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干旱区生态资产遥感定量评估模型研究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1  
生态系统服务经济价值的定量评估理论和方法研究是建立生态资产定量评估体系的基础,是干旱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在3S技术的支持下,利用地面Landsat TM数据、中巴卫星数据、气象数据和MODIS数据,以及地表覆盖类型和野外测定观测数据等生态参数,在传统生态学生态资产单位面积价值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遥感定量测量的生态资产价值评估模型,以2003年的昌吉州为例,对生态资产的价值进行了评估,并编制了生态资产空间分布图,分析了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昌吉州生态系统2003年的生态资产总价值为177893亿元人民币,生态资产的分布具有从高山向平原、从绿洲向荒漠逐渐减少的趋势,具有和干旱区植被地带性分布一致的特征。测量结果可以更加客观地反映干旱区生态资产及其空间分布的现实情况,为今后开展相关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基于环境减灾卫星CCD数据与决策树技术的植被分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睿  冯敏  孙九林  廖顺宝  王卷乐 《地理科学》2012,(12):1488-1495
以内蒙古呼伦贝尔地区为例,基于遥感数据获取区域7种典型植被的NDVI时间序列曲线。在此基础之上,分析曲线趋势及其特征值,研究基于曲线差异的植被分类信息提取方法。同时,以国产环境减灾卫星CCD数据作为主要遥感数据源,提取研究区5月上旬与8月上旬两期NDVI数据及其比值,采用决策树分类方法研究得到区域30 m空间分辨率植被分类结果。经实地验证,一级类型总体分类精度为83.64%,二级类型为70.91%,其中乔木林的分类精度最高,然后是农田与草地,灌丛的分类精度相对最低。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快速、准确据提取植被分类信息,为国产环境减灾卫星CCD数据的广泛深入应用提供理论与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3.
根据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国家重点实验室完成的2008年湿地遥感数据,对中国滨海湿地保护现状进行综合评价。基于滨海湿地生态地理分类体系构建的湿地类型、保护状况和目标保护物种分布,综合考虑国民生产总值和人口密度等社会、经济因素,以滨海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为目标,运用系统保护规划的理论和方法,以Marxan软件作为空间优化模型,构建中国滨海湿地保护优先格局,建立优先保护单元150个,面积共有49 109.24 km2。已有湿地保护体系中的滨海湿地面积仅占不到中国滨海湿地总面积的10%,许多重要滨海湿地生境在已有保护系统之外,需要依据优先保护格局,对已有滨海湿地保护体系进行调整,最终形成合理保护网络,这对中国滨海湿地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内陆干旱区天然植物群落与当地居民生活质量、区域生态安全及地质环境关系密切。以敦煌盆地为研究区,选择Rapid Eye卫星遥感数据开展植物群落遥感制图研究。(1)根据1∶250 000地貌图及1∶200 000水文地质图设置了天然植被样方调查路线,据此实地调查了植物物种、高度、频度、长势等,区内共记录植物31种,分属16科,主要有9种优势植物,分别为红柳、胡杨、芦苇、骆驼刺、白刺、黑果枸杞、獐茅、蒙古韭和盐穗木;(2)结合地貌图及水文地质图,提出了以Rapid Eye数据为主、多源地学数据支撑的过渡带天然植物群落类型的确定方法:利用植物样方数据集确定单方向上一种特定植物类型到另一种植物类型之间的变化边界;分析Rapid Eye遥感图像的光谱、纹理和几何特征,基于Rapid Eye卫星遥感数据确定沿单方向变化的植物类型边界;在植物样方数据集和遥感图像无法精确确定边界的情况下,利用微地貌和地下水流动系统空间分布,确定区域空间上相邻的植物类型边界。基于这些数据集合方法建立了研究区植物群落的遥感解译标志;(3)采用优势种命名法,划分了研究区植物群落分类体系,完成其遥感制图,并分析了其空间分布分别与地貌及土壤盐渍化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中国沙地分类进展及编目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历来重视沙地研究但至今尚未形成较公认的分类体系,详细的沙地资源数据库建设亦未开展。全面总结了中国沙地已有的研究成果,对中国沙地分类进展和编目体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已有的沙地分类主要根据沙地流动性、荒漠化程度、荒漠化过程、空间位置等方法进行,表现出研究区域不全面、分类指标定量程度低、空间信息表达能力差、分类指标体系混乱以及沙地分类的系统性和分类结果的可比性相对较差等问题。2沙地分类编目体系全面涵盖了中国沙地分布范围,突出了沙地的温度、干湿度、流动性、荒漠化程度、面积和土地利用属性等信息,能综合全面地反映沙地的自然和社会属性,具有较好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6.
基于光谱混合分解的民勤生态治理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作为退化绿洲典型,甘肃民勤生态治理效果的评价对全球干旱区土地退化防治具有重要借鉴作用。使用Landsat系列遥感数据,基于光谱混合分解模型,采用土地覆被/利用分类后比较和端元丰度值差值的方法,对民勤生态工程第二阶段初期(2010—2015年)的治理效果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民勤县土地退化面积为39 712.14hm^2,恢复面积为101 503.44hm^2,恢复面积大于退化面积,呈现出恢复的态势。沙地面积减少,沙地的沙化程度降低;盐碱地面积虽有增加,但盐碱地的盐渍化程度有所下降;林草地相较耕地、夏作耕地相较春作耕地成为当地优势植被地类;水域面积虽有减少,但水域的水含量有所增加。民勤经过近20年的生态修复治理,已经进入良性修复阶段。  相似文献   

