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前已知钻孔的投影方法较多,主要有走向投影、直角四面体投影、假倾角投影等。现在钻孔投影方法的实质或共同点,是将偏斜钻孔某测程影响距离终点处所见矿(岩)层点,沿特定方向水平投影到勘探线上,再从此点引铅垂线与勘探剖面上矿(岩)层视倾斜线[即投影前的同一矿(岩)层界面与剖面的交线]相交,其交点为见矿(岩)点在剖面上的投影;将此投影点同该测程影响距离的起点连接起来,即为偏斜钻孔某井段在勘探剖面上的投影轴线。通过不同的途径达此目的,就会有不同的投影方法。无论那一种投影方法,其投影后应尽可能使钻孔和地质体的空间形态、位置变形较小。按此准则,笔者提出一种新的钻孔  相似文献   

2.
将斜孔所见矿体(岩层)投影到剖面图上时,如果矿体走向线同它与剖面交点的法线间夹角?小于通过钻孔见矿点并与剖面正交的铅垂面上矿体的似倾角ω,用"走向投影法"绘制的剖图精度较高.反之,则以"倾向投影法"为好."倾向投影法"如下.通过见矿点B作一与剖面CAE正交的铅垂面BFE.BFE面、矿体(岩层)界面BFD和剖面CAE的交点F,就是钻孔见矿点B在剖面图上的"倾向投影"点.  相似文献   

3.
紫色土典型三角形层状剖面入渗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室内特制的土壤水分入渗试验装置,分别设置上粗下细和上细下粗两种典型不同质地紫色土三角形层状剖面,探讨典型不规则层次结构的土壤入渗特性。结果显示,同一三角形层状剖面入渗,粗质土半剖面的垂直湿润锋随时间推进速度快于细质土。对于粗质土,上细下粗剖面设置下其半剖面的垂直湿润锋随时间推进速度快于上粗下细,但对于细质土,两种层状剖面设置下其垂直湿润锋随时间推进速度差异不明显。无论上粗下细,还是上细下粗,两种层状剖面对斜面湿润锋变化曲线影响不大。两种层状剖面入渗,湿润锋、入渗速率与时间均呈极显著幂函数关系。建立的紫色土典型三角形层状剖面入渗模型,经验证,模拟值与实测值具有非常好的一致性,且可与经验模型相互转换,模型参数也具有一定的物理意义。  相似文献   

4.
航磁△T剖面异常场源深度计算的切线法是基于中高磁纬度区建立起来的计算剖面磁异常场源深度行之有效的传统方法,以此方法为基础,明确地提出计算低磁纬度区△T剖面负磁异常场源深度的异常“反切”概念和做法,并从理论上证明了其正确性。通过△T剖面负磁异常的“反切”做法,使得传统的计算中高磁纬度区△T剖面磁异常场源深度的切线法及系数表可直接用于低磁纬度区,从而圆满地解决了低磁纬度区利用切线法计算△T剖面负磁异常场源深度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石炭-二叠纪古气候特征及其与成煤作用之间的关系,利用X射线衍射(XRD)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研究区石炭-二叠系泥质岩中的黏土矿物组成及其环境意义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区内泥质岩中黏土矿物主要以高岭石、伊利石/蒙皂石混层矿物为主,次为伊利石和绿泥石。黏土矿物的垂向组合特征表现为:高岭石在桥头剖面、扒楼沟剖面和成家庄剖面山西组,桥头剖面太原组底部、成家庄剖面太原组上部及本溪组中部含量偏高。伊利石在各个剖面的山西组中含量较高,绿泥石仅在山西组中上部、太原组下部含量较高。扫描电镜下黏土矿物晶体形态规则,未见明显磨蚀痕迹,伊利石结晶度为0.42°△2θ~0.63°△2θ,平均值为0.47°△2θ,结晶度较好,混层比相对质量分数平均值25.1%,表现为自生黏土矿物。根据自生黏土矿物的习性指出研究区古气候总体表现为温暖潮湿、间或在太原组早期和山西组中-晚期伴有短周期干冷气候。古气候与沉积环境两者相互印证指示聚煤作用强度的变化过程,是控制研究区内聚煤作用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6.
矿脉控制点投影到工直纵投影图上的位置,是过矿脉控制点与垂直纵投影面相互垂直的直线和垂直纵投影面的交点。据此建立了求垂直纵投影面、与垂直纵投影面垂直的垂面、过矿脉控制点的水平面这3个平面的交点坐标为矿脉控制点的纵投影点坐标的数学模型,给出了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7.
水平叠加技术在山区地震勘探中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地震勘探的水平叠加理论是基于水平层状均匀介质这个假定条件, 此时共中心点与共反射点位置重合。当地下或地表不再是水平、层状、均匀介质时,这时共中心点与反射点不重合,水平叠加实质上是共中心点叠加, 非共反射点叠加。目前静校正仅仅考虑垂直静校量, 没有考虑到沿射线路径进行校正。对于山区而言, 由于激发点与接收点高差比较大, 势必存在着共中心点与共反射点的偏差。这种情况下进行的水平叠加所获得的叠加剖面, 是共中心点叠加剖面, 而非共反射点叠加剖面,它不能准确反映地下真实的地质情况。此文着重讨论影响共中心点与共反射点偏离的因素及其作用,并提出了初步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8.
确定钻孔中各控制点的空间坐标及其在勘探线剖面上的投影位置,是综合整理勘探资料的重要一环.以往认为,每个测斜点的测斜数据是有其影响范围的,此范围乃是该测斜点到其上、下两相邻测斜点距离的一半.这种点称之为控制点,相邻两控制点的连线,称为控制深度增量△l_i(图1),即某测斜点i的测斜数据影响了△l_i的长度,换句话说,在△l_i范围内,都用i点的测斜数据代表. 为了解钻孔中各控制点的空间位置,须计算各控制点的空间坐标X_i,Y_i,Z_i;又为了解各控制点在勘探线剖面上所相当的位置,还需将各控制点以一定的方式投影到勘探线剖面上,以求出沿勘探线方向τ的横坐标U_i及纵坐标(即偏离勘探线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催化作用的热力学原理和实验的分析结果,说明石墨向金刚石相变的多位活性催化机理并提出实践的控制原则及方法. 石墨向金刚石转变机理——触媒表面活性催化原理石墨向金刚石的结构转变是:由石墨中碳原子的三个共价键的sp~2杂化轨道(同一平面互成120°)与同此平面垂直并相互平行重叠所构成的π键的石墨结构向由四个共价键构成的四面体结构的金刚石的sp~3轨道转变(图1).  相似文献   

