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辽宁地质》2011,(6):4-6
时光,一如白驹过隙。转眼间,全国"土地日"又来临了。今年6月25日是第21个全国"土地日"。在"十二五"开局之年,这个"土地日"的到来,无疑有其特殊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浅谈矿产开发与土地资源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离不开矿产资源,而矿产开采又会不同程度地破坏和影响土地资源。就如何缓解和解决这一矛盾提出要提高全民对土地的忧患意识,采取必要措施,尽量减少采矿对土地的破坏,加强法制监督,加强复垦等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种重要的土地流转模式,土地信托流转曾极大地提高了土地流转的效率,而时至今日其运作推广却陷入了困局。本文通过对绍兴土地信托流转的研究,分析了绍兴土地信托流转的运行机制和实施困境,同时在新的土地流转发展趋势下,为绍兴土地信托流转模式提出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4.
许敏 《山东地质》2008,(11):19-20
随着档案法规的逐步完善,依法治档的社会环境不断提高,在开展土地管理工作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土地档案资料,而土地档案又给土地管理工作提供丰富的土地信息和依据,这些丰富的土地信息和依据来源于土地档案的记载、存储。土地档案对依法管地、合理开发用地、地籍调查、权属确认、解决土地纠纷等都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赵松 《河南地质》2011,(1):36-37
地价是土地市场的"晴雨表",而土地市场又是宏观经济框架的有机构成;地价是供需力量角逐的"风向标",而供需双方的心理甚至行动又受制于调控政策并不断调整。  相似文献   

6.
张涛 《河南地质》2012,(7):55-55
又到“土地日”,我心又思叹!作为一名祖祖辈辈依靠土地生活的农民,对土地有着更深刻的感情。 土地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财富之源,不仅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最基本的物质保障,更为人类文明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7.
为深入开展土地市场治理整顿,严格土地管理,平阴县结合本县实际,特别规定,在土地市场治理整顿期间,凡征而未用的土地,不管什么原因,一律不得动工建设,能耕作的,立即组织被征地单位组织耕种,待土地市场治理整顿验收完毕后,另行安排。原项目初步设计使用土地面积大,而容积率达不到标准,若追加投资确有保障但半年内又不能动工建设的,  相似文献   

8.
一边是保障发展,一边是保护耕地,在土地后备资源严重匮乏下,如何科学地解开这一“不等式”呢?漯河市通过盘活存量土地、处置闲置土地,走出了一条土地资源优化利用与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双赢之路。今年以来,该市已盘活利用存量建设用地3380亩,有效解决了一批重点项目建设用地难题。  相似文献   

9.
蔡宁 《浙江地质》2011,(11):33-35
一、我国现代土地登记制度的建立和作用 土地登记是世界各国为保护该国的土地制度而普遍采取的一项国家制度,是土地产权管理的核心环节,是国家依照法定程序将土地的权属关系及其他事项记载于专门的薄册,以加强政府对土地的科学管理,保护土地权利人对于土地合法权益的一项行政管理制度,同时也是一种法律行为。现代各国都实行土地登记制度,一般认为,登记的意义在于“整理地籍,确定产权,便利交易转移,保证土地税费公平负担,以及推进土地政策等”。  相似文献   

10.
土地财政与土地金融折射土地制度与土地政策。现行征地制度是从计划经济演化而来,政府经营土地制度则是城市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结果。这两个制度的结合,形成土地财政和土地金融。现行土地制度导致的土地利用粗放、土地资源浪费严重、透支未来收益、社会分配不公等弊端日益显露。土地制度的未来走向,应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赋予农民完全的土地财产权;政府最终必须退出土地直接经营活动。彻底改革现行征地制度和政府经营土地制度,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  相似文献   

11.
上半年的湖南土地市场动态监测分析报告显示,房地产用地供应量半年仅完成2096公顷,低于五年来同期供应量平均值的2511公顷,是近五年的最低值。而从全国层面来看,300个主要城市土地供应面积同比去年下降了16%,土地市场似乎遭遇了一轮全国性的低迷。这一消息进一步刺激了关于政府应该"救市"还是"就市"的激辩。而部分地方政府事实上早已或明或暗放松了限购,救市已是"只做不说"。  相似文献   

