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地区天然气勘探程度较低,2004年ZT1井在山西组山1段试气荻工业气流,揭示上古生界具备良好的勘探前景.上古生界天然气成藏特征研究表明,二叠系发育西南物源石英砂岩储集体,主要含气层系是山西组山1段、石盒子组盒8段,砂体厚度相对较薄,埋深超过4000m.区内储层普遍致密,局部发育相对高渗层段,与煤系烃源岩配置良好,是形成致密砂岩气藏的有利区带.本文应用地震勘探攻关成果,建立主力砂体地震响应模式,进一步落实了山1、盒8砂体的展布,结合探井钻探效果,优选了有利钻探目标.在试气方法上引入体积压裂理念,QT1井试气获工业气流,勘探取得新突破.对研究区天然气成藏条件的分析、主力砂体地震预测模式及试气工艺等成功经验的总结,对该区天然气勘探的深入开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博兴洼陷西部沙三段有利储集砂体分布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博兴洼陷油气勘探已进入隐蔽油气藏为主的勘探阶段,储集砂体的分布,尤其是能够形成地层岩性油藏的有利储集砂体的分布,是油气勘探的关键.研究区主要发育有浊积扇、辫状三角洲前缘和近岸水下扇三种类型的储集砂体,其中浊积扇扇体是岩性圈闭勘探的最有利砂体.通过已发现油气藏的地层位置分析,发现MSC8、MSC7、MSC6、MSC5、MSC2旋回的上升半旋回是有利储集砂体发育的主要层段,浊积扇砂体发育,且具有有利的油气成藏条件.平面上,MSC8旋回的有利储集砂体主要发育在高青断层东南侧的狭长区域内,MSC5、MSC6、MSC7旋回的有利储集砂体发育在坡折带之下的洼陷区.综合上述分析,预测了坡折带下部洼陷区、高青断裂下降盘和高24-高27井间区域3个岩性和构造-岩性圈闭勘探有利区.  相似文献   

3.
针对目标区下第三系储层横向变化快,沉积特征不明显等特点,为提高滚动探井、开发井的钻探成功率,本文研制形成一套具有针对性的油气藏勘探预测研究方法.即运用多井约束波阻抗地震反演方法来预测砂体展布,同时对生成的地震波阻抗反演数据体中的振幅、厚度等暗含的有效信息进行提取,对砂体的分布范围及厚度变化进行准确而精细的描述和预测,最终依据此法优选有利相带,部署井位,取得了很好的勘探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4.
OpendTect系统在层序地层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等时层序格架建立的基础上,利用地震资料研究各体系域内部沉积体的空间展布、叠置样式和沉积演化过程,进而预测各体系域中砂体的分布,是层序地层学应用于勘探实践的重要内容.OpendTect系统在三维地震倾角扫描的基础上,①以地震采样点空间信息为导向,实现了层序界面控制下的地震小层自动追踪,可以精细刻画出体系域内部沉积体地震反射结构和空间展布;②通过对各层序单元内部地震小层追踪结果进行层拉平,实现了时间域到Wheeler域的自动变换,可以更加直观地分析地层沉积演化历史;③通过沿沉积体内部小层面提取地震属性,实现了等时地层切片的提取,减少了地震属性多解性,提高了预测精度.OpendTect系统提供了一种新的基于层序地层的地震综合解释技术和思路.  相似文献   

5.
以面积达270km2的广州城区为研究区,利用高密度分布的近12 000个钻孔,综合各行业规范对软土的定义,判别出广州城区的软土层,并详细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为:研究区内近80%的面积其下伏地层有软土分布,软土层在广州城区埋藏较浅,其顶板埋深约6.0m以浅,并呈现中部浅、南北两侧深的特点;另外,软土层在广州城区沉积厚度差异较大,厚度不足1.5~13.5m者皆有分布,其中厚度大于3.0m的地区占了研究区面积的32%,同时软土的厚度分布呈现出研究区南部、西部的厚度大,中部、北部的厚度小,河流岸边的厚度大,远离河流的厚度小的特点,并且呈现出两个沉积中心。结合上述结果,初步预测出研究区内近1/3的面积在强烈地震时可能产生软土震陷,软土震陷区主要集中在研究区的西部和南部。  相似文献   

