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2 毫秒
1.
华北地台与秦岭地槽构造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边界问题或构造关系问题,一直是地质学家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华北地台与秦岭地槽构造关系的实质是洋壳与陆壳的矛盾统一和相互转化。中晚元古代时,秦岭地槽为洋壳演化区,华北地台为陆壳区,幸岭洋壳板块俯冲至华北陆壳板块之下:黑沟—铁炉子断裂相当俯冲带,其北洛南—栾川断隆是陆壳被改造而具陆缘弧性质;陆缘弧发展晚期在其南缘发育有弧前坳陷;陆缘弧之北的熊耳断坳则为弧后裂陷盆地;陆缘弧与弧后裂陷盆地之间的马超营—石门断裂为前陆断裂带。因此,秦岭地槽与华北地台的具体界线应以中晚元古代时大洋与大陆的分界线——黑沟—铁炉子断裂为准,而马超营—石门断裂仅为陆壳改造区内次级单位的分界.  相似文献   

2.
北秦岭南缘弧前盆地沉积作用及盆地发展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孟庆任  于在平 《地质科学》1997,32(2):136-145
秦岭被商丹缝合带分为北秦岭和南秦岭两个部分,在北秦岭南缘残留着与俯冲作用相关的岛弧火山岩以及弧前沉积体。对沿海丹带两个地区(黑河地区和黑山地区)弧前沉积体岩相组合和相序的研究显示,它们主要由深水浊积岩系。火山碎屑岩,扇三角洲沉积以及局限性台地碳酸盐岩和陆棚碎屑岩组成。总的沉积序列显示向上变浅趋势,但在弧前内侧边缘则表现为向上变深趋势。两个不同地区岩相和相序的差异明显受物源、海平面变化以及特别是构造作用的挫制。深水浊积岩系所反映的线状物源供给形式、扇三角洲体系的发育和其内部不同沉积段反复重叠的特征指示一种活动构造环境。弧前区构造发展一方面与其前部加积或下部垫底作用有关,另一方面则在很大程度上受由斜向俯冲而导致的伸展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秦岭被商丹缝合带分为北秦岭和南秦岭两个部分,在北秦岭南缘残留着与俯冲作用相关的岛弧火山岩以及弧前沉积体。对沿海丹带两个地区(黑河地区和黑山地区)弧前沉积体岩相组合和相序的研究显示,它们主要由深水浊积岩系。火山碎屑岩,扇三角洲沉积以及局限性台地碳酸盐岩和陆棚碎屑岩组成。总的沉积序列显示向上变浅趋势,但在弧前内侧边缘则表现为向上变深趋势。两个不同地区岩相和相序的差异明显受物源、海平面变化以及特别是构造作用的挫制。深水浊积岩系所反映的线状物源供给形式、扇三角洲体系的发育和其内部不同沉积段反复重叠的特征指示一种活动构造环境。弧前区构造发展一方面与其前部加积或下部垫底作用有关,另一方面则在很大程度上受由斜向俯冲而导致的伸展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文选取秦岭商丹断裂带以南,南秦岭刘岭群以北的弧前沉积体为研究对象,研究扬子板块向北秦岭俯冲的运动学特征。这套弧前沉积体产状北倾,矿物拉伸线理为倾向线理,岩片强烈褶皱,断裂发育,表现出由北向南逆冲的运动学特征。利用糜棱岩与云母石英片岩中矿物变形温度计,结合石英C轴组构估算岩石变形温度集中在400℃~550℃之间。结合其所处的构造位置,本文认为这套强烈变形的岩石构造组合体形成于秦岭古岛弧弧前沉积背景,在扬子板块向北秦岭俯冲过程中,北秦岭沿着商丹带由北向南逆冲形成。后期又遭受商丹韧性剪切带左行走滑活动的改造。  相似文献   

