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地质情况及找矿标志 1.修文式铝土矿的地质条件修文式铝土矿,目前知道有价值的有石炭纪(黄龙灰岩下部)及二叠纪(棲霞底部)二种时代不同的矿层,均直接复在寒武纪白云质石灰岩的侵蚀面上。其中以分布在贵阳、修文、清镇、织金、息峯、开阳等几县的较有价值。有人认为所谓二叠纪铝土矿也可能与石炭纪铝土矿层位相同,目前尚无定论。其余棲霞灰岩底部及黄龙石灰岩与志留纪页岩或奥陶纪页岩灰岩筹的侵蚀面上接触的层位,也有个别地区为  相似文献   

2.
黔西南石炭—二叠“跨纪”沉积层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正> 七十年代初期我队在黔西南盘县、普安、晴隆一带进行区域地质调查时,发现石炭纪马平组顶部富含“Staffella”(竹蜓)类灰岩与二叠纪歪头山煤系之间,连续沉积数十米至近千米厚度不等的海相灰岩、砂页岩,据当时采集鉴定的(竹蜓)、珊瑚、菊石及腕足类等动物群,将其暂称为“石炭—二叠纪过渡层”。近十年来与之相当的地层剖面发现日益增多,所合动物群的研究亦逐渐深入,不同研究者对其时代和层位提出了不尽相同的意见。通过黔西南和桂西北隆林一带10余条石炭—二叠纪连续剖面分析、对比,纵观马平组含Pseudo  相似文献   

3.
在青海南部治多-杂多一带1:25万地质填图中,发现二叠系阳新统上部层位的(竹蜓)类动物群,新建尕日扎仁组和索加组.尕日扎仁组以泥质岩、细粒石英砂岩为主,夹粉砂岩、灰岩、玄武岩,属陆棚相,产少量非(竹蜓)有孔虫、腕足类、双壳类化石,地质时代为阳新世孤峰期晚期,与下伏九十道班组整合接触.索加组分为2个段,下段以透镜状滨岸相底砾岩为特征,上段以含燧石条带及结核的台地相灰岩为特征,产(竹蜓)类、非(竹蜓)有孔虫、腕足类等,地质时代为阳新世冷坞期,与下伏尕日扎仁组平行不整合接触.  相似文献   

4.
在青海南部治多-杂多一带1:25万地质填图中,发现二叠系阳新统上部层位的(竹蜓)类动物群,新建尕日扎仁组和索加组.尕日扎仁组以泥质岩、细粒石英砂岩为主,夹粉砂岩、灰岩、玄武岩,属陆棚相,产少量非(竹蜓)有孔虫、腕足类、双壳类化石,地质时代为阳新世孤峰期晚期,与下伏九十道班组整合接触.索加组分为2个段,下段以透镜状滨岸相底砾岩为特征,上段以含燧石条带及结核的台地相灰岩为特征,产(竹蜓)类、非(竹蜓)有孔虫、腕足类等,地质时代为阳新世冷坞期,与下伏尕日扎仁组平行不整合接触.  相似文献   

5.
1981年,我队肖伟民、王洪第、康沛泉、沈邦耀等在贵州六枝郎岱洒志一带,测制了早二迭世地层剖面。化石发育较全,尤以(竹蜓)类化石极为丰富,属种繁多,保存甚好;次为珊瑚、腕足及少量其他化石。其中(竹蜓)类化石经笔者研究,发现茅口组第一段上部深灰色厚层夹中厚层泥晶生物屑灰岩中,保存一类旋壁具纤维状构造之层,壳形与南京(竹蜓)十分相似,初房特大的(竹蜓),定名为Sazhiella gen.nov.,归于史塔夫(竹蜓)科。  相似文献   

