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通过对呼尔阿泥石流沟形态、泥石流类型等特征进行分析,结合泥石流防治紧迫性、工程措施和体系,提出防治方案;对不同方案经专家打分,运用模糊数学理论,综合评比优选其一,对呼尔阿沟泥石流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决策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呼尔阿泥石流沟形态、泥石流类型、危险性和防治紧迫性等特征进行分析,结合泥石流防治工程措施和体系,提出防治方案,经对比评价优选其一,并初步设计治理工程,对于呼尔阿沟泥石流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施工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舟曲三眼峪泥石流监测预警方案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泥石流的防治不仅要有工程治理措施,而且应配合相应的监测预警措施,以达到有效减缓地质灾害风险的目的.笔者以舟曲三眼峪泥石流为例,设计了针对泥石流触发因素的降雨监测方案;针对泥石流发生和变化过程的次声、泥位、红外线遮断、视频监测方案;针对泥石流物源的滑坡崩塌监测方案;以及针对泥石流防治工程拦挡坝的应力应变监测方案;在此基...  相似文献   

4.
泥石流防治工程效果后评价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防治工程效果后评价是泥石流灾害防治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一方面可用以检验防治工程质量、机理认识及方案选取合理性等,另一方面可以为后续泥石流灾害治理提供借鉴。依据大量西北地区典型泥石流防治工程实例,引入建设项目后评价理论,筛选出3项一级指标、10项二级指标,建立泥石流防治工程效果后评价指标体系如下:防治目标有效性,包括地形地貌变化度、固源物质固化度、疏导排水畅通度; 工程效果效益性,包括经济效益产出度、环境效益发挥度、社会效益明显度; 防治方案合理性,包括灾害机理认知度、参数取值安全度、防治工程协调度、工程实施难易度。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值的模糊综合评判理论,建立泥石流防治工程效果后评价模型,以西安临潼大水沟泥石流防治工程为例,检验模型效果良好,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成昆铁路是我国受泥石流危害最严重的干线铁路,泥石流的活动和危害主要集中在北段(四川境内)。针对北段泥石流分布广泛、活动频繁、危害严重、自然属性和形成背景复杂、急需防治的特点,课题组对泥石流的基本理论、研究手段和防治方法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不仅为成昆铁路北段泥石流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而且发展和完善了泥石流理论体系。本项研究取得的主要成绩和进展有: 1.系统全面地对成昆铁路北段泥石流的形成机理、形成过程、活动特征、分布规律、动力学特征、静力学特征、胶化特征、危害状况和防治现状作了深入研究,为制定成昆铁路北段泥石流综合防治方案奠定了坚定基  相似文献   

6.
西部地区交通建设中的泥石流灾害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我国西部地区铁路、公路交通干线共有泥石流灾害 4 70 0余处, 占全国道路泥石流灾害的 70 %以上。泥石流分布广泛, 成灾方式多样, 灾害严重, 制约了西部地区交通建设的发展。本文提出了做好路线方案比选, 防患于未然, 正确评判泥石流沟和发育现状, 工程设计要适合泥石流特点, 以及提高防灾减灾勘察设计水平, 开展泥石流防治试验示范工程研究等六条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7.
四川某矿山泥石流调查及防治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四川某矿山泥石流灾害的现场调查,阐述了泥石流发生的原因、形成条件,预测泥石流发展趋势,并提出泥石流防治措施及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8.
由于特殊的地质地貌条件,加之区内暴雨频发,佛坪县城常发生泥石流灾害,特别是近年来,特大型泥石流灾害导致县城的教育基地和基础设施等严重受损,恶劣的地质环境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研究佛坪县城泥石流灾害成因与和防治方案对提高区内泥石流灾害防治水平、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受"8·20"特大暴雨影响,汶川县水磨镇杨柏沟爆发了泥石流灾害。泥石流的发生引发了沟域内物源条件和沟道条件发生了较大变化。本文根据"8·20"泥石流发生前的物源类型和泥石流中启动物源的类型以及"泥石流后剩余物源类型,分析了泥石流物源启动机理和模式,阐述了"8·20"前原防治方案并结合现有的沟道条件,在此基础上,提出设置拦挡坝、防护提、排导槽工程相结合的治理方案,以期为达到泥石流治理,类似泥石流灾害防治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南靖县帮科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工作为例,选取了影响该泥石流形成的10项因子,利用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法对该泥石流危险程度进行了评价,为福建省泥石流预测预报及防治提供了定量的数学分析方法,有利于福建省科学防灾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此外,本文还对帮科泥石流防治工程中拦挡坝的设计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明确提出设计中坝体的稳定性演算可以简化为抗滑稳定演算等三个注意事项,并针对福建省的气候、土壤条件,提供了泥石流生物治理措施中的几种优势树种及其基本种植方案。相信本文对福建省其他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5·12"汶川大地震引发了大量的次生地质灾害,致使北川县坝底乡小河沟有诱发泥石流的危险。对坝底乡小河沟泥石流发育条件、形成演化和运动特征进行分析,总结泥石流的主要特征并进行危险性分区,计算出泥石流的特征值,提出防治工程治理方案。达到建立一套分析泥石流形成、运动特征与防治工程措施之间行之有效的新思路,把野外调查、现场试验、分析评价和防治的方法推广至该类泥石流沟。  相似文献   

