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某高速公路路线通过古滑坡前缘,工程建设需要对滑坡前缘进行开挖可能导致滑坡复活.在现场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极限平衡理论和变形理论对滑坡在各工况条件下的稳定性状况、应力环境和变形特征进行研究,认为滑坡在前缘开挖和运行期暴雨状态下可能产生复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双排抗滑桩的治理设计方案,并基于变形理论的稳定性评价方法对该方案的治理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案能有效地改善坡体应力条件并控制坡体整体变形.  相似文献   

2.
江顶崖古滑坡位于甘肃舟曲白龙江左岸,区内地形地貌和地质构造复杂,多高山峡谷且河流纵坡降大,晚第四纪以来强烈活动的坪定—化马断裂带从区内通过,造成地层岩性极为破碎,古滑坡发育,且复活特征明显。在遥感解译和现场调查的基础上,对江顶崖古滑坡的发育特征和复活机理进行分析,认为江顶崖古滑坡堆积体方量为41×106~49×106m3,为在地质历史上形成的巨型古滑坡,位于坪定—化马断裂带及其次级断裂形成的断裂带内。根据滑坡不同位置和坡体结构特征,将江顶崖古滑坡共划分为古滑坡崩塌区、滑坡岩体变形区、古滑坡堆积区等3个大区,以及4个古滑坡复活区等7个区域,坡体内断错陡坎和拉裂缝极为发育。江顶崖古滑坡的中部复活区是主要变形和破坏区,1991年和2018年的复活区均位于该区域内,2018年复活滑坡体体积为480×104~550×104m3,为缓慢滑动的牵引式滑坡。江顶崖古滑坡复活机理复杂,在断裂活动和地震作用下形成的破碎岩土体和斜坡结构特征为滑坡复活提供了内因,强降雨作用增加了坡体自重并弱化了岩土体的力学强度,在暴雨期形成的强烈河流侵蚀作用进一步切割坡脚,从而诱发滑坡的复活;因此,江顶崖古滑坡是在内外动力耦合作用下形成的典型古滑坡复活案例。目前江顶崖古滑坡区域内的4个滑坡复活区仍处于蠕滑状态,在强降雨和河流侵蚀等作用下极可能再次发生复活,并造成堵江和毁坏国道等灾害事件。  相似文献   

3.
地震是影响斜(边)坡、滑坡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之一。白龙江上某大型滑坡经顺层斜坡发生倾倒变形而成,天然状态下处于基本稳定状态,在"5.12″汶川地震作用下,该滑坡有整体复活迹象,其后缘周界形成了连续贯通的拉裂缝、错动台阶,尤其是滑坡下游区变形拉裂较明显。本文以该滑坡在地震作用下发生复活为例,在分析滑坡所处的区域地质条件的基础上,详细研究了滑坡的基本特征以及地震作用导致滑坡复活的现象、特征,然后利用FLAC3D软件内置动力分析模块对该滑坡复活机制进行了分析、研究。数值分析表明,地震作用下滑坡变形破坏受坡体形态的影响较显著,滑坡对地震波具有明显的放大效应;同一地震动条件下,滑坡体相对周边处于稳定状态基岩边坡对地震更为敏感。这较好地解释了"5.12″汶川地震作用下,该滑坡的复活原因。  相似文献   

