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4 毫秒
1.
张一 《地球》2013,(1):20-21
正2012年11月28日,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讨论通过了《土地管理法修正案(草案)》(下称草案),对集体所有土地征收补偿制度等进行了修改。2012年12月24日,草案首次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草案集中修改现行征地补偿制度,删除征地补偿"30倍上限"等内容。对于删除原因,国务院法制办主任宋大涵介绍说:从补偿原则看,在原用途基础上按年产值倍数补偿,没有综合考虑土地年产值以外的其他因素,包括土地区位、供求关系以及土地对农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功能等。从补偿标准看,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总和不超过年产值30倍的上限规  相似文献   

2.
汤文财 《地球》2014,(1):104-104
为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江西省宜春市进一步规范征地程序,完善现有补偿安置办法,探索对被征地农民合理、多元保障机制,让被征地农民从社会发展中长期受益,确保被征地农民长远生计有保障。  相似文献   

3.
袁立明 《地球》2012,(1):32-33
2011年12月21日,国土资源部公布了《闲置土地处置办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其中对于闲置土地的认  相似文献   

4.
马云川 《地球》2013,(1):36-37
正自从我国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成功转型以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土地问题却积弊越来越严重。频频发生的征地矛盾,以及近期关于征地补偿标准有可能提高10倍的说法传出后,所引发的社会的强烈反响,都已经在社会发出警告,土地制度改革的时机以及民意基础已经日渐成熟。北京大学宪法与行政法研究中心主任姜明安教授表示,他所提出的是至少提高10倍,这是由我们国家的具  相似文献   

5.
王国起 《地球》2013,(1):25-27
正古典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有言: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但在我国,虽然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与人民公社化的劳动就业制度一度焕发活力,但农民与土地集体所有制之间的依附关系,因为有效利益分配机制的缺失,严重束缚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在土地集体所有情况下,农民取得了土地的集体使用权。在改革开放后,农民以家庭为单位取得了土地的使用权与土地产出的分配权。但农民的土地是不能进入市场交易的,连一  相似文献   

6.
马云川 《地球》2013,(1):22-24
正土地财政,简单地说,是指一些地方政府依靠出让土地使用权的收入来维持地方财政支出,属于预算外支出,也叫第二财政。中国的"土地财政"主要是依靠增量土地创造财政收入,也就是通过卖地的土地出让金来满足和补给财政需求。土地财政之所以备受诟病,是因为地方政府借此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收益,而是在交易过程中,很多地方政府往往凭借公权力强行征地拆迁,低价收购他人的土地使用权,然后高  相似文献   

7.
《地球》2013,(12)
正前言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千古以来,农民为了争取在脚下的这块土地上取得生存的权利,进行了不懈的斗争,艰苦卓绝、惊心动魄、气壮山河。土地,是农民生存的根本!只有改革,改善农民与土地的关系,才能让广大农民有生存的保障。  相似文献   

8.
资讯     
《地球》2011,(1):18-19
土地承包合同中应明确水土流失责任 2010年12月20日提请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继续审议的水土保持法修订草案规定,在依法签订的土地承包合同中,应当包括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责任的内容。  相似文献   

9.
蓝颖春 《地球》2013,(1):28-29
正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失去了土地,多数农民就失去了生存能力,失去了最基本的生活保障,面临的困难比城市失业人员更加严重。有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有数百万农民失去土地。失地农民现状有研究者估计,至少3400万农民因此完全失去或部分失去土地。如果考虑违规占用耕地,目前失地或部分失地农民的数量可能高达4000  相似文献   

10.
正6月7日,陈锡文在中国农业大学发表了《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几点思考》为主题的演讲。陈锡文认为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粮食安全、耕地红线和农民利益三个方面面临很大挑战。现有土地制度已经不适应当前的形势,应该加快土地制度改革,否则平衡不了诸多矛盾。改革不是进行土地兼并,而是在规模经营的基础上,使农民转化为市民。"按照国务院设定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郑仙蓉 《地球》2013,(12):44-47
土地有保障功能、发展功能,尤其对于我国广大的农民来说,土地是他们的命根子。土地制度改革在十八届三中全会有大的突破,那么,这次土地改革到底有多重要呢?  相似文献   