5.
赵剑畏 《江苏地质》2000,24(2):75-80
在介绍郯庐断裂东西两侧EW向构造基本特征的同时,从将秦岭带理解为高级协和函数和边界条件差异及构造复合等方面具体探讨了下述问题:为什么秦岭东延后构造形迹显得宽散零落?NE向的苏鲁变质岩构造带何以也成为秦岭构造带的成份?重塑了“老淮阳弧构造”,指出在郯庐断裂东侧,古老的秦岭带发生北移,中新生代秦岭带又在原水的纬度上产生,其构造形迹北抵海州湾两侧,南达杭州湾附近。还探讨了该区高压变质带的形成深度和动力学  相似文献   

6.
秦岭造山带东段秦岭岩群的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20,自引:14,他引:6  
时毓  于津海  徐夕生  邱检生  陈立辉 《岩石学报》2009,25(10):2651-2670
对东秦岭地区的陕西省洛南县、宁陕县、长安县和河南省淅川县出露的四个秦岭岩群变质岩进行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表明,样品主要由变质火山岩和变质沉积岩组成.详细的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三个正变质岩均形成于新元古代早期(971~843Ma),而副变质岩中富集大量新元古代碎屑锆石,根据最年轻的谐和年龄(859Ma)和早古生代的变质年龄,推测其沉积时代为新元古代中晚期.因此,北秦岭南部的秦岭岩群的变质岩主要由新元古代早期的火成岩和新元古代中晚期的沉积岩组成.变质作用主要发生在加里东期,局部有燕山期的变质作用叠加.指示北秦岭的造山作用主要发生在早古生代.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还显示秦岭岩群的新元古代火山岩均形成于火山弧构造环境,沉积岩沉积于大陆弧-活动大陆边缘环境,指示秦岭造山带在新元古代早期是一个火山弧.秦岭岩群的火山岩和沉积岩在形成时代和构造环境方面与扬子克拉通西缘的特征非常相似,表明位于北秦岭造山带的秦岭岩群应归属于扬子克拉通陆块,是扬子北缘的一个大陆边缘弧.  相似文献   

7.
米家沟红柱石矿位于祁、吕、贺山字型构造体系前缘弧西翼与秦岭东西构造带北秦岭褶带的复合部位,其上叠加有陇西系和武都山字型构造体系。区内经受了多次构造运动,以印支期为主,表现为强烈的酸性岩浆的侵入活动和褶皱运动。现将主要地质特征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北秦岭小寨变质沉积岩系的地质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亚林  王根宝 《沉积学报》1999,17(4):596-600
原岩恢复、沉积建造及变形变质综合研究表明,北秦岭小寨变质沉积岩系属活动陆缘性质沉积建造,形成于二郎坪弧后盆地消减俯冲带的海沟盆地-海沟斜坡环境,是古俯冲带的重要证据之一,其变形序列反映了弧后盆地构造演化过程,并与构造混杂岩、俯冲型花岗岩及高压变质带一起构成相对完整的古俯冲带标志,为探讨秦岭古生代板块构造演化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9.
东秦岭二郎坪弧后盆地双向式俯冲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二郎坪弧后盆地是北秦岭早生古代活动大陆边缘沟-弧-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今二郎坪岩群是古弧后盆地的物质残存,记录了盆地演化方式和过程,沉积建造和岩浆作用研究发同,在二郎坪弧后盆地南北两侧各发育一套活动型陆缘沉积体系和一系列府冲型花岗岩,变形构造解析反映出主造山期早期沿弧后盆地两侧各形成一套韧性推覆构造系,并具对冲型几何学样式,为俯冲带典型构造,综合分析表明,弧后盆地在造山早期分别俯冲于南部秦岭古岛弧和北部宽坪古陆之下,具双向式俯冲特征。  相似文献   

10.
庐枞火山岩盆地位于华北地块和下杨子地块的接合部,淮阳山字型构造前弧东翼和秦岭纬向构造带及郯庐断裂带的交汇地区.主要由晚侏罗一早白垩世陆相火山岩构成,四周为区域性深断裂所控制;地质构造复杂,  相似文献   

