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引言峰崖铅锌矿属秦岭中泥盆统层控多金属矿床.矿体呈似层状产于向北倾的千枚岩与灰岩的接触带上.矿体上盘为千枚岩,电阻率和极化率都很低;下盘为灰岩,其中含铁矿和炭化,极化率较高,电阻率也较高:矿体的电阻率低,其极化率比灰岩高8倍左右.岩矿石的电性见下表.  相似文献   

2.
齐文  侯满堂 《中国地质》2005,32(3):452-462
对镇(安)旬(阳)矿田泥盆系、志留系铅锌矿的成矿地质条件分析表明,本区泥盆系、志留系铅锌矿总体属层控矿床类型。铅锌矿赋存于下志留统悔子垭组、中志留统双河镇组及中泥盆统大枫沟组、上泥盆统南羊山组;控矿构造为断裂、褶皱,容矿构造为顺层断裂带、剪切带,含矿岩石为含碳砂岩、千枚岩及灰岩、生物灰岩、白云岩;沉积环境为浅水陆棚相、台地边缘及泻湖、潮坪、台地浅海。以旬阳泗人沟为代表的志留系铅锌矿属细碎屑岩沉积强改造型铅锌矿床;以旬阳大岭、赵家庄为代表的泥盆系铅锌矿属碳酸盐岩沉积弱改造型铅锌矿床;以镇安锡铜沟、月西为代表的泥盆系铅锌矿属碳酸盐岩沉积强改造型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3.
董瀚 《西北地质》1999,32(4):10-13
西秦岭南带下泥盆统岷堡沟组底部存在角度不整合面 ,留存诸多识别标志 ,表明石坊群与下泥盆统岷堡沟组之间存在沉积间断。该角度不整合面的发现为确定石坊群地质时代提供了新的依据 ,亦为西秦岭南带下泥盆统年代地层界线提供了实际依据。角度不整合面的发现 ,进一步说明西秦岭南带加里东造山作用表现为边缘裂陷槽与被动陆缘的冲断碰撞 ,显示为造山不成熟特征  相似文献   

4.
广西司律铅锌矿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均分布于次级的层间断层破碎带中,矿体围岩以下泥盆统上伦组(D_1sl)白云岩、泥质灰岩为主。该矿床属热液充填(交代型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5.
观花坪铜银矿床位处南秦岭成矿带中段,矿床产于下寒武-中奥陶统石瓮子组碳酸盐岩建造与中泥盆统大枫沟组碎屑岩建造"不整合接触界面"附近,区域上具明显的层控特征;但在矿区范围内,铜银矿体则严格受断裂破碎带控制,矿体均赋存于叠加在不整合面的断裂破碎带中,明显具后生成矿作用的特点。笔者通过对矿床地质特征、矿体地质特征和矿石特征的研究,结合区域地质背景的分析认为,铜银矿床为多期次多成矿阶段叠加形成的复杂矿床,特别是南秦岭华力西期与印支期—燕山期的构造-岩浆热事件与本区铜银矿床的形成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6.
<正> 丁-马矿带即原“丁-马汞锑矿带”,位于陕西南部商洛地区。1986-1990年间,我队又在陕南地区做了大量的地质及物化探工作,找到了具有找矿远景的金矿点2-3处。1 地质背景 本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过渡地带的扬子板块北缘,属东秦岭印支褶皱带上古拗陷。 区内主要出露地层为上古生界。北部为中石炭统,中部为上泥盆统,南部为下石炭统。二叠系和三叠系在区域南侧有零星出露。上泥盆统为生物碎屑灰岩、砂(泥)质灰岩夹砂岩、粉砂岩;中、下石炭统为碳质、钙质页岩与薄层泥质、砂质灰岩互层,在中石炭统铁质、钙质页岩中见有含铁质结核及铁质扁豆体。整体岩性属浅海相碎屑-碳酸盐建造。  相似文献   

7.
甘肃省西和县页水河铅锌矿地处西秦岭铅锌(金)多金属成矿带之西成铅锌矿田的西部,经过多年生产探矿,矿床规模不断扩大.铅锌矿体产于中泥盆统红岭山组生物灰岩与千枚岩接触部位,其含矿性与地层层位、特定的岩性、褶皱及断裂的关系密切.文章总结了矿床地质特征,分析了控矿因素及找矿标志,指出了下一步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8.
王孝国 《地质与勘探》2014,50(5):932-937
郭家沟大型隐伏铅锌矿床的发现历时约十年时间,矿床位于西成铅锌矿带(田)的东段,属于洛坝铅锌矿床的东延,在地表无任何矿化显示的情况下,首先,通过分析地质成矿环境,确定找矿靶区;然后使用激发极化发现异常,并采用音频大地电磁法研究深部含矿层位、控矿构造形态;最后通过研究区域构造、围岩蚀变、含矿地层及其岩性组合特征得出:郭家沟矿区含矿带地层就挟持于F1与F5断裂之间,形成一个呈东西向展布的舌状地质构造体,是寻找本类型铅锌矿的直接标志;矿体集中分布在中泥盆统安家岔组焦沟层(D2a2-2b)的千枚岩与(D2a2-2a)的厚层结晶灰岩、生物碎屑灰岩、硅化灰岩接触带的硅化灰岩一侧;另外,硅化、铁白云石化、黄铁矿化、碳酸盐化(网脉状)、碎裂角砾岩等蚀变是找矿的重要标志。通过矿床的发现经过、矿床地质特征及物探异常特征研究,指出了该区的找矿方向;郭家沟大型隐伏铅锌矿床的发现拓宽了西成铅锌矿带(田)找矿空间。  相似文献   

