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通过对中小城市智能交通集成平台开发的实践,将GIS的时空可视化和数据分析处理技术作为交通管理的有效手段,结合CORBA中间件技术、数据库应用技术及网络通信等技术,构建了基于C/S与B/S混合架构模式的智能交通集成平台,实现了不同部门、不同系统间数据的传输、交换、同步与共享,高效地进行城市交通可视化管理、监控与辅助决策。本系统成功应用于常德市交警部门,运营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胡正华  孟令奎  张文 《测绘学报》2015,44(6):678-685
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传感器分辨率的提高,影像数据量日益增长,这对高效、智能地管理海量数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有效、智能地存取海量遥感数据成为当前越来越热门的话题。本文针对空间数据管理系统的发展现状,结合数据库存储、网络传输和客户端的硬件情况,从影像数据切片和影像数据的细节层次(level of detail,LOD)模型两个层面来解决遥感数据的存储问题,提出了自适应的遥感影像切片机制,以及与之相适应的LOD模型构建方法。通过试验证实,该影像管理机制能够在多种不同的数据库、网络和客户端条件下实现影像数据智能化高效存储与访问。本文的研究为高效的影像数据管理提供了可行的思路和方法,有助于在C/S架构的网络环境下实现基于数据库技术的遥感影像数据的高效存取和管理。  相似文献   

3.
为满足国土资源领域对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颗资源系列高分辨率业务卫星的管理与服务需求,以推广资源一号02C卫星(以下简称为02C星)数据的应用为宗旨,依托国土资源领域现有的基础软硬件环境,通过设计开发C/S结构的02C星数据管理子系统和B/S结构的02C星数据服务子系统,实现02C星海量数据的及时入库、高效分发与实时在线查询等功能。系统的研建为02C星数据在国土资源领域的推广使用提供了基础数据保障,并为后续即将建设的集数据接收、处理、解译与共享服务于一体的国产资源卫星应用系统奠定理论与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4.
基于WebGIS的遥感影像数据发布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WebGIS及当前遥感影像共享的基本情况,针对遥感影像发布模式的不足,采用C/S、B/S混合模式的体系结构,基于ArcIMS平台设计和实现了一个WebGIS遥感影像数据发布系统。将影像金字塔技术、影像分割技术、空间索引技术、影像缓存技术等关键技术应用于系统实现,提高了遥感影像的发布效率,为遥感影像数据的共享提供了一个范例。  相似文献   

5.
利用GIS技术,编制了地震小区划系列专题图件;基于桌面式插件(Plug-in)、富互联网应用(RIA)、服务式GIS等技术,分别在桌面端、服务器端、客户端开发了C/S和B/S架构的地震小区划GIS系统。该系统实现了地震小区划等专题图与第三方地图服务的聚合,极大地丰富了成果的展示形式。  相似文献   

6.
张璐  金琳  顾竹  王璇 《测绘通报》2012,(Z1):598-601
县级基础地理信息平台采用C/S和B/S构架,整合已有基础地理信息,实现了数据的集成与共享。该平台形成了一个完善、高效的基础地理空间数据管理与服务体系,最大程度发挥信息资源的效益,提升了地理信息的管理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为县级基础地理数据的共享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为满足“智慧城市”建设、应急保障服务、国情监测等需求,迫切要求对全院地理信息数据全面整合、统一管理,打破部门间数据共享壁垒。基于此需求构建了以私有云架构为基础,采用C/S端系统对多源地理数据进行资源组织、入库以及管理,采用B/S应用程序对用户提供地图服务,并捕获用户的数据购买申请,通过B/S与C/S客户端的交互实现数据分发的综合性系统。该系统能够为院属各部门、相关委办局、政府机构全面、实时、全面提供定制化、精细化的数据服务,同时确保了我院数据源的所有权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在综述移动GIS研究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本文首先分析了C/S模式移动GIS和B/S模式GIS的优缺点,认为在移动环境的特点下,C/S模式更适合于当前移动GIS的开发。由此,探讨了基于C/S模式移动GIS模型的关键技术与实现,包括移动定位技术、嵌入式GIS开发技术以及数据通信技术等,并以城市导游导航为应用实例进行了说明,验证了本文提出方法的可行性和正确性。  相似文献   

