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卫星遥感资源调查数据库(以下简称S-NIDMS)是为满足草地、小麦、土壤水分卫星遥感监测与服务研究—遥感技术在农业上应用研究课题(以下简称课题)等多方面需要,用FoxBASE+专门建立的一套多功能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完成对动态监测、环境因子监测、资源调查数据等的存贮、管理、查询、分析和多种方式输出任务。本文将扼要介绍系统的组成、功能及使用。  相似文献   

2.
《气象科技》2001,29(2):64
为了向广大读者介绍近来年我国农业气象情报预报业务和科研成果,《气象科技》编辑部将于2001年9月出版增刊一期。增刊的论文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①Windows平台的农业气象情报预报业务服务系统的设计与开发,Maplinfo在农业气象业务服务中的应用和基于GIS的作物长势卫星遥感监测服务系统;②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产量气象影响的评价模型;③2000年我国粮食作物大幅度减产原因分析;④2000年农业气象条件对水稻、小麦、玉米、大豆、棉花等作物的影响;⑤近年国外农业气象情报、预报科研和业务进展概况。 《气象报技》编辑部 (边益)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极轨气象卫星遥感监测业务应用系统是建立在对极轨气象卫星遥感监测接收系统、图像处理系统、MAPINFO地理信息系统和多年的遥感监测业务服务的基础上。主要包括轨道报计算、资料预处理、有关遥感监测产品制作、服务产品分发、量化考核等模块。可提供适时的植被、干旱、积雪、火情等多专题的区、盟、旗(县)各级行政区域的遥感监测服务产品。在产品制作和发布的过程中系统实现了图像自动控制、自动叠加边界、自动叠加盟市旗县名称、自动挖图、自动压缩、分发服务产品和量化考核等功能。  相似文献   

4.
基于遥感与GIS集成的土壤墒情监测服务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遥感与GIS集成土壤墒情监测服务系统运行于Windows平台,基于遥感与GIS集成技术,利用热惯量法、植被缺水指数法、植被温度条件指数法和单时相资料回归法等多种模式计算土壤含水量。在遥感监测与墒情分析中考虑背景地理信息的影响,提高了遥感墒情监测的精度和服务水平。该系统具有多种墒情模式计算、图像显示、图像叠加、统计分析、模板处理和输出等功能。应用该系统得出的2005年4月河南省遥感墒情分布图和干旱面积与实测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5.
1987年以来,山西省在遥感监测大面积小麦长势和产量上,应用了气象卫星资料和微机图像处理系统,大大提高了遥感监测的及时性.去年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办公室决定在北方晋、冀、鲁、豫、苏、皖6省进行冬小麦遥感动态监测试验,共设8个监测区,包括10个行政地区(市),35个县(区)  相似文献   

6.
GIS支持下的复杂地形区冬小麦长势遥感监测方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不同的地形,地貌和气候生态系统对小麦生长发育影响很大,也限制了小麦长势卫星遥感监测的精度。在分析豫西半山丘陵区不同地形(河川、丘陵)和气候生态条件(水热条件)对小麦生长影响的基础上,基于EPPL7地理信息系统(GIS),采用扫描、数据格式转化,建立数据库等方法,将NOAA/AVHRR遥感资料和地形图,土壤图,年降水量图,年平均气温图,政区图等图件集成起来,并进行了监测区分层;根据系统监测和抽样调查  相似文献   

7.
孙涵  居为民  汤志成 《气象》1997,23(12):18-20
介绍了江苏省农业气象与卫星遥感中心开发的气象卫星资料微机处理系统软件的主要特点,功能和运行环境。该系统具有较强的遥感资料处理功能。显著的技术特点,适合于省级和省级以下气象部门开展气象卫星遥感研究和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8.
用遥感监测土壤水分数据和实测数据或相近年代相同物候期实测数据相对比,0~10cm深土壤水分遥感监测的精度一般都超过80%,有的超过90%,遥感监测土壤水分等级图与土壤水分垂直分布规律相吻合,土壤水分遥感监测模型与服务系统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9.
遥感图像处理系统ENVI及其在MODIS数据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美国遥感图像处理系统ENVI的主要功能,包括数据接口、交互式分析功能、波谱工具、矢量处理功能、及遥感图像处理功能等。并将MODIS影像(HDF数据格式)在NEVI中进行了处理分析,包括数据读入、影像几何校正、监督分类和制图。应用证明,ENVI可以处理最先进的卫星数据格式,在高级遥感图像处理和高光谱影像处理方面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采用BORLANDC3.1在WINDOWS下设计开发的草地、小麦和土壤水分卫星遥感动态监测系统进行了概述,以便人们对该系统有所了解。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喀左县小麦栽培面积不断扩大,由于所用品种时间长,混杂退化现象严重,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小麦品质和产量。欲想进一步增加小麦单产,提高品质,急需更换新的品种,以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K系小麦(暂定名)是我们经过3年田间试验,从北京农业大学引进的G215中系统选育出的新品种,其具有品质好、产量高、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  相似文献   

