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主要对华北北部地区的1989年大同地震、1991年大同地震及1998年张北地震3次强震前的形变异常时空演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若以形变异常的开始时间作为判断标准,形变异常的群体频次在强震前1~2年内均出现高于或接近2倍均方差的高值状态,显示出形变异常的中期异常,异常时空演化的三阶段特征表现不明显。若以形变异常的转折时间(或结束时间)作为异常判断标准,形变异常频次在震前1~4个月达到高值,显示出异常的短临信息,并且,形变异常的时空演化过程存在明显的三阶段(α、β、γ)特征。在对这些特征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将形变异常的开始时间与转折时间分别作为判断标准,如果两种群体频次均处于异常状态,则表明异常已处于从中期向短期过渡的阶段,反之,异常仍处于中期阶段。这种形变异常的分析思路可作为形变异常从中期阶段向短期阶段过渡的一种判断方法。  相似文献   

2.
宁波台地倾斜在皎口地震活动中的前兆反应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宁波台地倾斜近几年来观测资料的分析,发现其在皎口几组地震事件前有不同程度的异常反应。在分量图上,震前出现了短临期前兆异常反应特征,并且有异常时间越长,幅度越大,地震震级就越高的特点。此外还对异常出现的成因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安维光 《内陆地震》1997,11(1):22-28
对唐山7.8级地震前叠加在地形变,地电阻率,地应力等年变背景上的异常,用月差值法消作年变,使异常和异常指标明显突出。  相似文献   

4.
应用地震事件判定前兆异常的可靠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献智 《地震研究》1996,19(2):121-126
中国大陆及其邻区发生显性地震前后,远场的一些前兆异常会呈现出明显的地震效应,所以,可以认定它们是地震兆异常。在这些远场地震前兆异常中,有的具有双重兆或多重前兆的性质即可以用于后继地震的预后,所以,对地后继地震来说,它们就是可靠的前兆异常。  相似文献   

5.
辽宁省自70年代建成监测台网以来,发生几次中强地震,其中包括邻近地区朝鲜境内的天摩山5.7级地震和殷栗5.5级地震,为了更多地挖掘我省中强地震异常信息,更好地寻求预报指标,笔者收集了大量资料并做了有关计算,发现该地震前,辽东半岛及邻近海域地震异常明显,宏观异常丰富,其主要异常标志类似于海城,营口,彰武中强地震,因此,殷栗地震异常总结对于确定我省中强地震预报指标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6.
北部湾6.1,6.2级地震的前兆异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时平  王林 《华南地震》1996,16(3):46-52
通过对北部湾6.1,6.1级地震前的震兆分析,认为地震是在区域地震活动出现中期异常背景的情况下发生的,前兆观测的趋势异常较为突出,但短临异常极少,地震活动性和前兆观测手段的趋势异常变化具有稳定性和准同步性,反映了震前区域应力场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对宁夏地震重力测网1987年以来的野外观测数据进行了统一平差处理和精度评定,给出了判断重力非潮汐异常的标准,并对各期重力平差资料进行了判别,结果表明:宁夏境内中强地震前1年内可观测到重力异常变化,异常特征是正异常,且地震发生在重力变化等值线密集带的一侧或重力变化腹地。  相似文献   

8.
本文全时域扫描了辽宁地区70年代以来的前兆资料,提取异常,统计地给各异常加权,运用模糊综合方法算出本区前兆异常模糊综合值,并归一化,结合该区的强震事件,给出了辽宁地区强震危险性的前兆异常模糊综合判定指标。  相似文献   

9.
李军 《四川地震》2002,(1):27-31
介绍了地震前地下水位异常的判别方法,分析了雅江地震前地下水位异常的演变过程及预测情况,同时还讨论了预测地震地点的难度,雅江地震在发生再次表明,迄今对地震的研究和认识仍是初步的,地震预报攻关研究的路还很长。  相似文献   

10.
1994年台湾峡南部Ms7.3地震的地下流体前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秀峰  张清秀 《地震》1996,16(3):307-310
1994年9月16日在台湾海峡南部发季了Ms7.3地震,发震时福州、厦门、漳州、东山等地普遍有感,个别房屋出现裂缝。震前福建省水化台网监测到水氡、水电导率、Ca^2+,K^+,Mg^2+,水位、水温等地下流体群体异常、异常列出现层次性,异常空间分布具有集中性,异常数量达到一定数值。  相似文献   

11.
文章评述了地壳形变观测及其在地震科学研究中的作用,内容包括,地壳形 变观测的历史,地壳形变观测的体系,地壳地形变测在地震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IntroductionSinceaMs=6.9earthquakeoccurredinArtux,Xinjiang,ChinaonMarchl9,l996,7earth-quakeswithmagnitudeofMs>6werefollowedsuccessivelynearbyJiashi,southemnanshan.Thephenomenonthatagroupofstrongearthquakes(Jiashiearthquakeswann)concentratedwithinashorterperiodoflyearormoreisanunprecedentedeventsincetheinstrUmentalrecordofseis-micityinthecontinent,drawingconsiderableattentionofseismologists.TheJiashiearthquakeswarmhaPpenedonthenortheastemflankofthewestCmsyntaxofHimalayancollisionbeltwheret…  相似文献   

