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钨矿的矿石类型就911钨矿区目前已经勘探的钨矿化带来看,按照矿石的矿物成分,可以划分出两个截然不同的矿石类型:(一)云英岩型钨矿石(完全没有硫化物);(二)硫化物型钨矿石.这一类型的矿石,根据白钨矿的存在与否,和黑钨矿与白钨矿的数量关系,又可划分出三个亚类:1.硫化物~黑钨矿矿石;2.硫化物~白钨矿矿石;3.硫化物~黑钨矿~白钨矿矿石(简称混合矿石).  相似文献   

2.
广东莲花山斑岩型钨—金矿床蚀变矿化特征及分带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莲花山斑岩型钨-金矿床蚀变类型可以作为钾化、云英岩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和青盘岩化。矿化表现为黑钨矿化,白钨矿-硫化物矿化,多金属硫化物矿化及黄铁矿化,蚀变在水平和垂向上具有分带性。由内向外由钾化向云英岩化,叠加蚀变带,绿泥石化+绢云母化、青盘岩化转化,由浅向深,钾化增强,云英岩化减弱,被叠加蚀变带和绿泥石化及绢云母化所代替,矿化由内向外表现为由黑钨矿化向白钨矿化,多金属矿化物矿化,黄铁矿化转变,  相似文献   

3.
莲花山斑岩型钨-金矿床蚀变类型可以分作钾化、云英岩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和青盘岩化。矿化表现为黑钨矿化、白钨矿-硫化物矿化、多金属硫化物矿化及黄铁矿化。蚀变在水平和垂向上具有分带性。由内向外由钾化向云英岩化、叠加蚀变带、绿泥石化+绢云母化、青盘岩化转化。由浅向深,钾化增强,云英岩化减弱,被叠加蚀变带和绿泥石化及绢云母化所代替。矿化由内向外表现为由黑钨矿化向白钨矿化、多金属硫化物矿化、黄铁矿化转变,由浅向深由钨矿化转变为金矿化及多金属硫化物矿化。与典型斑岩型矿床蚀变分带对比,莲花山斑岩型矿床不同原岩类型蚀变特征变化较大,矿化则表现出富钨、金贫铜及钨金共同产出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粤北瑶岭钨矿矿化类型多样性与叠加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粤北地处南岭钨锡成矿带的西南部,区内已发现众多规模大小不同的矿床(点),组成了著名的钨矿化集中区.瑶岭是其中一个中型石英脉型黑钨矿床,由于长期开采,瑶岭钨矿山原保有的黑钨矿资源储量濒临枯竭.2004年,在矿区南部碳酸盐岩与花岗岩岩体的接触带附近发现了夕卡岩型白钨矿化,不久又在矿区中深部的花岗岩体中发现了受断裂构造控制的构造蚀变型白钨矿工业矿化,揭示了钨矿化类型的多样性和叠加性.通过对区内不同类型钨矿化分布规律总结,将为钨矿化集中区新一轮的钨矿地质找矿工作提供新启示.  相似文献   

5.
粤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钨锡多金属产地,区内密集分布有多个钨锡多金属矿床/点.该区钨锡矿化以石英脉型黑钨矿矿化为主,兼具夕卡岩型和蚀变花岗岩型白钨矿化.  相似文献   

