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正>临颍县窝城镇自今年7月上旬开展农村侵占集体土地和"一户多宅"专项整治集中行动以来,领导重视,措施得力,组织严密,稳步推进,取得了明显成效。为使此项集中整治专项行动不走过场,不走弯路,该镇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在全镇26个行政村张贴了千余份临颍县委、县政府《关于集中整治农村侵占集体土地和"一户多宅"实施意见》,在各行政村悬挂过街横幅宣传标语200多幅,使全镇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二是各行政村在镇党委、  相似文献   

2.
正"一户多宅"清理整治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是深化"千万工程"、拓展发展新空间的重要途径。近期,笔者先后到金竹镇夏东村、王村口镇吴处村、三仁乡小忠村、湖山乡坪峰村、龙洋乡黄赤村等"一户多宅"清理整治试点村开展调研,并以点带面进行分析研究,很有收获、深有体会、也很受启发。  相似文献   

3.
今年以来,湖州市南浔经济开发区以开展'一户多宅'清理专项行动为抓手,做好'四个结合'持续推进'一户多宅'清理工作。结合农村宅基地不动产登记发证工作,摸清家底,建立'一户多宅'的项目库,从日常土地巡查和地籍变更登记入手,从源头予以管控;结合美丽乡村创建工作,对已认定的'一户多宅'的危房、旧房先行拆除,对影响创建以及村容村貌的,通过自拆、帮拆等形式予以拆除,1-4 月已在富强、英雄、东上林等村拆除100 余处;结合平台建设,对已经签约、已腾空的,集中进行拆除,1-4 月已组织4 次集中拆除农房86 户;结合农房集聚点的建设,按照建新拆旧的要求,在李家河、圣驾桥等拆除农房27 户;通过“一户多宅”清理工作,腾出了工业平台空间,夯实了美丽乡村创建基础,也复垦出了用地指标。  相似文献   

4.
<正>今年以来桐庐县以省"三改一拆"行动为契机,以创建全省"无违建县"活动为载体,坚持"源头治理、政府主导、拆用结合、为民惠民"的原则,全面动员全县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积极参与,扎实有序地推动"一户多宅"清理活动开展。目前,全县共拆除农村非法"一户多宅"6973户,拆除一户多宅建筑面积114万平方米,占地面积695944平方米,折合土地1000余亩,且已初步规划,300亩可利用土地用于农民建房,350亩用于复耕,350亩用于村道、公园、绿化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百姓乐享拆除的甜头。  相似文献   

5.
余姚市泗门镇谢家路村在农村宅基地管理工作中积极探索,坚持管建并重,公平公正,强化有序管理.创造出农宅管理“八步法”。农宅管理“八步法”在谢家路村实施几年来,目前全村1638户农户基本做到了一户一宅,特别是借该市开展“三改一拆”专项行动契机,历史遗留的一户多宅也从8P减少到2户。  相似文献   

6.
自2006年3月以来,针对农村宅基地管理中存在的建新不拆旧、一户多宅、超标准占地、利用集体土地进行房地产开发等现象,无棣县国土资源局按照滨州市国土资源局的统一部署,开展了大规模的农村宅基地集中专项整治活动。截至2006年12月底,整个活动已基本结束。全县共清理各类宅基地35000宗,其中各类非法宅基地15926宗,占地面积422.59公顷,其中符合规划的15633宗,面积415.92公顷,不符合规划的293宗,面积6.67公顷。对调查摸底中清理的违法违规宅基地,进行了张榜公布,公开监督确认,逐宗逐项分类登记造册。在全面清查摸底的基础上,该县对违法违规宅…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农村宅基地利用主要存在规模较大、当面积超标、一户多宅、闲置浪费、低效利用、管理薄弱等问题,集中起来,主要存在以下四对矛盾问题。  相似文献   

8.
自1月份,桐庐县开展“无违建”乡镇(街道)、村(社区)创建工作以来,桐庐县国土资源局扎实开展“一户多宅”和对既有违建清理整治行动,并以做好“拆、用、建、保、稳”五篇文章为抓手,全力助推“无违建县”创建工作全面落实。一是要做好“拆”的文章,紧扣时间节点,狠抓一批典型,啃下一批“硬骨头”,推进一批整改自拆,确保5月底完成90%以上的“一户多宅”清理整治工作。二是要做好“用”的文章,加强谋划,选好对象,加快解决一批住房急需户和困难户的建房需求;根据各地实际,开展土地复垦。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超标准占用宅基地、一户多宅,"空心村"现象,以及擅自改变宅基地使用用途、非法转让宅基地使用权等宅基地使用中的突出问题,尝试将国有建设用地管理方式推广应用到农村宅基地管理中去;明确土地规划、土地储备、土地整理等土地管理职能部门的宅基地管理职责;将耕地开垦费用于宅基地整治,解决困扰宅基地整治的资金问题;将"问责制"、动态巡查制度等精细化管理手段应用于宅基地管理。  相似文献   

