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高中地理教材中的活动归类 就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教材而言,“活动”栏目按能力要求分为“思考”、“探究”和“实践”三种类型。《地理Ⅰ》、《地理Ⅱ》、《地理Ⅲ》三册必修教材共有“活动”193处,根据教学实践,我们将活动分为以下几种主要类型:  相似文献   

2.
周瑾 《地理教学》2004,(3):15-16
地理新课程不再是单一的、理论化、体系化的书本知识,而是以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着眼于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新的理念、新的教材、新的评价,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教师到底应该怎样做,才能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  相似文献   

3.
《地理教学》2010,(19):F0002-F0002
从本期开始,我刊开辟“外国教材选读”栏目,不定期节选国外最近新出版的中小学地理教材或科学教材,以期与广大读者共同了解国外地理教材的现状。不同国家地理的编写体例、编写技术、栏目设计、内容选取等方面均与我国教材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希望“外国教材选读”栏目能够为读者提供鲜活的国外地理教材资料,在阅读中反思我国教材编写中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4.
王燕 《地理教学》2007,(8):21-22
本文以湘教版高中地理实验教材书为例,谈谈在教学中如何处理教材中“活动”栏目。  相似文献   

5.
征稿     
《地理教学》1995,(2):45-45
“初中地理”“高中地理”是本刊的两大主要栏目,其刊登的文章都是直接为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服务。在全国地理课程教材改革深入进行的今天,本刊决定加强这两个栏目,把它们办得更加生动活泌,贴近教学实际,增强期其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6.
新一轮课改中,“用教材教”的教材观正在逐步为广大教师所接受。“用教材教”是针对“教教材”而言的,亦被称为“教材的二度开发”。从教学层面讲,教材的二度开发须经过“认识教材”→“理解教材”→“活用教材”三大步的跨越。  相似文献   

7.
课堂教学中,适时适量的根据教材内容开展游戏活动,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有利于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同时还有利于教材中的重点难点突破。例如,“世界陆地自然带”一节教材,内容繁杂,难于掌握,教学中我先制作了一些景观道具(画有自然带纬度的面具,各自然带代表植物的面具,各自然带代表动物的面具)做游戏时,把学生分成三组,一组持纬度位置的面具,其他两组分别持代表植物和代表动物的面具,然后做“找家园”的游戏。  相似文献   

8.
白玲 《地理教学》2011,(9):7-10
一、地理“活动”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机械照搬“活动”的多,深入理解“活动”案例功能的少尽管课程改革实施已经多年,教师们对“用教材教”也已经耳熟能详,但受惯性的传统教学思想影响,一些教师在新课程教学中还常常将地理教材奉为“圣旨”,对教学内容不敢越雷池一步,对如何“用教科书教”还存在着某些困惑。一方面,机械照搬和使用教材中“活动”栏目所提供的案例,不考虑“活动”内容是否适用  相似文献   

9.
案例教学能使高中地理的教学做到三个转变:变“课堂”为“学堂”,变“讲师”为“导师”,变“教材”为“学材”,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选编学习案例,能引导学生挖掘教材中的创新能力因素,给学生更多的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从而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本以《8.2环境问题产  相似文献   

10.
本节教材是在第五章“地球上的生物、土壤和自然带”及第六章“自然资源和资源保护”之后安排的,这三部分教材前后呼应,互相联系,有利于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农业生产发展和分布的基本原理知识。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中学新课程改革中,已经确定了“国家教材”、“地方教材”、“校本教材”三个层次的教材体系。在中学地理教材体系中,国家教材已经采用“一纲多本”的方式,出现了人民教育出版社版、湖南教育出版社版、上海教育出版社版、中国地图出版社版等等中学地理教材;原有的地方教材《乡土地理》也有所发展。有的学校根据本校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刘大华 《地理教学》2010,(11):29-30
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对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现行各种版本的初中地理教材中都设计了“阅读材料”栏目,这些阅读材料取材广泛、内容生动有趣、篇幅短小精炼,同时还配有大量的图片,有效拓展了教材内容。这些“阅读材料”的出现体现了课程标准所提倡的“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构建开放的地理课程”这两大基本理念的同时,也给实际的教学实践提供了充足的教学资源,使得课堂教学内容具有很强的层次性和弹性,有利于教学活动的灵活展开。  相似文献   

