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角闪岩相的普奥兰卡耶尔维组(PjF)位于芬兰北部早元古代卡伊努片岩带(KSB)的西缘。PjF的下部和中部由浊积砂质岩和泥质岩、暴风雨沉积的半泥质岩组成。该文集中论述其岩性,包括含有不同数量石榴石、十字石、红柱石和黑云母变斑晶以及矽线石和堇青石分凝作用的石英-二云母-斜长石片岩。  相似文献   

2.
新疆阿尔泰阿祖拜地区发育两种类型区域变质作用,第一种为区域低温动力变质作用,第二种为区域动力热流变质作用.阿祖拜地区递增变质带是后者的典型代表之一,从花岗岩体外接触带依次发育矽线石-堇青带、红柱石-十字石带、黑云母-石榴石带,递增变质作用强度呈逐渐减弱趋势.结合变形变质作用特征和同位素年龄,可识别出3个变形变质阶段.早期阶段以区域低温动力变质作用为主,形成绿片岩相变质岩石组合;峰期阶段为区域动力热流变质作用,形成典型的递增变质带;晚期阶段则属退化变质作用.不同变质作用类型代表了不同大地构造环境,记录了造山带演化历史年和动力学过程.  相似文献   

3.
郑常青  徐学纯  M.Enami  T.Kato 《世界地质》2005,24(3):236-242
新疆阿尔泰地区的红柱石-矽线石型递增变质带,由绿泥石-黑云母带、黑云母-石榴石带、石榴石-十字石带、十字石-红柱石带和矽线石带组成;递增变质作用峰期温度、压力分别为T=580~680℃、P=4.0~5.1kbar;递增变质作用形成的变质岩中含有丰富的独居石副矿物,而且Th-U-Pb含量比较高,适合电子探针独居石化学法定年。依据电子探针独居石Th-U-Pb化学法(CHIME法)定年,变质时代为(262±10)~(264±22)Ma。表明红柱石-矽线石型递增变质带形成于二叠纪中期,为古亚洲洋闭合时间提供了直接的年代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新疆芒拉克艾肯红柱石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江涛  刘惠敏 《新疆地质》2002,20(3):280-281
芒拉克艾肯红柱石矿床位于南天山博洛霍坦北坡,南天山古生代裂陷槽之石炭纪野云沟拗拉槽东部,北与霍拉山地块相邻,二者之间为霍拉沟大断裂.区域出露地层为下元古界和下石炭统野云沟组以及中上石炭统塔拉克组.以霍拉沟大断裂为界,北部为角闪岩相,由下元古界中深变质岩系组成,岩性有黑云母角闪石英片岩、云母石英片岩、角闪斜长片麻岩等;南部为低绿片岩相,由石炭系组成,岩性有变砂岩、千枚岩、粉砂岩、含红柱石板岩等.本区岩浆活动比较强烈,岩浆岩分布严格受区域大断裂的控制.其构造线呈NWW向展布(图1). 图1 区域地质矿产…  相似文献   

5.
新疆阿尔泰造山带变质作用演化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阿尔泰造山带发育了一系列低压红柱石型与中压蓝晶石型变质带.红柱石型变质带发育了黑云母带、石榴石带、十字石带、十字石-红柱石带、矽线石带、矽线石-堇青石带:蓝晶石型发育了黑云母带、石榴石带、十字石带、蓝晶石带、矽线石带.中压的蓝晶石序列估算温度为445~747.6℃,压力为0.64~0.95GPa中压序列随变质作用增加.压力有增高趋势:低压的红柱石序列温度445~681℃.压力0.3~0.8GP乱自十字石带后.压力明显降低.可能是靠近热源而导致早期中压痕迹消失.因此红柱石型变质带不是一个正常的变质演化系列.蓝晶石型变质早于红柱石型变质.蓝晶石型变质序列可能与晚古生代弧-陆碰撞事件有关.红柱石序列的形成可能与碰撞相关的广泛花岗岩体侵入及中压岩石抬升有关.  相似文献   