9.
凤县太山庙铜矿点位于凤(县)-太(白)矿集区南部铅硐山-苇子坪-铜牌沟铜铅锌多金属成矿带之铁炉湾-九子沟矿化区,区内从西到东矿化分带明显,成矿条件十分有利。太山庙铜矿赋存于中泥盆统古道岭组灰岩与星红铺组千枚岩接触界面及其附近,属沉积-改造型矿床;背斜构造、中泥盆统古道岭组灰岩与上泥盆统星红铺千枚岩接触带和硅化、黄铁矿化等蚀变是其主要找矿标志。目前,在太山庙铜矿区已发现K1、K2两条铜矿体,矿石类型以硅化灰岩型为主,其次为硅化千枚岩型、含铜石英-方解石脉型及硅质岩型。通过与东部凤县九子沟铜矿床对比研究,认为二者处于同一含矿层位,区内找矿应关注背斜构造转折端及其翼部的古道岭组灰岩和星红铺组千枚岩接触界面这2个主要找矿标志,注意背斜南翼铁碳酸岩脉及平行背斜构造,结合化探异常和物探异常,进而优选靶位开展深部工程验证,按照这一指导思想和工作方法,在区内及太山庙铜矿点有望取得新的找矿突破。  相似文献   

10.
颠达铅锌矿床区域上北西、北西西向断裂、褶皱十分发育.铅锌矿体呈似层状、脉状沿断层接触带产于F1断层上盘波里拉组(T3b)中厚层状泥晶灰岩中.矿石类型简单,矿体的产出受地层、构造控制较为明显.根据矿床地质特征,结合区域地质构造演化,认为本矿床是该区较为典型的碳酸盐岩层控热液脉型铅锌矿床,并建立了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1.
正成矿区带:南秦岭成矿带西段,即西秦岭成矿带(Ⅲ-28)。建造构造:矿体层位为中泥盆统泥盆系龙鳞桥组和东沟组,容矿岩石主要为铁质碳酸盐岩、硅质岩、硅质灰岩、铁白云石、重晶石灰岩。矿体顶板围岩为粉砂质板岩、钙质板岩和泥灰岩,底板围岩为生物碎屑灰岩、微晶灰岩等。成矿时代:泥盆纪沉积硫化物型矿;中生代受改造;新生代风化成碳酸盐型矿。成矿组份:Pb,Zn,(Ag,Cd)。  相似文献   

12.
三七○一矿床开展钻孔原生晕取样工作,对指导矿床扩大,追索深部盲矿体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一、矿床地质简述及原生晕取样概况矿床产于我国南方某花岗岩体外接触带的下-中泥盆统灰岩中。矿体分布在外接触带160米范围内,大部分为盲矿体。特别是矿床中的F_2和F_(15)两条断裂,使灰岩断陷,其间发育  相似文献   

13.
板沙矿田广泛分布中,上泥盆统地层,同沉积山凤断裂将南秦岭泥盆纪海槽一分为二,最终演化形成复式紧闭褶皱和不同规模,不同性质的断裂构造及岩浆侵入活动,创造了该区良好的成矿地质条件。板沙矿田的马鞍桥金矿产于上泥盆统地层,严格受控于清水河-大黑沟脆-韧性剪切带,属后韧性剪切带蚀变岩型金矿;正河金矿床受控于中泥盆统海底喷流富钠热水沉积层位和金银沟韧-脆性剪切带,且后期北东向矿化叠加明显,属热水沉积--改造型  相似文献   

14.
1976年5月在普查工作中发现了马阴沟斑岩铜矿,当即地质、物探、化探配合进行了普查评价工作。该斑岩体位于秦岭地槽褶皱系南秦岭冒地槽褶皱带西芦山-蔡玉窑复向斜的南翼,山阳-风镇东西向大断裂北侧,与次一级北东向断裂之交叉部位,受北北东向小断层控制。岩体地表向北陡倾。岩体呈南东向延伸,南北长1650米,东西长400~850米,出露面积约0.56平方公里。围岩为中泥盆统陆源碎屑建造的池沟组。  相似文献   

