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测边网按条件平差,列图形条件方程式的方法有好多种。本文根据这长闭合原理导出用边长计算条件方程式闭合差及改正数的系数公式。整个平差计算过程中避免了用边长解算角度,从而使之适用于计算机计算。计算公式是按照大地四边形进行推导,但也适用于中点三边形及插点图形。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本程序是按三角网的条件观测(角度)平差法编写的。计算方法则是采用两组平差的原理,即将整个网中相互邻接而无重迭的三角形的图形条件作为第一组条件先进行平差,也就是将这些三角形中的角度闭合差平均分配到各有关观测角度內,以求得第一次平差值,然后将其余条件作为第二组条件进行平差,以求得第二次改正数和最后平差值。关于两组平差法的原理和计算步骤,可参阅大地测量学或测量平差等有关教科书,这里就不详加叙述了。  相似文献   

3.
多历元大地网络合平差必然涉及地壳形变影响及改正问题。本文给出了3种可能采用的地壳形变改正模型,包括:点位形变预改正模型、观测值预改正模型、已知点强约束平差改正模型,通过对这些改正模型进行认真分析和比较,业已证明,不同历元的大地网联合平差的形变改正可以通过固定高精度、现势性好、基准意义明晰的GPS空间大地网的点位坐标,从而实现多历元大地网坐标系统的统一。对于我国大规模的国家大地控制网而言,如此可省去约40多万个观测量的形变改算工作。文中给出的模型及其分析将为我国大地网联合平差的形变改正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在测边网中最通常布设的基本图形是大地四边形,不少文献讨论了这种图形的平差方法,其中1964年由匈牙利作者提出的“按代数函数法进行测边大地四边形平差(见文献〔1〕)”被认为是较好的方法,我国有些生产单位已采用  相似文献   

5.
天文大地网与GPS2000网联合平差的地壳形变改正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按照中国大陆地质构造情况,将中国大陆划分成不规则的曲线网格.利用高精度GPS网平差得到的GPS速度、地震矩张量和活断层滑动速率。采用双三次样条函数拟合的方法。求出了中国大陆现今地壳运动速度场和变形场;利用中国大陆现今地壳运动速度场和变形场模型。研究分析了天文大地网与GPS2000网联合平差中是否需要对天文大地网地面观测值进行形变改正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天文大地网观测点坐标需要改正,但不需要在联合平差中对天文大地网地面观测数据(边长、方位角)进行改正,可以省去天文大地网约30万个观测量的地壳形变改正工作。  相似文献   

6.
前言众所周知,角度观测的三角测量分组平差法,通常是把不重迭的图形条件作为第一组,其他条件作为第二组。单独解算第一组条件,极易求得第一次改正数和概略平差角。这时,第二组条件方程式,或者按乌尔马耶夫规则改化其系数,或者不进行改化系数的计算,而按类似史赖伯第一法则的方法,把第二组条件的系数,以三角形为单位求和(称为和方程式),  相似文献   

7.
当在一个三角点上具有三组或三组以上观测成果并构成多余观测时,就要进行测站平差,这种测站平差都习惯用条件平差方法进行。其实在很多情况下,例如重复观测的方向较多时,用趋近法进行测站平差比用条件平差速度要快的多,即使在一般情况下,因趋近法不要系数表,不解方程式,也有很多优越之处。  相似文献   

8.
利用我国天文大地网平差后的信息(主要是观测值改正数,又称残差),进一步检验和评定十类方向观测值的权选取的合理性和正确性,这是评价我国天文大地网平差计算质量的重要内容之一。为此目的,本文给出以下两种方法:  相似文献   

9.
徐金洲 《河南测绘》2004,(4):25-26,28
在桥梁施工测量中,经常采用测边交会和大地四边形进行控制测量。在测边网平差过程中往往使用条件平差或间接平差的方法,计算相当繁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给测边网平差提供了一种新的平差方法,在进行简单的测边网(测边交会,大地四边形)平差过程中,通过AutoCAD作图,得到边长交会点的坐标,利用不同的交点坐标,取其加权平均值作为交点坐标的最或然值,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条件平差模型的基础上,讨论了一种方差分量估计的简化方法。利用该法不需计算观测值改正数的平方和V~TPV,求出的方差分量估计量具有无偏和局部最优的较好统计性质,避免了对法方程系数矩阵N的求逆运算,从而减少了计算工作量。  相似文献   

11.
技术问答     
问:三、四等水准在计算路线闭合差及平差之前有没有必要计算正高改正数?答:水准观测结果加入水准面不平行的改正统一化为正常高,主要是为了正确地得出环线或符合路线的闭合差和计算最后高程,特别是计算环线周长较大和南北方向的水准路线的闭合差更有必要。因此,三四等水准测量在外业概算中当正高改正数对观测成果有影响时必须计算并加入正高改正,在内业平差计算及求算最后高程时,则成果中均应计入正高改正。  相似文献   

