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鞍山式沉积变质铁矿为代县地区典型铁矿床,赋存于五台群金岗库组,本文总结了该类型铁矿床的地质特征,分析了其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2.
山西省代县北小沟铁矿位于代县县城北西,通过对矿体区域地质背景、矿区地质特征、矿床地质特征等的综合分析研究,认为该区铁矿体主要赋存于上太古界五台群石咀亚群金刚库组地层中;含矿岩石主要为含铁蚀变岩,矿床成因属于沉积变质的“鞍山式铁矿”。  相似文献   

3.
王埝沟铁矿为大型沉积变质型(鞍山式)低品位铁矿,矿区水文地质条件中等。通过对区内地表水文地质调查、地质孔简易水文地质编录、分层抽水试验及井下坑道水文地质调查,查明了矿床的水文地质特征及充水来源;结合目前矿坑实际涌水量,采用 “大井法”与“比拟法”对不同标高矿坑正常涌水量和最大涌水量进行预测,为矿床深部的开采提供可靠依据,并在此基础上为矿床深部的开采提出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牛泉铁矿位于鲁西地块莱芜铁矿集区内,是一个较为典型的“邯邢式”矽卡岩铁矿。前人对莱芜铁矿集区张家洼铁矿研究报道较多,但鲜有人对其西南5km处的牛泉铁矿进行研究。本文在前人勘查工作基础上介绍了牛泉铁矿成矿地质背景,从地层、岩浆岩、矿体特征、矿石特征、围岩蚀变等方面详细介绍了矿床地质特征、划分了成矿期次、初步探讨了成矿时代和矿床成因。牛泉铁矿形成于早白垩世,与中生代侵入岩矿山岩体关系密切,属于克拉通破坏的产物。  相似文献   

5.
鲁西苍峄铁矿带是山东省典型的"鞍山式"铁矿带之一,区内先后发现和评价了多个大中型铁矿床,但对成矿带控矿因素缺乏系统的研究。该文通过对重点矿床的剖析,阐述了区内断裂构造和褶皱构造对铁矿层的控制规律,研究表明:区内构造形式主要表现为一系列复式向斜和复式背斜,具有相间出现、平行产出的特征,对区内铁矿层的展布起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淄博—莱芜地区富铁矿是典型的与中基性侵入岩有关的矽卡岩型铁矿,矿石品位高、储量大、是国内重要的富铁矿基地之一。该文通过系统收集淄博—莱芜地区矽卡岩型铁矿床资料,对区内典型矿床的成矿控制因素、矿床形成时代、物探异常特征、找矿标志等进行分析研究,总结了区内矽卡岩型铁矿成矿模式,建立了矽卡岩型铁矿勘查模型,其对区内开展铁矿勘查工作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代县小峪下庄铁矿矿床地质特征的研究,大致查明了该矿床受构造作用控制明显,北西向和北东向正断层构成了该矿床的主要导矿和容矿构造,通过对有用矿物的品位、结构构造、赋存状态以及围岩蚀变等方面的研究,推断出该矿床属于火山沉积变质铁矿床,即鞍山式铁矿。  相似文献   

8.
香炉山式铁矿是近年地质勘查工作中在贵州西部威宁-水城-赫章地区晚二叠世峨眉山玄武岩组和宣威组之间发现的新类型铁矿床。在矿床成因上,该矿床既不同于海相的沉积型铁矿床,也不同于陆相的古风化壳矿床,而是兼有二者的特征,属于玄武岩古风化壳-沉积(堆积)型铁矿床。通过野外观察、岩矿石分析测试、岩矿石鉴定、电子探针微区分析等手段对含铁岩系和矿石特征进行研究发现,矿石具有定向排列的火山碎屑、渗流管孔、姜结仁等典型结构构造。初步认为,香炉山式铁矿的形成除具有特殊的成矿背景外,还受到成矿物质来源、岩相古地理、古纬度、古气候、古生物生 态、古风化作用等诸多因素的综合控制,是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外生成矿作用的典型实例。   相似文献   

9.
大高庄铁矿属"鞍山式"沉积变质型铁矿床,矿体隐伏于地下40~48 m,赋存于泰山岩群山草峪组地层中,岩性为磁铁角闪石英岩,矿床由3个矿带9个矿体组成,其中Ⅰ-1为主矿体,矿床平均品位TFe 30.09%,m Fe 22.51%。矿石工业类型为需选弱磁性贫铁矿石。通过对大高庄铁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进行分析研究,对今后寻找同类型铁矿以及选择有效合理的勘探方法和手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江口式铁矿矿床特征及沉积岩相古地理特点,铁、锰、磷等矿产的沉积成矿序列,认为该类铁矿属条带状铁硅质建造,与前寒武纪苏必利尔湖型铁矿有一定相似性。矿床分布范围广,资源潜力大,建议加强勘查开发。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山西省五台县五台山铁矿矿床特征、矿石特征、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的综合分析,得出了本区矿床成因类型为火山沉积变质铁矿床,并提出了三条有利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2.
山东省BIF型铁矿分布较为广泛,其中鲁南地区苍峄铁矿带是全省重要的BIF型铁矿带之一,该含矿建造赋存于新太古代泰山岩群山草峪组中。本文在对苍峄铁矿带中典型矿床进行剖析的基础上,对铁矿带西延隐伏区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该隐伏区BIF型铁矿成矿地质条件优越,且该区高磁异常较为明显。通过对该类型铁矿矿床成因及找矿预测模型研究,并综合该区地质特征、物探异常特征和铁矿成矿规律等要素共圈定6个铁矿找矿靶区,即B类找矿靶区为涝坡南找矿靶区、马头西找矿靶区、山湾东找矿靶区、东凫山北找矿靶区、胡埠找矿靶区;C类找矿靶区为张庄找矿靶区;本次研究工作为该区今后铁矿勘查工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山东省苍山县大青山铁矿属隐伏的鞍山式低品位铁矿。该文分析了矿床的水文地质条件,阐述了矿体盖层、矿体围岩及顶底板水文地质特征。对研究区内勘探孔进行野外简易水文地质编录和水文地质钻孔分层抽水试验,获得了含水层厚度、影响半径、渗透系数等基础数据,采用“大井”涌水量计算法对矿体赋存各标高段进行涌水量预算,结果可为当地矿床开采技术条件提供技术指导,也为同类研究提供实例。  相似文献   

