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一、大地构造研究在煤田地质工作中的意义和作用如所周知,普查找煤的地质依据,一般说来,有四个方面,(一)成煤时代不论从世界范围或是从我国全国来看,在地史中有四个主要成煤期,即石炭纪、二迭纪、三迭一侏罗纪和第三纪。在我国境内,举其主要的来说,晚石炭一早二迭世煤系广泛分布于北部;晚二迭世煤系普遍分布于南部。晚三迭一早侏罗世煤系呈小片状散布在华南各地;早、中侏罗世煤系主要散布在华北及西北(天山、祁连山等处)。晚侏罗  相似文献   

2.
我们在云南省墨江县坝溜公社下蜜地地区工作时,发现了晚石炭世含煤地层。这套地层,无论在沉积相方面,还是在岩性组合上,都明显地不同于扬子区和华南区的上石炭统;但却与我国北方的主要含煤地层上石炭统太原群有相似之处。为了与我国南方常见的上石炭统马平群相区别,我们将这一套含煤地层称为上石炭统下蜜地组(C_(3x))。  相似文献   

3.
辽宁中部地区自晚中生代以来,具有二种构造格架,并互相迭加和切割,且分别控制着晚侏罗世和早第三纪含煤地层的堆积和分布。这二套含煤地层的沉积序列极为相似,中部均有巨厚粘土岩层。粘土岩层的上、下均含有很好的煤层。  相似文献   

4.
本文論述之地区属地台凹陷沉积区,是两个相邻含煤盆地。其基底为片麻岩,硅貭灰岩,海相石灰岩,出露于煤田边緣。区內除石炭紀、二迭紀之含煤地层外,尚有二迭、三迭紀之陆相地层,侏罗紀含煤地层,第三、第四紀地层和近代沉积。石炭、二迭紀含煤地层主  相似文献   

5.
南方二迭纪地层,是我国南方最主要的含煤地层,亦是世界二迭纪地层最发育的地区之一。因此,研究南方二迭纪地层,不仅在二迭纪地层学上有重要意义,而且在认识与评价南方二迭纪煤炭资源也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桑威—基畏那煤田成煤时代属早二迭世。煤田基底为前寒武系变质岩系,其上为上石炭统依多西组,下二迭统姆丘丘玛组,上二迭统鲁呼呼组,以及白垩系、第三系、第四系地层。其中含煤地层为下二迭统下姆丘丘玛组,上煤段含煤二层(1、2号煤),多不可采;下煤段含煤七层(3、4、5、6、7、8、9号煤),其中3b、5、6号煤层全区发育,为主要可采煤层。煤层厚2-3米,夹矸多,多属复杂结构煤层,按中国煤的分类,属气煤和弱粘煤,煤的灰分高,硫分中等。主要煤层的厚度、结构及煤质特征见表1。   相似文献   

7.
张孝 《地质论评》1963,21(1):15-16
区域地层简介阜新煤田地堑两侧有广泛的前震旦纪变质岩系出露,震旦纪地层以不整合关系复于其上。地堑中心递次迭置着早侏罗世义县火山岩、中晚侏罗世吐呼鲁角砾岩、沙海页岩、阜新含煤层。早白垩世孙家湾砾岩,晚白垩世大凌河火山岩和第三纪玄武岩。  相似文献   

8.
<正>1成矿地质背景达来敖包地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西伯利亚板块东南大陆缘晚古生代陆缘增生带,属古亚洲成矿域、二连-东乌旗铜钼铁成矿带的一部分。区域出露的古生代地层以石炭—二叠系宝力高庙组最为发育;中新生界的地层主要为上侏罗统陆相火山岩,第四系覆盖面积较大。矿区出露地层为宝力高庙组一段细粉砂岩,分布在花岗岩侵入体形成的港湾内,与侵入体接触面较陡,深部见隐伏的晚侏罗世—早白垩  相似文献   