12.
(三)四边形单锁图示法(甲)图示法方程式图4为一完全方向(等权)观测的四边形。在进行这种图形平差时,若暂不顾其极条件,则应有三个角条件方程式,兹取扭四边形(1)(?)DACB、(2)(?)ABDC及(3)(?)ABCD四边形为三个角条件方程式,则其角条件方程式为:  相似文献   

13.
航带法平差是以构建起来的航带为平差单元,在由摄影测量坐标到大地控制点坐标系的变换过程中加入二次或三次多项式改正,以消除系统误差以及部分偶然误差系统累积的影响。这种近似平差方法在我国目前仍在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14.
水平角观测中,分组观测方向值后要进行联合测站平差。当观测组数或联测共同方向多于两个时,只能采用条件平差法,建立条件方程式后,解法方程得出各个方向值的改正数。采用MATLAB语言编制的测站平差程序,实现了读取数据、搜索共同方向、建立条件方程、解算改正数、首方向归0并同一和标准格式输出整个流程的自动化。  相似文献   

15.
应用GPS水准与重力数据联合解算大地水准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PS水准大地水准面与重力大地水准面之差不仅由基准不同引起,而且也包含重力与GPS水准观测值的误差。建立了这两个水准面之差与基准转换参数、重力和GPS水准观测值的残差之间的关系,并基于最小二乘准则解算了基准转换参数和重力与GPS水准观测值的残差,即计算转换参数及重力与GPS观测值的改正。尤其当GPS水准精度远高于重力水准面时,联合解算模型可固定GPS水准大地水准面,只对重力观测值进行改正。  相似文献   

16.
加入边长的严密GPS网平差模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根据空间坐标转换的推导过程,以GPS基线及空间测距边长为观测值,以当地高斯平面坐标、大地高、缩放系数、旋转角、测距常数和比例系数为平差参数,构造加入测距边长的严密GPS网平差模型。将测距边长观测值加入到平差模型中有效地利用了地面观测数据,增加了多余观测方程,提高了解算精度,还可以解得测距观测值的测距常数和测距比例系数,其中采用数值导数的方法,简化了GPS网平差的计算,通过对实测数据的处理和比较。表明了该模型是正确的,并且在精度方面也得到了改善。  相似文献   

17.
众所周知,测边三角独立图形(中点多边形、四边形等)按条件平差时,仅有一个条件方程式。乍看起来,平差工作似乎简便。但由于条件方程式系数是网中边和角的函数,故系  相似文献   

18.
顾及像点观测方程的系数矩阵中存在随机误差,提出了基于总体最小二乘的线阵卫星遥感影像光束法平差模型。在假定像点观测误差和系数矩阵误差均为独立、等精度分布的基础上,利用拉格朗日条件极值法推导了包含外方位元素虚拟观测方程和控制点误差方程的总体最小二乘光束法平差算法的具体公式和计算方法。该方法利用方差分量估计确定各类虚拟观测值的方差,可求解包含多类虚拟观测量的平差问题,并可用先验信息或岭迹法确定系数矩阵观测值的权比例系数,从而克服了现有总体最小二乘虚拟观测方法不能处理多类虚拟观测值的不足,确保了光束法平差可正确有效求解。分别利用模拟算例与两组真实影像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相比于常规最小二乘虚拟观测法以及现有总体最小二乘虚拟观测方法,本文方法具有更高的求解精度与适应性。相较于传统线阵卫星遥感影像光束法平差方法,本文方法可以获得更高的平差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19.
在测量平差计算中,不论是三角测量、水准测量或导线测量,不论采用条件观测平差或间接观测平差,当法方程式的个数较多时,组成和解算法方程式的计算工作量是相当大的,且不易为一般人员所掌握。为了减少平差计算的工作量,许多人都在寻求各种各样的方法,不断改进平差工作。例如三角测量间接观测平差中,首先约化误差方程式,减少法方程式个数;国家大规模的Ⅱ等网中,应用逐渐趋近法解算法方程式。在条件观测平差中,典型图形平差可以机械地套用一定的公式,不需组成和解算法方程式;为了减少法方程式的个数,三角网有两组平差、三组平差和逐一分组平差等;大规模的三角网还可采用分区平差。上述种种,都是为了尽量减少解算大量法方程式的繁重过程。  相似文献   

20.
赵财福 《浙江测绘》1988,(2):20-20,42
本文从理论上说明,简单地只根据平差后观测值改正数是很难正确发现观测值的粗差的,观测值粗差在平差改正数中的反映总是小于(最多等于)原始的粗差量,并且随多余观测数的增加,方差因子对观测值粗差有抗干扰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