11.
论武都复合型斜叠弧形构造及其控矿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杜子图  吴淦国 《现代地质》1998,12(4):532-536
摘 要  武都弧形构造构成西秦岭地区主要构造格局‚它是由礼县弧、武都弧、文县弧和白 马弧构成的一个复合型斜叠弧形构造系统‚其弧顶呈 NE 向斜叠‚东翼向 NE 向收敛归并‚西 翼向 NW 向散开。其主要活动时期为燕山晚期—喜马拉雅期‚是在 SN 向挤压构造应力场作 用下‚并受到东部 NE 向龙门山构造带和西部康藏地块的边界约束作用‚地壳表层发生由北 向南的不均匀推挤而形成的。它对区内金矿床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表现出明显的构造成矿 专属性‚且具有显著的弧顶控矿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秦岭造山带内的早古生代丹凤交火山岩系岩石组合和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探讨了该变火山岩系的形成环境和构造意义,指出丹凤变火山岩系为秦岭古洋内弧地壳的构造残片。  相似文献   

13.
秦岭-大别新元古代-中生代沉积盆地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岭-大别造山带处于中央造山带的东部,经历了复杂的构造-沉积历史.在系统分析研究区4个二级和13个三级构造单元岩石地层、化石组合、同位素年代学及构造学等资料的基础上,划分出18个沉积盆地类型,并讨论新元古代-中生代构造-沉积演化:(1)新元古代-早古生代:商丹洋以北的北秦岭为岩浆弧和弧前盆地;南秦岭为陆内裂谷-台盆、台地-陆缘裂谷发育阶段;大别-苏鲁为陆内裂谷-台盆台地发育阶段;(2)晚古生代:北秦岭为海陆交互陆表海;勉略洋于泥盆纪开启;南秦岭为弧后陆棚与台盆台地并存发育阶段;(3)三叠纪:陆陆碰撞造山,全区进入前陆盆地发育阶段;(4)侏罗纪-白垩纪:断陷盆地和压陷盆地发育阶段.   相似文献   

14.
秦岭造山带主要大地构造单元的新划分   总被引:48,自引:6,他引:42  
根据近年来的地层、沉积、岩浆-火山和构造变形及岩石地球化学等方面研究新进展,结合前人的成果,按照大地构造相单元划分原则,将秦岭造山带分为13个主要构造单元: ①华北南缘陆坡带,包括第一层序的青白口系大庄组、震旦系罗圈组和寒武系,与之对应的豫西栾川群;第二层序的奥陶纪陶湾群;②北秦岭弧后杂岩带,以宽坪群和部分二郎坪群中的基性火山岩与碳酸盐岩的构造块体与变质的古生代深海碎屑岩混杂为特征;③秦岭岛弧杂岩带,由丹凤群不同的古洋隆块体、富水幔源岛弧基性岩浆杂岩、云架山群、斜峪关群和草滩沟群的岛弧钙碱性岩浆岩和火山岩及深海沉积物及秦岭群弧基底杂岩等构成,时间跨度为奥陶纪-石炭纪;④秦岭弧前盆地系,泥盆系及其它晚古生代地层是其主要充填物,同沉积断裂控制了一系列的次级盆地;⑤秦岭增生混杂带,由泥、砂岩组成的基质和基性、超基性岩、火山岩、灰岩、硅质岩等岩块构成,最终形成于二叠纪末-三叠纪初;⑥南秦岭岛弧杂岩带,碧口群的基性-中酸性火山岩和岩浆岩组成,称碧口弧;由三花石群的中基性火山岩以及西乡群的中酸性火山岩共同构成,称西乡弧;由耀岭河群和郧西群中基性熔岩和中酸性火山岩组成,称安康弧;⑦南秦岭弧前盆地系,碧口弧前盆地充填物是以碎屑岩为主的横丹群和关家沟群;西乡弧前沉积主要由三花岩群包括王家坝组砂岩以及由泥岩、砂岩和中酸性火山岩变质而成的片岩、片麻岩和石英岩组成.安康弧前盆地具有明显的深海扇沉积特征梅子垭群和大贵坪组;⑧南秦岭弧后盆地系,包括后龙门山的茂县群和上古生界及三叠系,大巴山的洞河群和部分耀岭河群的火山岩;⑨南秦岭弧后陆坡带,只保留大巴山弧后陆缘,是高川-毛坝以南的下古生界;⑩南秦岭前陆褶冲带,包括龙门山北段、米仓山和大巴山前陆褶冲带.三带形成于印支-燕山期,但构造线不同,且在出现的时间上,由西到东由早到晚;(11)三叠纪残余海盆;(12)中-新生代走滑拉分和断陷盆地;(13)基底断块.  相似文献   

