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技信息     
科技新闻武汉测绘科技大学三队员参加中国第 17次南极考察  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有三名队员参加中国第 17次南极考察 ,他们将于 12月初启程赴南极长城站、中山站考察 ,执行GPS国际联测任务。GPS国际联测是由SCAR_WEEI(国际南极考察委员会下属的大地测量与地理信息工作组 )组织实施的国际合作项目 ,旨在测量南极板块和微板块间的相对运动速度和方向。此外 ,还将进行由于冰盖融化及海洋负荷变化而引起的南极地区的垂直形变测量。本次GPS国际联测时间为 2 0 0 1年 1月 2 0日 0 0 :0 0 (UTC)至 2 0 0 1年 2月 10日 2 4:0 0 …  相似文献   

2.
《地图》2006,(1)
2005年11月18日10时25分左右,执行我国第22次南极考察任务的115名队员乘“雪 龙”船从上海民生港码头起航,开始了为期130天、全程2万多公里的南极之旅。按计划 科考船沿途将只停靠香港和澳大利亚进行加油和补给,然后会在30天后即12月20日左 右抵达中国南极中山站,完成科考任务后于2006年3月底前返回上海。  相似文献   

3.
中国第24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于2007年11月12日启程奔赴南极,执行中国2007--2008年度科学考察和后勤保障任务。中国第24次南极科学考察是自1984年中国首次南极考察以来人员最多的一次考察。考察队将围绕中国南极内陆站建设选址、国际极地年中国行动计划项目、“十五”极地考察能力建设现场实施这三大主线,完成37项科学考察和10项后勤保障工作,特别是实施中山站至内陆冰穹A地区综合考察,将为中国南极考察向纵深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简讯     
徕卡测量系统提供最新GPS设备助力中国南极科考研究[本刊讯]2005年11月,中国第22次南极考察队将从上海出发乘雪龙船赴中山站进行科学考察。本次考察的一个主要内容是进行格罗夫山综合考察,主要开展陨石回收与研究、地质考察、冰盖测绘遥感及星地同步遥感实验等研究。这是继我国考察队员于2002~2003年在该地区找到4 000余块陨石而一举使我国陨石数量位居世界第3位后,国家组织的又一次重要考察活动,其目标是在陨石数量、质量和科学研究方面取得新的突破。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将承担格罗夫山考察的冰盖测绘遥感及星地同步遥感实验任务。…  相似文献   

5.
2005年11月,中国第22次南极考察队将从上海出发乘雪龙船赴中山站进行科学考察。本次考察的一个主要内容是进行格罗夫山综合考察,主要开展陨石回收与研究、地质考察、冰盖测绘遥感及星地同步遥感实验等研究。这是继我国考察队员于2002~2003年在该地区找到4000余块陨石而一举使我国陨石数量位居世界第3位后,国家组织的又一次重要考察活动,其目标是在陨石数量、质量和科学研究方面取得新的突破。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将承担格罗夫山考察的冰盖测绘遥感及星地同步遥感实验任务。  相似文献   

6.
10月20日,第25次南极科考队从上海乘坐“雪龙”号出征.其中包括国家测绘局派出的8名测绘队员和2名后勤保障人员。他们将承担包括南极内陆冰盖DOMEA建站测绘保障、中山站测绘基准维护观测,南极普里兹湾海冰观测、长城站GPS跟踪站建站观测及其周边地区航外业控制测量等测绘工作。  相似文献   

7.
<正>2015年11月7日上午,中国第32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从上海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踏上征程,极地测绘科学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重点实验室首批执行极地测绘度夏任务的2名队员随"雪龙号"出征。极地测绘科学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重点实验室共派出5名队员执行第32次南极测绘科考任务,其中黑龙江测绘地理信息局3人,武汉大学南极测绘研究中心2人。此次出征的2名队员分别来自黑龙江测绘地理信息局和  相似文献   

8.
精彩瞬间     
《中国测绘》2004,(1):52-55
两极测绘作者张继民1988年—1989年,中国组织探险队前往南极大陆创建中山站。中山站初期的测绘工作,皆由测绘学家鄂栋臣、徐绍铨实施。他们不仅完成了中山站大地卫星测量观测站(背面为中山站站名)的构建,也测算出中山站距祖国一些城市的距离,为中山站的建设作出了贡献。图一:企鹅瞧新奇。图二:中山站。图三:站位指向标。图四:测潮。2001年10月,中国科学探险学会组队前往北德群岛考察,参观了位于北纬78度55分的地球上站———挪威北极新奥勒松空间测绘观测站。图一:北极新奥勒松空间测绘观测站。图二工程师列夫·唐金向中方队员介绍观测站情…  相似文献   

9.
1998~1999年南极夏季期间,中国组织实施了第三次南极内陆冰盖科学考察,深入冰盖内陆1128km,成为世界第一支到达南极冰盖最高点DomeA区域开展科学考察的国家队。本文着重介绍有关考察的测绘保障工作及其成果。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我国第27次南极考察埃默里冰架外缘实施航空摄影的研究目的及实施方案,并对像控点的GPS数据进行处理,获得像控点坐标。通过ZSS 3(中山站连续运行站)的已知坐标,分析解算结果精度是否满足航空摄影的成图精度。  相似文献   