10.
在当前农村宅基地登记发证中存在着违法用地、产权不清晰、一户多宅、跨区域购房等问题,这些问题与宅基地使用权有效行使不相适应。要加强宣传发动,加强宅基地的管理和登记的政策研究,制定可行的政策与措施,其中尤其要加强对"一户多宅"问题的处理。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东阳市上下高度重视农村住房问题,通过危旧房治理改造、"三改一拆""一户多宅"空心村整治、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地质灾害搬迁等工作,农村住房条件和人居环境得到一定改善。但农民建房的需求和向往依然很大,农村居民点布局和村庄规划有待进一步优化,农村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如何加快农村住房改造建设,彻底改变  相似文献   

12.
莱芜市在全省率先启动了农村宅基地总登记,探索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登记,在当前农村宅基地登记发证中存在着违法用地、产权不清晰、一户多宅、跨区域购房等问题,与宅基地使用权有效行使不相适应。因此,需加强宅基地的管理和登记的政策研究,制定可行的政策与措施,其中尤其要加强对"一户多宅"问题的处理。  相似文献   

13.
东明县农村宅基地管理中,非法占地、非法转让土地、超面积占地、一户多宅、擅自改变宅基地用途和批新不交旧等各种违法行为普遍存在,造成了农村宅基地管理混乱的局面。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法制宣传力度,制定政策抓管理落实,节约挖潜整治土地资源,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8月30日上午,台州市国土资源局椒江分局工作人员会同上级水利水电专家对椒江区章安街道李宅村农村综合整治项目区现场踏勘指导。椒江区章安街道李宅村农村综合整治项目总投资122.13万元,项目完工将复垦耕地131.12亩。为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构建新型城乡形态,改变农村面貌,繁荣农业经济,改善农民生活。台州市国土资源局椒江分局切实加强农村土地整治项目的跟踪管理和监督指导,并扎实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图为2013年8月30日该局会同上级水利水电专家对椒江区章安街道李宅村农村综合整治项目区现场踏勘指导。  相似文献   

15.
遂昌地处浙西南山区,“九山半水半分田”,土地资源十分紧缺,近年来,随着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一户多宅”现象日益突出,不仅造成土地资源的大量浪费,也引发诸多基层治理难题。为加强城乡规划建设和土地管理,强化农民建房风貌管控,2019年9月,遂昌县在全市率先启动“一户多宅”清理整治专项行动。截至目前,全县已拆除4305宗建(构)筑物,占地面积32.2万平方米,腾出了发展新空间,整出了农村新风貌,在推动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一是创新审批机制。改革农村宅基地审批办法,把宅基地审批权限下放到各镇乡(街道),并严把宅基地审批关。对新宅基地申请多的村进行合理指导,鼓励有条件的村在符合条件的建房户中以拍卖的方式安排宅基地,所得收益为村集体所有,实现宅基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同时使农村土地价值得到体现。二是盘活存量资源。逐步清理一户多宅、应退未退的宅基地资源,结合新农村建设,对退出和闲置的宅基地按照“宜耕则耕、宜建则建、宜绿则绿”的原则进行整治,通过基础设施配套和完善后作为新的宅基地推出,或直接用于村公益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17.
正2003年6月,在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的倡导和主持下,浙江在全省启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所谓"千村示范、万村整治",是以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的"三生"环境改善为重点,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核心的村庄整治建设大行动。其目标是花5年时间,从浙江全省4万个村庄中选择约1万个行政村进行全面整治,把其中的1 000多个中心村建成全面小康示范村。经过十多年的实践,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成绩斐然。作为一项生态  相似文献   

18.
<正>日前,南召县国土资源局、四棵树乡党委政府组织执法人员70余人,重拳出击,对一处侵占村集体土地建房现场进行强制拆除,从而维护了村集体土地财产不受非法侵占。4月12日,四棵树国土资源所工作人员在日常执法巡查时,发现该乡疙瘩坡村西庄组村民何某未经批准,擅自在村河道旁毁坏林地1200余平方米准备建房。工作人员立即进行制止,并下达停工通  相似文献   

19.
正我国农村实行农业人口一户一宅政策,总体来讲,大部分地区大部分农村居民符合这一要求,但依然不能忽视存在一户多宅、一户一宅但超面积和非农业户口在农村拥有宅基地的现象。再加上重点建设项目,主要是建设不征地的项目,如架设高压输电线路,考虑到居民生活安全,输电线路以下的原有宅基地基本遗弃而不得不安排新的  相似文献   

20.
正福全镇位于柯桥区南部,与绍兴市区相连。该镇尹家坂村村域面积2平方公里,农户441户、人口1173人,年集体可支配收入400万元以上,2012年农民人均收入达18531元。自2004年被批准为"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省级试点联系村以来,该村在充分实行村民自治的基础上,始终坚持"一户一宅、拆旧建新"的原则,全面实施整村改造。专门成立旧村改造领导小组,对全村农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