6.
Hidaka变质带长140km,宽10~20km,穿过日本北部北海道的中部。这个变质带能够划分成不同的地壳板块。分别被命名为西带(Poroshiri蛇绿岩)和主带。后者上冲到前者之上。由各种变质岩和侵入岩组成的主带是一岛弧型的抬升地壳断面。该地壳形成于早第三纪,是由于白垩纪两个弧-沟系碰撞的结果。主带的迭瓦式变质岩系能够划分成两个岩序:下部岩序(LS)是由麻粒岩相(Ⅳ带:石榴石-斜方辉石和石榴石-堇青石片麻岩;以及斜方辉石角闪岩)到角闪岩相(Ⅲ带:石榴石-黑云母-矽线石片麻岩和普通角闪石岩)岩石构成。上部岩序(US)是由角闪岩(Ⅱ带:二云母片麻岩)到绿片岩相(Ⅰ带:白云母-绿泥  相似文献   

7.
1 地质背景 桂林沟钼矿区位于秦岭造山带中段之凤县-镇安断褶带懒板凳成矿区.地层区划属华南地层大区东秦岭-大别山地层区迭部-旬阳地层分区天竺山地层小区(李双庆等,2010),区内岩浆岩属五龙-胭脂坝构造岩浆岩带(陕西省地质矿产局,1988).赋矿地层为古元古界陡岭岩群(Pt1D)和震旦系灯影组(Zdy),岩性为灰色十字石石榴石黑云石英片岩、二云石英片岩、石榴石黑云石英片岩夹浅粒岩、变粒岩,其原岩为泥质碎屑岩类和灰白色厚层状、块状中-细晶白云岩.矿区为一复式背斜构造,其褶皱样式可通过砂岩和大理岩、白云岩等强硬地层的构造形态表现,总体层序关系显示矿区背斜轴向为WE,向E倾伏(图1).  相似文献   

8.
新疆阿勒泰地区发育了红柱石-矽线石型递增变质带,由绿泥石-黑云母带、黑云母-石榴石带、石榴石-十字石带、十字石-红柱石带和矽线石带组成,根据石榴石成分环带、变质与变形关系、矿物共生组合演化等特征,将变质作用分为峰前期、峰期和峰后期3个演化阶段。峰前期、峰期为连续的递增变质过程,形成典型的中-低压过渡型递增变质带,峰后期属于退变质过程。据石榴石一斜长石一黑云母-白云母-石英组合内部一致地质温压计估算出峰期温度-压力:T=580℃~670℃,P一0.4GPa~0.5GPa。变质作用演化具有顺时针的PTt轨迹,代表陆壳有一定程度的构造增厚,但幅度不大,没有大规模的陆壳俯冲或拆沉作用,这种增厚可能以陆壳的构造叠置机制为主。总体相当于地体间斜向走滑兼有一定垂直分量的拼合过程的地球动力学机制。  相似文献   

9.
周文孝  赵晓成  吕新彪 《地球科学》2020,45(12):4370-4388
金水口岩群上部的白沙河岩组作为东昆仑的基底变质岩系之一,对研究东昆仑造山带的形成与演化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选择青海省诺木洪地区出露的白沙河岩组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开展野外地质调查、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等相关研究.通过调查将该地区白沙河岩组划分为上中下3个岩性段,从中识别出矽线石、石榴子石、单斜辉石、白云石等特征变质矿物组合,表明该岩组经历了高角闪岩相-低麻粒岩相变质作用.对识别出的泥质变质岩利用石榴子石-黑云母温度计和石榴子石-黑云母-斜长石-石英压力计所恢复的视峰期变质温度为660~683℃,压力为3.9~4.2 kbar;对基性变质岩使用角闪石-斜长石温度计与角闪石-斜长石-石英压力计,恢复其变质温度为723~772℃,压力为3.4~4.9 kbar.对其中的长英质副变质岩进行碎屑锆石年代学研究,频数峰值集中在1 300 Ma,其原岩沉积年龄应晚于中元古代.白沙河岩组中变质基性岩原岩为形成于板内伸展环境的拉斑玄武岩;长英质变质岩原岩为泥质-砂质陆缘碎屑岩.白沙河岩组原岩建造为陆缘碎屑岩夹基性火山岩系列,上部为碳酸盐岩沉积,其可能形成于由伸展向挤压转换的构造条件下的大陆裂谷晚期.   相似文献   