9.
安徽省煤炭资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怀雪  谢礼国 《安徽地质》2002,12(2):120-123
安徽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淮南煤田和淮北煤田,为华北型石炭、二叠纪含煤地层;其次分布在沿江江南一带的皖南煤田,为扬子型晚二叠世龙潭组、早二叠世梁山组及早侏罗世磨山组含煤地层.以安徽省最新矿产储量简表(能源矿产煤、石煤)和第三次煤炭资源预测资料为依据,对全省煤炭资源已发现的资源量、现保有资源量及远景预测资源量作了全面论述.在清理煤炭资源数量的同时,提出了我国现行的煤炭资源分类系统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和煤炭工业今后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如果陆相下侏罗统或其大部分在我国南方许多地区缺失,那么这些地区在早侏罗世的上升剥蚀,就可能大于晚三迭世早、中期(T31—T32)之间的上升剥蚀,这就影响到在寻找上三迭统烟煤地带时,使我们对成煤古地理和构造条件有不同的勾画和推想。兹提出我的一些看法,不当之处,请同志们指正。   相似文献   

11.
柴达木盆地西部中生界原型盆地及其演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柴达木中生界盆地形成时间及其盆地原型研究存在很大争议,主要原因在于对盆地内有无三叠系陆相沉积及其与上覆下侏罗统地层接触关系和中生界原型盆地形成的构造背景等问题认识不清.区域地质调查在盆地西部月牙山北发现中、上三叠统陆相地层与上覆下侏罗统地层整合接触,在此基础上,结合地表露头、古流分析及地震解释资料研究认为:柴达木中生界盆地起始于中三叠世.中生代在古阿拉巴斯套山与古昆仑山间发育一个大的近东西向展布的活动型山间盆地,盆地经历了中-晚三叠世、早-中侏罗世和晚侏罗世-白垩纪三个演化阶段,分别对应发育了中-晚三叠世坳陷型盆地、早-中侏罗世断陷型盆地和晚侏罗世-白垩纪坳陷型盆地三种原型盆地类型.中-晚三叠世盆地分布比较局限,沉积以氧化环境下的红色碎屑岩建造为主,不具生烃能力;早-中侏罗世盆地范围扩大,沉积物以暗色含煤建造为主,主要分布于现今的阿尔金山地区及其山前地带,沉积中心在阿尔金山地区.晚侏罗世-白垩纪阿尔金山快速隆升,成为主要物源区,开始分割塔里木和柴达木盆地沉积,沉积物为红色磨拉石建造.该研究对于准确评价柴达木盆地生烃潜力及合理进行勘探部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自治区正镶白旗宝立根陶海一带,在新生界之下赋存有含煤地层。前人将其确定为下白垩统巴彦花组,并以不整合关系置于上侏罗统张家口组之上。本文利用最新钻探和地震资料,从孢粉化石组合、地层层序、含煤地层岩性和地震剖面波组特征等方面综合分析后,认为这套含煤地层位于张家口组之下,层位与大兴安岭中—南部地区的红旗组、万宝组,二连地区的阿拉坦合力群以及冀北的下花园组相当,时代应为早—中侏罗世。  相似文献   

13.
渤海湾盆地临清坳陷东部自中生代以来经历了多次构造运动,不同构造时期盆地性质也不相同。本次研究对临清坳陷东部自晚侏罗世以来的构造演化历史进行了分析,恢复了上侏罗统—下白垩统的地层剥蚀量和原始地层厚度,在此基础上结合同一时期的断裂系统图,对盆地发育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临清坳陷东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处于断陷盆地发育阶段;地层剥蚀程度的强弱主要受燕山晚期运动所形成的各种构造的控制,剥蚀厚度呈NE向大小相间分布;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盆地展布方向为NNE向,地层展布主要受断层控制,厚度中心均位于断层上盘。  相似文献   

14.
太原西山系我国北方石炭二叠纪含煤地层的标准剖面所在地,区内广泛发育着一套典型的海陆交互相含煤岩系,自下而上为中石炭统本溪组,上石炭统太原组和下二叠统山西组,总厚度约180m。煤层主要集中在太原组和山西组,共有18层,可采和局部可采约8~9层。含煤地层中岩石主要以碎屑岩为主,泥岩和灰岩次之。   相似文献   

