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乡情是国情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一方面它来自手学生的身边,耳闻目染,实实在在,能使较为抽象的国情知识形象化、通俗化、具体化;另一方面通过乡情知国情,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性.运用熟知的乡情材料旁证国情,理透情真,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相似文献   

2.
陈国南 《地理译报》1997,16(1):75-79
资源与国情文献馆是中国科学综考会下属的一个中小型专业图书馆,藏书不过6-7万册,但是经过这几年的努力已形成自己的四大特色:综合考察文献、资源文献、国情文献及其数据性文献,其中后者在全国已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3.
行政区经济作为中国特有国情背景下的一种体制性产物,虽然必将会被区域经济一体化所代替,但对仍处在经济转型时期的中国,依然影响着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它也对中国的旅游资源开发带来了有利的和不利的影响,必须采取消除地区壁垒、加强区域旅游开发合作,明确旅游开发目的,科学规划,淡化旅游开发中的政府主导思想,加强旅游立法工作等一系列措施来消除不利影响,从而使中国的旅游产业朝着健康、科学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4.
《地理教学》2001,(3):5-7
中国科学院国情分析研究小组发表题为《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构建中国资源安全保障体系研究》的第八号国情报告。这一报告对于广大地理教师进一步了解我国国情,对学生正确进行国情教育将会有很大帮助。本刊据《科学时报》摘登报告中的三个主要结论,分两期刊出。  相似文献   

5.
我国国情数据的更新是很快的,地理国情教育要跟上国情变化发展的步子,这是毋庸置疑的。汇集我国国情的最新数据,并非要求学生记住,目的在于与时俱进,配合地理教材,提供借鉴参考,更新国情观念,理解基本国策。新数据反映了新成就,揭示了新目标,引发了新思考。  相似文献   

6.
城市发展战略要有阶段论观点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我们要寻找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城市发展道路“,这是最近很多人在议论的事情。不言而喻,这应包括两方面的研究:一是城市发展普遍规律的研究;二是中国城市发展特殊条件的研究。符合中国国情的城市发展道路是城市发展普遍规律在中国特定条件下的表现。  相似文献   

7.
“中国西部”这一主题,在初中地理的课本上没有出现,但中国西部,特别是西部大开发,是新世纪全国上下都在议论的一个激动人心的话题,在各种媒体中频频出现。为了使学生理解为什么要开发我国西部地区,为了对学生进行国情、国策教育,结合“中国地理”知识,在学完“中国地理”的基础上,针对初二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设计了“巾国西部”这一教学内容,安排一课时,着重了解中国西部的自然特征。  相似文献   

8.
通过建国后人口对经济增长方式影响的历史考察和现实分析,指出了实现这一转变的主要困难,并提出了从中国人口国情出发,实现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的原则思考和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9.
土地利用转型--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综合研究的新途径   总被引:23,自引:5,他引:23  
该文简介弛土地利用转型这一新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综合研究途径,借鉴国外土地利用转型研究成果,结合我国国情,分析了在中国开展土地利用转型研究的局限性,并选取主要由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程度的差异而导致在同一时段内含有不同土地利用转型阶段的长江沿线样带为研究区,来开展中国的土地利用转型研究。  相似文献   

10.
傅亚维 《地理教学》2007,(12):26-28
一、调整“人口增长”专题教学策略的由来 人口问题是关系到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我国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1/5之强,中国人口的增长、发展和变化对世界人口的发展变化影响很大。上海高中地理新教材中的“人口增长”专题,是通过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金字塔图的分析、讨论,使学生认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人口问题,理解两类不同国家人口问题和人口政策的差异。因此,“人口增长”专题是对学生进行我国人口国情和人口政策教育的好教材和好机会。  相似文献   

11.
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地理社会室编写,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现行高三地理选修课本,是建国以来中学地理教材改革的重大举措。它以初中区域地理和高一系统地理为基础,一方面吸取了原教材的许多成功经验,另一方面注意克服原教材的不足,针对高三学生的特点使教材更系统,更具综合性,同时,在加强国情知识教育、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加强直观性和教材的可读性、激发学生兴趣等方面作出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地理教学》2013,(5):64
正11月27日,地理国情普查试点启动会在中国测绘创新基地举行,地理国情监测这项重大开拓性工程正式拉开序幕。此次地理国情普查试点工作从2012年11月开始至2013年3月结束,涉及11个省区市,覆盖31万平方公里国土。试点工作的主要任务包括:选择具有不同地域特色的试点区域,有针对性地收集专业资料,进行数  相似文献   

