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6 毫秒
1.
春季(3—5月)我区降水比去年明显偏多,也比常年略偏多。但初夏6月降水却不尽人意,6月降水量北疆比常年偏少3—7成,7月初一次全疆性的中强天气使我区降水形势再次出现转机,降水量显著增加,盛夏(7—8月)降水偏多幅度远远超过了春季。盛夏新疆基本以低温为主,除在7月中  相似文献   

2.
今年4—6月我区天气气候基本特点是五月雨多气温低,四、六月雨水少但降水分布较均匀,无明显的旱、涝灾害,风调雨顺 为发展我区的工、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利的天气气候条件。  相似文献   

3.
由于去年秋冬连旱的滞后影响加之初春降水不多,春旱曾是我区今年初春最主要的天气灾害.但5月初开始降水明显增加,春旱解除;并因局地暴雨而造成多次的局部洪水出现. 5-6月的另一个特点是在5月初较强冷空气活动之后,受北方冷空气的影响低温持续时间长.这对喜凉作物的小麦极为有利,并因降水多牧草长势也好,但对喜温作物的棉花、玉米、蔬菜等不太有利,特别是对棉花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4.
1951—2008年吉林市气候变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滑动平均、滑动变异系数等方法对吉林市1951-2008年气温和降水量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吉林市气温旱上升趋势,平均气温增温速率比全国高0.10℃/10a,但比东北区低0.03℃/10a;降水总体旱减少的趋势,春季降水有增长的趋势,夏季降水目前处于少雨段,秋季降水变化不明显,冬季降雪呈逐渐递增的趋势;降水的变率明显...  相似文献   

5.
气候因子与云南粮食生产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秦剑 《应用气象学报》2000,11(2):213-220
该文分析了云南近50年气候生产力变化特征以及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重点对气温、降水与小麦、水稻产量形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12月至翌年2月的降水是小麦增减产的关键因子, ≥10 ℃的积温比降水更有利于水稻生产.同时针对制约农业增产的重要气象灾害发生时期进行诊断, 发现小春作物的主要气象灾害是1~2月的冬旱和2~4月的倒春寒, 大春作物的主要气象灾害是5月干旱和7~8月的低温冷害.  相似文献   

6.
吉林春旱期降水潜在影响因子的分离时间尺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1960—2012年的地面常规气象指标、大尺度气候指数和NOAA气候分析产品,利用功率谱周期分析、时间尺度分离分析和交叉检验的逐步回归分析等,把吉林省春旱期(4—5月)降水量分离成不同时间尺度的值,并在年代际尺度和年际尺度下分别找到显著相关的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吉林春旱期降水存在着2~4 a的年际变化和10 a左右的年代际变化。在年代际尺度上,4月降水与前期3月南半球环球状态指数以及俄罗斯东部高纬地区的低空经向风有关,5月降水与同期北半球环球状态指数和前期4月太平洋中高纬环流有关;在年际尺度上,4月降水与前期3月混合ENSO指数和同期当地相对湿度、华东华北沿海地区的低层经向风有关,5月降水与同期北大西洋涛动指数以及局地相对湿度、地面气压有关。利用选出的影响因子对降水进行预报,估计值和真实值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7(4月)和0.81(5月),且选择合适的影响因子比模型结构更加重要。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铜仁地区降水分布特征及水分盈亏状况,揭示了我区水稻生育期间前湿后旱这一基本气候规律,应用稻田干燥度(耗水量与同期降水量之比)公式计算出各时期的旱涝机率,并提出合理利用水分资源的措施和途径。  相似文献   

8.
一、概述我区地处甘肃东南部,陇东和陇南的交界处,秦岭山脉北侧。境内沟壑纵横,气候比较复杂。旱、涝、雹及暴雨等自然灾害均有发生,但危害最重,范围最广的还是干旱。因此,干旱是我区农、林、牧业生产中最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从历年逐旬平均降水曲线(图1)分析,我区在季节分布上,有三个明显少雨时  相似文献   

9.
利用铜仁地区10个气象台站1961年至2010年4月的月和旬降水资料,对2009—2010年夏秋连旱、冬春连旱的持续时间、范围、强度与历史同期进行对比分析,对农业生产的危害和人民生活的影响进行了评估,同时分析了自然地理、生态环境对干旱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2009年7月—2010年4月,铜仁地区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少12.7%~51.7%,出现了严重的夏秋连旱叠加冬春连旱,受旱范围和干旱强度双双突破了该区气象历史记录。干旱严重影响到农作物生长、人畜饮水、水力发电、城镇供水及森林防火等,尤以人畜饮水问题最为突出;但是良好的生态环境能延缓灾情加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是影响我区降水和旱、涝的一个重要天气系统,近年工作中发现,该系统的强弱和位置变化与我区春季低温阴雨天气关系也较密切。本文对副高面积指数转折与我区校南春季低温阴雨天气结束期进行分析,为长期须报提供一些信息。 一、桂南春季低温阴 雨结束期概况 选南宁、玉林、钦州三个站代表桂南。春  相似文献   

11.
摘要:根据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亚洲环流指数、亚洲区极涡面积指数和青藏高原指数等资料,分析造成2003年我区严重冬春连旱、2月下旬平均温度比历年同期偏高7~9℃、8月上旬平均温度超过了历年同期最高值等异常天气的大气环流特征,为今后在短期预测方面提供一定的预测依据,更好地为当地的政府部门服务。  相似文献   