10.
赣中变质岩带变质带的重新划分及变质作用P-T条件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随变质作用增强而出现的特征变质矿物及矿物组合,对赣中变质岩带重新划分出五个变质带,由低到高依次为绢云母一绿泥石带、黑云母带、铁铝榴石带、十字石带、夕线石带。在对各变质带变质矿物进行详细研究的基础上,采用石榴石-黑云母(Gt-Bi)、斜长石-角闪石(Pl-Hb)、石榴石-十字石(Gt-St)、石榴石-角闪石(Gt-Hb)、石榴石-斜长石-夕线石-石英(Gt-Pl-Sil-Q)、石榴石-斜长石-黑云母-白云母(Gt-Pl-Bi-Mu)等多种地质温压计确定了各变质带的形成温度、压力,绢云母-绿泥石带的形成温度为250-350℃,压力为0.25-0.35GPa;黑云母带的形成温度为350-450℃±,压力为0.25-0.40GPa±;铁铝榴石带的形成温度为450-550℃±,压力为0.40~0.60GPa±;十字石带的形成温度为550-600℃±,压力为0.50-0.60GPa±;夕线石带的形成温度为600-650℃±,压力为0.55-0.65GPa±,赣中变质岩带峰期变质作用已达到角闪岩相。  相似文献   

11.
<正>汉阴县北长沟-鹿鸣金矿处于南秦岭印支-燕山陆内构造成矿带,产出于杨家峡-沈坝韧性斜推断层北侧的次级韧性断裂带中;金矿化赋存于下志留统梅子垭组第二岩性段,岩性主要为黑云母变斑晶绢云石英片岩、含碳绢云石英片岩夹变砂岩。经过实地调研,矿硐内石英脉发育,围岩主要为下志留统梅子垭岩组,主要岩性以石英二云片岩、含碳绢云母片岩、二云石英片岩、黑云石英片岩、含石榴石黑云石英片岩、含碳黑云母变斑晶绢云母片岩为主,夹石英岩、钙质片岩、含碳灰岩、变砂岩等。石  相似文献   

12.
豫西东秦岭变质核杂岩是指1:20万奕川幅“秦岭群”解体后的一套中深变质、复杂变形、岩浆活动和混合岩化作用强烈的变质地体,形成于元古代,是东秦岭造山带的核心组成部分。在蛇尾地区的核杂岩内,从南到北分为矽线石-白云母带、矽线石-钾长石带和红柱石-白云母带等三个区域变质带。在矽线石-钾长石带的局部地段,叠加了石榴石-钾长石热力变质带。空间上围绕着隐约出露的白云母花岗岩侵入体。石榴石-钾长石带内泥质变质岩的变质  相似文献   

13.
李强  张立飞 《岩石学报》2004,20(3):583-594
本文首次报道在新疆西南天山木扎尔特一带发现了二辉石麻粒岩和麻粒岩相变质的堇青石榴矽线石片麻岩。二辉石麻粒岩的矿物组合为单斜辉石-斜方辉石-黑云母-角闪石-斜长石-石英。堇青石榴矽线石片麻岩矿物组合为堇青石-矽线石-石榴石-黑云母-斜长石-石英。岩石学和矿物学特征表明它们是典型的低压麻粒岩相变质岩石,其变质作用经历了两期演化:a.峰期麻粒岩相变质,T=681~705℃,P=5.4~5.8kbar;b.峰后角闪岩相退变阶段,T:571~637℃.P=4.7~5.3kbar。其变质作用P-T轨迹具有逆时针近等压降温(IBC)的特点,代表该地区可能为塔里木板块向伊犁.中天山板块俯冲过程中,在陆壳一侧所产生的陆源岩浆弧区域,由于受到下部岩浆热源的影响,在拉伸环境下出现低压麻粒岩相变质。通过分析低压麻粒岩相岩石与其南部高压一超高压变质带的大地构造位置和年代关系,我们认为该地区的低压麻粒岩相变质岩石可能与其南部的西天山高压一超高压变质带组成了双变质带。  相似文献   

14.
南秦岭造山带分布于商丹和勉略两条缝合线之间,其东段变质地层以志留系和泥盆系为主,包括少量的震旦系和上古生界。主要岩性包括变质泥质岩、石英岩、大理岩和少量的变质基性岩及片麻岩等。根据野外分布和显微组构特征发现这些岩石至少遭受了两期变质作用:早期为递增变质作用,它以佛坪地区的高角闪岩相—麻粒岩相为中心,向外依次变为低角闪岩相(十字石—蓝晶石带)、绿帘角闪岩相(石榴石带)和绿片岩相(绿泥石和黑云母带),变质时代约为220~260 Ma。麻粒岩相以出现二辉石为特征,包括基性和中酸世麻粒岩等,野外只见于佛坪县城附近。高角闪岩相在泥质岩石中的矿物组合为夕线石-石榴石-黑云母-斜长石-钾长石-石英,其变质条件为t=688~693℃,P=0.5~0.6 GPa;低角闪岩相在泥质岩石中的矿物组合为蓝晶石(十字石)-石榴石-黑云母-白云母-斜长石-石英,其变质条件为t=570~598℃,P-0.7~1.0 CPa;绿帘角闪岩相在泥质岩石中的矿物组合为石榴石-黑云母-白云母-斜长石-绿泥石-石英,变质条件为t=518~545℃,P=0.5~0.8GPa;绿片岩相的矿物组合为白云母-绿泥石-石英-斜长石-(黑云母),其变质压力为0.6~0.65 GPa,温度可能为400~450℃。采用Spear提出的吉布斯方法,以石榴石变斑晶的环带变化得到高角闪岩相、低角闪岩相  相似文献   