9.
曾建刚  苗放  陈建华 《地理空间信息》2010,8(2):118-120,123
针对空间信息网络服务在现有C/S、B/S模式下客户端功能的不足和空间数据服务需求,采用一种新型的空间信息服务模式--G/S模式,即地学浏览器/空间信息服务器模式,并对其可视化客户端G端地学浏览器(Geo-Browser)的系统架构和关键技术进行详细论述。利用Google Earth COM API组件开发技术,在国际标准KML支持下,对地学浏览器进行详细设计和实例验证,得出G/S模式下的地学浏览器在海量空间信息处理和三维展示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王玉海  崔铁军  郭黎  陈应东 《测绘科学》2007,32(6):54-55,23
本文阐述了建立C/S(Client/Server)结构与B/S(Browser/Server)结构相接合的地理信息服务系统结构体系,以及在地理信息服务应用中如何通过网络感知器、环境感应器和任务负载调度器共同协调实现对数据和设备的智能化管理,从而提高对海量数据服务的响应速度。  相似文献   

11.
何宝金  刘晓玫  高俊峰 《测绘科学》2006,31(2):52-53,56
地学数据作为国计民生的重要支撑越来越受到重视,数据共享逐渐成为研究者的共同要求。国家和地方有关部门相继建设了一批地学数据库。本文针对目前地学数据安全共享面临的问题,以湖泊流域数据共享系统为例,综合运用网络安全、GIS、软件工程等理论与方法,提出了基于.net的地学数据安全共享解决方案。文章通过介绍作者设计的地学数据安全实现的方法和手段,为解决目前科学数据共享工程中面临的数据安全威胁问题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湖泊在全球碳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湖泊中溶解CO2浓度(CCO2)控制着其CO2通量的方向及大小,是湖泊CO2排放估算的关键参数.中国第三大淡水湖——太湖虽然具有长期的野外监测数据,但其样点分布在空间和时间上并不均匀,很可能给其CO2排放的估算带来不确定性和偏差.有必要利用更高频率和覆盖范围地遥感手段来弥补野外监测在...  相似文献   

13.
Field measurements of dissolved organic carbon (DOC) concentration and remote-sensing reflectance were conducted to develop a regional, empirical red-blue algorithm to retrieve surface DOC from Geostationary Ocean Color Imager (GOCI) data for Lake Taihu, China. The auxiliary data (in-situ observations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and water quality, buoy measurements of hydrodynamic data and water chemical parameters)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tions in DOC. GOCI was shown to be capable of successfully obtaining hourly variations in DOC, with a root mean square error percentage (RMSP) of 17.29% (RMSE = 0.69 mg/L) for the match-up data. The GOCI-derived DOC in Lake Taihu confirms that the highest DOC concentration is in northwest Lake Taihu, followed by Meiliang Bay, Gonghu Bay and northeast Lake Taihu. Hourly DOC variation is significant and presents a different trend for each lake segment due to the variety of influencing factors. Discharge of DOC from surrounding rivers is an important factor to the variation of DOC in northeast Lake Taihu. However, organic products of algae will be the primary contributor to DOC when algal bloom occurred. During the period of algal bloom, high DOC levels in Lake Taihu can lead to hypoxia when coupled with high temperatures and low disturbance.  相似文献   

14.
为了更好地实现地理空间数据和信息共享,在分析Web GIS平台、开源GIS、OGC规范以及Web服务的基础上,设计与开发一个基于OGC规范的Web GIS开源服务平台,并给出具体的实现步骤。该方案可高效地完成矢量数据入库、可视化浏览、空间对象属性查询、地图编辑和空间分析等任务,能够为集成应用提供标准的数据访问和获取接口。最后,将其应用到"太湖流域雨量水情信息服务"中,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遥感在东太湖水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介绍应用多层次、多时相遥感图像研究东太湖水环境的演变的成果。作者将多时相 遥感图像与实时水位资料结合进行了湖盆的三维分析,并对径流流态、水质、水生植物以及围湖。 港、闸等人类工程进行了动态解译。认为东太湖水环境的恶化,是太湖地区洪水情势日益严重的 主要原因之一。 东太湖的退化还与水生植物迅速繁殖有关,并存在着富营养化的危险。若不及时治理,预计 公元2000-2010年间,因东茭咀滩地的扩展,东太湖将与太湖主体隔离,并趋于湮废,目前太湖 的主要排洪工程──太浦河将失效。根据此情势,本文提出了工程措施和生态工程治理相结合的 综合治理设想。  相似文献   

