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6 毫秒
1.
应用大容量、大道数地震仪,改变传统二维地震排列方式,由单线排列接收改为多线排列接收。根据勘探精度的要求、测线网度的不同分二种方式:一是适合于大网度概查普查的单条测线多线排列接收;二是适合于精查和采区二维地震的多条测线多线排列接收方式。  相似文献   

2.
湖区三维地震勘探设计及数据采集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渔塘成片的湖区,常规二维地震勘探无法达到精查勘探程度,规则三维测网布设困难,针对此种条件,采用人机交互方式设计的三维特殊观测系统进行地震勘探(简称特观三维),经滕县煤田(北部)五号井田首采区试验,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及较好的地质成果。  相似文献   

3.
陕甘宁盆地鄂托克前旗地区奥陶系风化壳的地震正演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卫延召  冯江 《沉积学报》1999,17(12):734-741
针对鄂托克前旗地区下古生界奥陶系风化壳形态,以二维地震资料为主,畏之以钻井及测井资料,利用概念性地震模型正演法,通过地质模型-模拟响应-实际地震剖面三的对比分析,初步建立起研究区淡同古地貌单元同实际地震测线特征之间的对应关系,并藉此识别掌握了研究区奥陶系古风化壳的单测线特征,对在地震测线上风化壳标志层的及奥陶系风化古地貌的恢复都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地震弯线技术在地形复杂地区煤田勘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县地区属于典型的巨厚黄土覆盖区,山大沟深,地形复杂。激发和接收条件极差,若采用常规直测线设计,野外施工非常困难,且地震勘探效果较差。面对山区、丘陵沟壑区的复杂地震地形条件,在精确计算接收点和激发点坐标的基础上,通过试验确定了弯曲测线折线转角大小、面元大小、叠加次数等主要参数,并利用共反射面元叠加原理进行资料处理,取得了良好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5.
在陕北神府矿区石窑店井田煤层自燃勘查中,依据勘查区地质特征,采取了"放射状"不规则网状高精度磁测扫面结合二维地震剖面相结合的综合物探方法,其中高精度磁测扫面确定自燃边界,二维地震剖面解释煤自燃层位。通过对两种物探勘查方法取得的资料进行分析、对比和综合研究,确定该井田2-2煤层存在自燃现象,并圈定了自燃边界。经钻孔验证,综合物探解释的边界和埋藏深度精度较高,其中埋深误差小于8.7m。该区的勘探结果表明采用高精度磁测和二维地震勘探相结合的物探方法,能够准确的圈定煤层自燃边界,为煤矿开发和采掘设计提供可靠的地质信息。  相似文献   

6.
二维地震方法在红格尔煤田煤层气勘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格尔煤田是新华夏系构造体系的产物,断层比较发育。在该煤田二维地震勘探中,发现部分地段存在含气异常。对该异常范围内4条测线资料进行三瞬处理(瞬时相位、瞬时频率、瞬时振幅),结合钻孔资料,解释并圈定了该煤田的含气范围。  相似文献   

7.
在黄土塬区或复杂的黄土地形区作煤田地震勘探工作需要进行沿沟弯线地震施工技术的研究。通过项目实施,对弯线技术的应用有所见解,着重分析了弯曲测线在煤田地震勘探中的主要采集参数选择和施工技术措施,并介绍了地震弯线技术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8.
也门71区地震资料采集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裴全理 《物探与化探》2009,33(2):181-185
也门71区地表地质条件异常复杂,特殊的地震地质条件,给地震采集带来施工和技术上的难题。通过分析工区地震地质条件、地质任务、以往资料质量等因素,对 71区地震资料采集方法进行研究,以2006年二维地震采集项目为例,说明采用混合震源采集、弯直线施工、观测系统、激发因素等措施,取得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在二维地震勘探中,如何做到既达到较高的勘探精度,又基本不加大勘探费用,为解决这个问题,笔者在最近的常现二维勘探中增加了非纵观测的施工方法,使其在勘探成本末增加的前提下,多得到了1/3的地震信息量——这种新的施工方法称之为常规二维中非纵观测加密勘探法。  相似文献   

10.
帕米尔—西昆仑前陆褶皱带位于塔里木盆地西南缘 ,处于帕米尔—西昆仑、天山、塔里木盆地的交接地带 ,是新生代印度板块与欧亚大陆碰撞的结果 ,该地区为晚新生代陆内构造变形最强烈的地区之一。由于缺少地震测线、钻井、测井等深部资料 ,对于帕米尔—西昆仑前陆褶皱带的研究大多局限于地表变形 ,对其深层构造变形研究得较少。2 0 0 0年以来 ,塔里木油田分公司在帕米尔—西昆仑山北麓的乌泊尔、苏盖特、甫沙地区采集和重新处理了大批二维地震测线。笔者在上述地区分别选择品质较好的地震测线 ,综合深层和地表资料 ,建立 3条横穿帕米尔—西昆…  相似文献   