10.
将斜孔所见矿体(岩层)投影到剖面图上,除了"走向投影法"及"倾向投影法"外,本文提出一种"产状投影法".与前述两法相比,此法可使投影点以更短的距离投影到剖面上去,因此是一种理想的投影方法."产状投影法"是在向勘探线剖面垂直投影法的基础上,将"倾向投影法"和"走向投影法"相结合的一种综合投影方法.  相似文献   

11.
由三维离散数据生成四面体格网算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际元  龚君芳 《地球科学》2002,27(3):271-273
在资源、环境、工程勘探等领域中, 由三维离散数据生成四面体格网, 对三维空间的判断分析, 并得出一些未知的三维空间体的分布信息具有重要意义.在分析三角网生成算法的基础上, 给出了3个建立四面体格网的算法思想及步骤: (1) 四面体格网生成算法.在数据场中先构成第1个四面体, 然后以四面体的某个面向外扩展生成新的四面体, 直至全部离散点均已连成网为止. (2) 逐次插入算法.将未处理的点加入到已经存在的四面体格网中, 每次插入一个点, 然后将四面体格网进行优化. (3) 分治算法.首先将数据排序, 然后递归地分割数据点集, 直至子集中只包含4个点而形成四面体, 然后自下而上地逐级合并生成最终的四面体格网.   相似文献   

12.
在重磁异常解释中,经常用一个或几个规则的棱柱体表示地质体作正演计算.对于三度体用常规手工方法作正演计算,困难很大.六十年代开始采用似二度量板,才使这种计算得以实现.但量板的制作很麻烦,计算精度也难以保证.现在带程序的计算器已广泛使用,三度体的正演计算于是变得轻而易举了. 下面介绍对于走向长度有限(上、下底水平)的倾斜板状体,在垂直其走向的剖面上△Z的正演计算.设倾斜板状体的水平宽度为2 b,走向长度为2 L,倾斜长度为2l,埋深为h,板与水平方向的倾角为β,剖面内有效磁化强度为J,有效磁化强度方向为i.其磁场垂直分量△Z的计算公式为  相似文献   

13.
探讨了地质勘探线剖面三维坐标与剖面图二维坐标相互转换方法及其实现过程,建立了数学模型,并通过计算实例进行了验证。主要作法是,根据剖面图的特性选择勘探线剖面地表迹线与勘探基线所在垂直面的交点为转换计算基准点(B),以勘探线剖面内过基准点(B)的水平直线(L)为旋转轴,将勘探线剖面旋转至水平位置;再以基准点(B)为旋转点,将勘探线剖面在水平面内旋转至水平直线(L)成东西向,建立剖面内空间要素旋转前后的关系式,实现三维坐标向二维坐标转换。按相反的操作过程,已知转换后剖面图上点的二维坐标,可以计算出剖面上对应点的三维空间坐标,实现二维坐标向三维坐标转换。  相似文献   

