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南宁CINRAD/SA天气雷达在台风"黑格比"进入其探测范围后,进行连续的跟踪探测,取得了比较完整的台风运动、演变的雷达探测资料.通过对基本反射率、径向速度等雷达产品和台风的运动、演变过程进行分析,探讨CINRAD/SA天气雷达产品在台风中心定位、暴雨预报、判断台风的演变及运动趋势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对系统风较小时车载风廓线雷达探测资料与气球探空资料进行了对比, 发现二者一致性较好, 并应用车载风廓线雷达探测资料分析了探测期间惠来海陆风的空间结构和时间演替规律。同时分析了车载风廓线雷达探 测到的“灿都”台风资料, 结果表明车载风廓线雷达对台风外围下沉气流区高空风的三维结构有较强的探测能 力, 能有效地探测到台风登陆过程中地面到高空的水平风切变和垂直气流切变过程, 有助于提高沿海地区防台风抗台风能力。  相似文献   

3.
多普勒雷达探测“艾利”台风风场不对称结构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4年8月25日, “艾利”台风在靠近我国台湾东北部海域后不同于正常路径, 先后发生两次左折, 先是西北转偏西, 再偏西转西南, 这种路径在历史上极为罕见。通过“艾利”台风的雷达观测事实, 从单多普勒雷达和双多普勒雷达均发现在台风前进方向的右前方, 即西北象限风速极值大于其他象限, 进一步证明了“艾利”台风的风场分布遵循波数为1的非对称性, 从位于台风不同象限的福州长乐和厦门两站雷达资料, 以及常规的地面观测、高空探测资料和NCEP数值预报再分析资料都得到证实。研究表明, “艾利”台风处在大陆高压东南侧, 台风外围存在一支7 m/s左右的环境风场引导气流。因此, 西北象限风速极值大于其他象限的不对称分布可能是由环境风场和台风本身两方面共同造成的, 这种不对称分布有利于维持“艾利”台风向西南方向移动。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 由于单部多普勒雷达不可能同时探测到台风的西北、东北和西南3个象限的风速极值, 而双多普勒雷达或多多普勒雷达联合探测台风, 则可以同时探测到3个象限的风速极值, 根据风速极值可能存在的不对称分布情况来预测台风的路径转折趋势, 因此重视双多普勒雷达或多多普勒雷达联合探测对于提高监测预报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广东天气雷达组网策略及在台风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天气雷达是台风监测的重要探测工具,雷达资料实际应用过程中经常遇到多雷达运行不同步、资料采集不及时等问题的困扰。采用区域雷达服务器中央控制运行模式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以0606号台风"派比安"为例,介绍了广东省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网在台风监测方面的策略和运行模式。多雷达拼图大大拓展了雷达的监测范围,双多普勒雷达风场反演技术能够揭示台风环流的中尺度三维结构。  相似文献   

5.
利用长乐雷达超低仰角探测资料,对比分析了台风"海棠"和"蔷薇"的超低仰角和0.5°仰角PPI回波资料的差别。结果表明,在不受或尽量少受地物影响的情况下,雷达合理选用超低仰角探测是可行的,且在低层降水回波探测方面效果较0.5°仰角好,特别在远距离探测能力方面有明显改进,一般在距离>100km后探测能力较0.5°仰角有明显优势。雷达超低仰角反映出的台风云块的分布比较清晰,雷达加入超低仰角探测对台风低层探测和预警有一定程度的改进。降低0.12°后的超低仰角探测可提前台风预警时间和提早约2~6个体扫;提高台风探测范围约1.09倍,其他几次体扫的对比情况也反映出降低仰角,0.31°仰角比0.48°仰角提高台风"蔷薇"探测范围约为2.1%~9.6%。雷达超低仰角提高探测台风云体低层结构的同时,更易受近距离海浪杂波的影响,海浪杂波有时可能干扰对台风结构的判断,应引起注意。在选取多大的超低仰角时,应兼顾二者关系。  相似文献   