4.
公路建设横穿古滑坡时,多注重古滑面处的滑移防治。然而,坡体浅表覆盖层在一定组合下,受开挖扰动易诱发局部复活,造成较大危害。以四川红层区某高速公路横穿诱发古滑坡局部复活的工程案例为依托,总结其复活特征及成因;利用传递系数法计算局部复活区滑坡推力后,提出治理方案,并对复活区进行长期监测。结果表明,加固空白区的开挖及降雨是古滑坡局部复活的诱因;浅表覆盖层中含碎石粉质粘土与含砾粉质粘土的透水性差异是滑面形成的地质条件;长期监测表明“清方+钢管桩+截排水”能够对局部复活区进行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5.
居住在山区的人们主要活动空间是斜坡。人们对斜坡利用的有效与否是由人们对斜坡认识充分与否决定的。倘若人们对斜坡认识不足,就可能遭受因斜坡失稳所带来的损失。因此,对这类斜坡的稳定状况的正确认识很有必要。以清江流域典型滑坡——瓦屋场滑坡的复活为例,通过介绍清江流域瓦屋场滑坡人类活动与该滑坡产生的变形情况,根据滑坡体工程地质条件,针对变形原因用萨尔玛法及不平衡推力法进行了稳定分析,同时对复活机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按照顺应性准则和协调性原则,提出相应的工程治理措施。鉴于该滑坡为该地区的典型滑坡,从灾害学角度说明人类在利用坡体前,对坡体稳定状况认识的重要性并给出人们合理利用该地区自然边坡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李思庄滑坡为河北省顺平县境内潜在危险性最大的一残坡积堆积层滑坡,近年由于削坡建房,滑坡稳定性降低,极端降雨条件下存在复活可能。在野外调查确定滑坡结构特征的基础上,采用改进Mein-Larson降雨入渗模型分析不同降雨强度及持时对李思庄滑坡安全系数影响,运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计算分析该滑坡在天然和极端降雨工况下的稳定状态。研究结果表明:天然状态下,边坡潜在滑移面为基岩与残坡积层分界面,边坡安全系数为1.18,未发生失稳破坏;随降雨历时增加,潜在滑移面由基岩与残坡积层分界面转移到湿润峰面,当湿润峰达到基岩与残坡积层分界面,边坡安全系数为0.83,属不稳定状态。并对李思庄滑坡初步提出设置挡土墙和截排水沟的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7.
何坤  胡卸文  马国涛  刘波  梅雪峰  王蛟  杨群 《岩土力学》2020,41(10):3443-3455
受前期14 d持续累计350.6 mm降雨影响,2018年7月19日盐源玻璃村一巨型玄武岩古滑坡体发生大规模复活,复活体积为1 390×104 m3,损坏房屋186间,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基于现场调查、无人机航测、钻探揭露、物理力学试验及数值模拟分析,在查明滑坡体地质结构、失稳特征基础上,对其影响因素及复活机制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破碎岩土体及地形地貌是滑坡复活的孕灾基础,持续降雨及其引起的地下水位升高是滑坡复活的诱发因素。复活滑坡可分为主滑区和侧滑区两种破坏模式不同的区域。降雨作用下滑坡体内渗流场明显变化,孔隙水压力增大,导致7月13日古滑坡体开始发生变形,稳定性系数逐渐降低。受微地貌约束,主滑区具有多级、多次失稳,渐进破坏的特点。侧滑区斜坡前缘临空条件受坡脚主滑坡控制,在主滑坡运动过程中,侧滑区坡体位移量、最大剪切应变增量逐渐增大,塑性区扩展,破坏过程表现出与主滑坡一定的关联性和滞后性。分析表明,受地下水长期影响,滑带土体强度逐渐削弱,降雨导致坡体渗流作用加剧,抗剪强度降低,从而诱发滑坡复活。  相似文献   

8.
2020年9月18日,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四河镇田堡村田堡调蓄水池左岸发生滑坡,滑坡长180 m,宽240 m,体积48.5×104 m3,主滑方向191°,为黄土-泥岩老滑坡的复活。滑坡破坏已开挖的边坡和公路路基,严重威胁田堡调蓄水池的正常建设。通过现场勘查、岩土试验和计算等工作,对田堡调蓄水池滑坡形成的地质条件、滑坡基本特征及滑坡成因进行了探讨,并采用简化Janbu法对滑坡稳定性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滑坡形成条件主要为老滑坡地质基础、坡体前缘开挖、持续性强降雨三个方面,即坡脚大规模开挖和强降水的共同作用下,引发老滑坡的复活滑动。稳定性计算结果表明,在坡脚开挖后坡体滑动前,暴雨条件下坡体稳定系数小于0.98,处于失稳滑动状态,滑动后各工况稳定系数小于1.05,处于不稳定—欠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9.
四川盆地红层丘陵地区局部垂向裂隙发育的坡体容易受强降雨影响发生平推式滑坡,对于该类滑坡前人已有较为系统的研究,但对该类滑坡体局部复活特征的研究尚不深入。以川东某地老平推式滑坡体上发育的现代滑坡为例,分析了这类老滑坡局部复活的机理特征,5·12强震对滑坡体完整性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是老滑坡复活的因素之一;但后缘人工弃渣的加载是其复活最直接的激发因素。文章对治理方案进行了可行性探讨,最终选用"前缘抗滑桩+后缘截水沟+裂缝夯实"方案。  相似文献   

