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太山庙地区锡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山庙地区锡矿床位于燕山晚期太山庙花岗岩体与中元古界熊耳群安山岩的内外接触带上。矿床受一定的构造、岩浆岩控制,呈不规则细脉及网脉状分布于花岗岩枝伸入安山岩内的构造破碎带中,矿脉规模小,数量多,有必要进一步工作,期待较大型锡矿床的发现。  相似文献   

2.
汝阳县楼长沟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楼长沟铅锌矿赋存于熊耳群安山岩体内近EW向构造蚀变破碎带中,具有多源、多阶段成矿特点,反映成矿与中元古代晚期的闪长岩体及燕山晚期花岗岩体具有同源成因的地球化学特征,对其矿床地质特征、同位素测定、矿床成因等方面的研究,有助于在燕山晚期太山庙花岗岩体周边寻找同类型矿床.  相似文献   

3.
马红义 《地质与勘探》2012,48(6):1172-1179
河南汝阳竹园沟钼矿属斑岩型钼矿床。经过近三年的勘探,完成钻探工作量1万多米,各类样品8000多件。详细查明矿体赋存于燕山晚期第二次(火神庙)侵入细粒花岗岩与第一次侵入的中粗粒黑云母花岗岩内接触带中,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产出。钼矿化与岩石中裂隙的发育程度关系密切,矿体厚度一般50~150m,最大205.36m。岩石类型为细粒花岗岩型辉钼矿矿石,为单一钼矿床。从岩石学、矿物学、地球化学等角度对该矿床地质特征进行研究,认为矿化蚀变具典型斑岩型矿床的特征,地球化学异常和花岗斑岩体是主要找矿标志,有助于在太山庙花岗岩体的钼矿找寻工作。  相似文献   

4.
汝阳竹园沟钼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汝阳竹园沟钼矿床位于河南省汝阳县南部的太山庙复式花岗岩体北东侧第二次侵入的细粒花岗岩(γ53-2)岩体内接触带。在讨论成矿地质背景基础上,对矿区构造、岩体、围岩蚀变及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矿体呈似层状分布,其形态、产状受第二次侵入的细粒花岗岩(γ53-2)岩体形态、产状影响较大,说明竹园沟钼矿床无论在空间上、时间上、成因上均与深部同熔型花岗岩浆有关,矿床成因为斑岩型钼矿。找矿标志和找矿方向的提出,对以后区域上花岗岩基分布区的找钼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豫西合峪—车村地区30余个萤石矿床的地质矿产、勘查地球化学资料进行归纳分析,总结区内萤石矿床类型、空间分布及地球化学特征,探究矿床成因和物质来源。合峪—车村地区萤石矿类型主要为单一型,矿床分布于燕山期花岗岩及其外接触带的断裂带上;合峪岩体形成年龄为124.7~148.2 Ma,太山庙岩体形成年龄为115~123.1 Ma,萤石成矿年龄为120~126.8 Ma,说明成矿作用发生在合峪岩体侵入末期、太山庙岩体侵入早期。成矿流体属中低温、低盐度、低密度的NaCl-H2O体系,指示区内矿床为中低温浅成热液型萤石矿床。区内萤石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可分为略微左倾型、平坦型及右倾型3类,以右倾型为主,且右倾型萤石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与燕山期花岗岩相似,二者均表现为强Eu负异常和弱Ce负异常,说明燕山期花岗岩对萤石的形成提供了一定的物质来源。成矿元素F可能主要来源于合峪岩体和太山庙岩体,成矿元素Ca部分来源于花岗岩围岩。  相似文献   

