法,系统测定了黔北黑色岩系的铂族元素含量。结果表明:金属富集层是铂族元素富集的首选层位。根据铂族元素丰度、元素相关性、特征参数值和元素配分模式,认为铂族元素并非来源于地外物质,而是海底含矿热卤水沿深大断裂而来。铂族元素的异常富集是海底热卤水与正常海水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黔西地区峨眉山玄武岩(东岩区)铂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同位素稀释-等离子体质谱(ICP-MS)方法测定了黔西水域、威宁等地的东岩区峨眉山玄武岩的铂族元素含量。结果表明,相对于原始地幔,东岩区峨眉山玄武岩的铂族元素发生了较强的分异作用,Os、Ir、Ru、Rh亏损,Pd、Pt发生富集,相对配分模式为Pd-Pt富集型;经球粒陨石及原始地幔标准化的铂族元素配分模式为向左陡倾斜型,具有陡的正斜率,Pd/Ir显著高于原始地幔、球粒陨石、原始上地幔等,而与地幔低度熔融形成的N-MORB、大陆拉斑玄武岩等接近,表明峨眉山玄武岩的物质来源为上地幔熔融程度偏低的玄武岩浆。  相似文献   

9.
肖家营子矿床是一个与细粒闪长岩有关的矽卡岩型钼铁矿床.采用ICP-MS法对该矿床主要矿石矿物和围岩中的铂族元素进行分析表明:PGE元素在不同矿物中的含量变化较大,在辉钼矿和黄铁矿中比较富集,而在磁铁矿、石榴子石及细粒闪长岩、白云岩中则含量较低,这与PGE趋向在硫化物中富集的行为有关.不同矿物或岩石的原始地幔标准化曲线呈似W型,显示出Ir和Pt负异常,Ru正异常.辉钼矿和黄铁矿中的PGE分异较明显,具有相似的配分模式;磁铁矿、石榴子石、细粒闪长岩和白云岩内的PGE分异不明显,具有相近的IPGE配分模式.硫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多数硫化物的δ34S值为3‰~5‰,与赋矿细粒闪长岩的δ34S值(1.1‰~3.5‰)较相似.PGE和硫同位素分析表明,肖家营子矿床不同成矿阶段成矿物质的来源不同,矽卡岩阶段的成矿物质主要来自细粒闪长岩和白云岩,热液硫化物阶段的成矿物质不全是来自细粒闪长岩和白云岩,还可能有壳幔混源物质的加入.  相似文献   

10.
Fe-Mn结壳是大洋环境中极具潜力的Co资源.除富Co外,Fe-Mn结壳也明显富集铂族元素(PGE),因此也被称为富钴、铂Fe-Mn结壳.但至今对Fe-Mn结壳铂族元素来源和富集机制的认识还有争议.海水和宇宙球粒被认为是Fe-Mn结壳中Pt的两个主要来源,个别样品Pt的异常富集可能由地外物质加入所致(Halbach等,1989;石学法等,2000).Hein等(1988)认为Fe-Mn结壳中Pt、Rh、h和少量Ru主要来自海水,而Pd和大部分Ru来自碎屑.Stüben等(1999)认为低的生长速率是Fe-Mn结壳富集铂族元素的原因之一.近年来,我国学者认为Fe-Mn结壳中的铂族元素可能主要来自幔源海底玄武岩的水岩反应(姚德等,2002;何高文等,2006).  相似文献   

11.
黄土湿陷性及其成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根据甘肃17个剖面湿陷系数的测定,查明黄土湿陷性从上向下呈现波动变小,造成湿陷性垂向上变小的原因是土层自重压力,引起波动变化的原因是土层受成壤强弱的差异。作者根据镜下鉴定和湿陷性与成壤强弱关系的研究,将黄土微结构分为18种类型,指出湿陷性是在几种特定的成壤过程中产生的,是成壤作用弱的黄土所具有的特征,受风化成壤作用强的黄土不具湿陷性。   相似文献   

12.
金矿物统计研究中容易忽略的问题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当前的金矿物统计工作大多局限于颗粒数百分比计算,而且常常把粒比简单地等同于重量比,这在理论上的实践上均是错误的。金矿物配分的本质是重量上的配分。根据物质的三维尺度特性,在光片中可以用面积比代替重量比;而在重砂分析中应尽量直接测定金矿物的质量,否则只能用体积比代重量比。  相似文献   

