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2 毫秒
1.
气候变化背景下广东寒露风特征及其对晚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广东省86个气象站1961—2010年气温资料,借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气候变暖背景下广东省寒露风变化特点;再利用广东省1983—2010年晚稻产量资料,采用正交多项式等方法分析广东省寒露风对晚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997年以来,全省寒露风过程总次数减少3成多;寒露风发生强度变轻;重度寒露风出现时间提前;重度寒露风发生次数、天数及频率与晚稻产量有明显的负相关关系。按照目前的晚稻播期制度,中部及东南部晚稻抽穗期是该地区重度寒露风的平均出现时间。在此基础上,提出广东省中部地区晚稻生产需要合理安排的防灾减灾建议。   相似文献   

2.
寒露风是我区晚稻生产最主要的农业气象灾害之一。受寒露风危害的晚稻,轻者减产,重者颗粒无收。如何有效地避过寒露风,提高晚稻产量,这是当前生产的一个重要课题。 据研究,寒露风(常规秈稻品种,连续三天以上日平均气温低于21℃或最低气温低于16℃的低温(干冷或湿冷)天气)对晚稻的影响,主要是在齐穗前后的扬花授粉阶段。这就是说,晚稻能在寒露风到来前齐  相似文献   

3.
在统计广西86站历年寒露风开始期和晚稻抽穗扬花期寒露风天气总日数的基础上,分析各站寒露风平均值和极值的空间分布简况.用聚类分析方法初步确定了寒露风开始期的相似区域.初步分析了寒露风与太平洋海温、500hPa位势高度的一些相关区.  相似文献   

4.
韦京华 《广西气象》1996,17(4):37-39
运用贝叶斯原理从寒露风长期预报错误造成晚稻产量损失了小的角度来进行晚稻品种选择决策,可使农业生产部门直接依据寒露风长期预报作晚稻品种选择的困难得以解决。  相似文献   

5.
寒露风是我区晚稻的灾害性天气之一。如能了解掌握好第一次寒露风出现的日期情况,对部署晚稻生产有所帮助。为此,我们对全区台站1958~1980年的第一次寒露风出现的日期进行了统计分析,兹介绍于下。 一、标准 根据我区晚稻的常规品种,群众实践经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玉林市寒露风天气时段中的日照量多少与晚稻增减产的关系,了解到此时段日照时数的多寡有使寒露风对晚稻的危害减弱或加强的作用,从而对以后的寒露风长、中期预报提出更高的要求,以便于更好地为农业生产趋利避害、防灾减灾服务。  相似文献   

7.
我县地处桂南,属丘陵地区,晚稻面积60多万亩。在晚稻生产中,常常受到不同程度寒露风的危害,因而在群众中流传着“禾怕寒露风”的说法。 为了掌握寒露风的规律,我们组织全站同志深入社队调查访问,总结群众经验。经过大家共同努力,找出了我县历年寒露风的发生规律,确定了寒露风的类型及其农业气象指标。  相似文献   

8.
运用贝叶斯原理从寒露风长期预报错误造成晚稻产量损失最小的角度来进行晚稻品种选择决策,可使农业生产部门直接依据寒露风长期预报作晚稻品种选择的困难得以解决。  相似文献   

9.
根据新植白莲套种晚稻栽培技术试验示范观测,分析探讨了白莲套种晚稻栽培对气象条件的要求和可能存在的春季低温、夏季高温、寒露风等农业气象灾害影响,并提出科学的农业气象灾害防御对策.分析得出试验示范区气候条件能满足新植白莲套种晚稻种植的要求,为当地大面积推广新植白莲套种晚稻生产积累了经验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灰色系统模型在寒露风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娄秀荣  杨成钢 《气象》1990,16(7):52-54
寒露风是我国南方(特别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双季晚稻生育期中主要的气象灾害。每年9月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双季晚稻抽穗开花的关键时期,常常由于北方冷空气的入侵,形成低温过程,出现寒露风,使双季晚稻开花结实受到影响,导致减产。因此,准确地预测寒露风出现的时间,对调整双季晚稻品种和播种期,避开冷害,争取高产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寒露风的预测,已有很多的分析和研  相似文献   

11.
寒露风是影响我区农业生产的灾害性天气之一,它往往造成晚稻大面积减产。农谚“禾怕寒露风”,便是广大群众多年来对寒露风危及晚稻生长的经验总结。因此做好寒露风的预报是十分重要的。一、思路农谚有“惊蛰不冷,寒露不猛”的说法,其含义是:如果惊蛰节气内冷空气不强,则秋季寒露风也不强,对晚稻影响就不大。大家知道,寒露风实际上是入秋以后第一次最强的冷空气南侵造成长江以南的低温天气。它发生在大气环流由夏末向秋冬转换时期。这时对我国天气有巨大影响的西太平洋付  相似文献   

