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个功能完善且实用的地震应急指挥中心信息系统,有利于在大震应急时在时间和空间上掌握震情和灾情,便于有效地抗震救灾,最低限度地减少损失。介绍了广东省地震应急指挥中心信息系统的技术思路和功能。  相似文献   

2.
海南地震应急技术平台是海南省地震应急技术联动服务工作支撑平台,在地震应急工作中发挥着快速评估和指挥调度的重要作用。本文着重分析海南地震应急技术平台提升建设的工作思路、技术设计等。2022年平台运行以来,海南省地震应急指挥中心与全省19个市(县)地震应急部门实现局域网内互联互通,数据传输和灾情上报,在实际工作中为各级地方政府部门提供高效联动一体化的指挥决策服务。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中国地震局“九五”重点项目“地震应急快速响应信息系统”中的地震速报应急触发系统的软件设计思路、实现方法和工作流程。实现此功能是系统集成中的一项工作,通过此项功能可以将地震台网中心和地震应急指挥中心的处理系统连接起来,共同完成地震应急触发快速自动处理的任务。  相似文献   

4.
新建社区的地震应急避难规划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人员密集、用地集约、功能混合是近年来新建社区的共同特点,一旦地震大灾在没有任何应急准备的情况下发生,社区居民的震时疏散和震后安置将面临很大困难。本文分析了新建社区的开发模式特点、脆弱性和应急避难需求,提出了新建社区地震应急避难规划设计的五点原则:安全第一、因地制宜、优化分区、有机整合和家喻户晓。通过大连市万科海港城一期地震安全示范社区"应急避难规划设计方案"实例,说明依据上述原则开展空间布局等"硬"规划和实施机制等"软"规划的具体方法,验证了规划原则的可操作性和对于管理、规划、建设防灾减灾城市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震后在地震现场快速搭建网络环境、建立通讯连接,及时将现场资料共享给后方指挥中心对地震现场救援和灾害损失调查具有重要意义。以北京市地震局应急指挥中心现场单兵通讯系统建设为例,简要概述地震现场传统通讯系统基本情况,并分析单兵通讯系统的优缺点及未来的应用模式。结合地震应急及模拟演练等实际应用案例,验证便携式单兵通讯系统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地震应急专题图可以直观地将震情、灾情和应急工作进展等信息表达出来,在地震应急指挥决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对四川应急服务对象需求的分析和专题图产出分区的划分,形成专题图产出精细化规则,研发出QGIS自动制图程序,实现震后应急期各类专题图的快速产出和精准化,使四川地震应急专题图的时效性和精准化服务能力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7.
中国地震局地震应急响应信息服务平台是国家级震后各类应急产品汇聚与共享平台。平台为各级应急指挥人员提供全链条地震应急响应业务信息,为应急指挥决策提供信息支撑。平台具有地震应急服务响应等级信息服务、地震应急产品汇聚、现场灾情汇聚和应急响应工作资料支撑等功能。平台用户涉及中国地震局下属各单位,信息服务内容涉及指挥中心、地震速报、震情研判、灾情快报和现场应急。平台通过用户分组和任务分工实现业务管理和业务工作的无缝衔接,充分发挥整个地震局系统各单位的业务优势,实现各单位应急协同和业务联动,在多次重大破坏性地震应急期间迅速完成了信息的汇聚与共享,为应急处置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信息支撑。  相似文献   

8.
地震应急专题图能够客观、真实的展示震区各类基础地理信息和专题内容,已被广泛运用于国内外破坏性地震应急工作中。结合云南省人口分布、经济及自然地貌等特征的复杂性和区域性,探究制作适用于云南区域特性的地震应急专题图模板,并能与本地化评估软件集成,从而提高地震应急专题图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在鲁甸地震应急中得到应用检验,对少震、弱震省份的应急科技保障具有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9.
云南地震应急卫星通讯技术的系统集成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云南地震应急工作的实际需求,提出卫星通讯技术系统的三类设计方案。实现了卫星通讯技术系统与地震现场应急技术系统和地震应急指挥中心技术系统的集成。该系统集成在多次地震现场应急工作和模拟应急演习中得到了应用和检验。最后分析了系统集成存在的问题和进一步的工作方向。  相似文献   

10.
云南地震应急快速评估系统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地震应急快速评估系统是各级地震应急指挥技术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建成以来在全国历次破坏性地震应急处置工作中发挥了突出作用。本文基于现有地震应急快速评估系统,以云南为例,开展了针对评估功能构架和数据传递流程的研究,从软件工程的角度探索能够优化现有系统评估效率的方法,提升了评估产品的产出速度,并通过模拟震例进行技术验证。  相似文献   

