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际Stripa机构开发了一种新的短脉冲钻孔雷达系统(RAMAC)。RAMAC系统目前已应用了3年,在这段期间内完成的测量相当于测量了长度100km以上的钻孔。这些测量大部分是在花岗岩和片麻岩地层中进行的。RAMAC系统使用三种不同的测量排列形式:单孔反射模型、孔间反射模型、孔间层面模型。三种测量模型的数据解释技术也已得到了发展。如果同时分析三种形式的资料,正常情况下可勾绘出断裂带的连续三维模型和其它构造。  相似文献   

2.
马安丽 《地下水》2011,33(5):5+93-5,93
在山东省济宁某井田,使用电法仪对地下水进行充电法流速流向探测。首先通过常规测井确定含水层深度,以此确定供电电极A的井身位置为175 m,然后以钻孔为中心,以45°等方位间隔布置测线,分别测量盐化前后的电位值,最后根据观测到的地下水盐晕变化情况运用矢量合成和公式计算,得出该地下水的运移情况。该研究区地下水流向是W21°1...  相似文献   

3.
高密度电法在金矿找矿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以岩(矿)石的导电性和激电效应差异为基础,沿测线同时布设几十到几百根电极,仪器按选定的供电,测量排列方式自动采集电位值,并进行滤波,地改,计算等处理,可探测深度在150m以上的电阻率和充电率的精细结构,用以推断精细的地质和电子型导电矿物结构,在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已知金矿床的试验表明,高密度电法异常与矿体在空间位置上十分吻合,在未知区,在异常区施工QZ14-2钻孔,发现了地下38m的盲矿体,取得了满意的试验和找矿效果。  相似文献   

4.
李建良 《地质与勘探》2016,52(5):924-930
在金属矿普查和勘探中,井中激发极化法能帮助判断钻孔中已知矿化体或矿体的空间展布,特别是盲矿体。和地面激发极化法相比,该方法供电电极或测量电极接近矿体,加大了勘探深度和范围,且井中干扰较小,数据的信噪比高。金牙金矿床是典型的微细粒浸染型金矿床。由于该金矿床的空间展布的复杂性,在勘探过程中需要预测矿体的展布与形态。文章以金牙金矿床那元矿段ZK58811孔的井中激电为例,对激电测井与地-井方式方位测量的方法技术及资料解释作了说明。该矿床矿体受构造与岩性双重控制,矿床延伸较大,矿体形态复杂多变,地表覆盖着较厚的第四系沉积。通过井中激发极化法测量,较准确地推断了构造、矿体在钻孔四周的展布,为后续钻探设计提供依据,减少了探矿风险,加快了矿床勘查,证明井中激电在微细粒浸染型金矿勘查中的应用是可行的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充电法早已为大家所熟悉,是一种详细勘探的物探方法.经过多年实践已取得了很多经验.近几年国外在这方面也有所进展.现将国外最近期刊发表的有关这方面的资料,摘译出来作一综合介绍,以供参考.在充电法中是将供电电极之一直接打在矿体的露头上,或是放在见矿钻孔中,使它与矿体保持良好的接触,使矿体成为一个等位体.另一供电极则打在距前一供电极相当远的地方,所谓无限远处,保持电流在地下流通.通常在地面进行电位观测,测量电极  相似文献   

6.
基于MSR(Modified Sparse Row)非零元素存储和SSOR-PCG方程求解技术,编制了三维IP的有限元法快速正演程序,在此基础上,利用Delphi等开发了可视化地~井方位IP人机交互解释软件。在地~井方位IP的数据解释中,遵循"先井口,后其他方位"的分析方法,先通过井口方位观测曲线初步断定异常体的电性特征、大致埋深和倾向;然后对比分析其它方位曲线的异常特征,推断出异常的赋存方位。对于异常复杂情况,该软件可利用测井数据、钻孔柱状图等,形成分层背景,通过差值法和比值法数据预处理技术以突出井旁异常,提高异常分辨能力。实测数据的解释结果表明,针对地~井方位IP观测数据量少,充分利用测井、钻孔等信息,用人机交互正演拟合反演方式解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在传统直流电法超前探测施工中,通过三个不同位置的电极对地供电,测量巷道后方一段距离内电位差,由此得到迎头前方电阻率变化的一维结果。由于一维解释结果具有不确定性,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钻杆供电的二维反演方法:即将迎头前方三维空间以柱坐标形式剖分,建立前方特定区域电阻率与测量异常电位差的近似线性关系,根据不同钻进深度测量值构建反演代数方程组,通过解方程快速反演以获取前方电阻率的二维分布。采空区模型与陷落柱超前探测快速反演以及实例表明,钻杆供电直流电法超前探测快速反演方法能比较准确反映异常电阻率在两个方向的方位信息,提高反演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直流电法勘探大都用点状电极供电和测量,地下是点源电场。由于点源电场的理论研究和模型实验比较困难,甚至无法开展,因而往往借用线源电场的理论计算(如保角变换)和模型实验(如二度电阻网络、导电纸)的成果,来解释野外实测的点源场资料。在点、线源电场中,同一地电体的异常形态在一定程度上固然相象,但由于两种场的分布规律有差别,致使在这两种场中测得  相似文献   

