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太阳紫外辐射观测及预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和分析了国内外太阳紫外辐射观测及预报的发展现状,并对影响到达地面紫外辐射的因干进行了分析。介绍了辽宁省气象科研所研制的辽宁地区紫外辐射强度预报模式,给出了紫外辐射对人体静响的指教级别。  相似文献   

2.
太阳紫外辐射强度与气象要素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利用地面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白天条件下太阳紫外辐射与其它气象要素的相关关系,又利用这些常规气象要素拟合出紫外辐射强度的预报方程,并利用逐日天气预报结果(某些常规要素),预报逐日紫外辐射强度,评价各气象要素对太阳紫外辐射变化的主次贡献。  相似文献   

3.
重点讨论了Bird和Hulstorm研制的计算晴天到达地面太阳总辐射的参数化方案为基础建立的紫外辐射预测的敏感性,结果表明:该模型对紫外辐射预测在不同季节、不同时次有很强的敏感性,而且比另一种模型,即以Benov的计算晴天到达地面的太阳总辐射(Q)的经验公式为基础建立的紫外辐射预测模型有了改进,如将该模型中的云量订正改用美国NWS的紫外辐射(UV)预报中的云量订正方法,效果会更好。  相似文献   

4.
影响地面紫外辐射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31,自引:2,他引:29  
通过作者改进的离散坐标法(DISORT)辐射传输模式和部分观测资料考察了臭氧总量及其垂直分布、二氧化硫、气溶胶及火山气溶胶、地表反照率、太阳天顶角对到达地面紫外辐射的影响,以及云与紫外辐射的相互作用,给出了一些最主要的结果。此外,还简要地介绍了国内外紫外辐射观测研究的一些进展,特别是欧盟委员会资助开展的“确定UV-B辐射观测网标准”的科学计划。  相似文献   

5.
太阳紫外辐射的变化及其对作物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臭氧减少导致太阳紫外辐射增加这一气候变化,探讨了未来紫外辐射增哟的时空分布规律;并对此崖产 能对作物造成的影响进行了试验和分析。结果表明,太阳紫外辐射加强可危及作物的生育等,但在干旱条件下,这些影响可能被消弱。  相似文献   

6.
紫外辐射SUR-1观测结果分析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楼丽银 《浙江气象》2002,23(3):43-46
采用SUR-1型太阳紫外辐射计开展温州市紫外辐射的观测。以2000年10月-2001年9月逐日紫外线指数和实测资料作为一个时间段时间分析、研究,找出紫外线辐射的气候变化规律和特征,以期对紫外线指数预报有一个指导和促进作用,提高紫外线预报的精确率。  相似文献   

7.
紫外辐射增加对小麦群体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南京地区小麦田间紫外辐射试验表明,紫外辐射量的增大能显著影响小麦的群体结构,进而影响小麦对紫外辐射的反射与吸收。本文从小麦群体结构的角度对上述影响进行了详细的量化分析,并对产生这种影响的可能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地表紫外辐射指数预报是国内专业气象台的主要业务之一,从建立地表紫外辐射预测和对策系统的必要性出发,阐述了该系统建立的原理、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等。  相似文献   

9.
大气中的水汽对太阳紫外辐射消光的可能机制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白建辉  王庚辰 《大气科学》1995,19(3):380-384
本文给出了北京地区晴天和实际天气条件下到达地面太阳紫外总辐射的一种计算方法,分析了影响到达地面太阳紫外总辐射的各主要因子的主次贡献,重点讨论了水汽在参与大气中的光化学反应过程中,对到达地面的太阳紫外总辐射消光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10.
随着紫外辐射对生态环境和人类自身健康的影响越来越大,以及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紫外辐射已经成为当前辐射观测研究的前沿和热门课题.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详细概述了紫外辐射的影响因子及其机理;评述了国内外的监测仪器和方法应用、国内外的主要研究进展以及紫外辐射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最后对紫外辐射研究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根据世界民航组织和世界气象组织有关专家对当前亚音速飞机排放量的估计和将来20年内增长的预测,用辐射传输模式估算了飞机排放物对地面紫外辐射水平的影响。计算使用DISORT程序,这是一个经过检验可以较好地包括多次散射作用的离散坐标法程序。分别检验了飞机排放煤烟、硫酸盐粒子和卷云的多次散射及引起的臭氧增加对地面280~400 nm紫外辐射的影响。结果表明:根据目前的估计和预测,飞机排放的煤烟和硫酸盐粒子对地面紫外辐射没有影响;引起的臭氧变化也不至于引起地面紫外辐射的变化。但如果天空存在一层卷云(光学厚度0.042),就足以使得地面直射紫外辐射减少5%,总紫外辐射增加1%~2%。有资料表明,飞机排放的水汽可能使得某些地区卷云量增加了10%。因此,可能会对地面紫外辐射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2.
太阳辐射各因子的变化对太阳紫外辐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白建辉  王庚辰 《气象》1995,21(9):3-6
利用北京地区1990年太阳分光辐射的观测资料,计算了影响太阳紫外辐射的各因子的变化所引起的太阳紫外辐射的变化。当臭氧、水汽、气溶胶分别减少5%时,到达地面的太阳紫外辐射将分别增加0.84%、0.27%和1.90%。在分析太阳紫外辐射的变化趋势时,应当全面考虑各个因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利用2017年9月1日—2018年8月31日都江堰紫外辐射(UV-AB)的观测数据,分析了都江堰紫外辐射的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要素的相关性,并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了都江堰紫外辐射辐照度预报方程。结果表明:都江堰的紫外辐照度具有明显的日变化、月变化、季节变化特征,辐照度主要受云、水汽和太阳高度角等的影响。全年最大日平均辐照度为55.84 W/m~2,最小日平均辐照度为2.39 W/m~2。全年10—15时平均紫外辐照度与14时总云量、10—15时最低相对湿度、10—15时最高气温分别呈负相关、负相关、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0、-0.67、0.63。春、夏、秋、冬季的10—15时平均紫外辐照度预报方程均通过显著性水平α=0.05的F检验,调整后的R~2分别为0.84、0.78、0.82、0.78。方程平均偏差为2.61~5.02 W/m~2,标准误差为3.24~6.57 W/m~2。秋季预测值准确度最高,夏季最低。  相似文献   