15.
四川石棉草科穹状岩浆核杂岩构造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位于扬子陆块西缘的石棉草科穹状变形变质体,据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该穹隆体经历了三次变形变质时期:早期为收缩滑脱变形的区域动力变质、中期热隆伸展动热变质和后期岩浆热接触变质。对主期变质划分出黑云母带、石榴石带、红柱石-十字石带和矽线石带,确定为低压相系,利用变质反应、矿物地质温压计及相关的同位素年龄资料,建立了草科穹状变形变质体演化的p-T-t-D轨迹。轨迹图呈顺时针形式,具碰撞造山带环境的特点,变形变质过程受变质体前缘西油房韧性剪切带逆冲-推覆作用和后缘碰撞晚期岩浆大规模上侵的双重制约,为深源岩浆热动力变质成因,属穹状岩浆核杂岩构造。  相似文献   

16.
含宝石花岗伟晶岩主要产于阿尔泰海西地槽褶皱带的次一级构造单元——富蕴地背斜褶皱带中。含矿地层由中、上奥陶统和中、下泥盆统的含蓝晶石、十字石、矽线石、石榴石的石英黑云母片岩、片麻岩、混合岩和石英黑云母片岩组成。变质岩片理走向为NW-SE,与阿尔泰褶皱带方向一致。与稀有金属和宝石矿化有关的花岗岩是片麻状黑云母微斜长石花岗岩(228×10~6年)和片麻状二云母花岗岩(160—135×10~6年)。  相似文献   

17.
芨岭产铀花岗岩体位于甘肃龙首山拱断带。区内广泛分布着一套变质岩系。中下元古代龙首山群,由浅海-滨海相碎屑岩-碳酸盐岩夹中基性火山岩沉积建造变质而来的黑云母石英片岩、片麻岩、混合岩、大理岩组  相似文献   

18.
新疆西天山高压变质带的变质矿物与变质作用演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新疆西天山高压变质带主要由石榴石,角闪石,绿辉石,多硅白云母,钠云母,绿帘石,绿泥石,钠长石,石英,榍石和金红石等组成,石榴石主要含铁铝榴石组份,角闪石有蓝闪石,亚铁蓝闪石,青铝闪石,冻蓝闪石等类型,变质矿物组合显示高压变质带经历了由硬柱石蓝片岩相,榴辉岩相,绿帘蓝片岩相至绿片岩相的变质作用演化进程。  相似文献   

19.
塔儿沟钨矿区位于甘肃省肃北县境内。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北祁连—中祁连山之间的区域构造隆起带(加里东期褶皱带)。该区构造运动频繁,并伴有多期次的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而且持续时间很长。该矿区的矿体赋存于野牛山滩酸性侵入体外接触带的前震旦变质岩系中。该岩系由绢云石英片岩、二云石英片岩、黑云石英片岩、角闪石英片岩、石英岩和大理岩等组成,与花岗闪长岩和斜长花岗岩及其脉岩等均为侵入接触。外接触带蚀变强烈,有明显的接触变质分带现象,主要蚀变有角岩化、矽卡岩化、硅化等,南翼明显。  相似文献   

20.
辽河群变质相带特征及石榴石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辽河群变质带以博洛铺—红石砬子为基轴,显示南北对称呈EW向展布,变质带中没有发现矽线石、红柱石、堇青石等矿物,表明变质温度未达到高温等变质反应度,而属中压相带,且可划分出中压型巴罗式变质带,即黑云母带、铁铝榴石带、十字石带和兰晶石带。变质矿物石榴石均属铁铝石榴石,随着变质度的增高,石榴石成分Al_2O_3、MgO、FeO+Fe_2O_3的含量增加,而CaO、MnO的含量减少,石榴石晶胞参数也随着变质度增高而有规律的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