15.
陕西略阳铧厂沟金矿Au Ⅰ矿体主要赋存于泥盆系三河口群第一岩性段第二岩性层中-薄层状微晶灰岩、泥质灰岩、中-厚层状结晶灰岩中。Au Ⅰ矿体作为矿山目前的主采矿体,其深部找矿方向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为指导铧厂沟金矿南矿带Au Ⅰ矿体深部找矿工作,对Au Ⅰ矿体进行了元素相关性分析、R型聚类分析以及R型因子分析和构造叠加晕研究。结果表明,As、Sb为前缘晕元素组合,Au、Ag、Pb为近矿晕元素组合,W、Sn、Bi为尾晕元素组合。Au Ⅰ矿体原生晕轴向分带序列从上至下为Sb-Pb-Co-Ag-As-Au。结合成矿元素空间分布特征,认为Au Ⅰ矿体在48线—96线深部存在头尾晕叠加特征,据此提出铧厂沟金矿南矿带Au Ⅰ矿体下一步找矿方向为96线—112线深部。  相似文献   

16.
青山金矿床位于南秦岭镇安盆地。矿体呈脉状、囊状、透镜状、似层状等产出,主要赋存在上泥盆统九里坪组与下石炭统界河街组假整合面之上的界河街组的黑色碳质板岩和碳酸盐岩中。在燕山早中期的陆内造山过程中,该区区域构造继承了泥盆纪奠定的棋盘构造格局,控制了矿床的定位,而矿区棋盘构造控制了矿段的分布和矿体产出。矿石分为原生的含金黄铁矿-菱铁矿型及铁帽型。矿石中主要金属矿物为菱铁矿、黄铁矿、褐铁矿.成矿元素以Au—Ag—AS—Sb—Ba组合为特征,与区域低温矿床的元素组合相一致。矿床成矿温度介于160~220℃,成矿流体为重碳酸盐一氯化钠型地下热卤水。初步研究表明.该矿床是地热驱动热卤水循环萃取矿源层中的矿质而形成的热泉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7.
甘肃省武山县竹子沟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模型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竹子沟金矿位于中秦岭礼县-柞水褶皱带西段,岷(县)礼(县)金及多金属成矿带内,矿体主要分布于F1断裂带西南侧的次级北西向断裂中.赋矿层位为中泥盆统何家店组,围岩蚀变主要有硅化、黄铁矿、绢云母化.区内地化异常元素组合为Au、As、Ag、Sb、Pb.通过综合研究初步总结了适合本区地质-地球化学找矿模型.通过与邻区对比、分析,认为该区找金潜力较大,并指出了温家沟等数处有进一步工作价值的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18.
甘肃省宕昌县代家庄铅锌矿东段矿体地质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段晓华  陈健 《甘肃地质》2006,15(2):31-35
代家庄铅锌矿位于中秦岭华力西褶皱带南亚带西段,为西成铅锌矿带的西延部分,受层位控制明显,泥盆系上统龙鳞桥组是铅锌矿化有利含矿层位,该含矿层含炭千枚岩、板岩铅锌含量普遍较高,矿体赋存于其与生物灰岩的接触部位,矿体形态、规模与沉积古地理环境有关,根据矿体地质特征、控矿因素,提出本矿床属含炭泥—粉砂质低温热水沉积成因。  相似文献   

19.
月西硫铁矿床位于秦岭褶皱系南秦岭印支褶皱带内金鸡岭向斜西部。矿体赋存于上泥盆统冷水河组的变泥钙质石英粉砂岩和泥砂质微晶灰岩中,受层位及北西西向次级断裂的控制。矿体在地表氧化成褐铁矿,氧化深度浅。成矿物质可能来源于多源。成矿温度低,压力小,是在弱酸性的弱还原条件下进行的。初步认为,该矿床属沉积再造单一硫铁矿床。  相似文献   

20.
高永伟 《甘肃地质》2013,22(4):58-62
甘肃岷县耳阳沟铅锌矿处于西成矿田西延地段,茶埠一沟脑里帚状构造撒开部位,铅锌矿体主要分布在耳阳沟背斜北东翼的中泥盆统榆树坪组地层中,主要岩性为硅化灰岩、板岩、钙质粉砂岩,矿体的顶底板围岩均为泥灰岩.矿体与围岩界限比较明显。矿床平均品位Pb+Zn为5.13%;伴生组分Ag、Cd等。文章通过探讨该矿床地质特征,从地质、化探等方面分析成矿条件,认为泥盆系是本区的矿源层;矿体赋存于NW向断裂蚀变带中,断裂为导矿、容矿构造,区内化探异常均与已知矿体相对应,是地质找矿的重要标志。区内围岩蚀变发育,也是重要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