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世界三大渔场一般指(1)日本沿海,(2)北美洲东岸纽芬兰岛沿海,(3)北海、挪威、冰岛沿海(见图)。图中表示了大陆外缘每1,000海里年捕捞量在100万吨以上的海域范围,它们也就是三大渔场的所在地。  相似文献   

2.
河南省是全国主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之一。新中国成立 50年来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 ,在耕地和耕种面积不断减少、人口逐年增加的情况下 ,农产品总产量仍有较大的发展。粮食生产总量在持续跨越 1 0 0 0万吨 (1 951年 )、 2 0 0 0万吨 (1 976年 )和 3 0 0 0万吨 (1 989年 )三个台阶的基础上 ,1 996年达到 3 83 9.9万吨 ,4 8年平均年递增 3 .5%。 1 983年开始由粮食调入省发展成为调出省 ,平均每年调出 1 0 0万吨。尽管如此 ,影响河南农业持续发展的限制性因素还很多 ,比如 ,人增地减、自然灾害频繁、水资源不足、农业生态环境继续恶化等等。在这…  相似文献   

3.
世界三大渔场一般指(1)日本沿海,(2)北美洲东岸纽芬兰岛沿海,(3)北海、挪威、冰岛沿海(见图)。图中表示了大陆外缘每1,000海里年捕捞量在100万吨以上的海域范围,它们也就是三大渔场的所在地。这三个渔场有如下三个共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自然环境已成为当代《人类生态学》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 自然环境包括(1) 自然环境要素,(2) 自然资源,(3) 自然灾害,(4) 环境演变 它们与人类生产活动关系非常密切,本文仅介绍上述四个方面的主要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5.
南京市江溧高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与城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荣林 《地理研究》1987,6(2):92-93
江(宁)溧(水)高(淳)地区是南京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宋代出现了城镇群体的雏形,明清形成了城镇群体,奠定了小城镇的发展基础。近现代虽有兴哀,但仍有很大发展。本区的粮油商品率已达较高水平,工业起步虽迟,但发展较快。经济处于江苏省中等水平。目前的农业剩余劳动力已占总劳动力的40~60%,有多达十几万的剩余劳动力被束缚在土地上,发展工副 业生产和小城镇经济是解决剩余劳动力就业和完成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的战略措施。作为南京市的郊县,本区农业的发展方向是:提高粮食单产、稳定总产,发展多种经营,建设成为城市生活生产和外贸出口服务的农副产品基地。工业的发展方向是:农副食品加工和建材工业,为城市大工业配套加工(以机械工业为主)和拾遗补缺的工业。以此为基础,确定各城镇的工业发展方向。据此,本区的城镇化水平将由1983年的21%上升到2000年的34%。本区的城镇体系分为县城、片中心镇、乡镇二个层次。预计到2000年,3个县城将由现在3万人的平均规模发展到6万多人;11个片中心镇将由现在5100人的平均规模发展到9100人,并全部成为建制镇;51个乡镇和工矿镇将由现在2800人的平均规模发展到5000人,其中20个有条件成为建制镇。建制镇都可以逐步实行一镇带一乡或一镇带几乡的体制。  相似文献   

6.
黑龙港地区位于河北省中南部,包括50个县、市和2个国营农场。总土地面积37853平方公里,耕地3623.7万亩,(1983年统计数字,下同)占总土地面积的63.8%。总人口1615.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518.1万人,平均每人占有耕地2.39亩。全区工农业总产值96.5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54.16亿元。粮食总产515万吨,平均亩产224公斤,棉花37.1万吨,平均亩产56.5公斤,油料11.05万吨,平均亩产54公斤。  相似文献   

