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由陈荫祥著,中国大地出版社2010年9月出版的《地球的圆涌构造与深源高能强爆热动力学》一书用近800幅地球动力学遥感图像及相关文字,通过几十个地质矿产、构造运动、地内能源和环境灾害实例,从地内极高温强爆热核能的物理概念出发,深入剖析和论证了地球总体物质、能量的灾变爆炸式运动及演化发展。参照太阳和类地量体近年研究结果,进而研究矿产的聚集、地内地质力能的输送、生态环境灾害的触发  相似文献   

2.
《测绘通报》2011,(1):51
[本刊讯]由日本遥感研究会编写、中国科学院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刘勇卫研究员翻译的《遥感精解(修订版)》一书已于2011年1月由测绘出版社出版。《图解リモ?トセンシング》是在日本首部遥感教科书《遥感笔记》(技报堂出版)的基础上精心编写而成的。该书由在摄影测量与遥感学界享有盛誉的亚洲遥感学会和亚洲遥感会议的创始人之一,原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协会主席、亚洲遥感学会秘书长、日本东京大学名誉教授村井俊治先生担任主编,并且自其1992年问世以来一直作为遥感理论与技术的经典教材而广受欢迎。《遥感精解(修订版)》是《图解リモ?トセンシング(改订版)》的中译本。该书深入浅出,内容简明扼要而又全面系统地涵盖了  相似文献   

3.
正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国土资源遥感》更名为《自然资源遥感》。《自然资源遥感》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为10-1759/P,ISSN号为2097-034X,主管单位为中国地质调查局,主办单位为中国自然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编辑出版单位为《自然资源遥感》编辑部。《自然资源遥感》办刊宗旨为:及时追踪报道遥感科学及相关领域学科的技术发展和应用状况,加强遥感技术新方法新技术交流,推动遥感技术在自然资源及相关领域中的应用,促进遥感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4.
由R.N.Cowell主编的《遥感手册》(第二版),1983年由美国摄影测量学会出版,迄今已问世两年余。读书含“理论、仪器和方法”及“判读与应用”两卷,共2440页。该书编者之一,A.P.Crackuell先生就该书的价值及该书第二版与第一版的异同作了中肯的评价,现摘译如下。《遥感手册》(第二版)第一卷共25章。这些章节涉及遥感的基本原理,电磁辐射的性质,地面、海面与各种波长的电场辐射间的相互作用,大气的相互作用,各种传感器系统,各种卫星系统,数据传输,数据处理,图形识别,图象处理,地理信息系统,地面数据,图  相似文献   

5.
正《我与遥感三十年》是我近年悉心编写的一本对1979—2009年间自己从事遥感工作的回忆和发表文章等的汇集。全书分上、下两篇。上篇称《遥感往事》,回忆我从1979年2月参与地质矿产部地质遥感中心建设开始,先后经历的国土普查卫星论证、《国土资源遥感》期刊的创建、1992年全国GPS会战、资源一号卫星论证、中巴地球资源卫星工程的国际合作、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创建、中国遥感应用协会创建、西部大开发遥感应用研究、海峡两岸和"两岸四地"遥感合作、中加遥感合作、中法遥感合作、302次香山科学会议召开、  相似文献   

6.
萨宾著"遥感原理与解译"一书于1978年出版后,该书在中国已先后两次被译成中文出版。近年来由于遥感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获得了大量新的资料。因此,萨宾对原书作了部份修改,增添了若干新的内容,于1989年出版了新英文版《遥感原理与解译》一书。 该书新版增加了土地利用和土地表层分析一章;在环境中应用一章中增加了新遥感方法内容;为了给非地质专业的读者提供一些遥感应用的地质背景知识,书增加了"遥感地质"内容。再版书包括600张图像和图件。彩色图像由原版的12幅增加到42幅。该书第二版的主要内容为。第一章概述了电磁辐射的基本特征。第二…  相似文献   

7.
新编《遥感地质学》即将出版由北京大学朱亮璞教授主编,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长春地质学院、河北地质学院及浙江大学等院校若干有丰富教学、科研实践的教师共同参与编写的《遥感地质学》近期将由地质出版社出版。学部委员陈述彭教授为该书作序。全书约35万字,插图近...  相似文献   

8.
正《测绘科学》2014年第8期将推出"智慧城市专辑"(正刊),现特向广大科技工作者征稿。刊出时间2014年8月20号,截稿日期2014年5月1日。征稿范围:1、智慧城市与智慧地球宏观理论研究、体系和方法,建设智慧城市的主要难题和技术瓶颈等;2、智慧地球时代的测绘地理信息学学科发展相关研究,包括位置云、车联网、遥感云、遥感数据多粒度并行处理、传感网与GIS集成、视频与GIS  相似文献   