9.
探测老窑采空区的范围,是煤田地质勘探工作中常遇到的一项任务。我们先后试用了电剖面和电测深法,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取得一定的效果。近几年来,采用充电法探测积水老窑范围,得到较好的效果,现将其工作情况简述如下: 一、工作原理及应具备的条件充电法一般都是用来探测导电率比围岩大的多的矿体。老窑中积水的导电率,通常比围岩大的多,因此可将充满积水的老窑视为良导体,对老窑水进行充电。在施工时可利用废弃的老窑口或见老窑的钻孔,供入较强的直流电。由于老窑水的导电率高,其电位降相  相似文献   

10.
李发源 《云南地质》2015,(1):133-136
根据桂西南岩溶地区不同地质体之间存在明显的电性差异,运用高密度电法测量系统,以联合剖面装置进行连续滚动扫描测量,对获得的数据进行处理,可推断出第四系盖层厚度,不同地层单元的埋深及含水断裂带的大致形态和方位。  相似文献   

11.
相位激发极化法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位激发极化法是一种频率域激发极化方法,可直接测量电场电压与供电电流之间的绝对相位差。由于该方法对仪器精度要求较高,因而国内有关实际应用方面的资料相对较少。在金属矿产勘查中,目前国内大多采用时间域激发极化方法,测量岩矿石的极化率或充电率。虽然频率域激发极化法也有应用,但主要采用双频或多频测量,利用视频散率参数进行解释,野外测量工作量较大,测量精度相对较低。近几年,利用相位激发极化法在科研、生产中做了一些工作,这里介绍相位激发极化法模型试验及数据反演结果,岩矿石标本时间域(充电率)和频率域(相位)测试对比结果,以及实际应用实例及数据反演结果。应用结果表明,用相位激发极化法在矿产勘查中可以取得较好的勘察效果,并能在今后的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张平松 《地质与勘探》2015,51(5):964-969
井地联合并行电法通过在井孔和地面布设电极,进行全电极供电和测量,获得钻孔周边地电场分布特征,研究储层介质结构及变化特征,对地下复杂地电模型分辨具有重要作用。文章通过构建室内井地电法测试模型,采用并行电法技术,三维反演介质的电阻率,判断井孔周边不同类型地质体的异常分布特征。结合野外井地条件进行实测,结果表明,通过井地联合测试系统可以对钻孔周边地质条件进行有效分辨,为储层介质探查与判断提供辅助依据。  相似文献   

13.
李忠平 《地质与勘探》2020,56(4):783-791
在山东玲珑断裂带深部找矿中,考虑断裂带处在地电干扰和地形变化复杂地段,且深部地质体产状变化较大,仅依据半空间地面物探方法很难摸清地质体的展布形态,盲目布设钻孔会造成找矿成本的提高。为精确反演深部矿体的边界范围、走向及倾向,提高钻孔见矿率,降低找矿成本,在山东玲珑断裂带地面、坑道采用立体物探技术,试验通过布设多条方位不同的地-坑、坑-坑和地-地纵横激电中梯剖面和双向三极测深剖面,进行了二维电法剖面反演。在地面-坑道激电测深方法中,地面-坑道供电,坑道测量探测深度与坑道深度呈正相关,反映了深部巷道底板以下电阻率和极化率的分布状况,可以实现深地探测目的。由于地面-坑道供电,坑道测量装置处在半空间和全空间两个部分,需要采用"镜像法"和地下倾斜偶极源电流场特征对其装置系数k值重新推导,以反映坑道空间岩矿体真实电阻率的变化。坑道中梯剖面异常与单向三极剖面异常、双向三极电测深反演结果对应较好。经钻探验证,矿体分布与物探推断高极化体基本一致,为快速准确布设深部钻孔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14.
在河北省蔚县某井田,使用高密度电法仪对地下水进行充电法流速及流向探测。首先通过盐化测井确定含水层深度,以此确定供电电极A的井身位置为25.14m,然后以井孔为中心,以45°等方位间隔布置测线,分别测量盐化前后的电位值,最后根据观测到的地下水盐晕变化情况,运用等电位线图和公式计算,得出该地下水的运移情况:该研究区地下水流向约是157°,流速约0.143m/h。  相似文献   