7.
朱连奇 《地理学报》2000,55(5):253-253
河南省是全国主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之一.新中国成立5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耕地和耕种面积不断减少、人口逐年增加的情况下,农产品总产量仍有较大的发展.粮食生产总量在持续跨越1 000万吨(1951年)、2 000万吨(1976年)和3 000万吨(1989年)三个台阶的基础上,1996年达到3 839.9万吨,48年平均年递增3.5%.1983年开始由粮食调入省发展成为调出省,平均每年调出100万吨.尽管如此,影响河南农业持续发展的限制性因素还很多,比如,人增地减、自然灾害频繁、水资源不足、农业生态环境继续恶化等等.在这一形势下,原河南省政协副主席、河南大学校长、著名经济地理学家李润田教授组织省内有关方面的专家,开展了"河南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经过两年的辛勤劳动,终于完成了这项富有开拓性的工作,继<河南人口、资源、环境丛书>之后,李润田教授的又一力著<河南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已由大象出版社(原河南教育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8.
乌鲁木齐市南倚天山,北连准噶尔盆地,面积11440平方公里,(其中城市用地面积49平方公里),总人口1983年底为113万人,其中城市人口95万人,市区人口63.5万人,占城市人口总数的66.8%。她是新疆最大的城市,是全疆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中心。一、乌市城市规划布局中存在的问题乌鲁木齐市现有煤炭、电力、冶金、化工、机械、轻纺等部门635个工矿企业,年产值  相似文献   

9.
河南是一个拥有7000多万人口的大省,农村劳动力资源极为丰富。据1985年统计,全省农村劳动力有2931.66万人,占农村人口的42.7%。农村劳动力增长也较快,进入80年代以来,由于60年代生育高峰出生的人陆续进入劳动年龄,平均每年净增劳力71万人,1986年以后增长速度虽有下降,但每年仍然平均增加60多万人。与此相反,耕地面积却日益减少,从1949年的11017万亩减少到1986年的10440万亩,平均每年减少15.6万亩。根据目前的技术装备水平,如以每个劳力负担六亩耕地计,耕作业只需要劳动力1740万人,而1986年从事耕作业的劳动力为2228万人,净余488.3万人,占农村劳动力的16.3%。因此,如何充分利用这些劳动力资源,组织他们向其它生产领域转移,已成为农村经济改革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两期LandsatTM遥感影像进行监督分类,提取近20年南京市河西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状况,用转移矩阵、迁移概率和迁移量比重模型来说明河西地区的土地利用变化,并根据地表状况和土壤的压实程度提出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区域滞洪库容量计算模型,从而估计土地利用变化对水分调节功能的影响。研究发现:①河西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特征为以其他土地利用类型向建筑用地的转移为主,旱地内部的转移和水田向旱地(主要是菜地)的转移也占有一定的比重;②由于地表封闭和种植结构的改变导致区域滞洪库容量大量损失,1986年到2003年总滞洪库容量减少了550.40万m3其中因建筑用地面积的增加使地表封闭而减少的滞洪库容量高达482.15万m3,相当于整个研究区域86mm水深;③局部范围的土壤压实只对局部的滞洪库容量产生影响而对区域的总的滞洪库容量的影响不大,1986年到2003年因土壤压实而减少的滞洪库容量只有3.12万m3,只占总滞洪库容减少量的0.54%。研究表明减少地表封闭是防止城市瞬时洪涝灾害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1.
近10年来藏北高原人口规模不断扩大,由36.58万增长至46.24万,年均增长率为2.37%,而理论承载量仅为38.12万人。城镇化率增长缓慢,仅由7.65%增长至16.28%,二者发展不均衡。除城镇人口内生增长规模不足和乡城人口结构转变乏力外,人口迁移是重要影响因素。基于该区域主体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计算城镇化空间变异系数、人口迁移活跃程度、人口迁移与城镇化的弹性系数。结果表明:1.2000—2012年藏北高原县域城镇化差异度由29.63%扩大至46.75%,城镇化发展的不均衡性增强,那曲、安多的重点小城镇城镇化发展水平要快于其他地区。2.总迁移率由6.64%提高到8.49%,人口迁移总体活跃程度增强,由非活跃区转变为活跃区的县域明显增多。3.人口迁入率每提高1%,可支撑城镇化率提高4.21%,人口迁移对城镇化影响显著。4.该区域主体功能定位要求将过载人口逐步转移,当前人口迁移以净流入为主的趋势与之不符,需要调整人口发展政策,引导过载人口向重点城镇和重点开发区转移。  相似文献   

