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海水温度是海水的基本物理特性之一,它体现了海水运动的热输送和海气热量交换。而海面水温则体现了海面热量平衡的结果。影响海面水温变化的因素是比较复杂的,如太阳辐射、海面有效回辐射、海面蒸发、海气接触热交换、海洋热平流、大陆径流(近海区)以及与这些过程密切相关的大气环流等。 海水温度状况对海水热量平衡、水团分析、海洋环流和海气相互作用等的研究,尤其对发展海洋渔业生产和开发海洋生物资源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中对渔情分析、中心渔场位置的预测、汛期早晚和鱼发状况的分析等均起到一定作用。因此,近些年来世界主要海洋大国对海水温度的分析和预报给予了很大的重视。1982年底,美国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海委会(IOC)提供的48项海洋学产品中,海水温度分析和预报占25项,其中2项为次表层海  相似文献   

2.
海洋是海气交换的敏感区,同时对调节全球气候的冷、暖也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海洋和大气中CO2含量的变化也会直接影响气候的变化。本文主要介绍热带西太平洋海水和大气中二氧化碳分压(PCO2)、海水总溶解二氧化碳(TCO2)的测试方法以及所得数据在碳循环方面的应用。目前在国内对海洋碳体系能够系统测试甚少,所得数据非常珍贵,对将来研究我国和世界的气候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乔然 《海洋预报》1999,16(1):61-66
海洋是海气交换的敏感区,同时对调节全球气候的冷、暖也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海洋和大气中CO2含量的变化也会直接影响气候的变化。本文主要介绍热带西太平洋海水和大气中二氧化碳分压(PCO2)、海水总溶解二氧化碳(TCO2)的测试方法以及所得数据在碳循环方面的应用。目前在国内对海洋碳体系能够系统测试甚少,所得数据非常珍贵,地将来研究我国和世界的气候都有关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作者根据Keeling等人提出的1970~1988年大气CO2含量随时间变比进行统计,指出大气CO2含量按指数变化递增。据此.对近年大气CO2含量进行预测,到2050年时将增至454×10-6,较目前增加约30%。由于大气CO2分压上升,导致CO2向海洋转移、作者采用Li提出的指数变化模式,以Holland给出的海水中无机碳逗留时间8.0×104年代入计算。到2050年时,海水碳酸盐系统仅可容纳来自大气的CO21.1×1010t。因此必须引起人们控制CO2向大气的排放。鉴于计算过程中未考虑海水有机生物体的影响及颗粒CaCO3对缓冲CO2所作贡献,因此,实际情况会好于本文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5.
以哈密尔顿百幕大生物研究站N.Bates为首的美国洛杉矶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大气和海洋化学专家们 ,分析了1995年菲里克斯风暴通过大西洋西部所引起的对水和大气介质的后果。经确定 ,大量CO2 被风暴从海水中“吸出”并迁移至大气中。在马尾藻海上空 ,1995年夏天来自水面的CO2 数量升高了约55 %。这是由以下情况引起的 :强大的气流在2~3星期内使表层水温度降低了4℃ ,减少了其吸收气体的能力。强烈的风浪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CO2 从水中过渡到大气中。这个效应以前未引起研究者的注意。大部分气候专家认为 ,与大气中…  相似文献   

6.
海水中总溶解CO2的测试方法和计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张滨  马黎明 《海洋预报》1996,13(1):76-79
本文介绍的是海水中总溶解CO2(Tco2)的测试方法-库仑分析法和计算。这种方法的精密度较高,并可为深入研究、掌握、CO2的含量及分布、了解CO2与海气相互作用、碳循环的关系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孙丹译  李爽 《海洋与湖沼》2020,51(6):1310-1319
大气和海洋是影响地球气候系统的两个重要因素,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海洋和大气研究的重要课题,海气耦合模式则是研究海气相互作用的重要工具,而海气耦合模式重点考虑的参数是海气通量。针对传统的大尺度海气耦合模式缺少湍流尺度分析的问题,本文使用并行大涡模拟海气耦合模式(The Parallelized Large-Eddy Simulation Model,PALM),在小尺度上探究风速对海气通量及湍流动能收支(Turbulence Kinetic Energy Budget,TKE Budget)的影响,设置了5、10和15m/s三种地转风速度对大气边界层(Atmospheric Boundary Layer,ABL)和海洋混合层(Oceanic Mixed Layer,OML)进行海气耦合模拟。研究表明:海气通量的分布与风速大小密切相关,风速越大,净热通量和浮力通量相对越大,由于温度上升导致海水蒸发加剧,使得大气的淡水通量增大;海洋湍流动能收支各项在近海面处受风速影响较大,且随着深度加深而逐渐减弱。本研究初步展示了小尺度海气耦合模式在海气通量研究中的应用,对进行小尺度海气相互作用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探讨海气间二氧化碳的气体交换。指出海面气体交换的物理过程与大气的强迫作用有关。动力学分析表明:交换速度主要依赖于溶解度、摩擦速度和阻碍系数;海面通量则决定于海与气的浓度差和交换速度,而交换速度随风速增加而增大,随温度增大而减小,其模拟值与风洞实验值基本一致。根据1993年10月、1994年4月和10月在东海三个航次的测定和计算表明,东海海面的二氧化碳通量指向下,其平均值为-45.5μg·m-2h-1  相似文献   

