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速递     
使用意大利的伽利略国家望远镜,一个天文学家小组发现了一颗新型的岩质行星,其质量达到了地球的17倍。行星形成理论认为,这样的行星不会形成,因为如此的大质量会吸引氢气生长成类似木星的气态巨行星。但这颗行星却完全是固态的,其质量又比之前发现的“超级地球”要大得多,故称“巨型地球”。  相似文献   

2.
在茧状星云深处,年轻恒星坍缩并有行星形成。天文学家在托洛洛山4米望远镜拍摄的高分辨率的船底星云图像中现已发现12个这样的茧状星云,天文学上称它们为原行星盘。船底星云是第二个发现含有原行星盘的星云。另一个是由夏威夷的凯克望远镜和哈勃空间望远镜拍摄的猎户星云。  相似文献   

3.
“哈勃”给我们带来的惊喜行星状星云是银河系中一种数量较多、外形美丽的气体星云。18世纪末期,英国著名的天文学家威廉·赫歇尔首先发现了这类天体,并把它们命名为行星状星云。后来,随着大望远镜的相继问世,人们陆陆续续又发现了许多行星状星云,并且通过观测和研...  相似文献   

4.
迷你太阳系     
卫星环绕行星,行星环绕恒星,而现在天又学家发现行星也可以环绕像行星那样小的天体运行。斯必泽空间望远镜发现一颗质量格外小的褐矮星周围有一个构成行星的尘埃盘。这颗褐矮星称为OTS44,仅有木星质量的15倍。以前发现的有行星盘环绕的褐矮星都比木星质量大25~30倍。  相似文献   

5.
介绍 随着近些年国内经济的发展,拥有大口径望远镜来进行行星拍摄的天文爱好者是越来越多了。与此同时,随着技术的发展,行星摄影的终端从早期菲利普的toucam740K、840k到spc900nc,直至目前专门拍摄行星的映美精产品,摄像头捕捉速度已经达到每秒60帧,并且能无压缩输出。这一切的改变,使得拍摄高质量的月面及行星图像成为更容易的事情。  相似文献   

6.
大行星位置的测量是天体测量学中的一项长期而重要的任务,如何在当前形势下高精度测定行星的位置是本文研究方向的最终目标,鉴于太阳系内行星和木星都有新技术进行高精度的位置观测,作者探讨了如何用光学手段高精度测量外行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的位置。提出了长焦距望远镜CCD观测行星卫星和用中天望远镜CCD观测暗恒星相配合的思路,因此,对长焦距望远镜CCD观测外行星卫星和中天望远镜CCD相对观测恒星进行了系  相似文献   

7.
摩羯座中看木星行星,尤其是那些不用望远镜就能比较容易看到的行星,是我们青少年天文爱好者很想观测的目标。从满天繁星中找出行星,是件很有意思的事,而且也只有找到了行星,才能了解它的动态和进一步观测它的表面等,更深刻地认识它。肉眼可以直接看到的行星有5颗,...  相似文献   

8.
自1609年伽利略首次用望远镜观测天象以来,人类开始不断发现太阳系其他行星周围的卫星。木星的4颗大卫星(木卫一至四),其亮度在51~63星等之间,是太阳系内除月亮以外最亮的四颗卫星,用伽利略时代的小望远镜就能清晰地看到,因此是首批确认的卫星,称为...  相似文献   

9.
近轨道~①系外行星受到其宿主恒星强烈的X射线和极紫外(X-ray and Extreme Ultraviolet,XUV)辐射。恒星辐射可能会使富气体行星的气体摆脱行星的引力束缚而逃逸到行星的洛希瓣外。随着XUV辐射的增大,行星的大气逃逸可由较缓和的金斯逃逸变为剧烈的流体动力学逃逸。随着空间望远镜和地面望远镜的发展,在一些行星周围发现了膨胀的H,He,C,O,Na和Mg等元素的大气。行星大气研究从最初的紫外波段探测,已经发展到光学波段和近红外波段的探测。理论上,系外行星大气逃逸的流体动力学模型也已相继建立起来。这些模型涉及到行星大气的光化学、恒星风与行星风的相互作用、恒星辐射压以及行星磁场等方面。然而,一个包含所有过程的复杂模型还有待建立。  相似文献   

10.
斯必泽空间望远镜在环状星云中看到了一朵盛开的花。这个行星状星云的外壳竟与山茶花精致的花瓣惟妙惟肖。行星状星云是垂死恒星抛射的一个物质壳。天琴座环状星云距离地球2 000光年,也称为M57和MGC6720,它是最美丽的行星状星云,并且是天文爱好者喜爱观测的天体。  相似文献   