12.
在各种自然灾变(地震和火山爆发,尘暴和干旱中,水灾占有显著的地位。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最近100年来,因水灾而丧生的人达900万许多国家每年有大片土地被淹没。苏联遭受水灾的面积达50万平方公里,美国28万,印度25万,巴西30万,法国1万平方公里(分别占上列各国陆地面积的2.2%,3%,7.6%,3.5%和1.8%)。在人类文明发展的整个历史时期内,洪水和汛水曾经给经济活动带来巨大的破坏。古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和中国,对水灾的严重破坏后果的最早记录可以追溯到纪元前3000年。  相似文献   

13.
新疆塔城地区雷暴时空分布及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运用线性趋势法、小波分析等方法,对塔城地区1961-2005年实测雷暴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塔城地区中部有一条呈东北-西南走向的雷暴高发区,多发中心为庙尔沟,(2)雷暴主要发生期为5月~8月,约占总数的92.8%,其中7月最多,6月次之,(3)塔城地区雷暴日变化表现为单峰型,峰值多出现在16~23时,(4)塔城地区雷暴异常偏少年为1974年,雷暴活动频繁年为1961、1964、1966、1990年,少雷暴年为1986、1996、1997、2004年,(5)近45 a塔城地区雷暴日数在波动中呈显著减少的趋势,线性倾向率为-1.4 d/10 a,(6)小波分析显示塔城地区年均雷暴日数存在着6~7、3 a的振荡周期.在塔城地区北部、中部、南部三个区域中各选取1个昼夜守班的基准(本)站,做为塔城地区的代表站(塔城、托里、乌苏),对塔城地区雷暴日变化进行讨论,得出以下结论:塔城地区雷暴日变化十分明显,雷暴日变化表现为单峰型,塔城、乌苏峰值范围较托里大,且峰值出现时间比托里晚3~6 h.托里站雷暴多发时段出现在14~20时,占总数的67.6%,峰值出现在16、17时,占12.1%;塔城站多发时段为16~22时,占57.5%,峰值出现在20时,占总数的9.3%,次高峰值出现在18时,占总数的8.9%;乌苏站多发时段出现在19~01时,占总数的69.6%,峰值出现在23时,占总数的11.6%,次高峰值出现在21时,占总数的11.3%,与相关研究所述北疆沿天山一带的雷暴多在傍晚至午夜(18~24时),高峰期在晚上(21~22时)的结论一致.乌苏站01~03时雷暴出现频率明显高于塔城、托里两站.  相似文献   

14.
城乡劳动力转移背景下耕地撂荒风险的研究是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辨明耕地撂荒的风险与发展趋势是预测耕地未来发展的重要依据。本文选择重庆市石柱、巫山和酉阳3县作为研究区,基于地块尺度对山区耕地撂荒现象的特点与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确定经验模型,评估现有耕地(尚未撂荒的)未来撂荒的风险大小。结果表明,2011年重庆市3县耕地地块为21.71万个,处于低、中、高三级撂荒风险水平的耕地面积依次为6.3万hm~2、13.2万hm~2和5.8万hm~2,比例分别为25%、52%和23%。通过对比村级尺度撂荒风险耕地分布图、高程图与坡度图发现,高撂荒风险的耕地主要集中分布在海拔高且坡度陡的地区。  相似文献   

15.
中美两国均为温室气体排放大国,且双边贸易额巨大。由于两国在基础设施、技术、装备水平、能源综合效率和资源禀赋上存在差异,使得通过中美商品贸易,美国将大量的碳排放转移到了中国。本文采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结合经济、能源与贸易3个系统,建立了基于国际商品贸易的碳排放转移模型,并分别测算了1997与2002年中美商品贸易中各相应部门的碳排放转移量。研究表明:(1)1997与2002年,基于中美商品贸易的中国产业部门通过出口转移到美国的载碳量分别达到4010.13×104 与5056.21×104 t C,分别占中国相应产业部门载碳总量的6.61%与8.33%;而美国产业部门出口到中国商品的载碳量仅为290.65×104与335.61×104 t C,相应的仅占美国产业部门载碳总量的 0.53%与 0.66%;(2)1997 与 2002 年,中美商品贸易的碳转移总量分别达 3719.75×104与4719.60×104 t C,其中化学工业、金属冶炼及其压延加工业是主要的碳转移部门。(3)1997与2002年,通过国际商品贸易,美国分别有相当于其相应部门碳排放总量的6.77%与9.32%的碳被泄露到了中国,中国为美国的碳减排做出了很大的潜在贡献,因此,美国等发达国家应该为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提供切实有效的气候与环境友好型技术援助。  相似文献   