12.
2011年前11个月,全国130个主要热点城市土地出让金同比减幅30%,而湖南土地出让食收入同比增幅近50%。为何湖南土地出让金会异于大势而逆势上扬?借助伞囤限购大气候与湖南土地出让金的统计方式,或许能挖掘出其中的答案。  相似文献   

13.
郭峰濂 《湖南地质》2002,21(4):241-244
“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而加强土地执法特别是解决执法难的问题是维护这项基本国策的重要保障。不可否认,土地执法难的问题在土地行政执法实践中普遍存在。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需要不断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去冬今春我市开展28个土地综合整理项目,可以新增耕地3600余亩。这不仅为市里的发展置换了建设用地,又确保了耕地不减。”日前,谈到土地综合整理,济源市土地整理中心主任王键如是说。据了解,近十年来,济源市通过实施工业上山、居住改革、平坟拆丘、土地整理等措施,有效缓解了用地矛盾,在全市建设用地增加2.23万亩的同时,耕地面积未减一分。  相似文献   

15.
沈坚 《浙江地质》2008,(1):11-12
大力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我省人多地少、土地后备匮乏的必然选择。省委、省政府专题召开会议,部署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和省有关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我市始终坚持眼睛向下、内涵挖潜的用地理念,出台了不少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政策,让有限的土地资源通过集中、集约、集聚的方式发挥土地的最大效益。促进了社会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现就我市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情况作一汇报。  相似文献   

16.
今年的6月25日是第20个全国"土地日",国土资源部确定的主题是"土地与转变发展方式──依法管地集约用地"。这一主题告诉我们:在当前形势下,有限而宝贵的土地资源必须要依法管理、集约利用并以此推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17.
冯培丽 《浙江地质》2010,(10):23-24
四个多月来,绍兴市对照土地例行督察组提供的问题清单,一个不落地查处、纠正土地违法问题——  相似文献   

18.
吴晔  马亮 《广西地质》2011,(2):47-48
迄今为止的人类历史,都是脚踩在土地上写成的。而中国人,又是世界上最善于种地也最乐于种地的族群。会种地的民族,自然对土地看得最重,与土地的纠葛和牵绊也就格外悠远绵长。正如柏杨在《中国人史纲》所讲述的那样",世界上再没有第二个民族像中华人这么喜爱耕种。中华人足迹所到之处,必然地会出现青葱的农田。一个中华人就是一棵树,离不开泥土,而且紧抓着泥土,根深蒂固。"人们吃土地,穿土地,生长在地上,归葬于土中。可以说,无数的先人在大地上舒展的个体命运汇集到一起,就是一部人与大地的故事集,就是一部厚重的华夏史。本期继续连载《中华五千年国土资源风云录》的第一部———《青铜时代的土地战争》。它从一个特别的角度,让我们得以窥见我们的先祖是如何去认识、了解和掌控土地资源的,它用尽可能忠于过往但又不失鲜活滋味的文字,为我们展现出惊心动魄而又趣味盎然的历史的另一面。沙场上的金戈铁马,宫廷内的权谋术数,闺房里的儿女情长……这些并不是历史的全部——人与土地的千古传奇,才更宏大,也更精彩。  相似文献   

19.
一、土地闲置原因及存在问题 土地闲置和粗放使用现象由来已久,成因复杂,现阶段闲置土地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20.
余占营 《河南地质》2014,(12):14-15
随着汝州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收入逐年增长,广大农民为了改善居住环境急需建房,而现行的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对农村宅基地办证审批又特别严格,造成农民铤而走险,从而使汝州市农村宅基地私占乱用的土地违法案件逐渐增多。农村宅基地私占乱用的失控局面造成土地管理混乱,土地信访量增多,严重影响农村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同时对国土干部形象造成严重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