6.
严海麒  曲锦  傅晓强  董卫东 《中国地质》2018,45(6):1205-1213
河南汝阳竹园沟钼矿床是在东秦岭-大别山钼成矿带新发现的钼矿床,估算钼金属量9.59万t,平均品位0.10%,储量为中型。该钼矿是在燕山晚期侵入花岗岩体内找钼取得的新进展。竹园沟花岗岩为太山庙花岗岩体的一部分,具陆内造山作用后期拉张环境下A型花岗岩特征。矿体赋存于燕山晚期第三次侵入的正长花岗斑岩与第一次侵入的中粗粒正长花岗岩的内接触带,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产出,矿床类型为斑岩型钼矿床。在全面分析该区成矿地质条件、化探异常特征的基础上,以寻找斑岩型矿开展勘查工作,逐步认识、实践,最终取得了找矿突破。通过对矿床地质特征研究,总结了以下找矿关键部位:(1)燕山晚期花岗岩区内1:5万Mo地球化学异常地段;(2)不同比例尺Mo元素地球化学异常重叠部位;(3)与区域NE向断裂方向一致,彼此大致平行的小型断裂构造带、裂隙发育带或密集带;(4)燕山晚期太山庙A型花岗岩内不同期次花岗岩侵入体内接触带附近;(5)从成因上看属于斑岩型钼矿床。竹园沟钼矿床的发现,为在东秦岭-大别山钼成矿带找矿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东沟含钼斑岩由太山庙岩基派生?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河南汝阳东沟斑岩型钼矿是近年来发现的超大型钼矿床,含钼斑岩被认为是太山庙岩基的岩枝或晚期分异产物.据此,东沟钼矿的形成似乎与太山庙岩基的岩浆分异作用有关.文章依据地质学、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和温度场分析,认为东沟花岗斑岩是独立于太山庙岩基的另一次岩浆活动的产物.其依据为:①根据前人发表的测年结果,太山庙岩基和东沟斑岩体的形成时间相差约3 Ma,不应当认为形成时间一致;②太山庙岩基厚约3.5km,其出露高度大于东沟斑岩体,且东沟斑岩体距太山庙岩基约7 km,其问不存在大断裂,两者的空间分布关系不符合深部岩浆房分异模型;③东沟斑岩体含有高温石英斑晶,是高温岩浆固结的产物,而太山庙岩基是相对低温岩浆的深成侵入体;④以东沟斑岩体为中心分布有相对完整的同心环状Pb-Zn矿点,表明成矿时期存在由内向外逐渐降低的温度场.因此,东沟斑岩不应当是太山庙岩基的岩枝或晚期分异产物.此外,根据花岗质岩石钼平均丰度和含矿流体中钼溶解度的最新实验资料进行质量平衡计算,结果表明东沟斑岩不能提供足够的成矿物质,东沟钼矿的形成必须有额外的成矿物质来源.因此,东沟钼矿的成因与透岩浆流体成矿作用有关,岩浆体系和成矿体系是两个独立的地质体系.综合分析表明,岩浆来自大于30 km的下地壳,而成矿物质及流体具有多来源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卿敏  韩先菊 《矿物岩石》2001,21(4):23-27
本文以豫西地区小秦岭、外方山为例,将磁铁矿系列花岗岩进一步划分为两大类:一类与金矿具密切的空间关系,本文命名为M1型花岗岩,以文峪岩体、合峪岩体为代表;另一类成金能力较差的岩体,本文命名为MS型花岗岩,以华山岩体、太山庙岩体为例。两类岩体在化学成分、矿物含量、同位素组成等方面均有一定差异。M1和MS型花岗岩的源岩是一致的,均为陆内腐冲碰撞地壳板块冲下插作用所产生的物质,其成分及含矿性差异与源岩部分熔融程度、岩浆演化及其分熔序列有关。M1型花岗岩是在下地壳源岩分离熔融晚阶段、源岩部分熔融程度较高、环境较氧化的条件下形成的。  相似文献   

9.
伏牛山付店地区钼铅锌矿田成矿物质来源及成矿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秦岭伏牛山山脉东段付店地区钼铅锌矿田是河南省重要的矿产基地,高温钼矿与中温铅锌矿在剖面上构成一个完整的成矿系统。钼矿成矿物质来源第一矿源层是太古界太华群中深变质岩系,第二矿源层是中元古界熊耳群底部火山岩系包括王屋山期石英二长岩系;据对太山庙燕山期花岗岩基和东沟花岗斑岩株的岩石学、岩石化学及岩石地球化学等方面测试发现,花岗岩演化结果富含钼质但不含铅锌,而石英二长岩类铅锌丰度值为最高。得出的结论为:由燕山期白垩纪花岗斑岩熔融太古界和熊耳群底部地层提供了成钼物质;石英二长岩经花岗岩浆熔融提供了铅锌物质。燕山期花岗岩浆活动为钼铅锌矿田提供了超高温超高压的成矿环境,通过熔融不同的含矿地质体储备了不同的矿物质,形成了不同的矿床。这就是建立矿田成矿模式的条件。  相似文献   