16.
贵州龙宫风景名胜区水溶洞环境变化特征与预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比研究了贵州龙宫风景区1996年和2011年15年前后客流量、温度、湿度和CO2浓度等有关数据,分析其环境变化特征,揭示影响因素,预测其发展趋势。结果表明:(1)洞内CO2浓度比洞外高,洞深越深CO2浓度越高,2011年CO2浓度比1996年显著增大,总体说明游客数量对CO2浓度影响很大;(2)游客数量每增加1万人,则CO2浓度增加0.002%,年增加约0.0046%;大约经过13.5~18a,当年游客量达到135万人时,龙宫CO2浓度将超过CO2卫生二级标准;(3)各监测点各时段温度差异主要表现在洞外,洞内各监测点的各个时段基本无差异;(4)各监测点不同时段湿度无明显变化,仅存在洞内与洞外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王敏 《西部资源》2014,(5):51-51
<正>导读:中国有色工业协会再生金属分会周五称,2014年1~3季度中国再生有色金属(铜、铝、铅、锌)总产量为737万吨,较去年同期722万吨小幅增长2%。中国有色工业协会再生金属分会周五称,2014年1~3季度中国再生有色金属(铜、铝、铅、锌)总产量为737万吨,较去年同期722万吨小幅增长2%。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多方面论证了三峡工程宜晚建不宜早建的观点:1.根据我国当前经济形势,三峡工程不宜早建;2.三峡工程所需庞大投资非当前国力所能承受;3.三峡工程存在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1)泥沙问题,(2)移民问题.(3)技术问题,(4)环境影响,(5)风险问题。作者提出了长江开发治理应当先支后干的建议,并就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问题展开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三江平原近50年耕地面积动态变化序列重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1950-2000年三江平原23个县市和3个农垦管理局耕地面积的统计数据,利用空间插值和线性时间内插方法对统计缺失数据进行插补,重建其50年耕地面积时空变化序列。重建的耕地面积变化序列显示,1950年该区域耕地面积仅有88.7万hm2,到2000年增至269.6万hm2,增加了203.9%,除20世纪60年代后期外,该区域耕地基本表现为持续增加。在空间变化方面,近50年三江平原耕地面积增加的重心表现为由早期的平原西部逐渐向中东部转移。耕地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该区域3个农垦管理局所辖的农场对自然湿地的大规模垦殖,其108.8万hm2的耕地面积几乎全部源于近50年的湿地垦殖。  相似文献   

20.
李倩茹  贾彦龙  王慧军  王哲 《地理学报》2023,(11):2833-2849
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协同分析是当下生态系统服务的研究前沿和热点,可为生态系统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基于河北省生态功能区划分,选取粮食生产、碳储存、土壤保持和水源涵养4种生态系统服务,利用空间叠置法分析了2017年河北省不同生态功能区生态系统服务的权衡/协同关系,主要结论为:(1)河北省粮食生产总量为3828万t,五大生态区的贡献排序为低平原生态修复区(PY)>燕山太行山生态涵养区(YS)>环京津生态过渡带(HJJ)>坝上高原生态防护区(BS)>沿海生态防护区(YH)。(2)河北省碳储存、土壤保持、水源涵养服务的总量分别为8567万t碳、470161万t土、656875万t水。3种服务呈现相似分布,以燕山太行山生态涵养区贡献量最高(均超过75%),其余各生态功能区贡献量普遍较低。(3)河北省全域不同生态系统服务之间以强权衡和低协同关系为主,强权衡、低协同、弱权衡、高协同的比例分别为48.15%、45.92%、5.09%、0.83%。(4)河北省强权衡关系生态系统的主导功能与其所处生态区功能定位基本一致,强权衡关系的生态系统可为生态功能区主导功能的发挥提供保障。本文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