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书架上     
《气象科技》1981,(2):49-49
《气候环境学概论》(日本)福井英一郎、吉野正敏编,1979年东京大学出版会出版,259页。本书是把气候作为环境学的组成部分而予以系统论述的。由九位气候学家执笔编写,由以下四部分组成:气候环境理论的发展史,人类与气候环境;人类与未来的气候;气候环境学的展望。其中人类与气候环境一章是本书的重点,论述的内容涉及到生活与气候、能源与气候、工农业生产与气候、城市气候、地区规  相似文献   

2.
2011年8月上海学林出版社出版了法文"Histoire du Climat"("气候的历史")的中文译本(李孝琴等译)。这本20万字左右的著作由法国的历史科学家Pascal Acot编写。全书分三大部分:从地球的形成到人类的出现、当气候遇见历史、全球变暖问题,分别占正文的20%、45%、35%。  相似文献   

3.
本书为1978年6月14-16日在柏林召开的国际讨论会科研报告文集.由西德蒙斯特大学应用气候和环境研究中心的W.巴赫(Bach)、联邦环境局的J.潘克拉思(Pankrath)和世界气象组织的W.凯洛格(Kellogg)等人编辑.于1979年ELSEVIER科学出版公司首次出版. 本书共分三部份:一、气候史、理论和模拟;二、人类影响气候过程;三、未来气候的潜在影响.现将基本内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气象变化对人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象是组成人类生活环境的重要要素之一 ,也是变化最快、最复杂的要素之一。人类生活在这种气象多变的环境中生理和心理时时都在受其影响。剧烈的气象变化甚至会使部分人产生生理和心理疾病。世界卫生组织的一份统计资料表明 ,1982年至 1983年的厄尔尼诺事件使全球大约 10万人患上了忧郁症 ,精神病的发病率上升了 8% ,至于交通事故也增加了至少 5 0 0 0次以上 ,可见像厄尔诺事件这种异常的气象变化会导致人的心理异常。其原因是 ,异常气象事件能够引起全球气候发生异常或反常 ,引起异常气象灾害。在巨大的灾害面前 ,人们容易坐卧不安 ,精神…  相似文献   

5.
生态气候学将生态学和气候学的相关领域进行交叉集成研究,有望弥合气候学和生态学两个学科之间的鸿沟,特别有助于气候学领域的研究人员理解如何在气候模式中利用植被过程数据。北京师范大学延晓冬教授等翻译的《生态气候学:概念与应用(第二版)》(气象出版社,2017年出版),是一本令人印象深刻的书,原著Ecological Climatology:Concepts and Applications(Second Edition)于2 0 0 8年由C a m b r i d g e University Press出版。该书的作者Gordon B.Bonan是NCAR(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的高级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陆地生态系统与气候的交互。该书作为Bonan的代表作,把生态学和气候学的相关领域合并成生态气候学交叉集成研究,涵盖了生态学、气候学领域的诸多方面内容,如生态特征、植被与气候的交互作用、水与能量平衡、植物过程(如光合作用和植被冠层过程)。本书引入了一个跨学科的框架来理解陆地生态系统和气候变化之间的相互作用,回顾了基本的气象、水文和生态概念,介绍了陆地生态系统影响气候和受气候影响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特别地,这本书的关键主题是陆地生态系统(特别是森林生态系统)如何对气候产生影响。这一主题与过去人们普遍认为的“气候影响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结构”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与第一版相比,在第二版中,作者采用的写作风格更加通俗易懂。在每一章的结尾都提供了习题,答案可以在互联网上找到。这些习题可以很好地测试读者对每一章的理解程度。本书包括七个部分,一共30章。第一部分(第2~3章)介绍了地球系统及其组成(大气圈、水圈、冰冻圈等)、全球循环。第二部分(第4~8章)深入研究了全球物理气候学,包括对地球气候、气候变异和气候变化机制的研究。第三部分(第9~10章)是关于土壤过程的,包括土壤物理和土壤生物地球化学。第四部分(第11~15章)介绍了水文气象学,从基础知识(比如陆地水循环和流域水文)开始,然后引出主题(地表能量通量和湍流通量)。  相似文献   

6.
张家诚同志的新作《气候与人类》,最近由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了,这是我国第一本关于气候与人类社会经济关系的专著。作者总结了本人和国内外气候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以通俗易懂的形式介绍给广大读者。现代气候学把大气圈、水圈、陆圈、冰雪圈、生物圈看成是相互影响的、复杂的、不断变化的系统。人类不仅在许多方而都受到气候的影响,而且人类活功已经开始影响气候,人类对气候的影响程度随着人  相似文献   

7.
总结回顾了二十年来古气候研究的进展,着重揭示古气候变化的事实.共分析了10个问题:(1)威尔逊旋回,(2)冰河时代,(3)生物大灭绝,(4)人类走出非洲,(5)第四纪冰期一间冰期旋回,(6)下一个冰期何时到来,(7)末次冰期冰盛期,(8)冰期气候的不稳定性,(9)全新世气候的不稳定性,(10)全新世气候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8.
1979年第8届世界气象代表大会正式制定了世界气候计划(WCP).计划的轮廓,在同年2月世界气候会议上产生,并用来作为未来计划和这个主要新计划(WMO NO540)执行的基础.该计划的研究部分,称为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它参照了与世界气象组织(WMO)和国际科协理事会(ICSO)联合承担的全球大气研究计划(GARP)第二个目标有关的许多研究活动.而且,本研究计划虽然是在GARP所取得的科技成果的基础上继续进行.所以,WCRP是GARP的延续和扩展.1984年9月,由WMO-ICSU联合委员会将本计划正式出版.  相似文献   