6.
新疆北部上石炭统发育于碰撞后松弛垮塌构造环境,火山岩和烃源岩间互广泛分布,石炭纪末受板块挤压整体抬升遭受风化淋滤,使火山岩不整合风化体形成5层结构,其中溶蚀带和崩解带是有利储层发育段,火山岩风化体发育于古地貌出露水面区,低洼处和斜坡带发育较完整的5层结构,高部位一般缺失土壤层.风化体厚度与风化淋滤时间呈正向非线性指数关系,风化体厚度动态平衡时间约为36.3Ma,最大风化体厚度约450m,断裂发育处风化体厚度更大,长期风化淋滤区各种火山岩岩性均能形成风化体.火山岩风化体和烃源岩组合,发育源内火山岩风化体层序型、源上火山锥风化体准层状和侧源火山岩风化体梳状3种成藏模式,均可形成大型火山岩风化体地层油气藏.该认识改变了火山岩油气勘探中寻找有利岩性和岩相带的传统模式,修正了新疆北部石炭系为盆地基底,不具备油气生成条件的观点,对指导火山岩风化体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指出中国中西部古生界存在形成大规模火山岩风化体地层油气藏的条件,是今后油气勘探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7.
随着准噶尔盆地腹部及准东地区勘探程度不断提高,勘探对象也变得复杂,已往古凸起上的断块和低幅度背斜为主的勘探目标变得越来越少,勘探目标转向斜坡区和深凹陷的岩性油气藏成为必然趋势,此类油气藏的主要特点是:圈闭幅度较低,砂层厚度较小,横向变化快,地震识别、落实评价困难.本文针对地质难点,以准噶尔盆地准东阜11井区岩性油气藏为研究对象,逐步形成准噶尔盆地岩性油气藏勘探方法、应用效果体系;在具体工作中利用地质、地震、测井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方法,分析了准东阜11井区岩性油气藏特征,建立了岩性油气藏勘探理论和方法,开发和自研出了一套适合准噶尔盆地碎屑岩岩性圈闭识别与评价的技术系列,主要包括精细的井震标定技术、精细的全三维自动追踪技术、断裂识别技术、动态构造演化分析技术、沉积微相分析技术、储层预测技术、流体预测技术及有利目标区块选择评价技术;利用此技术系列对准东地区阜11井区侏罗系三工河组(J1s)发育的岩性圈闭进行了综合预测,识别了三个可供钻探的断层-岩性圈闭,其沉积微相为扇三角洲前缘的席状砂,圈闭面积在1.75 km2~6.1 km2之间,砂岩厚度在10 m~25 m之间,油气检测处于有利位置,累计圈闭面积达12.39km2,从而扩大了该区岩性圈闭识别的数量和精度,为岩性油气藏的勘探、开发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松辽盆地陆相三角洲沉积的主力储层为分流河道砂体,其以"砂薄、砂地比低、横向分布不稳定"为特点.针对分流河道砂体平面展布及厚度预测难题,本文提出在对振幅、频率、相位、波形及相关等多种地震属性提取基础上进行优选组合,确定输入的最佳属性组合,应用支持向量机方法预测河道平面展布;同时应用测井曲线重构、随机反演方法,提高垂向分辨率,有效识别分流河道砂体厚度这一综合刻画方法.文中以G油田扶余油层F205沉积单元为例,识别出3条断续型分流河道沉积(河道1为基于井落实河道,河道2、3为地震预测河道),均为北北西走向.研究区中部的预测河道2在F205沉积单元内预测延伸长度为800 m,根据随机反演结果显示厚度在5 m左右.河道2相对于研究区东部预测河道3厚度大,延伸长,是下一步井位部署的潜力区.截止目前,在预测河道2中部设计了一口评价井G12-9,F205沉积单元钻遇砂岩厚度4.8 m,有效厚度为4.6 m,试油方式为压后抽汲,试油结论为高产工业油层.后经岩心、测井曲线等证实,该井为典型的河道砂沉积体.这充分证明了应用优选地震属性的支持向量机方法刻画河道平面展布,结合测井曲线重构参与的随机反演方法刻画河道厚度,在三角洲沉积体系分流河道的综合刻画上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随着渤海地区勘探程度日趋成熟,位于渤海海域南部的渤南矿区在贯彻以寻找大中型油气田为目标的同时,兼顾在成熟油田周边寻找滚动目标的勘探.滚动目标主要以浅层的构造加岩性目标为主,目标层段主要分布在明上段和明下段,其中明上段的河流-平原相为砂泥岩互层,明下段的平原-河流相为泥岩夹砂岩,储层厚度横向变化快.目前地震上的砂体厚度预测在极限分辨率内,即超过四分之一地震波长的砂体厚度预测不准确.本文首先从经典的楔状模型出发,通过正演得出砂体厚度与峰值频率的相关规律.进而以成熟油田的丰富井资料为基础,基于多口生产井的统计,研究峰值频率和砂体不同厚度间的关系,从而拟合出适合目标区的线性关系式.研究表明当储层含纯油层时会降低砂体的峰值频率,而含水时会提高砂体的峰值频率,因此在经验公式拟合时需要对井点按流体进行分类.在成熟油田周边寻找滚动目标,可以在同等地质条件下拟合一个经验公式,从而实现目标区的厚度预测.  相似文献   