7.
玛多县高原湿地变化及其驱动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青海省三江源区玛多县1990年前后Landsat TM影像、2000年前后Landsat ETM+影像和2010年前后HJ-1A/B卫星影像以及DEM和地形图等,建立玛多县湿地分类体系;目视解译提取湿地信息;利用湿地解译结果和湿地类型面积转移矩阵,对玛多县近20a来湿地面积的变化进行评价;结合气象数据和统计数据初步...  相似文献   

8.
卫星遥感作为一种先进的水环境监测技术手段,可以监测现状,掌握现有情况;也可以追溯过去,揭示变化规律;同时还可以结合动力模型,模拟未来。这为人类了解、掌握和管理流域水环境变化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近10 a已经进入“高分卫星时代”,卫星传感器的空间分辨率越来越高,可观测的参数越来越多,反演和估算精度越来越高。但是,目前还缺乏从流域角度阐述水环境遥感的相关综述文章。论文围绕“流域水环境遥感”研究主题,明确了研究的对象和范围,厘清了基本理论框架,并结合大家关注的问题,包括卫星数据源、水环境模型、富营养化湖泊藻类富集、水生植被退化、水面积变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回顾和梳理;并指出在全球变暖和人类活动加剧背景下,未来需要研发专门面向流域水环境的天-空-地立体观测体系和系统框架,开展全流域统筹的水环境遥感监测和模拟,同时加强流域水体碳循环遥感研究。  相似文献   

9.
应用遥感技术模拟净初级生产力的尺度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遥感技术估算地表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已经成为模拟NPP的主要发展方向。遥感技术以及数据处理能力的迅速发展和基于遥感观测生理生态理论研究的进展使大尺度生态系统格局和过程的定量、动态观测成为可能。多种卫星传感器提供了丰富的多尺度对地观测数据,从而形成了不同空间分辨率的影像数据层次体系,使得从定量遥感出发的NPP估算必然存在多尺度的问题。NPP遥感估算模型以不同分辨率的遥感数据(代表不同的研究尺度)作为输入参数时,得到的NPP模拟值差异明显。为了提高NPP的估算精度,需要充分认识不同分辨率的遥感数据对NPP估算结果的影响差异,即NPP的尺度效应问题。本文介绍了遥感尺度效应研究进展,多分辨率遥感数据监测NPP变化的多尺度研究进展,以及NPP估算尺度效应问题的研究进展。并分析了应用遥感技术研究NPP尺度效应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上海城市土地利用变化及生态风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上海市1987年和2007年的Landsat-TM遥感数据,采用监督分类方法,获得2个时相遥感土地利用分类数据: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区域土地利用综合生态风险指数,通过普通克里格插值方法,编制上海区域生态风险等级图.研究结果表明:20年来,上海市土地利用的总体趋势是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大幅增加,农田面积大幅减少:对半变异函数曲线中块金值、基台值和块金基台比3个主要参数的分析,表明上海市生态风险指数的空间相关距离在逐年增加:1987年和2007年的生态风险指数分别在0.15~0.31和0.12~0.32之间,该指数从市中心向郊区呈圈层状递减,且高生态风险区面积在大幅扩大:通过缓冲区分析得出土地利用类型的时空格局变化对生态风险的空间结构有着很大程度的影响.这对于城市生态风险研究提供了案例,研究结果对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张春华  李修楠  吴孟泉  秦伟山  张筠 《地理科学》2018,38(11):1904-1913
利用2015年Landsat 8 OLI遥感影像和DEM作为分类数据源,结合野外调查数据,采用面向对象的分类方法对昆嵛山地区土地覆盖信息进行提取,并对分类结果进行精度评价与比较分析。研究表明:面向对象分类方法提取的各地类连续且边界清晰,分类效果与实际情况基本吻合。昆嵛山地区占主导地位的土地覆盖类型是针叶林,面积为1 546.81 km2。研究区土地覆盖分类的总体精度和Kappa系数分别为91.5%和0.88,其中针叶林、草地、水体和建设用地的生产者精度均达到87%以上。相对于监督分类方法,本研究提出的土地覆盖信息提取方法的总体分类精度和Kappa系数分别提高14.7%和0.17。基于面向对象的中分辨率遥感影像,能够获取较高精度的土地覆盖信息,为大范围土地覆盖分类研究提供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12.
1980~2007年喜马拉雅东段洛扎地区冰川变化遥感监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1980年地形图和多年遥感资料,采用目视解译方法手工提取了喜马拉雅东段洛扎地区4个时期的冰川信息,对冰川时空分布特征和变化与不确定性进行了分析,并结合近28年(1980~2007年)的气温、降水量资料对研究区的冰川变化原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1980~2007年,洛扎地区冰川面积从491.64 km<'2>...  相似文献   

