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广西外向型农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庆丽 《福建地理》2005,20(2):30-34
农业国际化,农产品贸易一体化、区域化、集团化已成为21世纪世界农业发展的大趋势。在新形势下,广西发展外向型农业遇到难得的机遇。本文对外向型农业的内涵重新进行了界定,并在分析和评价广西外向型农业发展条件的基础上,提出广西发展外向型农业应该遵循的原则及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我国中西部地区外向型农业发展的模式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外向型农业是我国农业转变生产机制、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我国中西部地区外向型农业起步晚,水平低,在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方面均处于明显的劣势,但是农业自然资源和农产品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低廉,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加入WTO的新形势下,发展外向型农业具有巨大潜力。本文在分析外向型农业基本特征和中西部地区现实条件的基础上,提出了中西部地区外向型农业发展的基本模式和对策。  相似文献   

3.
世纪之交湖南外向型农业发展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守红 《热带地理》2000,20(4):278-281,304
湖南是我国农业大省,农业生产基础好,地理位置适中,交通便利,发展外向型农业具有较大的优势和潜力。文中首先讨论了湖南外向型农业发展面临的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并对本省外向型农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外向型农业发展战略思想和目标进行探讨,提出加快外向型农业发展的战略情况。  相似文献   

4.
厦门经济特区利用其独特的“热、海、侨、特”优势,发展了规模圈套的外向型农业,通过进一步完善农业生产条件,其外向型农业仍能扩大,而其发展方向则是在大农业协调的前提下,突出海峡两岸的合作,强化高产优质高效特征,把厦门建成闽南的外向型农业出口加工、品种引进中心,并建立相应的外向型农业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5.
福州市外向型农业发展与创汇农业基地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福州市外向型农业发展的现状入手,着重讨论了外向型农业的发展方向、战略目标和发展模式。提出了以内、外双向循环为特征的双向并进战略新模式。在这一模式的框架指导下,重点布局了以水产品为主的六大创汇农业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6.
黄志宏 《地理研究》1995,14(4):104-104
在分析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特点基础上,探讨区域开发的方向、结构与布局问题,提出实施深层区域开发的策略.全文分五部分:第一部分论述区域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因素.第二部分剖析外向型经济发展所特有的四大优势:1)区位优势,2)劳动力资源优势,3)南亚热带气候资源优势,4)“侨”、“台”关系优势.第三部分以“投入-产出”关系分析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及其部门结构,指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及相对低效益.第四部分研究创汇农业、三资企业、乡镇企业三大支柱产业部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第五部分以厦门经济特区为核心的外向型经济地域组合形式,评价区域经济发展潜力,并对社会经济发展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7.
艾云航 《自然资源》1996,(2):55-59,65
笔者通过调查,总结了闽清市政策改革开放以来发挥山海侨优势、发展外向型农业的成就及其主要做法和经验。  相似文献   

8.
经调查总结了福建省福清市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发挥山海侨三者优势,发展外向型农业的成就,以及其主要作法和经验.  相似文献   

9.
福建省外向型经济发展特点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福建省具有天然深水良港、众多的海外侨胞和丰富的自然资源等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条件。改革开放以来,福建利用优势发展外向型经济,取得较大成就。本文运用外向型经济理论,分析了近十几年来福建外向型济发展特点,提出了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昆明市都市型农业功能区划空间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昆明具有多功能特征的外向型都市农业格局正在形成,综合运用文献分析、专家咨询等方法建构了由生产、经济社会效益、资源禀赋和生态、农业现代化四位一体的功能区划指标体系,采用逐步判别聚类法将昆明市都市型农业分为滇池沿湖发展区、城市近中郊特色支柱产业发展区、北部农业综合开发区3个功能区,并结合现代昆明大都市建设提出了3区的功能定位、发展方向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