9.
<正> 苏联希里亚耶夫博士所著《地理信息的制图表现、转化与分析》一书,1984年由莫斯科《矿藏》出版社出版。该书是在作者多年来发表的论文和专著的基础上集合而成,重点阐述专题地图自动化问题。实际上,该书的主要内容在作者的另一本书,即《应用电子计算机绘制地图和分析地理信息的新方法》中已有论述。作者指出,在研究地表和地层以及宇宙星球的现象与过程中,用地图形式来表现和分析信息是重要的课题之一。尽管在研制数  相似文献   

10.
正[本刊讯]由翟亮、唐新明所著的《光学遥感影像压缩质量评价》一书,已于2011年9月由测绘出版社出版。该书在介绍和讨论了现有光学遥感影像有损压缩的质量评价方法、技术及其应用的基础上,提出了面向光学遥感影像压缩主观质量评价的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发展了针对重建影像构像质量的影像特征分析方法、影像对  相似文献   

11.
由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主持编著的《黄淮海平原水域动态演变遥感分析》一书,已由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及时抓住了遥感技术发展的特点和现状,立足于遥感应用研究的前沿领域,把遥感应用从静态分析推进到了动态研究。此项工作以黄淮海水域动态演变为研究内容,其地区之大,超过了我国以往遥感研究的范围。加之研究方法上的综合性和研究时段上的长足性,使该研究无论在学术上还是实用上,均做出了诸多贡献。  相似文献   

12.
三句话不离本行,我从事了这么多年的天学研究,最感兴趣的话题是宇宙中能找到地球的“伙伴”吗?  相似文献   

13.
正由武汉大学牵头,联合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长光卫星技术有限公司、北京辰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安部第三研究所等21家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单位,承担了国家科技部2016年地球观测与导航领域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区域协同遥感监测与应急服务技术体系》。项目总体目标是针对当前空天地遥感传感网未能与应急响应过程紧密耦合、深入集成的问题,从"需求牵引-体系研究  相似文献   

14.
正[本刊讯]由武汉大学詹长根等编写的"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地籍测量学》一书,近日由测绘出版社出版。该书共13章,由四大部分构成,分别为:绪论、地籍调查(包括土地权属、土地利用现状、土地等级和房  相似文献   

15.
《地图》1992,(4)
地球仪是表示地球和地球表面状况的模型。中国何时出现地球仪,是一个有趣的和很有学术意义的问题。据今所知,我国史书中有关地球仪的记载,最早见於《元史·天文志》。该书提到元世祖至元四年(公元1267年)回族天文学家扎马鲁丁曾制造多种西域仪象,其中一种是:“苦来亦阿儿子,汉言地理志也。其制以木为圆球,七分为水,其色绿,三分为土地,其色白。画江河湖海脉络,贯穿於其中。画作小方井,以计  相似文献   

16.
正尺度问题随着研究对象而变化。海量、多时空尺度的对地观测数据,为地理科学提供了地理大发现以来极为重要的机遇,若不解决尺度问题,必将影响地球科学研究的进一步推进。2013年9月,李小文院士发表论文《定量遥感尺度效应刍议》,试图推动解决遥感在定量研究和应用过程中遇到的尺度效应问题。论文  相似文献   

17.
[本刊讯]由卢小平、王双亭主编的《遥感原理与方法》一书已于2012年8月由测绘出版社出版。该书系统叙述了当代遥感的理论、方法、过程、应用及最新进展和发展趋势。全书共分10章。第1章介绍了遥感的基本概念、基本过程、技术系统及其发展历程;第2章详细叙述了电磁波及其传播机理,包括电磁波及其特性、物体的发射辐射特性、地物的反射特性、大气对电磁波传输的影响、反射辐射和热辐射传输方程;第3章至第4章系统介绍了各种传感器及其成像原理和  相似文献   

18.
正[本刊讯]由王正涛、党亚民、晁定波所编著的《超高阶重力位模型确定的理论与方法》一书,已于2011年12月由测绘出版社出版。该书阐述了构建地球重力场模型的基础理论,评述了这一领域的近代发展。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9.
《视频遥感》(Videography Remote sensing),是美国摄影测量学会在1989年9月出版的一本介绍视频遥感技术原理和应用技术的著作。近年来,随着录相技术和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的广泛应用,视频遥感在许多领域显示出越来越重要作用和优越性。该书介绍了视频遥感发生和发展的历史以及现代应用。书中包括38篇专题论文,着重介绍录相数据库系统,录相数据库在资源管理中的应用、视频影像的性质、数字图像数据库的更新等领域的原理和性质。对于视频遥感技术在地质、土壤;水文、草原、森林和农业等领域的应用也相应地进行了介绍。由于视频遥感技术是遥感…  相似文献   

20.
摄影测量与遥感学的发展展望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笔者从1957年步入武汉测绘学院航测系至今,已过去51年。在这50多年中,笔者经历了摄影测量向遥感的发展,并与GIS和GPS相集成,形成了地球空间信息科学。在21世纪,新一代互联网、Web2.0、网格计算、智能传感器等技术的出现,使得摄影测量与遥感学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本文对摄影测量与遥感学科的发展趋势和发展重点作了一个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