11.
地震应急关键信息提取与快速发布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中国数字地震观测网络工程"建设以来省级地震应急指挥中心破坏性地震应急响应工作经验,分析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各级政府和应急工作组对应急快速响应期内应急关键信息的获取需求,研究快速响应期内应急核心信息的提取方法和快速发布机制,提出一种针对省级地震应急技术系统应急期综合信息发布技术的参考建议和新观点。  相似文献   

12.
中国地震紧急救援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建国 《华南地震》2006,26(1):118-125
如何满足国家和社会对地震应急的需求,进一步发展我国的地震应急工作,是地震界面临的课题。根据目前地震应急的现状,提出了以下2个有关地震应急理论的创新点:地震速报的基本模式,新闻媒体传播地震消息模式,地震应急预案启动模式,地震考察地区性差异,地震灾害死伤的基础数据模式,地震应急期分期模式,地震应急期救援真空模式,地震应急期黑箱、灰箱、白箱模式,地震救援队伍的后勤模式,国外地震救援队到中国参加救援法规模式,地震受灾体分类模式,新建和加固农村公共建筑提高一度模式。并且给予了论述。  相似文献   

13.
简述了地震应急视频会议系统的功能和地震应急工作应用中的常用组网模式,并根据辽宁地震应急指挥视频会议系统的实际应用情况,分析和解决了在各类组网模式下本地化应用相关问题.目前,辽宁省地震应急视频会议系统在中国地震局台网中心、应急管理部、省内20个节点间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利用"背靠背"技术实现了与省政府、应急厅及地市级应急...  相似文献   

14.
对乐山市多年来的地震应急工作进行总结后,认为健全的地震应急管理体制是做好地震应急工作的关键,高素质的队伍是做好地震应急工作的保证,完善的应急预案制度是确保地震应急工作协调、高效、有序开展的前提,良好的硬件设施是做好地震应急工作的支撑,科学的震情趋势判定是做好应急工作的依据;强调平时要充分做好地震应急准备工作,积极面对突发事件,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地震应急指挥管理系统主要是为突发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快速给出地震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及其分布情况等震害结果和为政府应急指挥决策服务的管理系统。同时,还可以为城市灾害和紧急事件提供技术支持。一般由硬件、软件、数据库和用户构成。介绍了地震应急指挥管理系统的基本功能和目标,设计出福建地震应急指挥管理系统模型架构、基本模块和灾害评估模型方法等,对设计开发地震应急指挥管理系统及城市应急管理系统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县(市)政府地震应急行为模式"的概念框架为纽带,选取四川藏区特有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为情景要素,选取康定市和巴塘县政府为主体要素,选取信息收集和上报、人员抢救、疏散和临时安置3个对策要素,对2014年康定6.3级地震和2016年理塘5.1级地震的应急响应行为开展分析,区分和总结了两次地震应急处置过程中各行为的阶段性特征和关键时间点,结合实地调研访谈成果,细化了四川藏区县级政府的信息服务、应急救援和疏散安置方面的地震应急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广东省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是为广东省抗震救灾指挥部实施地震应急救援指挥提供技术支撑的系统,系统主要由四部分构成:地震应急指挥通信、震灾快速评估与辅助决策、地震灾情速报。提出系统为实现地震应急信息快速传递、处理,提高应急救灾指挥与决策的技术水平,最大限度地减少震时的混乱和人员伤亡,提供了高效的指挥技术平台。并对广东省地震应急工作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市县地震部门的地震应急组织机构、主要职能、关键流程,设计了地震应急工作助手的需求方案。并应用ASP.NET MVC、HTML5等开发技术,基于企业微信,开发了包括震情服务、灾情服务、应急服务、工作报告、资料查询、通知公告、通信录等7大功能的地震应急工作助手软件。该软件具有相对机动灵活、成本低、易于推广使用的优势。多次地震应急演练使用表明,软件能在较大程度上提高地震应急工作的规范化程度和处置效率。  相似文献   

19.
地震应急信息的高效处理为地震应急救援工作提供了重要支撑。本文根据地震应急信息分类的需求,构建了一种高效便捷的地震信息分类处理方法。以震前、震时、震后为时间主线,将地震应急信息分为震前基础背景信息、地震震情灾情信息及震后应急救援信息,并采用“关键词分类”的方法,在计算机语言的支持下,将多渠道汇集的应急信息进行自动分类,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应急信息加工处理与服务的时间,能快速高效地为应急指挥提供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20.
以青海省地震应急基础数据建设情况为背景,简要介绍省级地震应急基础数据管理的建设过程,在此基础上对青海省地震应急基础数据进行思考,针对地震应急数据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