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姚锦梅  周训  谢朝海 《现代地质》2009,23(6):1174-1179
在广东省湛江市深层承压水开采过程中,在开采区内形成了区域水位降落漏斗。降落漏斗的形成对深层承压水的化学特性产生了一些影响,具体表现为:西部和西北部铁含量低,北部铁含量高,降落漏斗附近铁含量中等。对降落漏斗内深层承压水铁分布进行演化模拟计算,结果表明,降落漏斗内深层承压水的补给可能来自北部高铁承压水、西部和西北部低铁承压水以及浅层承压水。深层承压水由这些地下水混合而成,高铁地下水是主要补给来源。降落漏斗中心区深层承压水的大量人工开采导致其铁含量升高。地下水在向降落漏斗中心区的径流过程中,不但发生了方解石、白云石和赤铁矿的溶解作用以及菱铁矿和水绿矾的沉淀作用,而且发生了Na+与Ca2+的交换、铁氧化-还原反应等一系列复杂的水-岩作用。  相似文献   

2.
大庆市地下水降落漏斗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庆市主城区长期过量开采承压水,致使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形成地下水降落漏斗.依据多年地下水开采量及地下水动态监测资料,分析了中心城区地下水降落漏斗的形成与发展趋势.研究表明,地下水降落漏斗的规模直接受开采量大小的控制,水位的变化与开采量的变化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黄永丽 《地下水》2012,(4):94-95
运城是一个水资源比较贫乏的地区,地下水是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水源。截至2008年底,全市共有机井2.91万眼,年开采量10.79亿m3,其中农业用水占到78.69%。由于大量开采地下水,地下水位加速下降,涑水盆地的两个深层地下漏斗已连成一片,并逐渐扩大。井越打越深,水井吊泵增多。为遏制地下水过量开采,从分析机井灌溉现状入手,寻找机井灌区存在的问题,提出在机井建设与管理中大力推广节水新技术等措施。  相似文献   

4.
银川平原深层地下水14C年龄校正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地下水14C年龄的校正精度取决于对地下水溶解无机碳演化过程中影响地下水14C活度主要因素的准确识别及其影响程度的定量评价。以银川平原为例,在进行银川平原承压水反向地球化学反应路径模拟的基础上,识别出影响区内深层地下水碳酸演化的主要作用并进行深层地下水14C年龄的校正。研究认为,控制银川平原深层地下水化学演化的主要反应路径为碳酸盐矿物的沉淀和长石、角闪石、石膏等矿物的溶解以及Ca-Na离子交换。地下水流路径上所发生的水文地球化学反应对路径上14C的浓度变化影响较小。地下水14C年龄校正结果表明,除补给区和承压水水位漏斗区外,银川平原承压水年龄均在2 000 a以上,属“古水”,天然条件下径流缓慢、地下水更新速度小。在承压水水位漏斗区外,沿地下水流方向,地下水年龄逐渐增大;而在承压水集中开采区,承压水的年龄明显小于路径上游地下水,潜水与承压水之间的垂向水力联系比较密切。  相似文献   

5.
曹小虎 《地下水》2010,32(6):193-194
德国HT水文科技公司地下水255型GPRS远程监测仪是水利部"948"项目引进设备,其先进性主要体现在:产品的精度、稳定性、耐用性均高于国内同类产品。该系统在德国、欧洲、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广泛应用,在国内尚无相关应用。该系统在涑水盆地地下水下降漏斗区应用后配合GW-Base8.0地下水监测系统管理软件可以较完善地解决地下水管理工作中面临的监测设备及其手段落后、准确性实时性差的问题,为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苏肇汉 《广东地质》2004,19(4):8-14
通过对湛江市区地下水开采和监测现状的分析,指出了湛江市地下水现有监测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地下水(主要为中、深层承压水)区域降落漏斗的形态特征,提出了将地下水监测由控制区域降落漏斗发展调整到以预防海水入侵为重点的布局方案,以确保湛江市区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7.
大庆市主城区长期过量开采承压水,致使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形成地下水降落漏斗.依据调查资料,分析了大庆市主要的环境地质问题.面对地下水降落漏斗、地面沉降、饮水型地方病、土地盐碱化、湖泡污染等环境地质问题,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8.
干旱盆地地下水排泄区以蒸发主要排泄方式导致水环境发生恶化,从而引发出一系列的环境问题。本文以吐哈油田南湖水源地建设为例,通过对浅层潜水和深层承压水之 间的水力了产系的分析,初步探讨了由开采承压水而引起的咸水下移、浅层咸水淡化以及地下水环境得以改善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尹念文  刘心彪 《地下水》2012,34(6):19-20,41
通过对陇东盆地长庆桥白垩系深层承压水水文地质勘探,采用非稳定流抽水试验资料,对长庆桥深层承压水的渗透系数和弹性释水系数等重要水文地质参数进行计算,并分析其可靠性。为陇东盆地深层承压水长庆桥水源地地下水资源的评价求取必要参数,对今后陇东盆地深层地下水的勘查工作具有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0.
西北内陆张掖盆地地下水温度变化特征及其指示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西北内陆张掖盆地地下水温度变化特征研究表明:最近20年(1990-2009)研究区内潜水和承压水温度分别下降了0.78℃和1.17℃,与气温升高导致山区冰雪融水和降水量增加有关;同时,人类开采取用地下水强度增大使得研究区内潜水和承压水温度变化趋势近同.盆地平原区地下水温度变化与山区气温和降水量变化成反比关系,即山区...  相似文献   