9.
新书架上     
《全国气候变化学术讨论会文集》中央气象局气象科学研究院天气气候研究所编,1981年科学出版社出版,174页。本书是1978年8月“全国气候变化学术讨论会”的论文选集,收入论文共十九篇。内容包括:地质时代第四纪我国气候变迁史;历史时期,特别是近五百年来我国旱涝和冷暖的演变规律;太阳黑子、行星运动、大气环流等因子对我国气候变化的影响;人类  相似文献   

10.
朱瑞兆  刘永强 《气象》1989,15(3):2-2
张家诚著的《气候与人类》一书,已由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本世纪70年代,气候学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现代气候学阶段。其基本特征之一,是气候与人类关系的研究得到广泛重视并逐渐成为气候学的一个新的分支。这标志  相似文献   

11.
书评     
正"中国气候卷"是"中国自然地理系列专著"一个分册,原书在1985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并得到了国内众多读者的欢迎。许多相关专业的大专院校师生、地学工作者等从中受益匪浅。在原书出版30年后,《中国气候》于2013年再次出版。由丁一汇担任主编,王绍武、郑景云、王会军、杨修群担任副主编。新版《中国气候》在原书的基础上经近三年努力完成了改写,甚至重编,体现了全球和中国的气候学研究在内容、理论、概念和方法论上的重要进展。气候  相似文献   

12.
《气象科技》1977,(2):6-6
日本东京都中央区日本桥2—3—10“中国气象学史研究刊行会”1976年编印出版、琦玉大学校长和达清夫及前气象厅长官(?)山久尚等进行了推荐介绍。作者是田村专之助。全书共三卷,自序言至结论共分五部分,包括自然观,中国的农、林、水与气象、气候的关系,中国的产业气象及对自然科学的认识,外国气象学的影响与气象灾害的特点研究等。  相似文献   

13.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环境研究所葛全胜等的力作《中国历朝气候变化》于2011年1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全书约90万字共分12章。第一章及第二章分别讲述史前及夏商周气候。第三章到第五章概括讲述全球及中国近2000年气候变化以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2011年2月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了美国科学家詹姆斯·汉森(James Hansen)的新著《环境风暴——气候灾变与人类的机会》(Storms of My Grandchildren:The Truth  相似文献   

15.
新书架上     
《气候学》罗汉民等编,1980年10月气象出版社出版,247页。本书讲述了气候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全书共分九章,从气候形成的因子(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和地理条件等)入手,介绍了必要的基本概念和我国气候基本特征及其形成原因。此外,对气候分类、气候变迁、气候调查、气候资料的统计整编以及应用气候等  相似文献   

16.
建国前,我省只有济南、烟台、青岛等少数气象台站。建国后,特别是1958年以来,各地县相继建立了气象台站。真正开始气候研究工作是在50年代未期,对济南等12个地市进行了单站气候分析。到了60年代,才开始出版《山东气候》和气候图集,并进行了旱涝气候  相似文献   

17.
美国在过去几年对气候研究进行了许多讨论,对研究的方向和战略取得了一致的看法。这反映在世界气候研究计划和美国国家气候研究计划的气候系统研究部分。这些计划的长期目标是要确定:①气候对各种自然力量和人类活动的敏感程度;②气候变化的可预报性,重点是几周到几十年的气候变化的预报。气候被定义为天气的平均状态。人们关心的空间范围是像美国东北部那样大小的地区。这样大小范围的状态可从模式中求解,气候异常也与这样大  相似文献   

18.
1 引言 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CO_2急剧增加。根据1990年的监测,其浓度已达353ppm(parts per million的缩写,意即百万分之几)。比工业革命时期(公元1750~1800年)增加近25%,高于16万年以来的任何一年。目前每年仍增加1.8ppm(相当于0.5%)。 2 气候构想 气候构想是在大气环流模式(GCM)2×CO_2气候模拟结果和使古气候复原的基础上做  相似文献   

19.
利用已有气象观测地点的气候值与地理、地形因子的相关关系,建立多元回归方程,推算出贵阳地区生1km^2的月、年气温值,再采用谐波分析法推算日、候、旬气温和积温值,研究结果好于日本,达到了预期目标:1、建立了地形数据库,共16万多个地形数据;2、采用8个地理、地形因子建立了月、年平均气温推算方程13个;3、共获得贵阳地区及其周边县5341km^212个月及年的网点气候图13张、网点气候值69433个,  相似文献   

20.
最近,地图出版社正在编辑出版八开本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集》(准备公开发行),内容除了分省图幅以外,还包括全国性气候、水文、地形、植被、地质、土壤等专业图幅。其中气候图幅是由中央气象局资料室绘制,并即将由地图出版社公开出版的《中国气候图集(1951—1970)》中选取的。中央气象局研究所负责撰写了中国气候的文字说明,说明中的第三部分是我国若干气象要素和天气现象的极值。本文就是根据这部分内容加以整理、补充而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