11.
给出了中国第三次南极考察的线路图、纵断面图及距离中山站 68~ 4 64km路段的表面年积雪状况图 ,分析了海拔高度的测定精度。同时 ,就考察剖面的雪貌及常规气象 (包括大气温度、湿度、气压和风速等 )特征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12.
GPS技术在南极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PS具有全球地面覆盖连续 ,功能多 ,精度高 ,实时定位 ,应用广泛等特点。从上个世纪 90年代初 ,我国将GPS技术应用到南极科学研究中来。在第 17次南极科学考察中 ,采用GPS技术开展了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长城站的国际GPS联测和中山站的GPS跟踪站。南极板块运动监测等地球动力学问题的研究是国际南极地学界多年来关注的大尺度、长周期研究计划 ,属于南极环境长期变化的研究范畴。从 1992年开始 ,SCAR组织协调十几个国家 30多个南极站参加每年一度的连续 2 2天的南极GPS会战联测 ,我国从 1994年参加此项国际合作研究。…  相似文献   

13.
中国极地测绘事业的开创者、极地测绘与遥感信息学的奠基人鄂栋臣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19年2月21日5时40分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逝世,享年80岁。鄂栋臣曾参与1984年中国首次南极考察,一生参与7次南极考察和4次北极考察,两次在国家南极科学考察中荣立二等功,是全国唯一一位同时参加过中国南北两极三站建站工程和首次北冰洋考察的科学工作者。15年前,《中国测绘》记者采访过鄂栋臣,在此之际,我们把这篇尘封的稿件刊登,在此缅怀鄂栋臣教授。  相似文献   

14.
从2005年11月18日起,中国第22次南极科学考察队格罗夫山考察队从上海乘坐雪龙号科学考察船出发至今,已有三个多月的时间,目前考察工作基本完成。在这三个多月里,我国第22次南极考察格罗夫山队共收集陨石5354块,超过此前我国对该地区考察时收集到的陨石总数,使我国南极陨石的拥有量接近一万块。与以往的考察任务不同的是,这次考察除收集陨石外,还同时进行冰盖进退及古气候研究、地质考察、内陆冰盖测绘、星地遥感同步测量研究等考察工作。  相似文献   

15.
南极数字高程模型(DEM)是南极冰盖变化研究的基础数据,在我国南极重点考察地区Dome A及中山站至Dome A考察断面,利用新一代测高卫星CryoSat-2,对常用的几种插值方法如反距离加权、克里金、径向基函数、局部多项式和最近邻点插值方法的插值精度进行交叉比较,结果显示克里金插值方法的精度最高。利用中国第21次南极科学考察队采集的GPS数据,对克里金插值方法生成的两个区域的DEM精度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坡度较小的Dome A区域DEM精度较高,平均高差为1.248 m,标准差为0.51 m;坡度较大的中山站至Dome A断面区域DEM精度较低,平均高程差达到3.87 m,标准差为9.358 m。  相似文献   

16.
中国南极中山验潮站记录到的2004年印度洋海啸事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12月26日发生在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至印度安达曼群岛西侧海沟的大地震达9级或者9级以上,引发的海啸造成了空前的灾难。本文利用中国南极中山验潮站2004年12月26日至29日的验潮数据,记录到了此次印度洋大海啸事件。海啸通过印度洋于震后12小时达到南极中山站海域,海啸最大波高约40 cm。  相似文献   

17.
本次科考是我国第六次科考。考察是以中山站第二期建站为重点,结合进行各学科的科考工作。所完成的主要任务是: 1、中山站第二期建站11项工程的施工放样测量工作。 2、对中山站第一次考察期间测绘的1:2000地形图进行扩测和补测,以便印刷出版。  相似文献   

18.
2008~2009年南极夏季期间,中国第25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利用A-10便携式绝对重力仪和LaCoste&Romberg G相对重力仪在南极中山站及附近拉斯曼丘陵地区建立了高精度重力基准网。该网由3个绝对重力点和10个相对重力点组成,其绝对和相对重力测量的精度分别优于7.5×10^-8 m·s^-2、20×10^-8 m·s^-2。  相似文献   

19.
挑战巅峰无往不达——拓普康携手中国南极科考事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绘通报》2007,(9):70-70
问鼎南极冰盖最高点的12勇士重返Dome A,选址建立中国南极第三站.2007年10月,中国第24次南极科考活动又将启程.  相似文献   

20.
4月 2 6日 ,黑龙江省测绘学会在省水利厅防汛会商中心召开了六届理事会的二次会议和三次常务理事会 ,会议主要议程有两项 :1)学会 2 0 0 1年工作总结 ;2 )安排学会 2 0 0 2年工作计划。学会 2 0 0 1年的工作有以下几个方面 :1)黑龙江省测绘学会召开了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 ,产生了新一届的理事会、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副秘书长。  2 )成立了学会下设的各专业委员会。  3 )对参加中国测绘学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的代表的推荐工作。  4)东北测绘的编辑出版工作。  5 )积极组织科技考察 ,加强了国际间的学术交流。  6)配合吉林测绘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