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9 毫秒
1.
2003年2月24日发生在新疆巴楚的6.8级地震造成268人死亡。地震发生在塔里木盆地的西北部,靠近南天山西段山区的边缘部分。简单来说,这次地震仍然是印度板块与欧亚大陆板块碰撞导致的结果,尽管板块碰撞的边界线还在远离震区的南面近千公里处。在过去的十年中,这次地震所在的伽师地区已经发生过一系列导致伤亡的地震,包括1996年3月19日的6.7级、1997年1月21日到4月16日发生的7个6级地震、1998年3月19日6.0级、8月2日6.1级和8月27日6.4级地震,共造成48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15亿元人民币。印度板块相对欧亚板块以每年45mm的速率持续向北运动,造成了包括喜马拉雅山在内的雄伟山峰,并导致了整个育藏高原的隆升,地壳应力通过刚性和不变形的塔里木盆地向北传递,形成了天山山系并引发了类似这次地震的许多地震。虽然我们目前还不能确定这次地震发生在那条断裂上,但是在这一带确有许多类似的断裂存在。  相似文献   

2.
《地理教学》2012,(21):64-64
中国科技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汪毓明教授领导的日地物理研究组与在美科学家合作,利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日地关系观测卫星(STEREO)的数据,首次发现行星际空间中最大的等离子体团——日冕物质抛射之间的碰撞可能是超弹性碰撞,对建立更为准确的空间天气预报模式以保障航空航天安全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滑坡碰撞作用及其岸坡环境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卫宏  靳晓光  王兰生 《山地学报》2000,18(5):435-439
研究发现,高速滑坡运动到谷底时,多数会与对岩岩坡发生碰撞,使滑体前部及对岸受撞岩体表部碎裂,形成滑坡碰撞构造。由于强烈的碰撞作用,滑体内部块体之间嵌合紧密。河流下切后,破碎但嵌合紧密的碰撞体卸荷松动,岸坡稳定性随之降低。由此提出滑坡碰撞模式、碰撞构造成分,并对其岸坡环境效应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地理教学》2011,(23):62-62
一颗航空母舰般大小的小行星8日将从地球和月亮间的“缝隙”中穿过。科学家说,这颗小行星不会与地球或月亮发生碰撞,不构成任何危险,提供一个近距离研究的绝佳机会。  相似文献   

5.
资料集锦     
《地理教学》2011,(21):61-64,35
太空垃圾达"临界点"美国全国研究委员会1日公布报告称,地球上空的太空垃圾数量已经达到"临界点"。该委员会呼吁美国航天局采取措施减缓太空垃圾的影响。报告称,计算机模型显示,太空中轨道碎片的数量已多到足以持续碰撞并产生更多太空垃圾,威胁航  相似文献   

6.
准确预测滑坡滚石随机碰撞后的力学特性对滚石灾害预测与防治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探究影响滚石—壁面碰撞过程的随机因素,本文选取了碰撞过程中4个主要影响因素(入射速度、初始旋转角速度、入射角度以及碰撞角度),建立滚石随机碰撞理论模型,基于接触理论得到滚石碰撞过程中的基本方程,进而推导出滚石碰撞后速度公式,并且结合工程算例分析了入射速度、入射角以及初始旋转角速度对滚石的反弹速度、运动轨迹以及总动能的影响。结果显示:(1)滚石颗粒入射速度、角度以及旋转角速度对碰撞过程影响显著;(2)当滚石入射速度增加时,滚石碰后水平运动距离呈线性增大,垂向最大弹跳高度和碰后总动能成幂函数型增大;(3)当滚石入射角增大时,滚石碰后水平运动距离、垂向弹跳高度均呈减小趋势,前者幅度远大于后者,碰后总动能随着入射角的增大不断减小;(4)当滚石的初始旋转由顺时针变为逆时针增大时,滚石发生回弹现象,水平运动距离不断增大,垂向最大弹跳高度逐渐减小,碰后的总动能随着初始旋转的改变先减小后增大。该随机碰撞模型可为滚石的运动轨迹以及冲击能量的预测以及滚石灾害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水流冲刷沉积物生成泥石流的条件及运动规律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姚印  张新玉 《地理学报》1989,44(3):291-301
在铺满卵石的陡槽上释放不同浓度、不同流量的泥浆或清水,观测卵石在泥浆流作用下的运动,研究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和运动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当K(=rqJ)大于某临界值K_c时就会发生泥石流,但这个临界值K_c随波相泥浆浓度而变。泥石流龙头由大卵石组成,在不断摩擦和碰撞中翻滚着推进,消耗大量动能,同时控制着后续流不离散。后续流液相流速显著大于龙头,不断把能量输送到龙头,维持龙头运动。大卵石在运动中受到液相流的推动力较大,而受到的碰撞阻力较小,比龙头运动的快。因而大卵石逐渐集中于龙头。  相似文献   