13.
戴芹  刘建波 《地理研究》2009,28(4):1136-1145
蚁群算法作为一种新型的智能优化算法,已经成功应用在许多领域,然而应用蚁群优化算法进行遥感数据处理则是一个新的研究热点。蚁群规则挖掘算法是基于分类规则挖掘进行分类,能够处理多特征的数据。因此,论文将蚁群规则挖掘算法应用到多特征遥感数据分类处理中,并采用北京地区的Landsat TM和 Envisat ASAR数据作为实验数据,对选择的遥感数据进行了多特征分类实验。实验结果分别与最大似然分类法、C4.5方法进行对比,分析表明:1)蚁群规则挖掘算法是一种无参数分类的智能方法,具有很好的鲁棒性,2)能够挖掘较简单的分类规则;3)能够充分利用多源遥感数据等。它可以充分利用多特征数据进行土地覆盖分类,从而能够提高分类的效率。  相似文献   

14.
黄河源地区荒漠遥感动态监测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利用遥感和GIS的空间分析技术,以黄河源地区多期遥感数据为主要信息源,将荒漠分为沙地、戈壁、盐碱地和高寒荒漠四种类型,通过目视解译的方法提取黄河龙羊峡以上区域内的四期土地覆盖的荒漠数据,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荒漠动态变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荒漠集中分布于研究区中西部,以高寒荒漠和沙地为主,其次是戈壁和盐碱地。近30 a来研究区内整体上荒漠先增加后减少,其中沙地的变化最为明显,尤其是1989年度以来的10 a扩张速度明显加快。  相似文献   

15.
In the semi-arid Main Ethiopian Rift Valley, ecological succession is related to continuous lake retreat. Human activity, through its impact on land use and cover, affects this ecological succession at various degrees. Through a remote sensing study, we explored how the drivers for land use and cover changes (LUCC) have changed over the last decades and which impact this has on ecological succession. Remote sensing data used include a Landsat MSS from 1973, a Landsat TM from 1986 and Landsat ETM+ from 2000; a conventional type of classification was used whereby supervised classification of the 2000 image was supplemented by unsupervised classification of the older images. Due to decreased rainfall and water abstraction for intense irrigated agriculture in its catchment, Lake Abijata lost 46% of its area between 2000 and 2006. On the emerged land, an ecological succession was observed along the environmental gradient of the retreating lake: emerged bare land, grassland, land with few scattered Acacia shrubs and open woodlands. Between 1986 and 2000, LUCC tendencies were totally reversed and woody vegetation decreased strongly, indicating increased human impact. This land degradation took place in a context of instable political situation, fuelwood extraction, higher population density and better communications.  相似文献   