12.
张学强 《地球》2011,(9):36-37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发展,征地、拆迁工作在各地开发区、工业园区、城郊区等农村大力开展。由于对补偿款的发放缺乏有效监管,征地、拆迁成为一些别有用心村干部的“唐僧肉”。在征地、拆迁过程中,村干部贪污受贿的案件频频发生。由此引发的村民集体访、越级访等事件影响了农村的社会稳定。因此,征地、拆迁补偿款公开、公正的发放,严防“村官”犯罪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3.
岳尚华 《地球》2013,(12):23-25
正11月15日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公布,明确提出"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决定》的说明中指出,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主要是依法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保障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利,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慎重稳妥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试点。由此可见,农民的财产权利是促进农村土地流转、让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的重要环节。农民的财产权利有哪些?怎么让农民获得这些权利?为此,本刊记者采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叶兴庆。  相似文献   

14.
《地球》2015,(1)
<正>我国农村的土地被划成"三块地"——第一块是承包地,第二块是宅基地,第三块是集体经营型建设用地。土地对农民来说是安身立命之本,但在城市化快速推进过程中,土地作为稀缺资源其价格不断上涨,故此农村土地在不少地方成为一些人眼中的"唐僧肉",从而想方设法从中攫取私利。土地是最稀缺的农业资源之一,因为一旦占用以后很难再增加了。如何把农村的土地管好,在改革中求发展,中央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中央全面  相似文献   

15.
《地球》2017,(6)
<正>在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时期下,土地整治更多的承担了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责任。以土地整治为平台推进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成为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有力举措,通过挖掘土地潜力、强化土地质量和提升土地利用水平,为农业集约化、规模化、现代化经营提供了有力保障。内蒙古乌拉特前旗国土资源局在第二轮土地整治中,为增强农业生产后劲和引领农民脱贫致富,通过多年整治实践、实干摸索,在旗委、政府  相似文献   

16.
周其仁 《地球》2013,(1):34-35
正本来要继续讨论"还权赋能"的动力机制。可是近几天回访过去调查过的一个民办工业区和几处农村新建社区,听到一条流传甚广的消息引发各方议论纷纷,事情重要,决定插入本文,提供一点评论。这条消息是这样的:"国务院修改征地补偿标准,可能至少提高10倍。"从网上看,最早发布该消息的人民网和新华网,都是官方权威媒体,肯定不是马路新闻。再查官方报道,2012年11月2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的确讨论通过《土地管理法修正案(草案)》,也决  相似文献   

17.
岳尚华 《地球》2013,(12):22-25
11月15日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公布,明确提出“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习近平总书记存关于《决定》的说明中指出,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主要是依法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保障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利,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  相似文献   

18.
严金明 《地球》2015,(3):45-47
<正>不久前,中央印发了有关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的工作意见,此举意味着,农村土地改革进入新阶段。本次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提出,将完善土地征收制度,建立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的一大背景是现在土地增值收益中,农民得到的补偿总体来说偏低,好多地方农民权益得不到应有保障。因此,这三项制度对农民来说,是利好政策,这意味着,农民的权益能得到更好保障。此外,农民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之中、在农业现代化过程  相似文献   

19.
刘锴 《地球》2010,(6):10-10
30年期限将满,农民承包的土地该何去何从? 关于土地承包制改革的种种问题,近年来一直深受各方关注。随着近期中央“十二五”规划建议的公布,再度引起热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定量地研究了中国历史上自然灾害和农民迁徙之间的长期动态关系,在研究自然灾害的影响同时,因为农民迁移也是应对人口压力一种现象,所以也将人口压力纳入对农民迁徙的分析之中.本文基于历史大数据,采用了相关分析、多元线性和多元泊松回归分析,以及格兰杰因果分析去验证中国历史上自然灾害和农民迁徙之间的关系,揭示了自然灾害导致农民迁徙的影响是短期的,虽然农耕社会的缓冲能力比较低,但是在较短时期内,它有一定能力减轻自然灾害的影响,并且从统计结果上也能够反映农民对移民的被动和不情愿.而与之相反,尽管人口压力在短期内的影响有限,但是在长期尺度上通过影响土地承载力进而能够最终导致农民迁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