15.
黄龙铺地区位于秦岭纬向构造北亚带东段,祁吕贺山字型构造前弧东翼与新华夏系第三隆起带复合部位。该区矿产丰富,五十年代以来,在其西南部找到著名的金堆城钼矿床,北部有华阳川铀铌铅稀土矿床,区内还有石家湾钼矿床,大石沟钼(铼)多金属矿床及桃园钼矿床等。该区现已成为小秦岭地区一个以钼为主的多金属矿产基地。  相似文献   

16.
扬子克拉通与秦岭造山带的构造关系及金刚石矿的找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讨论了扬子克拉通与秦岭造山带之间的构造关系,认为其经历了非常复杂的历史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前震旦纪为双列岛弧式主动大陆边缘发展阶段,即发育了桐柏大别岛弧、郧县—随县弧间盆地、米仓山陆缘弧、神农架—大洪山弧后盆地;震旦纪至三叠纪为裂陷槽发育——断裂造山阶段;中新生代为热隆起—滑脱拆离—推覆构造阶段。此构造关系对比金刚石矿床的形成模式,认为扬子克拉通与秦岭造山带的过渡地带是寻找钾镁煌斑岩型金刚石矿床的有利地段。  相似文献   

17.
正秦岭造山带由华北板块和扬子板块及其间的微板块经过多期次不同构造运动叠加复合形成,是我国中央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成和演化过程记录了华北板块和扬子板块元古代俯冲消减、古生代弧-陆碰撞和早中生代的陆内造山运动的重要信息(Meng Qingren et al., 2000)。秦岭杂岩(原秦岭岩群)作为秦岭造山带最古老的前寒武纪结晶基底,是研究秦岭造山带构造演化的重要窗口。前人对侵入其中的小型岩体、岩脉研究较少。本次研究  相似文献   

18.
豫西栾川地区大红口组、鱼库组的特征及其大地构造背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干清 《现代地质》1993,7(2):138-144
本文在构造变形分析的基础上,厘定了大红口组和鱼库组的地层层序及上下关系。火山岩岩石化学特征、稀土元素及微量元素特征的研究表明,大红口组火山岩应属大陆边缘裂陷槽环境下的偏碱性粗面岩。晚元古代青白口纪与震旦纪之交,由于南部秦岭洋壳开始向华北地台俯冲,在原秦岭地块的部位发育了岛弧。岛孤以北的弧后盆地发育了以二郎坪群下部为代表的火山-碎屑沉积组合。受弧后扩张影响,更北的华北地台南缘则出现了边缘裂陷槽。大红口组和鱼库组以及其上的三岔口组,就是这种构造环境下发育的火山-沉积岩组合。  相似文献   

19.
王超翔 《地质论评》1944,9(Z1):41-59
云南地质自劳策,德普拉,包朗诸人研究之後,世人始有所知。彼等对於云南构造之解释均认云南弧为主要之构造。近人李四光(1)教授亦主张是说。其巴康体系山字形构造,即包括云南弧在内也。此弧西翼约自大理之西北大雪山经由祥云楚雄一带金沙江与元江之分水岭地界至昆朋‘湖区’附近顶点,转  相似文献   

20.
1 区域成矿地质背景 研究区位于秦岭纬向构造体系北亚带祁吕贺山字型构造体系的前弧东翼及新华夏系第三隆起西缘的复合部位(图1)(王和平等,200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