6.
云南北衙矿床是中国21世纪初新发现的超大型矽卡岩-斑岩型金多金属矿床之一,除已经勘查评价的Au、Fe、Cu、Pb、Zn等元素外,还伴生有一定量的W元素等有益组分。文章对北衙金多金属矿床万硐山矿段及外围马头湾和南大坪矿区中的钨矿化开展系统的岩石学和矿物学研究,初步查明了万硐山矿段和其外围矿床中的钨矿化特征。研究发现,这些矿区(段)的含钨矿物主要为白钨矿,在万硐山矿段和马头湾矿区还有少量的黑钨矿产出;钨矿化主要产于岩体与围岩地层接触部位的矽卡岩或其退化蚀变岩中,白钨矿多充填在石榴子石等矿物的晶体间隙,个别被石榴子石包裹(南大坪矿区);万硐山矿段和马头湾矿区中的白钨矿具有较高的w(Mo)。这些特征表明,北衙地区的钨矿化作用与典型矽卡岩型白钨矿矿床基本一致。万硐山矿段中白钨矿交代黑钨矿的过程与磁铁矿的结晶过程密切相关,暗示钨矿化与铁、金矿化作用是同一成矿作用的产物。北衙地区的区域土壤W元素地球化学异常具有良好的浓度分级,且部分异常中心与已知的矿床/点明显对应,说明北衙地区具有良好的钨矿找矿潜力,白钨矿和黑钨矿均可以作为找矿标志性矿物,而Mo元素地球化学异常则可以作为间接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广东瑶岭钨矿床在原来中型石英脉型黑钨矿床的基础上,又相继发现了花岗岩岩体带附近的矽卡岩型白钨矿化和深部花岗岩体中的构造蚀变岩型白钨矿化.通过对这新老发现的三种类型钨矿化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的总结和归纳,建立了瑶岭不同类型钨矿化成生关系及成矿模式.研究认为,该模式可能会给整个粤北甚至南岭成矿带的地质找矿带来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广东瑶岭钨矿矿化类型多样性及成矿规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广东瑶岭钨矿床在原来中型石英脉型黑钨矿床的基础上,又相继发现了花岗岩岩体带附近的矽卡岩型白钨矿化和深部花岗岩体中的构造蚀变岩型白钨矿化。通过对这新老发现的三种类型钨矿化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的总结和归纳,建立了瑶岭不同类型钨矿化成生关系及成矿模式。研究认为,该模式可能会给整个粤北甚至南岭成矿带的地质找矿带来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红岭钨矿床位于广东省北部翁源县,产于燕山早期的热水复式花岗岩体内。该矿具有两种不同的矿化类型:(l)黑钨矿—石英脉型;(2)呈浸染状产于花岗岩中的白钨矿。矿化空间上,从上至下黑钨矿—石英脉型逐渐过渡为浸染状白钨矿型。热水岩体分异演化彻底,根据接触关系等可分为四个侵入期次,从早至晚四期岩石依次为细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中细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中细粒二云母花岗岩及细粒白云母花岗岩。由黑云母花岗岩至白云  相似文献   

10.
湖南瑶岗仙矽卡岩型白钨矿床成矿流体演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湖南瑶岗仙超大型钨矿床位于南岭成矿带中段,主要由石英脉型黑钨矿矿脉和矽卡岩型白钨矿矿体组成.前人对瑶岗仙石英脉型黑钨矿矿体开展了较为详细研究,但对矽卡岩型白钨矿的研究则相对较少,有关其矿体特征、成矿过程及其与石英脉型矿化的成因联系尚不清楚.本文在矿床地质研究基础上,将瑶岗仙矽卡岩型钨矿床分为早期石榴子石-透辉石-白钨矿...  相似文献   