6.
福建沙县富口高地早二叠世栖霞组(竹蜓)类动物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富口高地位于福建省沙县西北方向约23公里处。该区栖霞组地层出露完整,主要由富含燧石的暗色灰岩和硅质灰岩组成,夹有一些硅质岩。总厚度超过205米。该组盛产(竹蜓)类化石,已鉴定有17属80种,其中包括7个新种,1个新亚种和一些未定种。根据岩性特征和(竹蜓)类组合,本区栖霞组可划分为四个段和八个(竹蜓)带(包含一对同期异相带和两个亚带),现自新到老顺序列举如下: 7.Cancellina primigena-Verbeekina grabaui zone(P_(1q)~4) 6.Nankinella inflata zone(P_(1q)~3) 5.Misellina claudiae zone(P_(1q)~3) 4.Schwagerina shaxianensis(sp.nov.) zone(P_(1q)~(1-4)) 3.Nankinella cf. orbicularia zone(P_1q)~(1-3)) 2.Schwagerina cushmani zone (P_(1q)~(1-2)) (2)Darvasites subzone (1)Nagatoella subzone 1.Staffella moellerana zone/Eoparafusulina gracilis-E.pusilla zone(P_(1q)~(1-1)) 本文阐述各(竹蜓)带的组合特征。尤其是对首次提出的栖霞组最底部的两个同期异相带作了详细的探讨。论述了与华南同期(竹蜓)带的生物地层对比,并根据本区所收集的资料以及与邻区的比较,笔者提出中国东南区石炭系与二叠系的界线应划在球希瓦格(竹蜓)带的顶和缪勒史塔夫(竹蜓)带或细长始拟纺锤(竹蜓)一细小始拟纺锤(竹蜓)带的底。此外,还提出由于(竹蜓)类古生物地理区系的差异,中国二叠纪最早期的(竹蜓)类动物群可区分为三种类型:东南型、西南型和北方型。第一种类型的生物组合同晚石炭世相比显示出较明显的突变性质,而后两种类型则表现为过渡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太原西山上石炭统太原组的(竹蜓)类分带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正> 太原西山是华北晚石炭世海陆交替相含煤沉积之一——太原组的层型剖面建立地区。李四光教授(1927—1931)曾于《中国北部之(竹蜓)科》等专著中,记述产于区内太原组中的若干(竹蜓)类,为华北区石炭纪的(竹蜓)类研究及地层的划分对比,奠定了重要基础。盛金章、李星学(1965)亦曾记载过太原西山太原组的部份(竹蜓)类名单。但区内太原组的(竹蜓)类尚缺乏系统的研究。近年来,山西区调队在太原西山的玉门沟—北岔沟—前火山一带,重新测  相似文献   

8.
陕西汉中梁山吴家坪灰岩的再研究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正> 吴家坪灰岩一名系卢衍豪(1956)创立,标准剖面在陕西汉中梁山。卢氏根据其中(竹蜓)和珊瑚把吴家坪灰岩综合成Codonofusiella-Reichelina和Liangshanophyllum带,并认为此层灰岩及其下伏的王坡页岩与长兴灰岩和大羽羊齿植物煤系(或竹塘系)之间为相变关系;吴家坪灰岩代表了梁山区上二叠统的中、上部,乃至世界各地含(竹蜓)的最高地层,可能和  相似文献   

9.
林甲兴 《地球学报》1983,5(3):87-101
<正> 粤北曲江、连平、翁源及粤西阳春诸地的黄龙组为一套灰至深灰色碳酸盐岩沉积;它与下伏地层大埔组白云岩层呈整合接触,大埔组至今未发现生物依据,因而其时代归属早石炭世抑或晚石炭世还有待进一步研究;黄龙组与上覆地层船山组的关系为连续沉积,但后者含Triticites等(竹蜓)类,其时代应归属晚石炭世晚期。 该区黄龙组含有十分丰富的(竹蜓)类,经笔者研究计有14个属,51个种或亚种(表1),其中未定种一个,新种6个。根据它们在该地区黄龙组剖面上的分布规律,可分为上、下两个(竹蜓)带,其中上带包含三个亚带,现按  相似文献   