9.
程展  吴少华 《海洋学报》1996,18(6):26-33
本文将海面上的大气边界层简化为水平平板上湍流边界层的混合对流问题,并考虑大气与海浪之间的动量交换,计算出海面上风速、海气温差和风区等诸因素对海气动量输运的影响.边界层计算需用的湍流模式采用包含浮力效应的混合长模式,在考虑海浪作用的计算中采用理论与半经验公式相结合的方法.我们发现在有限风区情况下(刮离岸风的近海区域),风区会显着影响不同海气温差下海气动量交换过程,这一点在以往的研究中从未涉及到.  相似文献   

10.
海面风的铅直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淮 《海洋科学》1981,5(1):49-52
海面风在海气能量交换过程中几乎起主导作用。这是因为海波、海流和海水团变性等的发生、发展及消失等现象的演变和维持,实质上都同海面风直接相联系。因此,从海气相互作用和海气能量交换的观点来了解海面风的铅直分布结构是有实际意义的,这不仅可以提供海洋学科所不可少的气象学知识与情报,而且  相似文献   

11.
探究海气CO2交换有助于解析全球碳循环和全球气候变化。由于海水和大气的直接接触,研究表层海水碳酸盐系统变化成为探究海气碳交换的关键。基于已有热带西太平洋表层海水碳酸盐系统研究成果,本文总结了有孔虫壳体B/Ca和δ11B指标重建碳酸盐系统参数的原理、方法及优缺点。然后,从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l Ni?o-Southern Oscillation, ENSO)、东亚季风以及大气桥梁和海洋隧道三方面综述了晚第四纪热带西太平洋海气CO2交换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结果显示,类ENSO通过横向平流和垂向变化分别影响热带西太平洋东端和西端的海气碳交换。东亚夏季风对热带西太平洋海气碳交换具有较强的调控作用,而东亚冬季风的调控作用较弱或不明显。冰消期南大洋深部流通状况增强,可通过大气桥梁(大气CO2)和海洋隧道(南极中层水)影响热带西太平洋海气碳交换。然而,为了更准确清晰地了解全球碳循环变化,还需针对指标记录的可靠性、覆盖范围以及海气碳交换在更长时间尺度的变化机理等方面开展更多研究。  相似文献   

12.
东海冬、夏两季表层海水的二氧化碳分压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1997 年冬、1998 年夏在东海进行了两个航次的调查,采用气相色谱一喷洒式平衡器系统,现场测定了表层海水和大气的CO2 分压。东海表层海水CO2 分压受东海环流、生物活动、季节等因素影响而变化。冬季受垂直混合作用的影响,陆架区是CO2 的源;黑潮水是CO2 的汇,夏季受生物活动的影响,陆架区水系是CO2 的汇;黑潮及影响区域是CO2 的源。  相似文献   

13.
实用测的海上和层平均风剖面数据和温度剖面数据,通过数据回归和迭代方法计算出了在不同大气稳定情况下的海面阻力系数。得到了与前人理论计算一致的结论:海面阻力系数随海面大气稳定度的增加而减小,另外,我们还发现:在海面风速小于13m/s时,不能认为气温剖面外推到海面的值与海面水温的是一致的。这样若用海气温差作为衡量海面上方大气的稳定程度,难于得到上面给出了理结论。这一点同前人的理论计算结果是不相同的。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冬季不同背景风场下黑潮锋影响边界层云的机理,采用高分辨率卫星数据和再分析数据,研究了冬季海面背景风为垂直(西北风)和平行(东北风)东海黑潮海表面温度锋(黑潮锋)条件下,边界层云对黑潮锋的响应。结果表明:背景风垂直黑潮锋情况下,黑潮锋强迫的边界层内次级环流明显,黑潮锋暖水侧海面冷平流强,海气温差增大,海气界面潜热感热通量增大,海气界面不稳定性增大,产生上升运动,云底高度抬升。上升运动在边界层底向南北两侧辐散,在冷水侧产生下沉运动与500 hPa高压下沉叠加,使局地云量明显减少,形成晴空少云区(云洞)。在暖水侧以南的下沉支叠加云顶上的下沉运动和边界层退耦效应共同作用,产生另一个云洞。气压调整机制为次级环流产生的主要原因。背景风平行黑潮锋情况下,海面空气温度平流作用小,暖水侧海气温差较小,虽然海洋仍然加热大气,但海气界面不稳定较弱,湍流增强使云底高度抬升,垂直混合机制为该湍流增强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海冰消融背景下北极增温的季节差异及其原因探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运用哈德莱中心第一套海冰覆盖率(HadISST1)、欧洲中心(ERA_Interim)的温度以及NCEP第一套地表感热通量、潜热通量等资料,研究了1979—2011年33a来北极海冰消融的季节特点和空间特征,并从反照率——温度正反馈与地表感热通量、潜热通量等方面分析了海冰减少对北极增温影响的季节差异。结果表明,北极海冰在秋季和夏季的减少范围明显大于冬季和春季,而北极地表升温却在秋季和冬季最显著,夏季最为微弱,且夏季的增温趋势廓线也与秋冬季显著不同。这主要是因为夏季是融冰季,海冰融化将吸收潜热。且此时北极低空大气温度高于海表温度,海水相当于大气的冷源。随着海冰的消融,更多的热量由大气传入海洋用于融冰和加热上层海水,这使得夏季的低空大气不能显著升温。而在秋冬季,海冰凝结释放潜热,且此时低空大气温度远低于海水温度,海冰的减少使得海水将更多热量释放到大气中导致低空大气显著增暖。海水对大气的这种延迟放热机制是北极低空在夏季增温不显著而在秋冬季增温显著的主要原因。此外,秋冬季的海冰减少与北极近地面升温具有非常一致的空间分布,北冰洋东南边缘和巴伦支海北部分别是秋季和冬季海气相互作用的关键区域。  相似文献   