16.
防汛信息共享与元数据应用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分析了FGDC、CEN/TC287等元数据标准,讨论了基于GIS的防汛信息共享与元数据的应用,设计了防汛信息元数据库,实现了元数据支持下的防汛信息共享。  相似文献   

17.
沈芳  匡定波 《遥感学报》2003,7(3):221-226
近年来太湖流域中小型湖群的网围水产养殖业带来了十分可观的经济效益,挑、涌湖经遥感分析网围养殖面积占总湖水面积75%以上,属超密度网围。超密度网围养殖的负面效应是湖水营养盐急剧增高,水草资源大幅度减少,从而破坏了湖泊的生态平衡,恶化了湖水环境。采用15年以来的陆地卫星影像结合航空数据,对研究区的水资源利用类型、空间分布及变化状况进行了分析解译和目标分类,结合佃技术,对各类型进行了面积量算,推算了网围养殖密度,同时遥感分析了养殖水域环境和水草资源的变化,并展开了野外实地调查验证。  相似文献   

18.
内陆湖泊颗粒有机碳反演及日变化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太湖及洞庭湖为例,检验海洋一类水体颗粒有机碳(particulate organic carbon, POC)浓度遥感估算方法在内陆湖泊二类水体中的适用性,结果表明,一类水体POC反演模型并不适用于二类水体。针对二类水体建立了以近红外波段(834 nm)为因子的单波段POC反演模型以563及834 nm波段组合为因子的两种双波段反演模型,模型验证结果显示,单波段模型的均方根误差(RMSE)为1.12 mg/L,平均相对误差(MAPE)为35.8%,两个双波段反演模型的RMSE分别为1.09 mg/L及1.11 mg/L,MAPE分别为37.3%及37.8%,三种模型均可用于太湖及洞庭湖水体的POC浓度遥感估算。在此基础上,以太湖为例,建立了基于静止轨道卫星海洋水色(GOCI)卫星数据的太湖POC反演模型,反演模型的MAPE为35%。利用5月13日8景GOCI影像,研究了太湖POC浓度日变化,发现POC浓度日变化存在两个阶段:上午至中午的递减阶段和中午至傍晚的递增阶段。  相似文献   

19.
太湖水生植被NDVI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明确太湖不同生态区水生植被长势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子,利用MODIS传感器提供的NDVI数据,分析了太湖2000年—2015年NDVI的时间及空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太湖水生植被NDVI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NDVI每年最小值出现在冬季,最大值出现在植被生长旺盛的8月或9月,其值可达0.35;太湖全湖NDVI多年平均值为0.1,最大值为0.14,出现在2007年。太湖NDVI的空间差异可将太湖划分为不同的植被类型区,太湖西北部(竺山湾和梅梁湾)NDVI最大值可达0.2,植被类型主要以浮游藻类为主,东太湖区域最大值超过0.6,主要以沉水植被为主;太湖不同区域植被动态特征对气象因子的响应也不尽相同,沉水植物生长与平均气温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浮游植物区的生长状况受平均风速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0.
基于多时相图谱的青藏高原湖泊变化检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多期遥感影像,对青藏高原南羌塘地区纳木错湖泊流域北部进行解译,提取了多时相地学信息图谱,发现1992-2005年间,湖泊面积扩张且整体变化呈加快趋势。分析了研究区内典型湖泊的变化特征,确定了稳定增加的湖泊面积。通过多时相地学信息图谱检测的变化信息与区内多年气象数据的复合分析,探讨了湖泊变化与气候变化的响应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