11.
鄂尔多斯盆地北中部地区地下水同位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论述了鄂尔多斯盆地北中部地区地下水中降水、湖水、潜水、承压水的同位素组成,以及利用氚法、碳──14法对地下水进行了年代学研究。利用同位素技术对地下水内、外部系统的相互关系作了论证,为合理开发利用该区地下水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田辉  刘强  赵海卿  张梅桂 《地下水》2012,34(6):44-45,110
齐齐哈尔市主城区由于长期过量开采承压水,致使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形成地下水降落漏斗。依据多年地下水开采量及地下水动态监测资料,分析中心城区地下水降落漏斗的形成于1988年枯水期,面积2.78km2,随着地下水开采量的增加,漏斗面积不断扩大,至2000年面积达102.5 km2,达到最大;随着采取相关措施,漏斗面积逐缩小,并趋于稳定。面对地下水开采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3.
资源环境水文地质问题是指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本文以山西运城盆地为例,说明深层地下水资源超采后,出现区域水位下降,形成区域下降漏斗,地面沉降,潜水下渗,浅部承压水水质恶化,生态平衡破坏。而提引黄河水,虽解决水资源不足,但导致浅层水位上升,引起土壤盐渍化,地方病加剧。杜绝水资源的浪费与滥用,改良水质,保护水资源,是改善运城盆地环境质量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地下水》2016,(1)
运城市城区水源地中深层承压水,由于持续过量开采形成了100 km~2的地下水位下降漏斗。通过对城区水源地含水系统的分析,把水位升降值看作是大气降水入渗和人工开采对含水系统输入激励的响应输出,采用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建立线性时不变集中参数系统输入响应数学模型评价可采资源量。对地下水漏斗水位恢复进行初步预测,并对已实施的两次封井限采使漏斗中心水位回复效果进行分析。针对近年城区水源地承压水水位动态变化,结合现状开采状况,提出今后封井限量开采的建议,指出封井限采措施在以地下水为主要水源的北方中小城市推广应用有着重要的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5.
关于煤层气排采动态变化机制的新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影响煤层气排采动态的几个基本地质问题,从新的视角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基于沁水盆地南缘寺河区块3号煤层上覆含水层的水文地质条件和岩石物理性质,模拟了煤层气井排采过程中储层压力降漏斗的大小,求出了储层压力降漏斗影响下煤层气解吸、产出的量值,得到的模拟排采曲线与实际排采曲线变化趋势吻合较好。本文认为,煤层中只有少量束缚水和一些重力水;煤层气井压裂增产形成的压裂缝使得煤层与顶板以上的含水层相互贯通,煤层气排采时抽排的地下水实际上应是煤层顶板上方含水层的承压水;抽水形成承压水头降落漏斗(即储层压力降漏斗),其影响范围内的煤层气得到不同程度的解吸和释放,这就是煤层气排采的动力学机制。  相似文献   

16.
崔光中  关碧珠 《中国岩溶》1996,15(1):91-101
位于中国南方的雷琼自流盆地,面积1.53×10^4km^2,被琼州海峡分割为南北两翼,盆地赋存丰富的淡水,矿泉水和热水资源,近年来由于对其南北翼的湛江和海口两城市进行了中,深层承压水大规模开采,降压漏斗降至-20~-30m并已大面积伸入海区,从而面临海水入侵的危险,作者在对雷琼滨海地区开采承压水压力场中三大压力区形成和转换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如下新概念:(1)负压区的形成是压力场第一次转换,负压区  相似文献   

17.
曾敏  彭轲  何军  赵信文  陈双喜  刘凤梅 《地下水》2018,(6):17-20,116
雷州半岛地表水资源不足,火山岩及覆盖下的地下水资源十分丰富。近年来,随着地下水开采强度的不断加大,局部地区出现区域性水位降落漏斗,受人类影响的地表"污水"开始向地下倒灌,引发承压地下水水质恶化。该文以雷州半岛东部为研究区域,以不同地区不同层位地下水质量测试数据为基础,分析了火山岩孔洞裂隙水(Y11、Y12)、浅层水—微承压水(Y09、Y16、Y17、Y18、Y23、Y24)、中层承压水(Y07、Y25)和深层承压水(Y08、Y10)的地下水环境特征,然后对各层地下水主要离子含量、地下水化学类型、常规成分特征等因素进行分析,总结了研究区地下水环境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环境整体较好,偏硅酸较高,适合生产生活用水,但近海岸近地表浅层水-微承压水受自然因素及人类活动影响较大,个别常规成分超标,极易影响中深层承压水。  相似文献   

18.
西北黑河下游额济纳盆地地下水系统研究(上)   总被引:34,自引:3,他引:34  
本文从额济纳盆地含水系统结构及埋藏分析、地下水补给与排泄、地下水流场、水化学特征、水环境同位素等方面的综合分析入手,将全盆地划分为潜水和承压水2大子系统,并进一步区分出5个亚系统及次亚地下水流系统。  相似文献   

19.
文章研究了湛江市50年来的地下水流场变化特征,得出以下结论:市区中、深层承压水经过近50年的集中开采.已形成了以人工开采区为中心的区域水位降落漏斗;浅层水一直未作为集中供水水源,未形成区域水位降落漏斗。影响地下水流场变化的因素主要为开采量,其次为地下水的开采方式及水文地质条件。  相似文献   

20.
杨平 《地下水》2008,30(4):57-58
根据山西省地下水开发利用的实际,对盆地区、岩溶泉域及重点开采区地下水动态进行了分析,并对岩溶大泉泉流量及地下水漏斗区的发展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做了重点研究,提出了地下水保护的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