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前后地下流体远场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了北天山地区地下流体的动态观测资料,发现在2001年11月14日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前后,新疆北天山地区多个流体监测点的测项出现了明显的异常变化,其特征主要表现为:地下流体地球化学预测出现高值异常、油气井震前发生井喷、地下流体水动态则出现同震振动效应和震后阶跃变化。最后,对比分析了新疆及邻区7级以上地震和6级强震群对北天山地区地下流体的影响,并认为强震的地下流体远场效应与震中距离具有明显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前,青藏块体出现了有序的地震图像演变过程:地震空区时间跨度数年至数十年,空间跨度数百至上千km;地震条带时间跨度数年,空间跨度数千km。1990年以后,青海、甘肃、四川、新疆、宁夏诸省的前兆观测台网记录到一批典型的远场前兆异常,这些趋势性异常变化与孕震空区、地震条带形成时段大致相当;空间上主要分布在祁连山构造带、东昆仑构造带、西秦岭构造带、南北构造带及天山构造带。远场前兆异常与空区图像的时空演变有较好的互补性和关联性,文中讨论了两者演化的有序性和阶段性与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孕育的时空过程  相似文献   

3.
昆仑山口西MS8.1地震前地下流体的远场异常及其意义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车用太  谷元珠  鱼金子  刘五洲 《地震》2002,22(4):106-113
简要介绍了2001年11月14日昆仑山口西MS 8. 1级地震前在河北、陕西、四川、青海、新疆等距震中几百至几千公里之外记录到的地下流体的远场异常(场兆或远兆), 并以此为基础讨论了地震孕育的理论与地震预测的科学思路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前后青藏块体东北缘地区地下流体前兆资料,研究了水化学、水物理前兆所表现的异常特征。认为在8.1级地震前,流体前兆的响应范围大,异常持续时间长,异常的同步性好;8.1级地震后,流体前兆出现大幅度调整,伴随着这一地区的一系列中强以上地震的连发,表明了青藏块体整体活动水平在逐步增强。通过对比青藏块体东北缘地区跨断层形变测量、重力和地磁等观测结果,对这种类型异常产生的物理机制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5.
青海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前的尾波持续时间和地震频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都昌庭 《山西地震》2003,(2):29-31,36
2001年11月14日青海省昆仑山口西发生了8.1级大地震,震后,分析了青海省大武地震台尾波持续时间、门源地震台记录的地震频次,发现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前大武地震台的尾波持续时间明显存在低值异常、门源地震台观测到的地震频次出现了高值异常。得出青海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前有地震月频次高值异常,地震发生在尾波低值异常期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牛安福  张晶  张晓青  高原  延旭东 《地震》2003,23(4):21-26
昆仑山口西8.1 级地震前在我国祁连山地震带附近观测到一系列的巨幅形变异常, 这些异常包括了地倾斜、地应力和地应变等测项。文中对这些形变异常进行了研究, 并给出了昆仑山口西8.1 级地震前形变异常的分布特征:乐都、兰州、门源和肃南地倾斜异常的幅度、持续时间与昆仑山口西8.1 级地震震级之间满足形变异常特征与地震强度之间的一般性统计关系;德令哈地应力观测曲线在震前出现了较明显的转折, 最大应力扰动方向与地震方位密切相关;武都应变观测曲线在昆仑山口西8.1 级地震前出现了幅度较大的异常, 最大剪应变方向为西偏北23°~ 44°, 应变变化幅度与地震震级之间也满足上述统计关系。研究结果表明, 祁连山地震带附近出现的一系列应力、应变和倾斜巨幅异常与昆仑山口西8.1 级地震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孕育演化的阶段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按时间的顺序,将2001年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前的地球物理场转折、中强地震图像演化、周缘动力环境变化、震时的同震变化、震后的地震活动响应与前兆场的调整、5级以上地震的持续平静等过程衔接起来,划分出了该次巨大地震震前、震时、震后的5个不同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8.
利用相关震例分析了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后青藏高原北部地区未来1~3年地震活动特征.结果表明,沿东昆仑构造带及邻近地区发生Ms≥7.0地震后青藏高原北部地区中强地震活动有增强的趋势,祁连山地震带和东昆仑地震带的地震活动具有交替发生的特征,未来1~3年中强地震主体活动区为大型走滑活动断裂上应力转换部位和挤压会聚构造区,如东昆仑断裂带中东段和祁连山地震带中东段和西段。  相似文献   

9.
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的远场前兆异常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收集并核实了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前青海、甘肃、四川、新疆、宁夏、河北及陕西等省前兆台网记录到的一些典型的前兆观测异常,按照中国震例总结研究的规范,确定了地震前兆异常判定准则,判定出前兆异常53项.本文在系统分析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前兆异常特征后认为,该次地震的孕育影响场具广域性特征,仪器记录的前兆异常范围直径达到2900km,本文判定的前兆异常范围直径达2100km.并且出现异常的时间长、测项多、幅度大.研究认为特大地震的监测工作应该考虑大区域(数千公里)范围的资料变化,在多震区还需有较密的观测台网.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考虑黏弹性地壳结构和精确震源参数的震后形变模型,计算了玛尼、昆仑山口西、汶川地震所形成的同震和震后形变场的变化过程与特征,结果显示玛尼地震的震后形变场有利于昆仑山口西地震的能量积累,玛尼地震与昆仑山口西地震的震后形变场对汶川地震的作用不明显,而这三次地震总的震后形变场在玉树断裂带附近形成了一个明显带有左旋性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