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公路建设过程中,原有的土壤和生态环境必然会被破坏.土壤生态环境的破坏会导致很多的边坡灾害,如塌方、滑坡、水土流失等.通过特定的客土工程技术,配制具有特定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的客土,可以满足边坡被破坏土壤恢复治理需要.在青海省西宁市西塔高速公路南坡试验结果表明,利用客土技术治理公路边坡,收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搜集了大量生态环境历史变迁及气象灾害史料的基础上,应用历史学、生态学、环境学、灾害学等多学科理论与方法,对山西中部地区自明代前中期以来近500年的生态环境劣变过程,以及在其影响下的气象灾害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后,得出初步结论:森林毁坏导致生态环境破坏,具有不可逆性和累积性的特征。生态环境一旦被破坏就很难恢复;生态环境遭破坏引发4个方面恶果:一是水土流失会长期存在,并逐趋加重。二是洪涝灾害明显加剧。三是干旱频率显著增大。四是局地性强对流天气造成的灾害趋于严重。森林毁坏,生态环境恶化导致气象灾害加剧,反过来气象灾害加剧又促使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  相似文献   

3.
公路建设对甘南草原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国道G213线的工程建设特点,分析了G213线改扩建工程对甘南州草原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公路建设施工期对沿线植被的负面影响较剧烈,局部土壤环境受到较大扰动,被扰动的土体侵蚀类型主要是水蚀,扰动后可能造成水土流失量为68866.7 t,新增水土流失量为63 060.5 t。针对项目可能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等),提出了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4.
风力发电在提供清洁能源的同时亦带来了一定程度的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破坏。特别是山地风电场,由于其所在的山区土壤抗蚀性低,且植被破坏后恢复难度大,在开发过程中引起的水土流失问题尤为突出。回顾了山区风电场水土流失特点、影响风电场水土流失关键因子等方面的相关研究成果,并对其进行了总结。山区风电场水土流失具有地域不完整性及扰动多样性的特点,道路施工区、风电机组建设区是水土流失的重点区域;水土流失呈现时空分布不均性特点,水土流失时段主要集中在施工期,且流失剧烈阶段主要发生在每年的降雨集中期;降雨是影响风电场水土流失的关键因子,滑坡稳定性系数在降水期间急剧下降,降水入渗作用促进了边坡变形破坏向不利的一面发展,容易引起水土流失及边坡不稳;降雨侵蚀力指标与降雨量及雨强有关,按照获取气象资料的不同,目前主要采用月降雨量及日降雨量来分别估算降雨侵蚀力;在进行山区风电场水土流失强度预测时,将整个预测区域划分为4~6个单元,确定各预测单元工程扰动前、施工期、扰动后的土壤侵蚀模数,采用类比法结合数学模型法预测造成的水土流失量。  相似文献   

5.
阿拉善植被退化成因及保护措施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拉善荒漠植被生态系统是一个脆弱的系统,一旦被破坏将很难短期内恢复。荒漠植被的恢复和改善,可提高该地区的植被覆被率,增强涵养水源和水土保持能力,保护生物多样性,减少沙尘。具有阿拉善特色的生态综合治理模式的实践证明,在保证合理水资源和专项治理资金投入的前提下,通过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阿拉善地区的生态环境是完全可以恢复的。  相似文献   

6.
张俊茹 《吉林气象》2006,(4):35-36,42
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的不再是温饱问题,而是自身的健康。酸雨被人类称之为“空中死神”,顾名思义,它已危及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它对土壤、水体、森林、建筑物等都会带来严重的危害,它进入湖泊、江河会导致鱼类死亡,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繁殖,从而污染河流、湖泊和地下水;它进入农田会使土壤酸化,肥力降低,破坏农作物根系,抑制生长,使得年产量降低;它降落到桥梁、艺术品、建筑物、机器表面上,表面则会遭到不同程度的腐蚀损坏。这些不仅会给人类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而且直接或间接地危害了人类的健康,据统计,它可使儿童免疫功能低下、慢性咽炎、支气管哮喘发病率增加,同时可使老人眼部、呼吸道患病率增加。总之,酸雨对公众健康、工农业生产、生态环境以及全球变化都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对公路施工中气象因子做了初步的探讨 ,分析了温度、降水、风对公路建设中的路基、路面、边坡等项目的影响 ,为进一步开展气象服务拓宽领域  相似文献   