13.
软土路基沉降与软土层厚度及填土高度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就路基沉降观测资料进行深入分析,总结出路基沉降与软土层厚度及填土高度的关系和规律,并分析了原因,推导出计算路基沉降的公式,提出了判断填土速率快慢和填土高度变化大小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甘肃省黑河干流细土平原区灌溉水入渗运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西北干旱地带农业区的灌溉水入渗是地下水补给的重要途径。在甘肃省黑河干流细土平原区,利用中子仪和负压计观测了灌溉水入渗时包气带的含水率和土水势的变化,初步分析了灌溉水入渗运移规律,确定了灌溉水入渗补给系数随地下水埋深的变化,为本区进行地下水资源评价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湖南省不少矿产按地均资源占有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是国内矿产资源丰富和矿产最多的省份之一。从湖南的自然条件、经济条件、区位优势、资源地位、发展水平等方面分析,利用丰富的矿产资源发展湖南经济不失为一条重要的途径。要获取资源开发的总体效益和最佳效益的关键,是实现勘查、开采、加工三位一体化,发展多种形式,多层次的开发网络,面向国内、国外两大市场,加强资源综合利用、综合治理,才能把矿产資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相似文献   

16.
青藏高原北缘银石山地区地貌年代学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青藏高原北缘银石山地区可划分出7类一级地貌类型:强抬升断块区、弱抬升断块区、低丘区、早期夷平面残留区、晚期准夷平面分布区、冲洪积平原、残积缓丘区等。通过相关沉积物的光释光和石英电子自旋共振年龄以及覆于早期夷平面、后期山丘、夷平低地或堆积台面等之上的火山岩年龄测年,重塑了晚新生代以来的地貌演化过程:中新世中晚期—上新世中期为主夷平面发育时期,上新世晚期(3.7Ma)主夷平面解体,强(弱)抬升断块区和低丘山地等开始形成。早更新世早期在低丘区中形成夷平低地或堆积台面,中后期抬升断块区与低丘区相间的地表形貌特征进一步强化。中更新世早期(0.64Ma)残积缓丘区形成,中期(0.43Ma)嵩华山北面形成一级冰斗,中后期(0.365Ma)低丘区主要斜坡地貌成型,末期(0.178Ma)强抬升断块区的主要沟谷地貌基本成型。晚更新世以来主要河流阶地形成,其间在0.037Ma前后冲洪积平原形成。  相似文献   

17.
通过介绍徐州龟山汉墓的建筑特点及病害特征,分析了汉墓病害的产生原因,为治理病害的施工图设计及具体文物加固保护方案提供了极为有益的借鉴资料.  相似文献   

18.
水系沉积物成矿元素的丰度在矿产资源量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长清 《湖南地质》1993,12(1):59-61
统计资料表明,湘南地区32个有色金属矿区的矿产储量与其所形成的水系沉积物成矿元素的丰度之间,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当用矿上元素组与矿下元素组的垒加衬度比值对异常丰度进行修正即相乘后,这种线性关系更为明显。这就是区域化探扫面应用丰度模型法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张家口北部是河北省重要的铅锌银多金属矿床富集区.区内多金属矿床成矿作用和控矿因素相似,矿化形成均与燕山期酸性小岩体侵入变质结晶基底有关.区域多金属矿床化探异常具可对比性.化探异常图显示区内多金属矿床与化探异常在地表总体呈现无偏性空间分布特征,化探数据因子分析结果表明成矿元素相关性在水系沉积物中未发生改变.据此可将原生晕中依据不同元素组合识别矿体剥蚀程度的思路运用于1:20万化探数据,以此识别区域多金属矿床剥蚀程度.本文以张家口研究程度较高的蔡家营多金属矿床为例,选用可有效识别矿体剥蚀程度的(Bi+V+Ba)/(B+Sb+U)、(U/Th)元素比值,将区域化探数据用于多金属矿床剥蚀程度分析,结果显示区内多金属矿床均出露于剥蚀强度较高区域,受到不同程度的剥蚀.累加NAP值方法显示兰闫多金属矿床剥蚀程度最高,蔡家营、青羊沟矿床剥蚀程度明显降低.区内多金属矿床多分布于岩石风化程度较高的变质结晶基底出露区域及其周边.火山岩盖层下伏变质岩中多金属矿床多呈隐伏-半隐伏状态分布,应是区内下步多金属矿床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20.
李军政 《陕西地质》2004,22(1):93-100
地理信息系统是国家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理信息技术经过20多年的飞速发展,已经渗透到社会各个方面,促使人们生产、生活方式发生深刻变化。我国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正在向信息化方向发展,并正在逐步成为面向21世纪的支柱产业一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GIS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综合,二是分化。从空间信息处理的角度看,可将GIS的发展分为空间信息的管理、分析、模拟和调控四个阶段。GIS技术的应用表现在一是面向大型项目,二是面向公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