14.
利用白银市区2003年3月~11月所采集的到达地面的太阳紫外辐射数据,分析了白银市区紫外辐射的月、日变化规律以及气象因子对紫外辐射的影响程度。分析结果表明,一年中,夏季的紫外线辐射最大,春季次之,秋季偏弱,冬季最弱;一日中,早晚时段辐射量小,中午时段辐射量大:云、气温、湿度等气象要素与紫外线辐射强度密切相关,尤其是云对紫外线有很大衰减作用。  相似文献   

15.
北京地面紫外辐射(光谱)的观测与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北京大气物理研究所与长春光机所合作研制的地基太阳紫外辐射光谱仪观测资料的分析,和用辐射传输模式UVSS计算的结果,对影响到达地面的UVB辐照度的主要因子太阳高度角(SZA)、臭氧总量和地表反照率进行了分析研究。最后对紫外光谱仪的观测资料做了总量和谱分析。  相似文献   

16.
上海地区地面太阳紫外辐射的观测和分析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通过对上海地区2001~2003年地面太阳总辐射和紫外辐射观测资料的分析表明:(1)上海地区太阳辐射和紫外辐射年总量分别为4487.1MJ/m^2和149.6MJ/m^2。(2)紫外辐射的季节变化特征十分明显,夏半年(4-9月)各月极大紫外辐射强度远大于冬半年(10月~次年3月),7月份最强,12月份最弱。(3)不同天气条件下,紫外辐射日变化显示出明显的差异,晴天强且稳定,多云天气波动较大,阴天则次之。(4)紫外辐射占总辐射的比例(η)也显示冬半年低,夏半年高的分布特征。(5)影响上海地区到达地面紫外辐射的主要因子有:太阳高度角的大小大致决定了到达地面紫外辐射的强弱,两者具有相近的年变化趋势;云、雨等天气类型是影响紫外辐射的重要因子;大气能见度对紫外辐射也有比较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南京地区紫外辐射初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采用简化型辐射传播模型计算了南京地区到达地表的太阳紫外辐射(UV辐射),同时根据地面紫外辐射的观测资料分析了南京地区紫外辐射的年变化、晴天与阴天的变化规律及与太阳总辐射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北京城市紫外辐射变化特征及经验估算方程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胡波  王跃思  刘广仁 《高原气象》2007,26(3):511-518
利用2004年4月—2005年6月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铁塔分部的紫外辐射观测数据,分析了北京城市紫外辐射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紫外辐射的变化规律与太阳总辐射一致,紫外辐射与总辐射的比值变化范围在0.02~0.04之间,晴天恒定在0.03,阴天在0.04左右,在沙尘暴过程中比值最小,为0.02。通过分析紫外辐射与大气质量数和平均晴空指数之间的关系,建立了适合于北京的全天候紫外辐射的估算方程。利用建立的估算方程及观测的总辐射值进行了紫外辐射的估算,紫外辐射的计算相对误差在10%以内。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增强紫外辐射4种处理的大豆田间试验资料分析,得出增强紫外辐射使大豆光合作用减弱,植株变矮,干物重减轻,生育期延长;经测定还得出增强紫外辐射使大豆蒸腾速率降低,气孔阻力增大。这些变化还随紫外辐射强度增强而增大。  相似文献   

20.
利用2010年春季民勤加强观测实验的地面辐射资料,分析了民勤沙漠干旱区总紫外辐射的变化特征,并对该地区的紫外辐射进行了估算和模拟。结果表明,紫外辐射和太阳总辐射表现出一致的变化特征,层云对两者的反射能力比卷云强。2010年6月紫外辐射的瞬时最大值为55.92 W·m-2,平均日总量为1.07 MJ·m-2,紫外辐射与太阳辐射比例的平均值为4.7%,其变化范围在3%~9%之间。根据晴空指数(Kt)与最大紫外辐射(UV0)及太阳总辐射(G)建立了民勤地区紫外辐射(UV)的估算方程:UV=2.94+1.22×(Kt×UV0)和UV=0.047G,均能较好地估计该地区的地表紫外辐射。由于受输入参数精度的限制,辐射传输模式SBDART低估了晴空条件下的紫外辐射,低估的总平均值为1.12 W·m-2(约5.6%),变化范围在-2.8~0.2 W·m-2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