15.
大家知道,在直流电法勘探工作中,供电电极的接地电阻,不仅与电极自身的形状和导电性能有关,而且还取决于供电电极附近介质的电阻率。为此,人们采用了各种有效措施,尽可能地减小供电电极的接地电阻。而在供电过程中,接地电阻的改变,却未引起人们足够的注意。实例地电化学偏提取法的电极装置如图1所示。A组铜电极布设在离小麦田水沟仅20厘米的田埂上,接至电源的正极。B组碳电极的电极距为  相似文献   

16.
张巍  柳建新  刘海飞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2011,33(3):309-313,228,229
激电法在矿产勘探及工程探测等实际工作中,经常遇到没有或者工作区域相关资料不完整的情况.尤其是中间梯度装置,无法保证探测目标体位于供电电极中间,其观测数据受到供电电极影响而产生一定的变化,进而影响数据的分析.因此,研究激电法供电电极,对于观测数据的影响规律是很有必要的.这里通过物理模拟手段研究模型相对供电电极AB不同位置...  相似文献   

17.
简述DJJ-1型井中激电仪软件系统和几个应用实例。实例表明,在钻孔见矿的情况下,方位测量可用于查明矿体的空间形态和延展情况。  相似文献   

18.
钻孔雷达是探地雷达的一种。传统的钻孔雷达可以确定目标地质体的深度,却无法判定目标地质体的精确方位;定向钻孔雷达不仅可以确定目标地质体的深度,还可以精确地确定目标地质体的方位。本文研究的定向钻孔雷达包括1个发射天线和4个接收天线。本研究通过增加移动窗口,进行窗口内的方位识别计算来实现残差法的改进。传统的残差法只能对一个目标进行方位识别;改进后的残差法可对井眼周围任意多个目标进行方位识别,并且利用4个接收天线所接收到波形的不同来确定目标地质体的精确方位,并开发了三维成像算法。最终利用模型得到合成数据,求得方位角,结合方位角进行三维成像,三维成像结果中井眼的正东方向和正南方向都有一个明显的异常,与原模型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19.
在地表覆盖严重的地区开展地质工作,勘探方法的选择非常重要,高精度磁法是寻找磁性矿物的首选物探方法,目前在祁漫塔格地区的地质找矿工作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那陵郭勒河西地区分布有大面积砂梁,高数米至十余米。依钻孔数据,厚度为160~314m,所有形迹都被沙漠覆盖,地面磁异常宽缓不明显。由于缺乏本区地质资料,这给磁测资料的解释带来困难,使得不能给验证钻孔准确定位,这时异常解释手段的选择显得非常重要。通过实例说明综合采用磁法地-井资料的精细反演技术,在沙漠覆盖区实现找矿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20.
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一号孔ASR法地应力测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地震后发震断裂附近的应力状态是认识和理解地震机理的重要参数.5.12汶川地震后,我国开展了基于地震机理研究的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项目(Wenchuan Earthquake Fault Scientific Drilling Project,简称WFSD),为研究震后龙门山断裂带附近深部应力状态提供了条件.本文主要介绍适合深部应力测量的非弹性应变恢复法(Anelastic strain recovery method,简称ASR法)的测试设备和流程,并利用ASR法对WFSD-1号钻孔岩心进行了原地应力测量,取得了该钻孔424~1173 m深度范围内7个岩心样品的非弹性应变恢复实测数据,并根据成像测井对岩心进行了定向,确定了原地应力方向,估算了原地应力的大小.WFSD-1钻孔最大主应力的方位为NW69°~NW35°,主应力的大小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