12.
曾国光 《气象》1984,10(7):38-38
一、问题的提出 我县晚稻生产约占全年粮食总产的60—70%,它在农业生产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过去人们普遍认为影响晚稻生产的主要灾害性天气是“寒露风”(干北风或低温冷害)。但1980年我县晚稻生产并无明显的寒露风和病虫害的大发生,亦出现了严重的减产,究竟原因何在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曾到群众中进行过调查了解,他们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引起了我们的关注和兴趣。例如:“早禾怕北风,晚禾怕雷公”。“晚禾怕打闪”、“晚禾怕夜雷(雨)”等,为了摸一下晚稻减产与“雷公”的关系,我们分析了1980年晚稻抽穗扬花前后的雷电记录,结果  相似文献   

13.
利用1961—2017年江西省23个代表站逐日气温资料和1984—2017年14个农业气象观测站晚稻发育期资料,根据晚稻不同发育阶段,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晚稻寒露风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江西省(简称“赣”)轻度寒露风在9月中旬前出现的频率最高,赣北地区约3 a一遇,赣中地区约10 a三遇,赣南地区约5 a一遇,且由东南向西北呈增多趋势。中度寒露风在9月中旬前出现的频率较低,赣北、赣中约10 a一遇,赣南约20 a一遇;重度寒露风在9月中旬前出现的频率极低,赣中、赣北分别为0.4%和1.2%;中、重度寒露风由南向北呈逐渐增多趋势。轻度寒露风在晚稻幼穗分化到抽穗扬花阶段出现的频率为34.1%,灌浆阶段为26.9%;中度寒露风在晚稻幼穗分化到抽穗扬花阶段出现的频率为7.5%,灌浆阶段为8.0%;重度寒露风对晚稻的影响相对较小,在各发育阶段出现的频率均不到2%。  相似文献   

14.
匡昭敏 《广西气象》1997,18(3):25-26
通过分析玉林市寒露风天气时段中的日照量多少与晚稻增减产的关系,了解到此时段日焊数的多寡有使寒露地晚稻的危害减弱或加强的作用,从而对以后的寒露风长,中期预报提出列提高的要求,以便于更好地为农业生产趋利避害、防灾减灾服务。  相似文献   

15.
夏季西太平洋副高西伸脊点与秋季寒露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富年 《气象》1979,5(9):14-15
秋季寒露风影响晚稻抽穗扬花,常常造成减产。因此,近年来我们加强了对寒露风的研究和预报工作。我省规定寒露风的标准为:轻度寒露风指连续3天日平均气温≤22℃者(适用于晚稻杂交品种);重度寒露风指连续3天日平均气温≤20℃,或连续2天日平均气温≤20℃,且其中一天的最低气温≤16℃者(适用于晚稻常规品种)。  相似文献   

16.
由于气候异常,1997年9月中、下旬广西出现了初日早、气温低、持续时间长、间隔时间短的两次寒露风天气过程;10月上、中旬桂北大部、桂中局部再一次出现持续时间较长的寒露风天气过程。对这三次寒露风出现的时间、强度、影响范围及其对晚稻生产的影响进行了定性、定量的分析和评述。  相似文献   

17.
寒露风灾害评估的空间分析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寒露风发生期间,通过建立逐日温度的空间计算模型,应用地理信息系统计算了江西省小网格逐日温度分布情况;再根据寒露风指标,进一步计算了不同地形下的寒露风灾害分布情况,并结合卫星遥感监测的晚稻种植地理分布数据,制作了全省寒露风灾害分布图,计算了各地寒露风受害面积,研究了一种新的基于3S技术的灾害分析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18.
1997年广西寒露风天气特点及其对晚稻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振芳 《广西气象》1998,19(1):36-38
由于气候异常,1997年9月中、下旬广西出现了初日早、气温低、持续时间长、间隔时间短的两次寒露风天气过程;10月上、中旬桂北大部、桂中局部再一次出现持续时间较长的寒露风天气过程。对这三次寒露风出现的时间、强度、影响范围及其对晚稻生产的影响进行了定性、定量的分析和评述。  相似文献   

19.
秋旱是苍梧县晚稻生产中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之一。由于秋旱及寒露风的影响,使晚稻产量波动性很大,单产比早稻低。研究秋旱的时间分布特征,根据气候规律对晚稻生产进行合理决策,为晚稻稳产高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吴全衍 《气象》1980,6(8):22-23
寒露风是我区晚稻生产的主要气象灾害,晚稻受寒露风危害的主要特征是空秕粒增加,结实率下降,导致减产。 近几年来,我们用分期播种法进行试验。试验品种为杂交稻南优二号、汕优二号和晚稻常规品种包胎矮。试验从第一播种期抽穗开花始期至最后一个播种期开花末期止,每天进行定穗、定花考查空秕率和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