8.
在河南省某高校校区内的规模绿地上采集21个土壤样品,在郊区农田采集2个对照样品。按照国家标准方法,测定了土壤Cu、Zn、Ni、Pb和Cr的含量。结果发现:校园土壤中Ni、Zn和Cr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富积;土壤重金属含量空间变异明显;校园土壤普遍发生了Zn污染,平均污染分指数达2.48,中度和重度污染样点占总样点的57.14%;绝大部分样点的综合污染指数均大于1,其中轻度污染样点13个,中度污染样点5个,重度污染样点2个。根据校园土壤的实际,应从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翻土和客土改良、增施有机肥料、植物修复等方面防治校园土壤重金属污染。  相似文献   

9.
中国北方干旱化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80,自引:15,他引:65  
在对东北西部(主要是吉林西部)和内蒙古东部进行调研和考察的基础上,对我国北方干旱化和生存环境的现状、它们的社会经济影响以及人类活动在生态环境变化中的作用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得到如下结论:(1)北方干旱化形势严峻,生态环境仍在继续恶化;(2)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是加剧干旱化的一个主要因素;(3)位于气候和生态系统过渡带的半干旱区具有敏感性和可恢复性的双重特征,是干旱化研究的重点地区之一;(4)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和规划山川秀美的远景必须遵循生态规律;(5)有序人类活动是改善生态环境、防治北方干旱化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措施;(6)生态治理的有序人类活动与包产到户的土地承包政策之间存在矛盾;(7)必须正确处理生态治理的投入、经营和效益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中尺度地形辐合对高原边坡地带降水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崔学祯 《气象》1993,19(8):32-35
青藏高原东北侧存在着中尺度地形绕流辐合现象。通过对这一辐合的物理量场配置结构和活动规律的分析,讨论了辐合与甘肃省边坡地带夏季旱涝时段以及大暴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酸雨是指酸性强于正常雨水的降水,pH值小于5.6的雨雪或其它形式的大气降水,是大气受污染的表现。科学家们研究证实,造成酸雨的罪魁祸首是燃烧燃料产生的二氧化硫和氧化氮等污染大气的排放物所致。酸雨给地球生态环境和人类的社会经济带来严重的影响和破坏。尤其对陆地生态系统危害甚大。酸雨降落到地面以后首先污染土壤,使土壤pH值下降变成强酸土。强酸土会抑制硝化细菌和固氮菌的活动,使有机物分解变慢,营养物质循环降低,生态系统生物产量明显下降。1982年我国重庆郊区有几千公顷水稻、豆类植物受酸雨危害,产量损失在6.5%以上。酸雨还通过…  相似文献   

12.
<正>1引言文明体现了一个社会的发达程度,是人类文化发展到特定历史阶段的重要产物。而生态文明则标志着人类文明迈向了新的台阶,是人类遵循自然社会发展规律而获得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的统称。提出完善生态文明体系的相关策略,促进绿色发展、治理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系统、建立生态环境管理机  相似文献   

13.
以高能耗为主要特征的工业部门是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的重要排放源.为推动协同管控,文中结合生态环境部在重庆市组织开展的试点工作,对工业企业NOx污染治理协同控制温室气体的效应进行了量化分析.结果表明,以末端治理为手段的NOx治理措施协同控制温室气体的效果为负,即工业企业去除1 t NOx会直接或间接增加CO2排放1.81...  相似文献   