13.
用GPS研究南天山(伽师)地区现今地壳变形   总被引:49,自引:5,他引:4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伽师地区现今地壳运动方式、变动幅度和形变应变特征对研究该地区孕震环境具有重要作用.利用1994和1998年两次GPS大地测量,我们监测到伽师地区相对于北天山哈萨克地块的地壳缩短速率大约为19mm/a,与20世纪以来地震学(地震矩张量)资料估计的速率(约13mm/a)相比,GPS测定的速率高约50%.大地测量与地震学对南天山(伽师)地区地壳运动速率的估值差异,既可能说明该地区20世纪以来存在大量无震、震间应变,也可能表示至今与地震活动有关的断层变动尚不足以消减整个天山地区的现今变形.无论何种可能,从应力应变积累的角度看,都意味着天山西段及帕米尔东北侧一带发生强震的可能性将长期存在.   相似文献   

14.
蒙古-贝加尔裂谷区地壳应变场及其地球动力学涵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蒙古-贝加尔地区是现今构造最活跃的大陆地区之一,其地壳构造运动及变形对我们理解大陆动力学问题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基于融合的这一区域的GPS速度场,本文计算了该区应变率场和应变能变化率场.结果显示,蒙古褶皱带以南区域表现为NNE-SSW方向的压缩状态,主压应变率约为-2.0×10-9/a,剪应变及面膨胀均较弱,表明蒙古褶皱带比较稳定.贝加尔裂谷整体处于拉张状态且伴有较强的剪应变和面膨胀,暗示可能有多种机制控制裂谷的张裂过程.蒙古高原西部有两条高应变率的构造带,结合深部存在地幔热柱等证据,我们认为这两条构造带及所围限的区域共同构成Amurian板块的西部边界—一条弥散变形的边界带.蒙古-贝加尔地区剪应变分布与0~40 km的地震活动性基本一致,表明该地区形变在地壳尺度耦合程度较高.地幔对流拖曳力场与主应变轴方向及应变率场的一致性表明,地幔对流可能是蒙古—贝加尔地区区域构造动力学过程主要控制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5.
将华北地区 (北纬 3 7°~ 41 .5°,东经 1 1 2°~ 1 2 0°)以 5 0 km× 5 0 km为单位划分成 1 3 0个小区域 ,统计每区内近 1 0年 (1 990年~ 2 0 0 0年 8月 )来所发生的地震。从时间角度分析近十年内每年各区地震宏观走向情况 ;从空间角度分析每区十年内地震活动情况。将具有类似特征的区域归为一类 ,通过分析它们的形变背景推测这些区域的地震活动情况。  相似文献   

16.
为了更深入地研究大面积形变与断层活动之间的关系,对首都圈1988~1989年复测的长水准资料中跨过明显活动断裂的测线单独进行了分析,并与相应的流动跨断层短水准短基线资料进行了对比,证明八宝山等北东向断裂带的中段和南段活动较为强烈,而北段相对活动较弱,结合大面积水准平差给出垂直运动速率分布图,分析认为该地区是应力比较容易集中的地段,对未来的震情监视与研究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自2006年起,北京地区一些流动重力测点测值在趋势变化的基础上加速变化,昌平和顺义等测点附近重力场非均匀性变化增强。以北京昌平重力观测点为中心增加2条重力剖面观测线,并进行3期观测,分析重力场演化特征,采用地下水重力效应经验公式、自由空气改正关系式,分别改正地下水位、地壳形变对重力典型变化点的影响。研究表明:重力变化是地下水位、地壳形变影响的结果,重力剖面观测区及附近重力变化比较平稳,变化均在误差范围内,排除该异常是地震前兆异常的可能。  相似文献   

18.
利用“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在云南西部地区的13个连续GPS观测站和法国空间大地测量研究组Space Geodesy Research Group)的GRACE时变重力场资料,定量分析了该区域陆地水载荷所产生的非构造形变的量值和变化特点,探讨了利用GRACE分辨和剔除GPS观测中陆地水负荷所引起的非构造形变干扰的依据和模型.结果表明:滇西地区GPS坐标变化时间序列的垂向分量中,普遍包含有明显的年周期非构造形变波动,高值可达12mm,其中约42%源于陆地水迁徙变化所引起的负荷形变;通过主成份分析方法所获取的区域GPS共模误差与GRACE陆地水载荷形变序列的相关性高达0.87,若以GRACE扣除陆地水负荷形变,则滇西地区GPS网共模误差可消除约64%,且物理机制明确.然而,由于目前的GRACE只能有效分辨大约400km范围内陆地水载荷的整体变化,所以对于各GPS站点更加局部化的陆地水负荷非构造形变干扰,尚无法进行有效分辨.  相似文献   

19.
Based on the precise reieveling data of more than 260,000 km carried out from 1950 to 1991 in the Chinese mainland,recent crustal vertical movement is studied.By means of some quantitative indices,such as the pattern of crustal vertical movement,the intensity of differential movement,the maximum gradient and its distribution,etc.,the properties of movements are analyzed on a large scale.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all the properties have a profound tectonic background of their own and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zoning and seismic activity of active subplates.The driving force for the movement comes mainly from the northward push of the India plate acting on the Eurasia plate.The effects of motions of the Pacific and Philippine Sea plates in the east are much less significant.  相似文献   

20.
针对河北永年地震台伸缩仪EW分量2015年5月11日起出现的加速拉张变化,从仪器工作状态、洞室环境、气象条件和外界环境干扰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利用3种荷载模型计算道路施工荷载变化可能引起的应变变化量,并结合其他形变测项变化特征进行论证,认为永年伸缩仪张性变化是区域应力场调整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