13.
南京于世华老师的《从“雕版”到“活字”:“用教材教”另解》一文的题意是“教教材”就像雕版印刷,教材好比雕版,教出来的学生只是一个模子印出来的,“用教材教”就像活字印刷,教材好比字库,教师引导学生使用,学生可以创造出个性化的作品。而笔者写这篇文章是自己第三次教这个教材了。  相似文献   

14.
杨燕 《地理教学》2005,(2):24-26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把教材“奉若神明”,对教材安排的课时、进度、章节、逻辑体系乃至观点不敢作丝毫调整变更,而新课程强调,教材是“教学材料”,而不是“学校教学事实上的唯一依据”,教材仅仅是一种充满了变数和弹性的课程资源,所以,教师可根据教学的需要大胆地处理教材,灵活地选择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教育改革已成为世界性的浪潮。早在六十年代,育才中学在我国教育界率先进行了教改尝试。七十年代末期,段力佩校长在总结教改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读读、议议、练练、讲讲”八字教学法。这一教学法,实际上是台乎世界性改革形势的,是对传统教育的挑战。1991年,上海市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方案出现了。随之,上海的高中地理学科也提出了相应的课改方案。方案的推出,为“读读、议议、练练、讲讲”八字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应用提供了很好的舞台。  相似文献   

16.
史新强  江晔 《地理教学》2009,(12):37-39,19
《地理:地质学、环境与宇宙》是由浙江教育出版社编译发行的美国高中(9-12年级学生)主流理科教材中的地理教材。全书条理清晰,内容丰富,由“地球科学”、“地球的构成”、“地表的演化”、“大气圈与海洋图”、“动态的地球”、“地质年代”、“资源与环境”、“地球之外”八个单元构建了完整的知识体系。有不少地方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7.
张玲 《地理教学》1994,(3):27-28
地理新教材(人教版),改变了原旧教材的呆板面孔,“东南亚”一章仅用三课时就完成了教学任务。七个国家,仅讲了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国家——新加坡。课本编写的最大特点就是突出了区域特点。这样,教师好讲,学生爱学、好记。我认为;“东南亚”一章新教材编写与旧教材比较,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18.
话说古城阆中街道名称的由来,民间,流传着一则顺口溜:“阆中的城是名城,名城的街道多古名,街名的由来多传说,因史得名的难数清。”的确,阆中的古街名是历史的载体,它有许多生动的历史故事。如三陈街和管星街名的由来,它不仅是传说,而是历史,是活生生的历史故事。城东的三陈街,街名中的专名“三陈”,是北宋状元陈尧叟陈尧佐、陈尧咨等陈氏三兄弟的简称。“三陈”的父亲陈省华是五代后蜀和北宋时的重臣。家中富实,经常得到政府的赏赐。但他家用很节俭,日常生活大都自己料理。“三陈”小时候在城郊锦屏山走读,后又在东郊嘉陵江…  相似文献   

19.
陈红 《地理教学》2006,(10):36-38
美国中学地理教材《Geography:The World and Its People》注重让学生在做中学。教材中最引人注目、使学生最感兴趣的就是“地理实验室”活动。“地理实验室”活动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背景知识;信不信由你;实验材料;操作步骤;实验活动报告;进一步探究。下面选取了教材中的四个活动。  相似文献   

20.
李功爱 《地理教学》2005,(12):33-35
新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在第三部分“内容标准”中,提出了在地图学习过程中进行“实地踏勘并绘制校园、社区等小区域的平面草图”的“活动建议”。在我国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和教材中,引入“社区”这个词还是第一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