10.
华北陆块南缘燕山期陆内造山岩浆活动特征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在区域地质调查基础上,依据岩浆活动特点,将华北陆块南缘燕山期岩浆活动自南向北划分为合峪—二郎庙—交口—祖师顶岩浆混合花岗岩带、四棵树神林黄山s型花岗岩带、太山庙—叶庄—角子山A型花岗岩带,认为华北陆块南缘存在一个完整的陆内造山岩浆演化旋回,造山作用经历了陆内俯冲地壳加厚隆起—地壳抬升走滑剪切—地壳伸展减薄三个阶段的构造岩浆演化过程,为重塑华北陆块南缘构造演化提供了岩浆作用方面的证据。  相似文献   

11.
文章在阐述长坡锡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总结了矿化富集规律:①长坡锡多金属矿床由上部锡石硫化物矿体和下部夕卡岩型锌铜矿体组成,锡石-硫化物型矿体形态主要表现为大脉型、细脉带型以及似层状;夕卡岩型锌铜矿化主要沿赋矿岩石的裂隙充填、交代,形成细脉状、层状以及浸染状矿化,矿体分为2段,南西段为锡多金属硫化物矿,北东段为锌铜矿;②长坡锡多金属矿床具有明显的水平以及垂向分带特征,平面上从岩体中心向外依次为Zn,Cu→(W,Sb)→Sn,Zn→Sn多金属→(Pb,Zn,Ag);垂向上自下而上依次为Zn,Cu→Sn,Zn→Sn多金属→(Pb,Zn,Ag);③长坡锡多金属矿床矿化富集与构造关系密切,尤其是次级构造部位,矿化富集程度高。夕卡岩型锌铜矿富集受花岗岩体影响明显,靠近花岗岩体矿化增强。  相似文献   

12.
岗讲—白容铜铝矿系斑岩型矿床,位于冈底斯斑岩铜矿带的东段,矿区的含矿斑岩体显示多期次复式岩体特征,铜钼矿化与钾硅化蚀变关系密切.断裂构造对含矿岩体具明显破坏作用,对矿床的剥蚀程度也有明显的影响,研究认为岗讲矿区的剥蚀程度比白容矿区更浅,其“环状”矿体中心的流纹—英安斑岩之下尚有较大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3.
安徽省贵池抛刀岭金矿地质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安徽省池州市抛刀岭金矿是在长江中下游成矿带首次发现的斑岩型独立岩金矿床,金矿体主要赋存在超浅成英安玢岩中。英安玢岩岩体形成于燕山早期,该岩体规模不足1km^2,呈岩枝状侵位于志留系碎屑岩中。岩体全岩矿化,矿体与围岩渐变关系。找矿标志有构造、岩性、蚀变、地球化学异常等,在区域找矿上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马厂箐斑岩型铜钼金多金属矿床构造控岩控矿作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滇西特提斯构造域存在一系列铜钼金铁多金属斑岩型矿床,这类矿床的成矿作用与本区富碱斑岩体(浆)的侵入、演化有关。以往的研究侧重于成矿物质的来源,但对岩浆侵入过程中形成的局部容矿构造的研究相对薄弱,这不利于提高矿床成因研究的整体水平,也阻碍了该区的地质找矿。本文旨在对马厂箐矿区容矿构造体系研究,揭示岩浆侵入接触构造体系对成矿的控制作用。该矿区是一个铜钼金铁多金属成矿集中区,成矿在时间、空间和物质组成上主要与喜马拉雅期的马厂箐富碱斑岩体有密切关系。由于岩浆侵位的方式、强度、规模等方面的原因,在岩体内、岩体与围岩内外接触带、近接触带围岩中的层间滑脱带和远接触带的围岩中的引张裂隙带等多种岩浆侵入接触构造样式,并为与岩浆作用成矿有关的成矿系列提供有利的成矿场所,分别控制着岩体内斑岩型铜钼矿、岩体与围岩接触带附近的接触交代型铜钼金磁铁矿和围岩地层中的石英脉型、破碎蚀变岩型的金、银、铅锌等矿化类型,并表现出从高温到低温的演化序列。岩浆侵入接触构造体系是该区主要的控岩控矿构造。  相似文献   