6.
9914号台风多普勒雷达资料分析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钟卓约  帅方红 《气象》2001,27(7):41-44
利用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分析和控制1999年14号台风在近海及登陆过程中强度场、多普勒速度场的分布特点和演变规律,分析结果表明,多普勒天气雷达在探测台风过程中比一般天气雷达更具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7.
单多卜勒雷达对台风的自动定位方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单多卜勒雷达径向速度的PPI资料,使用模式识别技术自动探测台风中心。结果表明本方法能较快较好地探测到台风中心,本产品可用来作为台风的预警系统。  相似文献   

8.
风廓线雷达资料在台风苏拉登陆过程中的应用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汪学渊  李栋  任雍  陈孝腔  朱会芸 《气象》2013,39(11):1431-1436
为了研究风廓线雷达在台风天气过程预报中的作用,对2012年8月2—4日在福建秦屿镇登陆的台风苏拉天气过程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风廓线雷达在台风苏拉登陆期间4 km以上高空有效数据获取率明显提高,确定风廓线雷达的有效探测高度为4.8 km;通过信噪比和垂直速度数据统计分析出台风登陆前后带来间歇性的降雨,而台风眼登陆主要表现为无降水天气,仅有少量的降雨,这一结论进一步在小时降雨量统计中得到验证;通过水平风速数据统计分析出台风登陆前后在有效探测高度内水平风速在25 m·s-1左右,而台风眼登陆水平风速在0~3 m·s-1; 统计结果与台风登陆物理过程相吻合。  相似文献   

9.
台风“罗莎”低空流场与降水中尺度结构的观测资料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为了进一步了解台风的水平风场结构和降水雨带的分布特征与台风强度变化的关系,利用观测资料和多普勒天气雷达探测资料对0716号台风"罗莎"的降水云系、反演的水平风场和雷达回波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在台风减弱为强热带风暴以前,低空卷入台风中心的强回波带开始出现分裂;减弱为热带风暴时,低空的强回波带出现明显的分离和断裂。雷达探测的向台风中心卷入的低空强回波带的分离和断裂,可以为台风减弱预报提供参考。(2)多普勒雷达探测资料反演的低空水平风场分析显示,虽然所处的环境风场截然相反,我国和美国两地区的热带气旋在低空存在相似的中尺度流场结构。我国东南沿海即将登陆的台风的西南侧外围与环境风场的交汇处,存在一处气流汇合带和气流辐散带,气流汇合带对应台风南侧的强降水中心。(3)通过多普勒雷达反演的低空水平风场与强度回波的叠加分析显示:台风的螺旋雨带与反演的低空水平风场的中尺度风切变线对应。这种中尺度切变在常规观测中难以发现。  相似文献   

10.
周笃诚  刘同达 《气象》1982,8(10):24-26
台风警戒雷达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准确地测定台风中心位置。汕头雷达站自从1967年建站以来,发布了许多台风雷达探测报告,但对其定位的准确度,过去缺少检验。本文以1971—1979年经过广东省各雷达站集中整编出版的《台风雷达位置》和1972—1974年《台风年鉴》的台风位置作为最佳位置,对我站1971—1979年37个台风418次台风中心位置雷达报进行统计分析,并初步找出了引起误差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一、前言本文主要对台风规定时刻定位误差作初步分析(不包括预报定位产生的误差)。在台风定位的日常工作中,使用飞机探测、雷达探测、卫星云图,地面资料及国外台风警报来确定台风中心的位置。为反映台风路径的基本趋势,排除随机误差,在确定下次位置前,对前一次定位需进行平滑处理。台风登陆后主要依据地面资料定位,这方而比较容易掌握,但也有特例。  相似文献   

12.
秦宏德 《气象》1982,8(11):42-44
台风以其大范围的狂风、暴雨和大海潮等三种灾害给国计民生造成严重的损失。六十年代,我国在北起山东南至广东、广西的沿海地区除有3厘米、5厘米的雷达外,还设置了警戒和监测台风的10厘米波长雷达网。这些雷达的台风降水回波资料为台风的定位和预报提供了有力的参考依据。 到目前为止,我国的天气雷达均属非相干雷达。警戒台风的雷达也不例外。它只能探测台风降水回波的空间分布、强度和演变情况。雷达气象工作者根据台风降水回波分布型式的各种特点找到了许多行之有效的确定台风中心位置、估计台风强度的方法。下面将作简略介绍。  相似文献   