14.
滑坡稳定性分析最重要的是精度。滑面和坡面是空间三维变化曲面,造成滑体厚度各处变化很大。滑坡稳定性分析通常选择中轴线或其附近的一个所谓“代表性纵断面”进行安全系数计算。由于采用单位宽度纵剖面计算,在多数情况下只能代表该纵剖面两侧不大范围宽度滑体的局部稳定性,而不能代表滑坡整体稳定性,因此提出多纵剖面合力法进行滑坡稳定性分析。为减少多剖面勘探成本的人财物力投入,把滑动面分成了简单滑面和复杂滑面两类。对简单滑面滑坡最少只打两个纵断面共2~4个钻孔,应用几种滑面曲线函数,绘制辅助横剖面,将所需要的多个计算纵剖面剖出。多剖面合力法是基于空间平行力系可移动原理,对各剖面划分条块,把每个剖面条块的剪应力与抗滑力分解成水平与垂直分力,然后计算每个剖面剪应力与抗滑力的垂直与水平分力各自的合力,再对各剖面的剪应力与抗滑力的水平与垂直分力求合力,计算出滑坡的抗滑力与下滑力,得到剪应比——滑坡的稳定系数。用简单滑面和复杂滑面两个滑坡实例进行了分析,验证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提出了一种由平面三角网格自动生成三维空间四面体单元网格的方法,其基本思路是将含水层平面分成三角形单元网格,将每个三角形沿垂直方向对应一个三棱柱,作为最初的三棱柱;依次将每个三棱柱按照潜水面位置和分层信息划分成不同数目的四面体,从而生成三维空间四面体单元网格。剖分结果表明,此方法综合考虑了潜水面的位置和各含水层顶底板的起伏情况,能够简洁地生成层面起伏的空间四面体网格,特别适用于刻画潜水面波动、含水层顶底板起伏和存在透镜体或岩性缺失等含水层结构复杂的情况下,自动地剖分并生成单元信息,为三维计算的实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滇东黔西二叠纪含煤岩系潮坪沉积构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者论证古代潮坪沉积物的判据有:(l)扁平泥砾;(2)泥冲槽构造,(3)单、双粘土层;(4)潮汐周期层序(递变式和规律间隔层组式);(5)垂直剖面中的“二元”韵律,即高、低流态成对沉积物的相互交替。潮汐周期层序已在蛇曲状潮汐水道沉积物的垂直层序中被发现,并横向过渡为具有泥冲槽的潮坪沉积物,两者间为冲刷接触。  相似文献   

17.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对发现土壤中与成矿有关的地球化学异常进而对指导找矿具有重要的意义.内蒙古白音诺尔铅锌矿床是我国北方一个典型的矽卡岩型矿床, 具有大而富的特点.选取内蒙古白音诺尔铅锌矿区某已开采矿体上方6号土壤垂直剖面、以及距离6号剖面分别约1.0 km和4.5 km的非矿土壤垂直剖面3和8,垂向上通过每隔10 cm取样,进行了系统的土壤磁化率测试和与成矿有关的部分微量元素的总量测试分析.结果显示,尽管近矿剖面6和远矿剖面3中磁化率与土壤深度之间呈良好的负相关关系,但剖面6中9种元素含量均显示“顶底低中间高”的“倒C型”分布,而远矿剖面3和8中元素含量多呈动荡波动.这些研究思路与结论可为覆盖区表生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及矿产预测研究提供借鉴,对系统模拟和研究地球化学组分在矿区及周边残积土剖面中的迁移演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亦具有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众所周知,在现有的教科书和文献中,对三度体以外的剖面磁异常正、反演问题的讨论,都是假定剖面方向和磁性体走向垂直的前提下进行的。实际中,由于磁性体走向的变化、测区中有多个走向不同的磁性体或测线方向设计等的原因,会造成剖面方向与磁性体走向非正交。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C(即后生碳酸盐)成因机理的分析,结合典型实例,对△C异常与烃类异常的相互配置关系及其与地下深处油气藏联系的研究,大量事实证明,△C异常并不总是与烃类异常一致的,只有当△C异常与烃类异常较一致时,△C异常才具有找油气藏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国外地震勘探方法中某些方面的最新进展,主要涉及垂直地震剖面方法和倾角时差校正(DMO).由单偏移距向多偏移距的发展,由单分量向多分量接收的发展是近年来垂直地震剖面方法上的重大进步.倾角时差校正和叠前偏移的发展克服了长期以来存在于地震勘探中的水平叠加理论基础与勘探实践的矛盾,由此发展出了各种较精确且实用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