11.
李康宁 《江苏地质》2015,39(1):32-36
禾尚田钨矿主要发育于天子岭组下段和中段碳酸盐岩中,围岩蚀变有大理岩化、云英岩化和矽卡岩化;其矿脉类型为石英脉、长石脉和云英岩脉;矿石矿物有黑钨矿、白钨矿、锡石、毒砂、萤石等.该矿床属特大型钨矿,具有多种矿化类型叠加、多阶段成矿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行洛坑钨矿位于武夷山成矿带中部,是该带目前规模最大的钨矿床。钨矿体主要产于强烈蚀变的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岩株顶部,发育细脉浸染状、网脉状及大脉状多种矿化类型,黑钨矿与白钨矿含量近1∶1。关于矿床的流体演化过程与成矿机制目前仍不清楚,成因存在较大争议。本文在详细成矿阶段划分的基础上,对不同阶段产出的不同世代白钨矿开展了系统的原位LA-ICP-MS微量元素和Sr同位素、以及流体包裹体和H-O同位素的研究工作。行洛坑钨矿由早至晚可以划分为3个成矿阶段:细脉浸染状白钨矿-辉钼矿阶段(阶段Ⅰ)、钾长石-白钨矿-黑钨矿-绿柱石阶段(阶段Ⅱ)及硫化物-黑钨矿-白钨矿-碳酸盐阶段(阶段Ⅲ)。流体包裹体研究显示成矿流体为中高温、低盐度的Na Cl-H_2O-CO_2体系。H-O与Sr同位素表明成矿流体主要为岩浆流体,仅成矿晚期阶段有少量的大气降水加入。阶段I白钨矿相对富REE、Mo、Na和Nb,贫Sr;而随着流体演化,白钨矿REE、Mo、Na、Nb含量逐渐降低,Sr含量显著升高。阶段I白钨矿呈自形-半自形粒状,CL图像显示细密的、均匀的震荡环带,稀土元素主要与Na和Nb结合进入白钨矿晶格;阶段Ⅱ、阶段Ⅲ白钨矿呈半自形-他形,不发育或仅发育宽缓的、不规则震荡环带,稀土元素与Ca(Ca的离子空位)结合置换白钨矿中的Ca。结合蚀变与矿化特征,认为阶段I白钨矿形成于低水岩比环境,由初始岩浆流体沿微小裂隙渗透交代而形成;而阶段Ⅱ、Ⅲ白钨矿形成于高水岩比环境,CO_2的不混溶作用伴随强烈的水岩反应导致了钨的富集沉淀。结合矿床地质特征,认为行洛坑钨矿属于广义的斑岩型钨矿,细脉浸染状矿化构成了钨成矿的基础,而网脉状、大脉状矿化的叠加是钨进一步富集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角西矿床是班公湖-怒江成矿带上目前发现的首例石英脉型钨矿床。本文对该矿床的地质特征及黑钨矿微量、稀土元素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角西矿床主要发育与中新世花岗岩密切相关的含黑钨矿(±白钨矿)石英脉,矿脉主要受张性裂隙控制,宽度在0. 02~2m之间,"五层楼"分带模式较为明显,蚀变类型主要为云英岩化和角岩化。矿化可以分为氧化物阶段、硫化物阶段和萤石-碳酸岩阶段。与华南同类型矿床相比,角西黑钨矿的稀土元素含量极低(∑REE=0. 560×10~(-6)~1. 186×10~(-6)),具有较为明显的正Eu异常。黑钨矿中相对富集Sc元素(平均31. 15×10~(-6))的特征表明成矿流体富含F-和/或PO_4~(3-)离子。以上研究成果不仅有助于加深该矿床成因的认识,而且为后续矿床勘查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4.
甘肃岷县寨上金钨矿床中钨矿特征及找矿标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寨上矿床属于以金为主、伴生钨的多金属矿床。目前已发现15条钨矿化体,其中主要的6条钨矿体均与金矿体相重合。寨上矿区9处异常中有7处Au、W异常相重合。Au、W元素相伴生存在,局部地区形成金、钨矿化体共生的局面。钨矿物主要为白钨矿,极少量黑钨矿。白钨矿也是重要的载金矿物,金与钨关系密切。矿体主要产于碳质板岩、泥质板岩、钙质板岩等较软弱岩性地层。矿脉受控于层间或顺层断裂破碎带。矿区的主要蚀变类型有硅化、黄铁矿化,其次为碳酸盐化、绢云母化。低阻高极化异常能较准确的反映矿化带和矿脉的延伸位置。钨的水系沉积物异常和土壤异常均呈带状低值异常特征,与已知矿带吻合较好。研究成果及勘查实践证明,在该金矿化(带)体中寻找钨矿化体是最简捷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沙拉哈达钨矿区处于内蒙地轴北缘和大兴安岭地槽褶皱系的交接处.矿化主要分布在安山玢岩内,矿体主要由含矿石英脉组成,矿脉中普遍含黑钨矿、白钨矿、黄铁矿及多金属硫化物.与钨矿有关的侵人岩体主要是燕山期黑云母花岗岩及花岗斑岩.围岩蚀变以硅化、云英岩化、绢云母化为主.该矿床属高温热液成因类型.  相似文献   