10.
坡脚开挖诱发古滑坡复活的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土地区存在许多古滑坡体,由于滑后土体土质疏松,裂隙发育,在坡脚开挖作用下极易发生变形破坏,造成大量财产损失,同时也对开挖施工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因此对坡脚开挖诱发古滑坡复活的失稳机制的研究十分迫切和必要。以延安市王窑村滑坡为例,通过室内试验分析了三轴应力环境下围压、含水量对土体变形破坏的影响,并运用数值模拟研究了开挖过程中最危险滑面上的应力及强度变化趋势,揭示了坡脚开挖诱发古滑坡复活的变形破坏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坡脚开挖改变了坡体中下部的应力分布,抗滑段土方开挖减小了滑坡抗滑力,增大了下滑力,最终滑坡下滑力超过抗滑力,导致古滑坡复活。  相似文献   

11.
岷江上游靠近分水岭部位的槽谷曲流河段,由于地壳抬升缓慢,河谷宽、岸坡缓,降雨量相对偏少,通常被认为发生大型滑坡的可能性较小。但通过笔者近年来的调查发现,在岷江上游红桥关至西宁关的槽谷曲流段两岸大型滑坡密集发育,且大多具有地震滑坡的特征,同时个别滑坡受后期江水冲刷、工程开挖等因素影响复活。文章选取其中较为典型的元坝子滑坡为例进行解剖,元坝子滑坡位于岷江曲流凹岸,长780 m,宽480 m,体积293×104 m3。通过地质分析、测年鉴定和数值模拟,认为该滑坡是历史地震引发的大型岩质古滑坡,其发展经历了斜坡裂缝、地震滑坡、河流下切和前缘复活等阶段。稳定性计算结果显示,目前滑坡整体天然工况下稳定性好,极端暴雨工况下欠稳定,受江水冲刷、降雨、融雪等因素影响,出现局部变形复活。建议应加强滑坡变形监测,避免整体滑动造成堵江、威胁成兰铁路安全。  相似文献   

12.
工程建设的扰动成为老滑坡复活的重要因素,老滑坡复活反过来影响了工程建设及其安全运营。四川美姑拉马阿觉滑坡属于前缘复活的巨型老滑坡,通过现场监测和数值模拟手段,对滑坡复活变形特征与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降雨及人类工程活动是诱发老滑坡复活的主要因素,复活滑坡位于老滑坡体前缘,滑坡蠕滑变形的体积约为255.6×104 m3;(2)滑坡体呈刚性滑动,表现出单滑面及岩质滑坡的特征,且滑动面大体位于基覆界面位置;(3)经过前后两期治理,抗滑桩阻挡滑体的效果明显,滑体稳定性得到了明显提高,目前滑体变形趋于稳定,可以满足电力设施正常工作的稳定性要求。文中的研究是基于工程实例开展的,其研究成果为滑坡的稳定性评价、防治工程设计、治理后工程效果评价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位于白龙江断裂带的甘肃舟曲江顶崖古滑坡规模巨大,受断裂活动、降雨入渗与河流侵蚀和人类工程活动等因素影响,多次发生复活-堵塞白龙江灾害事件,造成极大危害。为研究江顶崖古滑坡的复活机理,本文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重点开展了滑体在含水率为10%、15%和20%条件下的离心机模型试验。研究表明:在滑体含水率为10%情况下,试验结束后仅在坡体中后部产生少量裂缝,但滑坡体整体还处于稳定状态; 而在滑体含水率为15%和20%情况下,滑坡均发生了破坏,在滑体含水率分别为15%、20%情况下坡体失稳所需离心加速度分别为100g和50g。试验测试分析表明,江顶崖古滑坡为推移式滑坡,其变形先从坡体中后部开始,坡体中后部产生裂缝,随后裂缝逐渐向前缘扩展,最终裂缝贯通造成滑坡滑动破坏。滑坡体的变形过程主要分为3个阶段: ①变形启动阶段(裂缝开始形成阶段); ②变形加速阶段(裂缝加速发展阶段); ③失稳阶段。通过离心模拟试验,结合野外调查分析,认为江顶崖古滑坡复活的因素主要受降雨和孔隙水压力的影响,是受前缘河流侵蚀牵引、降雨入渗造成滑坡中后部推移的耦合滑动。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甘肃省九甸峡水利枢纽20#滑坡的研究,评价了滑坡的稳定笥及对建筑物的危害性,提出了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5.
重庆万州长滩镇碾家梁滑坡是一个古老的缓倾角滑移—弯曲型滑坡。2015年5月,随着重庆雨季的来临以及人类的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古滑坡复活,根据监测,每天以1~2个mm级的速度下滑,形成潜在险情。本文分析了滑坡控制因子,如果下滑至磨刀石河,可能形成的次生灾害,尤其是堰塞湖的堆高、溃坝的可能性、下泄坝前流量等做出了初步估算和分析,为次生灾害的防治提供必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樟木位于喜马拉雅山中段,是中国与尼泊尔的重要通商口岸,也是中尼公路的咽喉.特殊的地质地形条件和丰富的降水为地质灾害的发生提供了充分条件,区域内滑坡地质灾害发育.大量房屋建筑修建于樟木滑坡堆积体之上,滑坡灾害严重威胁到当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口岸经济的发展.目前,大量有关樟木滑坡堆积体稳定性的评价只考虑了暴雨条件和通...  相似文献   