12.
九寨沟县漳扎镇沙坝沟位于白河右岸,距九寨沟景区约20km,5.12地震后,该地段成为了泥石流爆发的高危区.通过对该区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形地貌、气象水文及泥石流发生历史的调查,查明了该区泥石流发育的自然环境、形成条件和泥石流基本特征,为泥石流防治工程方案选择和防治工程设计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3.
《四川地质学报》2022,(4):633-639
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地貌条件、地质构造等资料,结合室内泥石流特征值和动力学特征值的计算,对形成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当得隆沟泥石流类型属于稀性泥石流,容重15.8kN/m3,洪峰流量8.55 m3,洪峰流量8.55 m3/s,泥石流峰值流量29.75 m3/s,泥石流峰值流量29.75 m3/s,流速3.60 m/s;(2)通过泥石流动力学特征值计算,结合泥石流发展趋势及危险分区,确定"拦挡+排导"治理方案;(3)通过对当得隆泥石流沟问题研究,实现地质灾害防治与生态环境统筹;为该区同类泥石流防治工作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4.
张建新  闫晋龙  杨家林 《地下水》2011,33(3):166-168
四里沟泥石流位于四川省江油市石元乡楠木园村,属"5.12"特大地震震区.特大地震不仅造成了一定的经济财产损失,同时还诱发了为数众多的崩塌、泥石流等次生地质灾害.文章分析了该泥石流频率规模、堆积特征、成因及发展趋势等基本特征,并进行了危害性评价,结合工程实际对泥石流进行防治建议,提出一级拦砂坝+防护堤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15.
四川雷波碉楼沟泥石流特征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碉楼沟泥石流沟为西苏角河左岸的一级支流,位于四川省雷波县西侧,流域面积0.85km~2,主沟长度1.6km,纵比降504.4‰。碉楼沟流域属构造侵蚀高中山地貌,呈叶状,支沟众多,主沟较少暴发泥石流。2015年5月7日碉楼沟暴发山洪灾害,造成8人死亡和严重财产损失,并对下游马颈子场镇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了威胁。在地质勘查的基础上,分析泥石流基本特征、形成条件,计算泥石流的重度、流速、一次泥石流总量等动力学参数。结合碉楼沟泥石流的特征和场镇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提出防治方案,对该类泥石流沟谷的调查和防治具有一定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6.
茂县后山龙洞沟为老的泥石流沟,流域面积为14.63km^2,主沟长9.9km,有三条支沟,主、支沟沟床比降大,在暴雨季节曾多次发生大规模泥石流。根据其泥石流形成特征,采取以拦挡、排导等工程措施为主,结合植树造林、预警预报、工程管理等措施为辅的综合防治方案。  相似文献   

17.
据统计,1992~2013年苡茨河曾多次发生泥石流地质灾害,并造成村民生命财产巨大损失。2013年7月24日再次爆发泥石流,破坏农田71280m2(108亩)。因此在对苡茨河泥石流形成条件、活动特征分析基础上,分析其泥石流的形成机制及其造成巨大危害的原因,预测其发展趋势,在已有治理措施的基础上,提出两种防治对策进行对比,得出一个较为合理的防治方案。  相似文献   

18.
栾川县大南沟泥石流发展处于旺盛期,危害较大,进行治理已迫在眉睫。在对泥石流形成机理、动力特征值计算、工程稳定性评价的基础上,确定了防治工程规模,设计了2座拦砂坝及1220m排导槽的工程防治方案。  相似文献   

19.
磐石市富太镇泥石流危险性评价与危险范围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磐石市富太镇地区泥石流灾害较为发育,给当地人民的生命财产、交通安全构成了一定的威胁。为了为合理制定泥石流防治方案和进行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提供依据,文章采用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法和泥石流最大危险范围预测模型分别对富太地区的21条泥石流进行了危险性评价和最大危险范围的预测。评价和预测结果表明:本区泥石流危险程度基本都属于轻微级,而且它们的最大危险范围也较小,符合富太地区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20.
北京地区现有泥石流沟856条,分布在北京北部燕山山脉和西部太行山脉一带,受地形地貌、地质条件、降雨条件以及人类活动影响较明显,总体以暴雨沟谷型泥石流为主。密云县前火石岭泥石流沟是燕山山脉一带典型的一条泥石流沟,文章在地质调查和勘查的基础上,从地质条件、地形地貌、降雨条件、人类活动等方面,综合分析前火石岭泥石流沟的形成条件及特征,同时对泥石流沟的发育情况进行深入剖析,按10年一遇暴雨强度的设计标准,在泥石流沟上游、中游、沟口3个断面计算泥石流运动特征参数,得出该泥石流沟为低易发-中等易发稀性水石流,目前处于发展阶段的停歇期,区域高强度集中降水为泥石流灾害的激发因素,泥石流的峰值流量等运动参数沿沟逐渐增大。分析结果对该泥石流沟的治理方案制定具有重要意义,对燕山山脉一带泥石流沟的防治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