11.
毋庸置疑,约翰内斯·开普勒是大家最熟悉的科学伟人之一。他发现了行星运动三大定律,被人们誉为“天空的立法者”,也为哥白尼创立的“太阳中心说”提供了有力的证据。他在光学技术方面也有颇深的造诣,对伽利略的望远镜进行改进后制成的望远镜被称作开普勒望远镜,流行一时。  相似文献   

12.
装备10厘米口径望远镜的艰辛历程○谢毅民作为一位天文爱好者,我对观测行星表面细节特别感兴趣,但我87年自制的10cm反射望远镜分辨率不足,无法用于行星表面观测,从1995年起,我就决心再购置一台高质量天文望远镜。因为整机购买太昂贵,我决心购买镜片自己...  相似文献   

13.
行星状星云的形状似乎越来越古怪,天文学家曾以为它们大部分是球形的,但现代望远镜却发现有许多是透明沙漏或以各种角度倾斜的桶形,两边的细节明显对称。最近发现至少行星状星云在演化的某个阶段上是球对称的。1/3以上的行星状星云有许多非  相似文献   

14.
逐旭 《天文爱好者》2013,(10):66-67
M27应该是梅西叶天体中最容易寻找的一个行星状星云,用7×50mm的双筒望远镜就能找到它。剩下的几个球状星团中只有M55观测较为容易,使用7×50mm的双筒望远镜可以看清它的外形。  相似文献   

15.
天文小故事(四则)一、用铅笔尖发现新行星十九世纪初,意大利天文学家皮亚齐用望远镜发现了第一颗名为谷神星的小行星。但是,当这颗行星一接近太阳,便很快消失在太阳光里。从此再也看不到这颗星了。望远镜不起作用了!怎么办?德国数学家卡尔·高斯在近30岁时开始找...  相似文献   

16.
《天文爱好者》2008,(12):15-16
11月13日,两个天文学家小组公布了利用哈勃空间望远镜首次拍摄到的太阳系以外的行星照片,照片中显示的行星状如白色斑点,除了那些视觉敏锐的专家,一般人很难分辨出来,其中有三颗属于同一行星系统,第四颗属于另外一个系统。这四颗行星中都不太可能适合人类居住,但是这些行星的发现是我们在弄清楚太阳系以外是否有类似地球行星存在以及上面是否有生命存在的道路上迈出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17.
天文学家们有时偶而遇见一个运动的光点,在望远镜里发观一颗行星,可是勒威耶先生发现这个新的天体却没有朝天一瞥,他是在笔尖上看见这颗行星的。只靠计算的力量,他就确定了我们所知的这个行星系统边界外的一个天体的位置与大小。——阿拉果  相似文献   

18.
夏秋之交的八月,天象剧场依然是精彩纷呈。其中最受关注的要属英仙座流星雨,这也是天文爱好者每年最热衷观测的项目。虽然几颗较亮的行星在本月观测条件都较为一般,但海王星将在8月23日冲日,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借助望远镜来对它进行观测。  相似文献   

19.
宇宙信息     
蟹状星云是一个跨度为6光年的超新星爆发遗迹,公元1054年中国和日本的天文学家记录了这一重要的天象。这幅合成照片是哈勃空间望远镜广角和行星照相机Ⅱ1999年10月和2000年1月、2月分别曝光拍摄的24幅照片合成的。这是哈勃空间望远镜迄今拍摄的整个蟹状星云最大、分辨率最高的照片。  相似文献   

20.
大行星位置的测量是天体测量学中的一项长期而重要的任务。如何在当前形势下高精度测定行星的位置是本文研究方向的最终目标。鉴于太阳系内行星和木星都有新技术进行高精度的位置观测,作者探讨了如何用光学手段高精度测定外行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的位置,提出了用长焦距望远镜CCD观测行星卫星和用中天望远镜CCD观测暗恒星相配合的思路。因此,对长焦距望远镜CCD观测外行星卫星和中天望远镜CCD相对观测恒星进行了系统调研,同时也对外行星卫星的理论从观测验证的角度进行了介绍。本文重点介绍了在长焦距望远镜上相对于天王星卫星高精度测定暗恒星的位置。结果表明,相对于天王星卫星确实可以精确测定同一CCD视场中暗恒星的位置,位置测量的精度和国外最好的天王星卫星位置测量的精度相当或更高。还介绍了与观测资料的归算有关的天王星和卫星的位置历算。最后,分析了我国从事高精度大行星位置测量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