10.
东海陆坡及相邻槽底天然气水合物的稳定域分析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实测的海底温度和海底热流资料对东海陆坡和冲绳海槽中轴以西的槽底地区的海底温度场和热流场进行了分析. 利用地震声纳浮标和OBS(Ocean Bottom Seismometer)资料将本研究区的地层划分为6层,自上而下地层的速度分别为1.8(1.8~2.2) km/s、2.2(2.0~2.5)km/s、2.8(2.7~3.2)km/s、3.4~3.6km/s、4.2(4.1~4.7)km/s、5.1km/s. 上部的1.8~2.2 km/s的速度层相当于第四纪的地层,2.8 km/s的速度层相当于上新世上部的地层,3.4~4.2 km/s的速度层相当于上新世下部的地层. 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域覆盖的面积从水深约500m的陆坡下缘到冲绳海槽的中轴部分约70000km2,相当于整个东海海域面积的十分之一. 稳定带的厚度从400m(研究区中部)到1100m(研究区北部和南部)不等. 适合水合物稳定赋存的地层主要是第四纪(1.8km/s、2.2km/s)和上新世的地层(2.8km/s). 根据热流、构造活动性和稳定带的厚度分析,研究区北部和南部更适合天然气水合物的稳定赋存.  相似文献   

11.
火山沉积型硼矿形成于新近纪特定的火山+湖相沉积环境条件下,含硼地层具有含硼湖相沉积岩与凝灰岩、安山岩等火山岩互层的多旋回二元沉积结构的特点.由于硼酸盐矿物的沉积发生多在沉积后期,通常与凝灰岩、粘土、灰岩等互层沉积,因此形成的硼矿层具有低密度、低电阻率的特征.针对硼矿层的这种特征,采用综合地球物理技术进行探测.在西藏雄巴地区,首先进行了1:5万高精度重力勘探,获得了研究区的布格重力异常,通过对重力资料的处理分析,获取了研究区的断裂构造发育和重力异常变化,推断了地下地层岩性空间变化特点并圈定出火山沉积型硼矿的发育有利区;在此基础上对有利区域进行了1:5000音频大地电磁测深,获得了研究区地下地层电性结构特征.通过对研究区电法数据的震电拟合及重力和大地电磁资料联合反演并与研究区地质资料相结合,进一步分析了该区地层构造、断裂体系、沉积单元与火山沉积型硼矿的形成关系,并对该区火山沉积型硼矿的分布进行了预测,最终钻探验证结果与预测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2.
石臼坨凸起新近系岩性圈闭识别与刻画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规模性的区域岩性勘探要求高精度、高时效的岩性圈闭识别与刻画.对石臼坨凸起新近系明下段进行层序地层划分,建立层序地层格架,分析体系域内沉积砂体的发育规律,明确砂体的地质-地球物理响应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用于凸起区的岩性圈闭识别与刻画配套技术:基于地震属性提取的定性识别技术和基于地震多属反演的定量评价技术,实现了层序格架下岩性圈闭的快速、精细刻画.经钻井证实,该技术系列在凸起区滚动勘探中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钻探地质成功率达到100%,再发现一个新的亿吨级油田.  相似文献   

13.
海南地区东三段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的识别与预测   总被引:2,自引:8,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区构造高部位三角洲前缘储层发育程度较差,对储层成因及岩性油气藏分布规律研究有待深入.针对储层成因与分布等问题,本文运用层序地层对比与砂体成因分析等手段,发现研究区在北西低、南东高、沟谷相间的古地貌背景下,东三段发育了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以砂体的成因信息为线索,依据砂体的地球物理响应特征,运用种子点追踪与沿层属性提取等手段预测了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的分布.预测结果表明,古地貌控制了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的展布,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的上倾尖灭部位是开展岩性油气藏勘探的有利目标.  相似文献   

14.
三湖地区北斜坡褶皱发育,相变快,生储盖组合优越,具备形成岩性地层气藏的构造背景和地质务件.由于本区储层厚度薄(1~3m),缺乏三维地震资料,砂体分布难以准确追踪,导致岩性地层气藏勘探难以取得突破.已知气藏解剖和理论研究表明地层含气后会产生特殊的地震响应,通过地震异常信息研究,结合构造、沉积和成藏条件分析,发现驼西地区是岩性圈闭发育带,Tzh2井获得工业气流证明该区带具备形成岩性气区的潜力.  相似文献   