10.
拟拉且尔筵属Parareichelina最早见于和合著的《(竹蜓)的分类与演化》(1958,17页)(竹蜓)的分类表,即Parareichelina K.M.—Maclay,1956。在参考文献中却没有的著作,但注明有《古生物学基础》一书,正在印刷中。1959年,这三位学者在《古生物学基础》(竹蜓)目208页,Parareichelina属是1958年建立,模式种为Parareichelina reticulata K.M.—Maclay属征简单描述为:与Reichelina属的区别是,内圈凸镜形,外圈不包卷,隔壁褶皱。模式种的产地层位是,苏联北高加索上二叠统。代表这  相似文献   

11.
<正> 广西隆林县隆或的马平组灰岩,与下伏黄龙组为整合接触,与上覆栖霞组由于第四纪坡积覆盖关系不清,厚215m。宜山马平组厚364m(赵金科,1947),德胜马平组厚481m(盛金章、侯祐堂等,1959),隆或马平组的厚度较小,但(竹蜓)类在地层上的垂直演化阶段仍是完整的,规律清楚。自下而上可分为四个(竹蜓)类化石带。 1.Montiparus带,2.Triticites带,3.Pseudoschwagerina带,4.Pseudofusulina带。各带特征详述如下: 1.Montiparus带 为最低的(竹蜓)类化石带,厚22m。以产旋壁蜂巢层发育较差的(竹蜓)  相似文献   

12.
河南焦作地区的晚石炭世太原组,前人曾做过大量的工作,尤其是对灰岩中的古生物诸如(竹蜓)、珊瑚、腕足等生物化石进行过较为详细的研究和分类,但是却从未发现有三叶虫化石的存在。近一年多来,笔者带领几位毕业班的学生对作为第十一届国际石炭纪地层地质大会拟选定的地质路线参观点之一——焦作刘庄太原组剖面进行了沉积环境及古生物学方面的研究。在工作中发现太原组中部第四层灰岩(L_4)中赋存有Phillipsia sp.化石,其中保存较好的是其尾部。  相似文献   

13.
在黔北地区铝土矿层之下的黄龙组灰岩中采获了大量时代意义很强的(蜓)类及非(蜓)有孔虫化石.经鉴定,这些化石包括(蜓)类5属13种,另有3个未定种,非(蜓)有孔虫8属17种,另有9个未定种.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两个(蜓)带,自下而上为Pseudostaffella antiqua带和Profusulinella带,由此确定铝土矿层之下黄龙组时代为晚石炭世滑石板期至达拉期早期.此外,通过对区域上石炭纪至二叠纪层序地层及海平面变化的分析研究,确定研究区石炭纪末至中二叠世栖霞期早期为当时区域上海平面下降幅度最大的时期,继而判断铝土矿的形成时代应为石炭纪末至中二叠世栖霞期早期.  相似文献   

14.
陈魁垣 《地质论评》1963,21(3):162-162
广东廉江城郊县背岭一带出露一套海陆交替相碎屑沉积层。由于上复岩层为富含(竹蜓)类、珊瑚化石的黄龙灰岩故长期被误认为石炭纪的产物。 1960年,广东省地质局763区测大队在廉江、化县地区开展了1/20万区域地质测量,将这套地层与湖南的测水组相比,定其时代为早石炭世维宪期。 1962年,作者对这套地层作了比较详细的观  相似文献   