12.
耿令平 《山东气象》1996,16(3):62-66
介绍我省“极轨气象卫星遥感动态环境监测系统”,主要包括系统配置、卫星资料的接收、处理、软件开发、产品服务等子系统和资料产品库  相似文献   

13.
为收集管理应用新型地基遥感设备观测的海量、多源、实时数据,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设计并搭建了超大城市观测数据系统平台。系统基于主流Web开发技术和分布式列存储集群方式MySql数据库,具备数据实时传输、监控、存储、分析、显示和共享等功能,实现了新型地基遥感观测数据管理规范化、产品服务多样化、资料共享便捷化。该系统平台既提高了新型地基遥感设备数据的支撑保障能力,同时分钟级廓线数据产品满足了短临天气预报对实时数据的高时效需求。目前,平台已在部分城市中推广应用,为地基遥感设备业务化运行提供全面的平台支持。  相似文献   

14.
气象出版社出版的《冬小麦生产气象保障概论》(以下简称《概论》,是正研级高工史定珊和笔者多年从事小麦气象研究和业务服务的系统总结,“是一本小麦气象服务的实用性科学专著”(程纯枢)它围绕冬小麦生产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5.
用卫星遥感资料反演气象参数的误差分析及数值试验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首先从理论分析入手,定性地探讨了用气象卫星遥感探测辐射测值反演气象参数的误差特性,进而用同步物理反演法进行了反演误差的数值试验,定量地揭示了反演误差的来源及特性。这些理论分析和数值试验对设计遥感系统、提高反演精度等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北方冬小麦卫星遥感监测及估产业务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郁竹 《气象》1992,18(11):14-16
该系统是国家级和省(市、区)级气象卫星遥感动态监测及估产的业务系统。该系统于1990年投入业务运行,产量预报的精度达95%,在实际服务中取得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钱锦霞  郝智文 《山西气象》1997,(1):25-27,32
农业气象情报服务自动化处理系统建设现状钱锦霞郝智文(山西省卫星遥感减灾服务中心030002)0引言制作农业气象情报必须随时了解各地的农情、灾情等基本情况,首先遇到的就是要解决实时资料问题。起初我们一直沿用省台已译好的资料做一些粗略的分析,质量和时效得...  相似文献   

18.
卫星遥感以其对地面长期、大范围、多时次的监测 ,在对地面生态环境的监测以及对农作物产量预测服务等方面有着其它方法不可比拟的优势。 NOAA系列卫星从资料接收的 1 A5文件到形成图像信息、统计结果、对比分析等产品 ,各地都作过大量工作[1] 。但针对地县级应用特点 ,面向地 (市 )、县服务的应用软件却很少。为此 ,开发了咸阳市农业遥感综合应用系统 ,力图从面向地 (市 )、县一级的角度开展服务工作。1 系统的设计原则和思路系统以接收的 1 A5文件及由 1 A5文件生成的 L DF局地文件为处理对象。考虑地理信息、卫星星下点的精确定位、…  相似文献   

19.
大气探测新技术归纳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一)遥感技术;即在远离目标物的地方,接收或感应目标物的信息,如电磁波(红外、可见光、微波)光波、声波等。从而判断目标物状态的技术。它分为主动遥感(有发射和接收系统)和被动遥感(只有接收系统)两类。主动遥感有:①声雷达(如北大地球物理系的)它连续发出声脉冲音频信号并不断接收其散射回波信号,自动绘出奇妙的二维回波图,可分析各种逆温、热羽、重力波、下泄流、雾、海陆风等。②多普勒声雷达:(如国家气象局气科院的)它发射双频声脉冲,检测回波信号的频移,根据多  相似文献   

20.
为了使气象卫星遥感工作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速科学技术向生产力转化和向社会扩散,同时也为“塔里木盆地气象卫星资料应用业务化的试验研究”工作更好地开展,达到边监测、边研究、边服务的目的。遥感中心于1994年2月25日成立了春季服务决策小组,计划以卫星遥感为手段,遥感信息和研究成果为内容,不定期地编写服务信息材料和向有关单位领导汇报情况或者邀请有关单位来参观、探讨。从领导布置找上门来的被动服务转变为送上门去的主动服务。具体的服务内容为全疆各地的积雪监测,林火监测,利用声像系统制作天气预报。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