11.
针对国家深部探测项目地震数据采集及表层速度结构模型建立的需求,在辽西葫芦岛东部二维地震勘探工区开展了表层结构调查工作。该地区地表起伏大,表层结构复杂,低、降速层厚度和速度多变,静校正问题突出,做好表层结构速度建模工作成为该区地震勘探的关键问题之一。由该工区实验点多种表层调查方法对比实验结果,确定了该工区表层调查工作方式:以井中微测井方法为主,在满足小折射地表条件的区段辅以成本较低的小折射方法作为补充;同时对留作微测井的生产井进行岩性录井。基于以上方法,分析了表层调查野外施工的难点和对策,确定了微测井采集参数。本次表层调查工作测线长度16.9 km,设计了8口微测井,根据微测井解释成果得到如下结果:该测线表层分2~3层;低速层厚度为1.68~4.33 m,速度为350~1 000 m/s;降速层厚度为5.00~12.00 m,速度为1 000~2 800 m/s;高速层主要为岩性致密的花岗岩,速度为2 800~4 900 m/s。根据井中微测井结果及层间相似系数,建立了该测线的表层模型,设计激发井深13.00~15.00 m,并获得静校正量数据。  相似文献   

12.
福龙路横龙山隧道采用新奥法施工,介绍了横龙山隧道超大断面喇叭口段施工监测对围岩位移及受力变化的监控量测技术,介绍了该项目根据监控量测分析处理结果及时调整隧道预应力锚杆等支护系统设计参数。实施结果表明,周密的施工监控量测及分析工作对于确保隧道的施工安全、支护的经济合理,以及获得可靠的设计参数起到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以刚果(金)二维地震勘探项目为例,介绍了野外数据采集中的质量控制方法。该方法对整个施工环节实行全面监控,包括仪器性能、检波器接收性能、震源激发效果、干扰波分布情况及观测系统,每个环节都有相应的定量分析方法。该质量控制方法的应用保证了施工中及时发现问题,满足了现场质量监控要求,保证了整个施工质量的高标准完成。  相似文献   

14.
巴布亚盆地油气资源丰富,巴布亚褶皱带是该盆地最重要的含油气区。受地下构造复杂、地表崎岖影响,巴布亚褶皱带地震资料品质较差。利用二维地震测线,采用以区域应力分析为指导,地表与地下相结合的思路,综合地震、露头、灰岩锶同位素、钻井等资料,对巴布亚褶皱带复杂构造开展了综合解释和分析,证实构造综合解释技术在挤压区复杂构造解释和分析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对于复杂褶皱带油气勘探中的构造解释和评价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通过总结靖远矿区近十年三维地震勘探经验,对该区施工投入的仪器及观测系统参数进行对比,指出该区前期地震勘探中存在的问题,如:块段施工及分块处理,造成相邻区块之间相邻线上波组特征变化大,解释自相矛盾,对比困难,甚至出现构造假象;某些地震剖面记录虽具有明显同相轴错断、上下盘断点清晰、落差大等逆断层特征,但后期采煤揭露仅为一褶曲,仅部分地段存在小断层;在向斜勘探区,因侧面波的影响,往往导致主测线与联络测线上反射波特征差异明显,特别是远离向斜轴的测线,在侧面波终止处,会出现断层特征,造成误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应广泛应用高精度地震勘探,加强验证资料的总结与分析,进而提高勘探水平,为矿方提供更好服务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正1研究目的(Objective)温宿凸起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西北部,面积约4500 km~2。石油企业先后在该地区部署实施二维地震测线约3200 km,探井4口(阿1井、温参1井、温宿1井、阿苏2井),油气勘探历经50余年未取得突破,并退出油气勘查权。重新评价认识该地区的石油地质条件并获得油气突破是本次工作的主要目的(图1)。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地震勘探的进一步深入,勘探区域由构造简单区向构造复杂区转变,常规二维采集方法难以取得品质较高的地震资料。为了提高资料品质,柴达木盆地很多高陡构造区采用了宽线二维地震采集方法,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在2014年-2015年的黄瓜峁-茫东-黄石系列项目中却出现了宽线二维剖面资料品质不及常规二维老剖面的现象,这里对这种现象进行系统的分析,提出了合理拆分炮点、采用小道距小组合接收、优化接收线距、选择合适横向面元大小等一系列技术措施,并针对该区域地震地质特点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村庄作为大型障碍区在地震数据采集施工过程中往往会成为整个工区的施工难点。为解决这些难点问题,对地震采集观测系统进行特殊观测系统设计是唯一有效的技术途径。项目的地震数据采集质量和采集成本与特殊观测系统的设计的优劣息息相关。这里使用基于贪心算法的特殊观测系统优化设计程序,在测试工区对大型村庄障碍区和浅层地震地质条件运用了不同测线方位角的交叠观测系统设计。在村庄等具备不同测线方位角的观测系统布设条件的大型障碍区,使用优化合理、经济适用的特观设计做出了初步尝试,为野外地震数据采集工作的降本增效提供了有利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9.
李平  金秀芹  杨娜  刘莹  刘云鹏 《吉林地质》2010,29(2):98-100
二维地震勘探比较广泛应用于平原、丘陵等地区,但在地形比较复杂的山区应用比较少。延边凉水煤矿接替区位于吉林省长白山区,该区山高林密,地表施工条件较差,以往勘查资料较少。利用二维地震勘探方法查明了落差较大的断层和勘查区主要煤层的隐伏露头位置,确定煤层的赋存范围和构造形态,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相似文献   

20.
5月21日,由河南省煤炭地质勘察研究总院物探分院编写的《河南省禹州煤田深部地震概查及资源远景评价二维地震勘查报告》,顺利通过评审。 该项目是由河南省煤田地质局四队承担的2011年度河南省地质勘查基金项目。受河南省煤田地质局四队委托,河南省煤炭地质勘察研究总院物探分院承担了本次二维地震勘探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