8.
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启动,新课改对传统教学提出了严峻挑战,新旧教育观念的碰撞与交锋是不可避免的,譬如对“教材”的认识和使用必将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而发生深刻的变革。  相似文献   

9.
国家地理是初中地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内容性质看,国家地理属于区域地理教学范畴。为优化国家地理教学,本文结合课例提出如下一些国家地理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0.
西伯利亚板块旋转漂移运动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伯利亚板块是世界上古老的地质构造单元之一。根据板块构造理论,该板块当今的地表形态和地理位置,是其经过不断迁移,与其它板块不断发生碰撞的结果。本文试从展现板块的水平运动特点出发,着重揭示西伯利亚板块在各地质时期的运动状态,从而阐述该板块自寒武纪以来的旋转漂移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同时存在粗细颗粒的流动阻力,进行了一组专门设计的试验。分析试验资料结果表明:由细的粘土颗粒引起的粘性力与由粗颗粒引起的离散力是可以线性叠加的。离散力是由于粗颗粒相互之间的碰撞,以及粗颗粒与边壁之间的碰撞所造成的。而粘土颗粒的絮凝作用形成絮团和絮网结构,它们对粗颗粒之间的碰撞起到缓冲作用。因而当有细的粘土颗粒存在时,离散力大幅度降低。  相似文献   

12.
沙粒起跳自旋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郑晓静  谢莉 《中国沙漠》2003,23(6):632-636
运用碰撞理论建立了一个一对一的二维碰撞模型。从单个沙粒的碰撞入手,考虑边界条件的影响,计算了接触角对沙粒自旋的影响,并就松床、紧床两种情况下沙粒的自旋速度和观测结果进行了比较,得到了较好的吻合结果;然后借助概率论的知识,计算了风沙流中沙粒起跳时角速度的概率分布,并和观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发现研究结果在量级上和已有的工作是一致的,从而从理论上确定了起跃沙粒自旋速度的存在及其大小和概率分布。  相似文献   

13.
资料集锦     
《地理教学》2005,(1):42-42
“大碰撞”前青藏高原就存在 明年我国将钻第一口可燃冰探井  相似文献   

14.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不断推进并发展的运动过程,这个过程既有规律可循,又有灵活的生成性和不可预测性。从生成性资源的角度看,在教学过程中有不断涌现出的新的生命信息。不同个体经历与发展水平的差异、教学中的偶然事件、乃至失误、灵机一动等等,都会为课堂教学带来新的可能,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过程中碰撞出来的转瞬间即逝的“火花”,更具有灵性和生命力,  相似文献   