17.
通木溪滑坡为一老滑坡。其前缘为滑坡强变形区;中部为弱变形区;上部为老滑坡区。滑坡复活始于1998年。2001年滑坡发生。造成5400m^2的建筑变形破坏,直接经济损失300多万元。老滑坡的形成是滑坡复活的基础条件之一。中部生活用水入渗滑体滑带,大量建筑物加载,修筑公路局部开挖坡脚,前缘通木溪河常年掏蚀坡脚及降雨冲刷坡体和入渗补给滑体滑带成为滑坡前部复活的重要诱因。目前,老滑坡处于稳定状态。弱变形区和强变形区处于欠稳定一基本稳定状态。滑体饱水及地震工况下,强、弱变形区均处于欠一不稳定状态,且强变形区稳定性最差。横向上,中部稳定性较两侧差;纵向上,滑坡中前部稳定性比后部差。因此,开展对该滑坡的形成机制研究,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向阳果园滑坡为一特大型老滑坡,近年来复活滑动。经稳定性验算,老滑坡坡体处于基本稳定-潜在不稳定状态。新滑坡坡体前缘河谷冲刷切割强烈,常有局部崩塌产生,近期滑体有明显的变形破坏迹象,且正向不稳定方向发展,在多种工况下处于潜在不稳定-不稳定状态。一旦滑坡发生将损毁公路,阻断交通,毁坏坡体上民房建筑及耕地、果园,且危及双梅小学师生的生命安全及财产。文章在论述了其滑动机制、稳定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其治理方案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世寿街滑坡发生机理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世寿街滑坡位于沱江下游河口段右岸。形成的主要因素是斜坡体内广布极易滑的粉质粘性土层、江水周期性的浸泡、冲刷、以及人为加载和生产、生活活动。呈现牵引推动的复合发生机理。由于滑坡区为综合房地产开发之用 ,滑坡防治不仅要考虑滑坡本身的稳定 ,而且还要考虑滑体上各种建筑物的安全运行。采取了主要因素控制法。  相似文献   

20.
以映秀-北川断裂带北川段唐家湾滑坡为研究对象,基于地形资料、多期遥感与航拍影像,结合14C测年的方法,细分了唐家湾滑坡的活动历史,分析了2016年唐家湾滑坡再次复活的主要控制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唐家湾斜坡历史上至少发生过四期滑动,其中第一期次滑坡发生在全新世以前;第二期次滑坡发生于全新世初期;第三期次滑坡发生在2008年汶川地震时期,系龙门山断裂带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同震滑坡;第四期次滑坡分别发生在2016年和2018年,属于断裂带滑坡堆积体的再次局部复活;(2)2016年唐家湾滑坡的形成与断裂活动、河流侧蚀和水等因素有关,其中,上覆滑坡堆积体、下伏高陡基岩形成的二元斜坡结构,是唐家湾滑坡发生的决定性条件;断裂活动及其导致的浅地表最大主应力偏转是唐家湾滑坡变形的重要内因;(3)以唐家湾滑坡为例,初步讨论了基于地形条件控制的断裂带滑坡堆积体复活的地质模型,其形成演化表现为断裂带活动和河流侵蚀形成滑坡(或陡峭地形)→先期滑坡后壁(或陡峭地形)接受上部老滑坡堆积→二元斜坡结构控制下的老滑坡复活变形。该滑坡为研究地形控制断裂带滑坡复活提供了独特的案例,研究成果对于理解和评估该类滑坡,开展综合防治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