15.
多年来在宁芜地区发现了大量的玢岩型铁矿床。九连山铁矿位于和睦山铁矿与钟山铁矿之间,铁矿体主要产于三叠系黄马青组粉砂岩与闪长岩体的接触带,以及黄马青组的层间破碎带;矿区共有10个铁矿体,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大部分为磁铁矿体,少量的赤铁矿体,矿石多为块状构造和浸染状构造。研究认为,九连山深部成矿的闪长岩体与和睦山的成矿岩体为同一岩体,九连山铁矿可作为和睦山式铁矿埋深较大的矿床实例,矿床类型属于玢岩铁矿中的接触交代型+热液充填型铁矿床。文章还对九连山铁矿的找矿标志进行了归纳。  相似文献   

16.
保山核桃坪区多金属矿成矿相关性及典型矿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深部隐伏酸性岩体形成(或侵入)产生的含矿气水热液沿断裂向上运移,在特定地质条件下反复充填交代成矿。地下水渗透或环流则从围岩或先期形成的矿床中溶解出矿质,在有利条件下沉积,形成地下水热液矿床或与先期矿床叠加。  相似文献   

17.
青海滩间山金矿床地质特征和控矿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滩间山金矿床产于中元古界万洞沟群碳质糜棱片岩和华力西晚期侵入岩中。矿床是在热水沉积、区域变质和热变质的预富集基础上,与区域进变质型绿片岩相韧性剪切带的退化演化同步,经历了脆韧性、韧脆性和脆性剪切变形成矿阶段的演化,并遭受华力西晚期侵入岩浆活动相伴的热液成矿作用的叠加改造形成的。不同时期、不同成矿作用的叠加和多种有利因素的结合控制了滩间山金矿床的形成。经生产实践证实,具有形成大型金矿床的多种有利成矿地质条件  相似文献   

18.
卡而却卡铜多金属矿床是柴达木盆地南缘西段祁漫塔格地区颇具特色的一个破碎蚀变带热液脉状-矽卡岩型矿床。矿区内可见2类围岩蚀变:矽卡岩化和黄铁绢英岩化。前者由印支期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侵位引起,在岩体侵入接触面及外接触带围岩的不同岩性界面、构造破碎薄弱带形成含铜多金属矽卡岩透镜体,由透辉石、钙铁辉石、钙铁(铝)榴石、符山石、硅灰石、方柱石和阳起石等一套十分典型的钙矽卡岩矿物组成;后者在矿区西北部的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体中形成多条呈NWW向平行展布的黄铜矿化热液蚀变带,构成断裂破碎带控制的细(网)脉浸染状热液脉型矿化。研究认为:卡而却卡铜多金属矿床的形成与印支期侵位、具有浅成和高侵位特点的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关系密切,产出的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与破碎蚀变带控制的细(网)脉浸染状热液脉型铜矿的成岩成矿年龄基本一致,其构造-岩浆活动背景相同,但属不同阶段、不同深度和不同部位发生成矿作用的产物,形成以接触带(或外接触带)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为主体的、成矿母岩体内的构造断裂发育部位伴有热液脉状铜矿化的复合型矿床。  相似文献   

19.
The Panzhihua mafic intrusion, which hosts a world-class Fe-Ti-V ore deposit, is in the western Emeishan region, SW China. The formation age(~260 Ma), and Sr and Nd isotopes indicate that the Panzhihua intrusion is part of the Emeishan large igneous province and has little crustal contamination. To assess ore genesis of the Panzhihua Fe-Ti-V ore deposit, two different models have been provided to explain the formation, namely silicate immiscibility and normal fractional crystallization. Silicate...  相似文献   

20.
五横岩体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中安庆-贵池矿集区月山矿田内重要的中酸性侵入岩体之一。本文对五横岩体中1个辉长闪长岩、3个闪长岩和1个二长闪长岩样品进行了锆石LA-ICP-MS U-Pb定年,得到年龄值为分别为139.6±1.6Ma、139.3±1.3Ma、140.1±1.4Ma、140.0±1.6Ma以及132.9±1.5Ma,表明闪长岩和二长闪长岩为不同期岩浆作用的产物。结合地质特征,将五横岩体划分成两个不同的岩体。基于区内已有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和成矿年代学研究,将月山矿田内侵入岩划分为两期,早期侵入岩主要为闪长岩类,成岩时代为138~140Ma;晚期侵入岩主要为花岗岩和正长岩,具有A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成岩时代123~126Ma。通过对比分析,认为五横岩体具有较好的矽卡岩型铜金铁矿床成矿潜力,其成岩成矿作用过程发生于区域挤压-拉张过渡的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