16.
云南文山官房钨矿床团山矿段围岩蚀变与矿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省文山县官房白钨矿床属于中—大型矽卡岩型白钨矿床。矿区内围岩蚀变强烈,蚀变分带明显,依据蚀变岩岩相学及岩石化学测试结果,并结合钻孔编录资料,将团山矿段围岩蚀变划分为3个蚀变带,自花岗岩体向外依次为金云母-绿帘石化带→透辉石-透闪石化带→镁橄榄石化带。通过对各蚀变带中岩石组分迁移量分析认为:在团山矿段热液蚀变及白钨矿化过程中,来自花岗质岩浆热液的A l2O3、S iO2、TFe、K2O、Na2O迁入,灰岩(白云质灰岩)中MgO、CaO迁出,团山矿段白钨矿化主要发生在透辉石-透闪石化带中,矿体产状与透辉石-透闪石带产状基本一致,橄榄石化带中钨矿化相对较弱,金云母-绿帘石化带中仅可见零星钨矿化。这一研究成果将对文山官房钨矿床成矿规律研究以及矿区进一步找矿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黎华 《广西地质》2013,(12):30-33
广西资源县鸭头水白钨矿是新近查明的中型白钨矿床,位于猫儿山花岗岩体西侧外接触带,前人认为存在3种矿化类型,主要是与中一高温岩浆热液成矿有关的受断裂构造控制的破碎带型钨矿。文章通过对该矿床地质特征、控矿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认为矿区内钨矿化可归纳为层状、似层状夕卡岩型白钨矿和石英薄脉型黑钨矿两种类型,前者最具找矿潜力,查明资源量占比95%以上,主要受距花岗岩体接触带有一定距离的有利地层岩性、层间滑脱构造或层间断裂所控制。  相似文献   

18.
英德白水寨钨矿床位于粤北钨多金属成矿带雪山嶂矿田内,是近年来新发现的石英脉型钨矿床,初步探明储量已达中型规模。矿区浅部发育白钨矿线脉-细网脉密集带,往深部演化成黑钨矿细脉带,并在钙质地层发育地段形成了白钨矿体。与典型的石英脉型钨矿相比,该矿床具有浅部线细网-细脉带钨矿物"上白钨矿下黑钨矿"、发育细网脉与矽卡岩共存的白钨矿(化)体、矿石矿物组合中出现大量黄铁矿的特征,但总体属于石英脉型钨矿床,深部含矿岩浆热液是成矿的重要条件。详细的野外勘探资料显示,该矿床已具有"五层楼"成矿规律的雏形,物探成果指示深部岩体埋深0.5~1.2 km,而地表-浅部矿化带处于"五层楼"模式的细网脉标志带-细脉带的空间位置,矿区深部勘查脉带型钨矿有很大空间。  相似文献   

19.
厉小钧 《地质与勘探》2020,56(4):714-721
东准噶尔汉人沟钨多金属矿床具有铅、锌、金、钨等多元素成矿特征,发育硫化物型、石英脉型等矿化类型,不同部位形成不同的矿化类型和矿产。通过对矿体赋存部位、矿化类型分布及矿物和元素组合等特征的对比分析,研究矿床在水平和垂向上的矿化分带,对矿区及区域钨、铅、锌多金属矿找矿突破具有重要意义。该矿床水平方向上以辉绿岩为中心,代表中-低温的硫化物型矿化和铅锌矿分布于代表中高温白钨矿化的两侧;垂向上铅矿-锌矿-白钨矿-黑钨矿四个分带明显,形成地表到深部从中低温到高温的成矿分带特征。矿床水平和垂向分带明显,并且随着高程的降低,成矿中心向北东方向偏移。目前勘查深度相当于"五层楼式"钨矿的远端成矿部位,深部还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找矿将取得较大突破。  相似文献   

20.
白钨矿精矿中黑钨矿的物相分析,与黑钨矿中少量白钨矿的物相分析一样,都是由于两者的含量相差过于悬殊,很艰找到合适的选择性溶剂和条件,得到较为满意的分析结果,所以至今仍为国内外尚未过关的课题.本文应用新的选择性溶剂-结晶氯化铝,它比以往使用的那一种选择性溶剂对白钨矿的溶出率要大,采取适当措施后黑钨矿的溶出率可以降低得很小,并且对钨矿中的一些常见共生的含钙矿物能同时全部除去,在此基础上测定残渣中的钨(黑钨矿和残剩少量白钨矿的和)和钙(白钨矿的钙),钙的含量按CaWO_4固定组成换算成白钨矿的钨,差减即得黑钨矿的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