15.
储层预测技术已成为岩性油气藏勘探中的一项常规技术.厄瓜多尔西海岸地区蕴含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但整个地区勘探程度相对较低,使用宽带约束地震反演技术进行储层预测是非常必要的.选择瓜亚基尔工区,使用地震纯波数据进行储层预测研究.首先进行测井曲线标准化处理,利用阻抗-伽玛交汇图分析确定储层岩石地球物理特征,然后针对目的层进行稀疏脉冲反演和储层厚度的计算,最后对反演结果和储层平面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确定有利勘探目标.预测的砂岩厚度和已钻井实测的砂岩厚度之间的误差很小,吻合较好,从而证明了该技术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长岭地区东北部拗陷层油气成藏特征及储层预测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从长岭凹陷隐蔽油气藏勘探实际出发,以分析该区的油气地质条件、控砂主导因素及油气成藏规律为主线,利用钻井、地震等资料通过地震属性分析、测井约束反演等方法对该区进行了储层预测,寻找有利的储层分布范围,研究砂体在空间展布特征,掌握砂体与断层的配置关系、砂体的尖灭情况,进而识别不同类型隐蔽型圈闭.指出该区隐蔽油气藏主要有三种成藏类型,即构造-岩性复合型、砂岩上倾尖灭型、砂岩透镜体型.远物源缓坡河流-三角洲沉积体系控制该区砂体分布,使得油气富集成藏规律主要表现为多层位含油,各个砂组交互发育;单个油藏面积小,在平面上具有多套砂体形成迭合连片的特征.主要目的层,如青一、二段砂体,以三角洲前缘分支河道发育为主,河道走向北东向.研究区内的断层走向近南东—北西向,与砂体走向垂直.这种断层与砂体配置关系,易形成构造-岩性复合圈闭.  相似文献   

17.
塔河油田卡4段地层相控储层预测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塔河油田石炭系卡4段储层灰岩含量较高,造成地震预测多解性严重,文章提出相控储层预测的思路和研究方法:提出以区域等时地层格架为约束的局部区域和同一沉积体系的准层序级别的砂体等时对比新思路,以Wheeler域年代地层切片技术为手段建立精细等时层序地层格架,进而开展准层序级别的变时窗属性提取分析,采用振幅和伪熵属性表征卡4段沉积微相展布,以Wheeler反变换技术实现了实践意义上的相控储层预测理念,雕刻了有利储层空间形态,为该区岩性圈闭的发现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下刚果盆地是西非被动大陆边缘系列盆地之一,为一大陆裂谷与被动陆缘盆地形成的叠合盆地.盆地储层为渐新统和中新统的浊积砂体.由于早白垩世末期盆地发育大规模蒸发岩层序,上覆沉积负载与非洲板块西倾使得盐岩塑性流动,造成盐上圈闭形成都与盐活动相关.S区块处于盐岩过渡构造带,由于储层分布受沉积相与盐构造的双重控制,难以准确地预测储层,针对上述难点,此文提出了如下的技术思路及流程,即首先利用地震解释得到目的层构造形态,其次综合利用地震属性和地震分频技术得到砂体分布图及沉积相图,并分析构造和砂体的配置关系,寻找有利圈闭,最后利用avo直接烃检测技术对含油气性进行预测.结果显示预测的有利区与已知油田有着很好的对应,且识别的3个未钻圈闭勘探前景良好.应用效果验证了本技术方法对盐相关圈闭具有很好的适用性,可在同类型圈闭中进一步应用.  相似文献   

19.
渭河盆地前新生界分布的物探特征及油气成藏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渭河盆地是新生代断陷盆地,由地质露头剖面及钻井揭示,盆地基底为太古界及元古界深变质岩系;沉积盖层以新生界为主,局部钻遇古生界地层,沉积岩最厚超过7000 m.以往油气勘探程度较低,以新生界新近系和古近系为目的层,但未获重大发现;对古生界分布及油气成藏条件的研究尤为薄弱,因而制约了渭河盆地的油气勘探.依据区域重力、航磁资料,结合近年完成的电法及地震勘探成果,划分出盆地内前新生界分布区域,初步确定在宝鸡-咸阳断裂以北地区存在古生界,并提出盆地北部斜坡地区古生界的油气成藏模式,以利于今后的油气勘探.  相似文献   

20.
轮南油田三叠系TⅠ—TⅢ油组为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具有砂体横向变化快,储层厚度薄,油藏埋藏深的特点,且低级序断层较为发育,对研究区断层及储层发育特征认识尚不清楚,给油田开发带来了较大的影响.为了达到增储上产及寻找新的滚动开发目标的目的,综合多种技术手段对油田精细构造和储层预测进行了研究.利用时间切片技术、相干体刻画技术、蚂蚁追踪技术三种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级序的断层进行了精细解释,结合精细变速成图技术,落实了轮南地区精细构造特征.采用地震属性优选分析,流体检测技术与测井曲线重构反演技术结合的方法进行储层预测.通过属性优选发现,振幅属性能较好反映储层的变化,在TⅡ油组衰减梯度属性能较好反映流体的分布特征.优选出SP与AC曲线进行曲线重构,最终得出高分辨率的波阻抗反演剖面,纵向分辨率与横向分辨率均较高.通过对以上多种技术的综合研究,为轮南地区油藏精细开发及滚动勘探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