15.
鄂西南部棲霞灰岩煤系之几种鳞木植物及其地层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斯行健 《地质论评》1951,16(1):107-107
1950年冬田奇(王隽)先生寄来鳞木植物化石数块,系采自宜都县,松木坪之马鞍山煤系。采集者为周圣生黄钟二氏。煤系层位在栖霞灰岩之下,而不整合覆於黄龙灰岩之上。植物化石经鉴定为Sigillaria acutangula Halle,Lepidodendron oculus felis(Abbado)Zeiller及Lep.ituense Sze sp.nov三种。此三种或可视作一种即Lep.oculus felise 详细讨论见於西文中。此种化石,在山西中部属於上石盒子系。在甘肃南山属於下石盒子系。在朝鲜属於Koten Series(上石炭纪)及其上之寺洞统(山西系及下石盒子系之一部)。在遼东烟台属於上石炭纪。在阿北之开平煤田则发见於第14层煤及其上之赵各庄层。第14层煤相常於中石炭纪之最上部,赵各庄层则属於二叠石炭纪。故此种化石,殊无鉴定地层时代之价值。惟栖霞灰岩底部煤系在华中及华西南部分布甚广,在湘西名黔阳煤系,在川南名铜矿溪层,在陕南名梁山层,滇束及贵州,及到处有所发现。各处地层次序亦大致相同。贵州及川南则在煤系地层之下尚有薄层石灰岩含 Stylidophyllum及其他栖霞灰岩之化石。四川方面又发见下二叠纪  相似文献   

16.
冯少南 《湖南地质》1990,9(3):69-74
近年来的研究资料证明,在Misellina claudiae带之下马平组灰岩(船山组)上部,产二叠纪的(竹蜓)类、珊瑚和腕足类,其时代相当于阿舍利阶(Asselian)上部至萨克马尔阶(Sakmarian)和阿丁斯克阶(Artinaskian)的一部分。湖南嘉禾袁家剖面,船山组灰岩上部盛产该期代表分子Mccloudia,许寿永等称Mccioudia带,并以该带的底,视作石炭一二叠系的分界。据此,笔者将嘉禾袁家剖面二叠系的底界,下移到船山组灰岩第六层产Mccloudia带的底。该剖面的船山组灰岩为跨时的岩石地层单位。石炭一二叠系为连续沉积。本文还讨论该剖面与邻区的对比及其古地理环境。  相似文献   

17.
1982年,笔者在喀喇昆仑山空喀山口地区进行1:100万区调工作过程中,通过测制地层剖面,找到了大量的二叠纪(竹蜓)类和三叠纪双壳类化石(其中(竹蜓)类化石由我队古生物组孙巧缡鉴定),并对地层的相互接触关系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观察和研究,认为这一地区的二叠系与三叠系之间为似整合接触关系(Paraconformity)。本文拟在所获新资料的基础上,对这一问题进行讨论,谬误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8.
苏浙皖地区黄龙灰岩下部白云岩时代的归属及对比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正> 黄龙灰岩是李四光、朱森1930年创建。1935年,李毓尧、李捷、朱森在研究宁镇山脉地质时,其岩性为灰白微显红色之纯灰岩,质细而性脆,底部常为数米至一、二十米之暗灰色矽质灰岩,中含燧石结核;二层之间,有结晶白色灰岩,惟厚度不一。总厚约百米。黄龙  相似文献   

19.
一、序言(代研究简史) 有关福建栖霞组层位的研究工作,可追溯到1930年王绍文创立的“曹远石灰岩”及1935年侯德封等使用的“栖霞灰岩”其均指福建现今划为林地组与文笔山组之间的一套灰岩地层。当时不知其中尚包含有中、上石炭统的黄龙组和船山组层位。至1941年陈旭等在清流沙芜塘采获晚石炭世(竹蜓)类后方告分晓并予划出。到此福建“栖霞灰岩”才名符其实地  相似文献   

20.
Robustoschwagerina在广西隆林的发现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正> 在桂北、滇东及黔西南一带,石炭系一二迭系的岩层系连续沉积,未见通常所称的栖霞底部煤系或梁山组。从上石炭统至下二迭统,是一套以灰岩为主的碳酸盐类岩层,这是我国地层工作者研究石炭系与二迭系界线的理想地区。近年来,我队张明发、龙家荣等在广西隆林县城附近,测制石炭系—二迭系剖面时,采集了大量化石,其中(竹蜓)化石交由笔者研究。在栖霞组下部3米厚的灰色厚层灰岩中,找到了以Misellina为主的(竹蜓)类动物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