14.
本刊讯 达茂旗是一个牧业旗,全旗有草场面积16574km^2。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被国家列入建设内蒙古生态屏障,京津风沙治理工程的重点项目区旗县之一,加大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力度。2004年,自治区气象局紧紧抓住这个历史机遇,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努力拓宽服务领域,在全区初步建成了自治区、盟市和旗县三级气候生态环境监测服务体系。达茂旗气候生态环境监测站不仅担负了牧业34项全部监测内容,而且还承担着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项目区的监测任务。成为全旗生态工程建设的一个新亮点,引起了旗委、政府和有关部门领导的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15.
基于2007年7月青海祁连站的野外加密探空资料,结合高分辨率的三维边界层模式,模拟研究了青藏高原东北边坡复杂地形条件下,边界层对流引起的干动力过程对该地区地形重力波产生及传播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在不同的背景场强迫下,高原东北边坡复杂地形上空对流和重力波的空间结构存在较大差异。当背景风向与山体垂直时,随着风速增加,山脊背风坡混合层顶附近大气不稳定能量加强,激发了下游区域较强的重力波信号,此时对流线组织性增强、重力波波列较长,高水汽含量的空气被波峰传输到较高的高度,为对流云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当背景风向与山脊走向平行时,山顶上空对流发展旺盛,山脊背风坡混合层顶大气状态较稳定,激发的地形重力波信号较弱且波列较短,整个混合层顶附近水汽较少,对流云形成条件减弱;当背景大气浮力频率减小时,整个区域上空对流发展更加旺盛但组织性减弱,背风坡下游重力波向上传输的距离减小,信号不显著,混合层顶附近水汽分布均匀且变化幅度较小,有利于层状云发展。  相似文献   

16.
内陆干旱区生态环境系统与气候系统关系的分析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内陆干旱区生态环境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近期变化及其成因,生态环境系统与气候系统的关系,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建设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基本关系等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论述了气象与生态环境工作之间的内在联系,为气象部门在拓展生态环境领域工作中进行顶层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对内陆干旱区生态环境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生态环境的近期变化及其成因、生态环境系统与气候系统的关系、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建设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基本关系等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  相似文献   

18.
新乡县位于华北平原的中西部,是历史上黄河决口、泛滥、改道最频繁的区域之一。受黄河作用的深刻影响,地貌、土壤、水文等要素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性,其不同的组合形成了区域内不同的农业生态环境背景。本区开发历史悠久,农业发达,是河南省重要的粮棉产地,长期的农业生产建设和高投入,极大地改善了区域农业生态环境。随着乡镇企业、交通事业和建筑事业等蓬勃兴起,大量耕地被占用,耕地面积的减少导致单位耕地面积上化肥、农药等的投入增加,由此产生的农业污染和工业污染使区域生态环境发生新的变化,出现新的问题。水利工程建设活动,林业活动,化肥、农药、农膜等的使用,以及其他活动等是新乡县农业生态环境变化的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19.
新乡县位于华北平原的中西部,是历史上黄河决口、泛滥、改道最频繁的区域之一。受黄河作用的深刻影响,地貌、土壤、水文等要素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性,其不同的组合形成了区域内不同的农业生态环境背景。本区开发历史悠久,农业发达,是河南省重要的粮棉产地,长期的农业生产建设和高投入,极大地改善了区域农业生态环境。随着乡镇企业、交通事业和建筑事业等蓬勃兴起,大量耕地被占用,耕地面积的减少导致单位耕地面积上化肥、农药等的投入增加,由此产生的农业污染和工业污染使区域生态环境发生新的变化,出现新的问题。水利工程建设活动,林业活动,化肥、农药、农膜等的使用,以及其他活动等是新乡县农业生态环境变化的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20.
襄汾县地处黄河流域,受地理位置和大气环流的共同影响,天气多变,四季分明,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随着全球经济的持续发展,使得地球生态环境的平衡遭到破坏,从而对气候造成不良影响,而气候的变化又会影响生态环境、农业生产及人民的生活。因此,气候的变化趋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通过对襄汾27a(1974年至2000年)来气温变化趋势的分析,襄汾27a来气温变化有明显上升趋势,成为全球气候变暖的又一例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