12.
EOF在广西春季降水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EOF方法对广西1961~2003年春季(2~4月)降水进行分析,得出广西降水一致性即旱或涝为春季主要降水类型与桂北-桂南和桂东南-桂西北反位相型。依此广西春季降水可分为桂东北、桂东南和桂西三个区。利用第一时间系数、67个站平均降水距平值和正负距平站数三种方法统计出广西春季历年的旱涝年,1961~2003年期间存在11a涝和14a旱。在降水异常年里桂东南降水变化最大,其次为桂东北,变化最小为桂西。  相似文献   

13.
2004年1~2月,我区月平均气温呈偏高趋势,但1、2月差异较大,1月接近常年,2月偏高明显;北疆降水持续增多,南疆1月降水多、2月少;北疆地区积雪偏厚,继2003年1月后,南疆部分地区再次出现稳定积雪。气象条件对冬麦和牲畜越冬有利。两月内共有5场较明显的天气过程影响我区。1 旬、月  相似文献   

14.
EOF在广西春季降水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EOF方法对广西1961-2003年春季(2-4月)降水进行分析,得出广西降水一致性即旱或涝为春季主要降水类型与桂北-桂南和桂东南-桂西北反位相型。依此广西春季降水可分为桂东北、桂东南和桂西三个区。利用第一时间系数、67个站平均降水距平值和正负距平站数三种方法统计出广西春季历年的旱涝年,1961-2003年期间存在11a涝和14a旱。在降水异常年里桂东南降水变化最大,其次为桂东北,变化最小为桂西。  相似文献   

15.
1 气候概况2 0 0 1年 1 2月~ 2 0 0 2年 2月我区气候特点 :全区气温普遍偏高 ,特别是隆冬季节部分地区平均气温突破历史记录 ,西辽河以西降水偏少 ,有些地区整个冬季基本无降水 ,是有气象记录以来极为罕见的。呼伦贝尔市牧区入冬后出现白灾 ,其它大部地区没有出现灾害性天气  相似文献   

16.
新疆河流的径流年际变化比较平稳,但季节变化很大.许多河流四个月(即5至8月或6至9月)的径流量占全年70%以上,昆仑山北坡的河流多在80%以上,其中玉龙喀什河达88%.而春季径流量多在15%以下.因此,春旱夏洪常常是我区农牧业生产的主要灾害.我区农牧业生产连年增产,就是与洪旱灾害不断作斗争取得的. 在洪旱灾害中,春旱常常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旱灾一大片,影响我区农业总收成.造成春旱的原因:1.冬春降雪量占全年降水  相似文献   

17.
南亚高压活动特征及其与我国东部夏季降水的关系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胡景高-  陶丽  周兵 《高原气象》2010,29(1):128-136
利用1979—2007年NCEP/DOE2再分析资料,结合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595个测站逐日降水资料,分析了近30年平均的南亚高压脊线的纬度位置和东脊点的经度位置的逐日变化特征及其变化与我国东部夏季降水异常的联系。结果表明,南亚高压脊线北进过程中在5月第3候存在突变,其发生时间平均提前于南海夏季风爆发1候;同时南亚高压脊线在向北推进过程中于4月下旬出现稍南撤现象;4月后期到6月初高压脊线中段比其东段的脊线位置要偏北,北进更早,8月中期以后高压脊线中段又比其东段位置偏南。6月中旬到7月初是南亚高压东进最明显的阶段,高压东脊点存在时间尺度为一周的周期振荡。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对华南地区和江淮流域的夏季降水,南亚高压东脊点东西位置更能作为高压特征参数表征南亚高压,而对黄河下游地区的夏季降水,高压脊线更具有代表性。由合成分析可以看到,南亚高压东脊点偏东(西)年,高压强度增强(减弱),江淮流域、东北部分地区偏涝(旱),华南地区偏旱(涝)。  相似文献   

18.
春季我区气温变化起伏明显,季平均气温大部分地区正常。降水北疆偏少,旱情较突出;南疆降水正常,4月中旬出现连续阴雨天气,给农业生产造成不利影响。洪水、冰雹等局地灾害性天气南疆多于北疆。气候对农牧业生产不利的因素较去年偏多。一、气候概况 1.气温季平均气温,北疆(6站平均)为8.9℃,较常年偏高0.8℃;南疆(6站平均)为14.1℃,较常年偏低0.2℃。全疆各地除乌鲁木齐的季平均气温属偏高等级外,其它各地均属正常等级见表1。  相似文献   

19.
2008年春季(3—5月),农业区气温偏高,大部降水偏多。5月上旬,农业区大部出现透雨,对增加农田土壤有效水分十分有利,加之2007年秋季全省各地降水偏多,农田土壤底墒充足为次年春耕生产打下良好基础。3月上旬至4月上旬,农业区春小麦、油菜等农作物较历年提前2—17d播种。夏季(6—8月),大部气温正常或偏高0.1~0.9℃,降水偏少,个别地区出现了轻旱;大通、湟中、互助出现中旱,同时农业区局部地区小麦出现病虫害。  相似文献   

20.
董立清 《气象》1989,15(3):58-61
本月,全国大部地区月平均气温比常年偏高,降水稀少,冬旱持续,尤以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湖北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