15.
青藏高原山地系统动力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毕思文 《山地学报》2001,19(3):193-200
以地球系统科学为研究思路。研究了青藏高原山地系统各圈层相互作用的统一构造动力模型、力学模型和数值模拟等。关于青藏高原山地系统动力学特征。主要研究高原山地系统现今构造应力场演化特征和高原山地系统统一构造动力模型。认为均起源于喜马拉雅运动期印度一欧亚板块碰撞引发的统一的板块汇聚动力体系和各圈层与之相应的一系列运动学和动力学过程。关于青藏高原山地各圈层力学系统描述,主要把山地各圈层块体质点作为一个力学系统来描述。求解速度向量、位移向量、密度场、温度场、应力张量等物理量和状态空间。最后求解运动方程。关于青藏高原山地系统的非稳定性问题。将给定的载荷历史分成许多小的增量步。对每一个增量步求解一个非线性边值问题。使用失稳量准则判断山地系统的稳定性。关于青藏高原山地各圈层多体系统力学描述。青藏高原是由多圈层多块体不同物质结构组成的。皆可用若干塑性、流变体、流体和弹性组成的系统模型予以有效地描述。主要研究内容有:高原山地系统碰撞隆升的分类和现象、山地主动碰撞构造体特性和山地被动碰撞体(靶体)特性等力学模型。文中初步分析和推断了演变的历史与现状。探讨了青藏高原隆升的动力学过程。  相似文献   

16.
徐忠  娄昭 《世界地理研究》2004,13(3):25-29,49
当前,世界政治形势处于动荡催生调整,调整蕴含机遇,在单极与多极矛盾的碰撞与互动中,正在形成某种更有效的机制,培育更为成熟、理性竞争的意识,促使各主要大国为世界的持久和平与繁荣共同担负起应有的责任。因此,国家经济安全是世界各国都普遍关注的战略问题。本文首先总结了就当今世界政治发展的四个特点,并在分析国际形势新变化对中国经济安全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维护我国经济安全的六点思考。  相似文献   

17.
<正>2014年末,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在北京发布《2014年中国土地政策蓝皮书》(以下简称"蓝皮书")。2015年,房地产调控基调不会改变,将继续坚持市场自发调节为主。在对2014年主要土地政策回顾中,蓝皮书认为,2014年土地政策仍然延续以往保发展、保红线、保权益的方向。其中,最受关注的《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已于2014年12月22日正式公布,将于2015年3月1日起施行,其中农房被纳入不动产统一登记范畴。  相似文献   

18.
太阳风动压的显著变化能导致沉降进入极区电离层的能量粒子通量以及磁层-电离层电流系发生扰动。磁层高能粒子沉降到极区上层大气并与中性气体碰撞所激发的弥散极光,能够对这种扰动做出相应的响应。基于斯瓦尔巴特(Svalbard)群岛新奥尔松(Ny-?lesund)地区北极黄河站优越的地理优势,我们利用安装在黄河站的极光全天空成像仪观测到了日侧弥散极光对太阳风动压增强的响应。通过2006年1月2日事件观测显示,随着太阳风动压的增强,日侧弥散极光在极光卵赤道向部分首先点亮并逐渐向高纬扩展,同时地磁环境也受到相应扰动影响。我们认为,随着太阳风动压的增强,日侧磁层顶受到压缩,磁层内波粒相互作用导致投掷角散射增强,使得沉降进入极光卵赤道侧电离层的高能粒子数密度增大,进而导致日侧弥散极光强度增强。  相似文献   

19.
论地理环境对潮汕饮食文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潮汕饮食文化作为岭南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以丰富多样,无所不食而名震南粤,享誉全国。它的形成既有历史文化的影响,也与独特的地理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湿热的气候、濒临大海、水网密布、人多地少和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百越之族与中原文化的碰撞交融等孕育了注重饮食口味“清、淡、甘、和”,汤水讲究原汁原味,小吃多样、原料丰富、佐料齐全以及工夫茶等饮食特色,在中华饮食文化中形成了潮菜流派。  相似文献   

20.
正泥石流在运动过程中颗粒之间的相互碰撞、摩擦以及颗粒与沟床、沟岸的碰撞、摩擦作用扰动空气产生声波。作为泥石流声波法预警的重要媒介,泥石流声波的特性从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泥石流的性质和规模。通过开展室内水槽实验,以泥石流容重(性质)和流量(规模)为变量,分析研究了实验变量对泥石流声波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