15.
民和盆地侏罗系地层划分与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和盆地是一个油、煤、气伴生的中新生代陆相盆地,侏罗系地层层序自下而上划分为下侏罗统炭洞沟组(大西沟组)、中侏罗统窑街组、红沟组、上侏罗统享堂组。中侏罗世早、中期气候温暖湿润,形成了以沼泽相煤系地层和湖相暗色泥岩、油页岩为主的生油建造,晚侏罗世至白垩纪气候较为干燥,形成了以河流相为主的砂砾岩储集建造。根据古生物、岩性、电性、含煤性、构造、古气候等地层划分对比标志,重新确立了盆地的地层系统,建立了盆地中新生界地层标准剖面,为盆地石油勘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吉林省煤炭资源赋存规律及含煤远景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吉林省主要成煤期为晚古生代晚石炭世至早二叠世、晚中生代晚侏罗世、新生代古近纪;沉积类型以海相、海陆交互相、陆相均有存在,控煤构造及成煤环境是吉林省煤炭资源赋存的两大控制因素,通过总结吉林省煤炭资源赋存规律及主要成煤期含煤地层聚煤作用特征,提出了吉林省重点应在推覆构造下、玄武岩盖层下及新近纪盖层下寻找新的煤炭资源。  相似文献   

17.
杨曙光 《新疆地质》2003,21(2):250-250
准北煤田西部(和什托洛盖盆地西部),西起色尔登,东至莫湖台,东西长约45 km,南北宽约22 km,面积约1 000 km2.含煤地层为中侏罗统西山窑组和下侏罗统八道湾组,西山窑组含煤20多层,八道湾组含煤2~3层,煤质较差,该区东北部也有八道湾组地层出露,但不含可采煤层u 1 构造活动对地层的影响 该区中生界底部缺失中下三叠统,发育有西山窑组、三工河组沉积.中生界顶部在全区缺失白垩系、上侏罗统和中侏罗统头屯河组v.构造运动造成中生界上部和下部地层在该区南北缘分布的差异性.古生代晚期—中生代早期,构造运动造成该区抬升,使之处于剥蚀状况,到晚三…  相似文献   

18.
我国东北地区在地史上晚侏罗世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聚煤期,并形成了一系列重大煤田,其煤的储量约占全区煤总储量的89.8%。1.盆地基底结构我图东北地区的晚侏罗世煤盆地主要分布于建平—铁岭东西向古隆起带,大兴安岭西坡与黑龙江东部。盆地基底结构复杂。建平—铁岭古隆起带上的平庄、(?)新、铁法等煤田盆地的基底为太古界、大兴安岭西坡的海拉尔、白音华等盆地群的基底,一般为石炭二叠系低变质岩及中侏罗统陆相碎屑岩。黑龙江东部的三江—穆棱一带的基底较为复杂,有元古界变质岩系及其花岗岩、古生界低变质碎屑岩、碳酸岩与海西期花岗岩,上三叠统—中侏罗统海相硅质岩、陆相碎屑岩与燕山期侵入岩与火山岩。  相似文献   

19.
松花江上游的中侏罗统,发育在抚松县境内的五里庄、马鹿沟、东岗、漫江等地(图1)。上部为酸性火山碎屑含煤建造,中部为中基性火山熔岩建造,下部为中基性火山碎屑含煤建造。不整合在前中生界之上。这套火山岩地层富含植物化石竟多达48个属种,属于Coniopteris-Phoenicopsis植物群晚期组合[1]。由于过去研究较差,长期以来把上部酸性火山碎屑含煤建造、误认为是晚侏罗世四道沟组火山岩,下部中基性火山碎屑含煤建造则被误认为是早侏罗世小营子组。   相似文献   

20.
工作区为一华北型、全隐蔽式石炭二迭系煤田。第四系厚约150~260米,其下依次为侏罗系、二迭系、石炭系和奥陶系。二迭系山西组和石炭系太原群,是该区主要含煤地层,其中第三层煤位于山西组下部,厚约5米,是本区主要可采煤层。含煤地层在水平方向相当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