13.
以构建高效信息传输网络为代表的全球信息化浪潮正在蓬勃兴起。这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对人类社会的一次革命性变革。在即将来临的信息社会中,信息资源将成为人类生产资料的第一要素。从世界范围看,信息产业从传统的第三产业中分离出来,成为一种独立的新兴产业的趋势已日益明显。信息产业可以成为中国跨世纪发展的支柱产业和具有持久效能的新经济增长点。加快发展信息产业,也是中国根据自身的国情,建立资源节约型的国民经济体系,实现“两个转变”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4.
《地理研究》2001,20(1):75-75
江泽民主席题写书名,由国家环保总局和中国科学院主持,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国家环境监测总站和中国人口与环境研究会主编,并在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统计局、卫生部等单位参与下编制完成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地图集》(中、英文版)已由科学出版社出版。 该图集为八开本,270页,共有183幅不同类型的地图和18万字的文字说明,并附有200多幅图片。这是迄今出版的第一部全面综合反映我国人口、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状况的大型图集。它的出版得到了欧洲共同体、联合国粮农组织、福特基金会、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组织的资助。 图集是一部权威性科学文献,对认识和分析我国国情、制定国策具有重要的科学参考意义,也可为各级政府决策和管理部门、环保机构、科研院所等使用。 (本刊编辑部摘编)  相似文献   

15.
新书介绍     
由国家科学技术部组织编写的“国情”系列丛书,将于2001年3月由开明出版社出版。其中由中国林科院研究员黄鹤羽、国家科技部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主任王志学主编的《中国林情》一书,以林区、林农、林业为主线,系统、完整和全面介绍了中国林业的基本情况,包括现状、成就、经验和存在问题,提出了发展林业的目标、趋势、任务和重点以及应采取的对策。该书提供了大量的史实资料,内容丰富,结构合理,层次清晰,论述全面,对林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是领导部门决策的参考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论国家公园的公益性、国家主导性和科学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陈耀华  黄丹  颜思琦 《地理科学》2014,34(3):257-264
国家公园作为一种严格保护并合理利用自然文化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和举措而在全球得到普遍认可和蓬勃发展。国际上的国家公园因为国情不同而有多种体制模式,但是国家公园的根本特性是共同一致、必须维护的。公益性、国家主导性和科学性这三大特性是国家公园的根本特性,其中公益性是国家公园设立的根本目的,它包括了为公众利益而设、对公众低廉收费、使公众受到教育、让公众积极参与等方面,而国家主导性和科学性则是践行公益性的两大保障,前者要求国家确立、国家管理、国家立法、国家维护和爱国主义教育,后者则要求建立科学的国家公园体系、科学的规划、科学的分区和科学的经营利用等。中国国家公园的建立,面临着国情特殊、现行保护地多头管理、保护利用压力大等问题,应该利用风景名胜区等保护地开展试点,制定统一的中国国家公园标准,采用准入制度,并逐步探索统一的管理体系和法规体系,最终建立统筹管理的、中国特色的国家公园制度。  相似文献   

17.
地理国情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是全面获取地理国情信息的重要手段,是掌握地表自然、生态和人文地理要素的基础性工作。是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该项工作的实施,对于地理国情监测的常态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旅游业”教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初中地理教材“中国的旅游业”一节,包含了资源、环境、化、民族、风俗等诸多方面的内容,是对学生进行国情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教材。  相似文献   

19.
《地理教学》1993,(2):48-48
为了强化地理课程在提高全国民族素质中的重要作用,广‘泛地进行国情、爱国主义、德育、教材教法、教学手段、两考、地理学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的重要作用等内容交流和研讨。决定于1993年7月26日至30日在上海南空招待所(场中路243号,邮政编号200433,兰城酒家)举办研讨会。  相似文献   

20.
从耕地面积、单产潜力和中国、日本、韩国的类比问题出发,结合中国土地资源生产潜力及人口承载能力研究,讨论布朗的“谁来养活中国”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更好地养活、养好中国人的四项基本对策:(1)保护耕地,开发荒地,提高复种,保持农作物播种面积的稳定性;(2)努力提高单产水平,集中力量建设八大片商品粮基地;(3)面向全部国土,积极开发山区与海洋,广辟食物资源;(4)控制人口增长,提倡适度消费,建立适合国情的动植物产品并重型的膳食营养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