16.
论述海水冷却系统利用H2O2和Fe^2+离子防污的一种新方法。新方法主要针对那些大污损。这些大污损使化学处理海水的效力降低10%,从1986年4-7月在非热的60m模型管道中检验了化学效应的持续时间。在10min内,将H2O2和Fe^2+离子分别减少20%和40%,而将处理时间延长,则可从小规模试验推断实际应用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海洋与大气的相互作用问题,是气象学和海洋学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海洋与大气的能量交换(以下简称海气间能量交换)问题亦日益受到各国学者的重视。叶笃正在论述近代气象学的新发展和展望中指出:海洋的热容量很大,海水温度的小量变化给予大气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不了解大气和海洋的关系,对长期预告是不利的。 海气间能量交换,即海洋表面与近海面层大气的热量交换。Ⅲ早在1935年  相似文献   

18.
探测距海面几米高以下的温、湿和风等气象要素的梯度变化,以获取梯度廓线及贴水层大气的动量、热量和乱流等通量传递系数,是研究小尺度海气相互作用的必要手段。由于海上工作条件不同于陆地,进行海上大气梯度探测是比较困难的。为了适应我国海气相互作用研究的需要,我们研制成功了一种采用小型浮标系统,  相似文献   

19.
随着石油工业的快速发展,近几年来溢油事故频有发生,海洋石油污染日趋严重。陆源石油污染在海洋石油污染中占很大的比重。在中国,陆源石油污染占海洋石油污染的80%以上。湿地有着生态和环境的双重价值,目前很多研究表明其具有净化石油污染的功能。滨海新区北塘河口是天津重要的渔港,也是主要的排污口。近年来,随着陆源石油污染的增加,北塘河口海水水质日趋恶化。北塘河口生长着大片的互花米草,形成了互花米草湿地,它可以有效地去除石油污染。通过对码头、入海航道和近岸海域的海水和沉积物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北塘河口水质属于劣四类海水水质,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和石油烃是主要的污染物。芦苇、互花米草和碱蓬是北塘河口主要的植物物种,在这三种植物体内均有石油烃检出,表明了北塘河口已受到石油烃污染,并且三种植物具有吸收石油烃的能力。无论是表层海水还是沉积物,石油烃含量的空间分布规律均为码头﹥航道﹥近岸海域。互花米草的根、茎和叶可以拦截陆源石油污染。互花米草在吸收石油烃的同时,还为微生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境,加速了石油烃的微生物降解,互花米草湿地可以有效地减少陆源石油污染。  相似文献   

20.
关皓  高峰  李荔姗  余丹丹 《海洋通报》2012,31(5):520-529
本文回顾了近年来海表粗糙度参数化研究成果,借助COARE算法对四种粗糙度参数化方案下海浪对海气界面通量及大气底层运动的影响进行分析,并对高海况条件下,区域海-气耦合模式对海表粗糙度参数化方案的敏感性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研究表明:海表粗糙度受海面波浪状态的影响,在其参数化方案中考虑波龄的作用后,在高风速、低波龄区,波浪作用使海气界面上的动量和热量通量显著增加;波浪通过参与海气界面上的动力和热力作用影响低层大气运动,低波龄条件下,波浪作用使大气运动减弱,高波龄条件下,波浪作用较小;区域海-气耦合模式对海表粗糙度参数化方案较敏感,不同的参数化方案对台风路径影响不大,对台风强度影响显著,从本文的个例来看,采用Smith92和Liu07方案的模拟结果更接近实测值。本文的研究结果为更合理的参数化海气界面的物理过程,提高耦合模式的模拟准确率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