16.
Accurate pesticide exposure estimation is integral to epidemiologic studies elucidating the role of pesticides in human health. Humans can be exposed to pesticides via residential proximity to agricultural pesticide applications (drift). We present an improve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 and remote sensing method, the Landsat method, to estimate agricultural pesticide exposure through matching pesticide applications to crops classified from temporally concurrent Landsat satellite remote sensing images in California. The image classification method utilizes 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 (NDVI) values in a combined maximum likelihood classification and per-field (using segments) approach. Pesticide exposure is estimated according to pesticide-treated crop fields intersecting 500 m buffers around geocoded locations (e.g., residences) in a GIS. Study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Landsat method can improve GIS-based pesticide exposure estimation by matching more pesticide applications to crops (especially temporary crops) classified using temporally concurrent Landsat images compared to the standard method that relies on infrequently updated land use survey (LUS) crop data. The Landsat method can be used in epidemiologic studies to reconstruct past individual-level exposure to specific pesticides according to where individuals are located.  相似文献   

17.
Monitoring land changes is an important activity in landscape planning and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is study, we analyze urban land changes in Atlanta metropolitan area through the combined use of satellite imagery,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 (GIS), and landscape metrics. The study site is a fast-growing large metropolis in the United States, which contains a mosaic of complex landscape types. Our method consisted of two major components: remote sensing-based land classification and GIS-based land change analysis. Specifically, we adopted a stratified image classification strategy combined with a GIS-based spatial reclassification procedure to map land classes from Landsat Thematic Mapper (TM) scenes acquired in two different years. Then, we analyzed the spatial variation and expansion of urban land changes across the entire metropolitan area through post classification change detection and a variety of GIS-based operations. We further examined the size, pattern, and nature of land changes using landscape metrics to examine the size, pattern, and nature of land changes. This study has demonstrated the usefulness of integrating remote sensing with GIS and landscape metrics in land change analysis that allows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spatial patterns and helps reveal the underlying processes of urban land changes. Our results indicate a transition of urbanization patterns in the study site with a limited outward expansion despite the dominant suburbanization process.  相似文献   

18.
基于神经网络模型技术的南京市主城区城市森林遥感调查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赵清  郑国强  黄巧华 《地理研究》2006,25(3):468-476
城市森林调查是城市森林研究和规划建设的前提和基础工作,而遥感和GIS技术已成为现代城市森林调查的主要方法。遥感信息源和遥感分类技术是决定城市森林遥感调查质量的两个关键因素,研究认为,根据城市森林特点及城市森林研究和规划建设的要求,城市森林遥感调查采用的遥感影像分辨率以810m为宜,神经网络模型分类技术应用于城市森林遥感调查效果较好。本文以南京市主城区为例,以10m分辨率多光谱spot卫星图像与2.5m分辨率全色spot卫星图像的融合图像作为解译信息源,采用dARTMAP神经网络模型进行监督分类,提取了一套具有较高精度的南京市主城区城市森林空间属性数据和图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南京市城市森林基本特点及规划建设方向。  相似文献   

19.
基于决策树的遥感影像分类方法研究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基于决策树分类算法在遥感影像分类方面的深厚潜力。探讨了3种不同的决策树算法(UDT、MDT和HDT)。首先对决策树算法结构。算法理论进行了阐述:具体利用决策树算法进行遥感土地覆盖分类实验,并把获得的结果与传统统计分类法进行比较,研究表明,决策树分类法相对简单,明确,分类结构直观,有诸多优势。  相似文献   

20.
针对遥感专题类别信息的机理问题,从土地覆盖参考数据的偏差程度对分类精度的影响角度,提出了一种基于判别空间条件熵加权的土地覆盖分类方法。引入判别空间模型概念,基于此模型生成土地覆盖数据类别,并分析了土地覆盖信息类别与数据类别的语义偏差出现的深层次原因;计算信息类别与数据类别的对应关系矩阵,据此得到二者的条件熵,实现对土地覆盖信息类别与数据类别的语义偏差的量化;根据信息类别与数据类别的条件熵计算修正判别变量的权重因子,实现基于判别空间条件熵加权的土地覆盖分类。采用一景SPOT-5影像进行分类实验,并利用同一地区的Landsat 5TM影像进行方法验证。实验表明,条件熵加权修正方法使土地覆盖分类精度有了显著提高,并对不同分辨率的遥感影像具有适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