13.
天气雷达     
自从四十年代初期开始使用微波雷达进行降水探测以来,无论是在雷达技术本身,还是雷达气象学方面,都有了较大的发展。影响日本的天气灾害主要是台风、暴雨和大雪等。而天气雷达在探测台风和暴雨方面有着独到之处。所以从五十年代中期开始,日本就大力发展天气雷达。尽管日本天气雷达建站的时期并不算早,仅有二十几年的历史,但在近二十年来却发展很快,就其雷达网的密度和设备的性能而言,已经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0312号台风"科罗旺"过程的雷达回波特征和地面资料,应用"热带气旋强度综合判据表"的办法,确定该台风的强度,并分析其大风分布的特点.为将来雷达探测台风业务,分析回波资料积累一些经验和方法,从而能更好的利用雷达回波应用于台风预报业务.  相似文献   

15.
刘丽君 《广西气象》2003,24(4):24-27
通过分析0312号台风“科罗旺”过程的雷达回波特征和地面资料,应用“热带气旋强度综合判据表”的办法,确定该台风的强度,并分析其大风分布的特点。为将来雷达探测台风业务,分析回波资料积累一些经验和方法,从而能更好的利用雷达回波应用于台风预报业务。  相似文献   

16.
葛润生  余志敏 《气象》1984,10(10):15-18
一、前言 雷达用于探测降水天气,在我国已有近三十年的历史。天气雷达在对台风、暴雨、冰雹、龙卷等强对流天气的探测中,显示了它的优异性能;在对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的研究、大面积降水的定量测量、人工影响天气试验以及云和降水物理学研究等项科学实验中,也显示出具有巨大的潜在能力。为了对降水等天气的探测、警戒,全国各地陆续设置了许多天气雷达,开展了日常的探测业务。  相似文献   

17.
台风的雷达回波结构大体上可分为眼区、螺旋回波带和外辐合回波带三部分。本文根据汕头雷达站1967~1980年使用的10公分843雷达所探测到的,进入600公里测距圈的61次台风过程1470个时次的观测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出各部分回波的数据和特征,并就台风结构的一些有关问题,以观测事实为依据,提出一些粗浅看法。 1.台风雷达眼台风中心四周回波墙围绕区称台风雷达眼。它是一个最能表达台风强弱和成熟程度的一个因子。  相似文献   

18.
二次世界大战中,雷达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厘米波雷达出现后,发现云和降水对电磁波有强烈的散射作用,妨碍了雷达对飞机的探测,反之也给气象人员提供了一种新的可采用的探测手段,来探测云、雨、降水的分布和移动。1943年美国空军就开始使用三公分的军用机载雷达AN/APQ-13来监视天气,继之在1944年建立了第一个气象雷达站网,同一年开始了使用10公分雷达探测台风的工作。由于雷达在探测云、降水和灾害性天气中有着显著的效用,所以在以后的年代中得到迅速的使用和发展。世界各国都普遍地建立了气象雷达站  相似文献   

19.
用于台风定位的雷达回波拼图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采用斜轴等距离方位投影作为拼图底图的投影,选择需要的邻近若干部雷达进行拼图,也可以任选区域进行雷达拼图。这种投影底图不但使原来在单部雷达上有效的台风定位方法得以继续使用,而且提出了雷达对台风的探测范围和精度。经95年业务使用结果表明,对业务工作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一、雷达应用现状 1.气象厅的雷达观测网日本气象雷达,首先是用于探测台风,其次是探测雷雨。气象研究所从五十年代后期到六十年代初期,进行雷达测定雨量的研究。从1961年名古屋雷达站建成后,使用等回波装置和A显示器等装置进行定量的回波强度观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