14.
广西灵川县公平铁矿属沉积型“宁乡式”铁矿床。笔者对该矿床铁矿层上部的围岩——菱铁绿泥石粉砂岩中的绿泥石鲕粒特征进行了研究。本文根据镜下鉴定的鲕粒微细结构、构造和矿物成分资料,提出了鲕粒为成岩阶段产物。认为在鲕粒形成过程中,存在着一个胶体阶段,经脱水收缩陈化形成同心层状构造和绿泥石鲕核,同心层形成有由内向外和由外向内两种方式,鲕粒形成同时出现很多脱水收缩孔隙与裂隙,其中尤以同心层状针眼孔隙与同心层状裂隙为特征。  相似文献   

15.
齐河-禹城地区位于山东省西北部,本文在系统分析区内铁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的基础上,与邯邢式、莱芜式铁矿进行了系统对比,提出了"禹城式"矽卡岩型铁矿矿床式,并初步构建了其成矿模式。区内发现李屯、郭店、大张3处富铁矿床,控矿岩体以闪长岩为主,围岩地层主要为石炭系—二叠系,少量奥陶系,矿体呈似层状,矿石以粒状结构、块状构造为主。区内"禹城式"铁矿以李屯矿床表现特征最为显著,矿体以接触带外部碎屑岩层间构造为主要赋存位置,主矿体赋存部位缺失灰岩及大理岩化带,以铁质巨量富集、伴生元素较少为显著矿质富集特征。早白垩纪,壳幔混合岩浆沿盆缘深大断裂上侵,混合岩浆上侵过程中富铁质岩浆热液出溶,受上覆碎屑岩地层屏蔽作用,岩浆热液与奥陶纪碳酸盐岩发生了充分的接触交代作用,并可能改造了沉积地层内"山西式"铁矿,促使磁铁矿经历多期叠加富集,在石炭系—二叠系内层间构造等部位富集形成富磁铁矿。  相似文献   

16.
"桃江式"锰矿赋存于奥陶系中统磨刀期组,作者通过对区域深大断裂、成锰沉积盆地、矿床地质特征和含锰岩系地球化学特征的综合分析,揭示出其成矿物质来源于热水溶液.  相似文献   

17.
对黄崖洞铁矿床的区域地质背景、矿区地质特征、矿床及矿体地质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对矿床成因做初步探讨.全面总结该矿床的成因、构件要素及其与矿床表象特征之间的关系,从而确立在地层、构造、标志层等方面同类型矿床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8.
山西式沉积型铁矿为孝义地区典型铁矿床,赋存于石炭系上统太原组底部,奥陶系中统灰岩侵蚀面之上。本文总结了该类型铁矿床的地质特征,对其成矿模式进行了概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研究区为鲁西地区重要的成矿带——东平—汶上铁矿带,该铁矿带内已探明彭集、张家毛坦、化肥厂等多个大中型铁矿床,说明该成矿带具备优越的成矿地质条件及良好的找矿潜力。通过剖析近年来区内典型矿床的最新勘查成果,从矿床控矿地层、成矿时代、成矿物质来源、矿化阶段、矿体特征及物探异常等8个方面进行系统分析,开展了铁矿成矿规律研究;根据东平—汶上铁矿带的成矿时代、赋矿层位、含铁建造及岩石组合,结合成矿规律的分析,初步建立了"东汶式"铁矿床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20.
单县铁矿是近年来在鲁西南地区查明的典型铁矿床之一;该铁矿位于巨厚覆盖层下,其地质特征、地球物理特征、矿床特征和矿体特征等方面均已查明,但成矿时代一直没有精确的定年数据支持。该次研究工作对单县含铁建造中的黑云变粒岩进行锆石SHRIMP U-Pb测年,测年结果显示该含铁建造形成于(2 503±6)Ma、(2 512±6)Ma,属新太古代晚期。通过与鲁西地区相关铁矿地质特征对比研究认为,单县铁矿与苍峄铁矿带、东平-汶上铁矿带的含矿建造相同,其赋矿地层为新太古代泰山岩群山草峪组,均属"苍峄式"沉积变质型铁矿。由于该山草峪组含矿建造在鲁西隆起区内广泛分布,通过对区内地质特征和物探异常的对比进行选区研究,利用单县地区铁矿的勘查经验并选取有效的勘查技术手段,有望在周邻地区的巨厚覆盖层下发现新的铁矿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