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通过对我国主要金矿类型中黄铁矿导电类型的分析表明,黄铁矿“电子。空穴心”与金矿床的成因类型具有密切的联系,华北地台太古代变基性火山岩中的金矿床(绿岩带型)、热水淋滤型(卡林型)金矿床,黄铁矿多为单一的“电子心”型导电。大多数产于中生代岩体中的中深脉状金矿、火山次火山岩中的金矿床,黄铁矿为“电子心”、“空穴心”混合型导电,个别的为单一的“空穴心”导电。黄铁矿的“电子.空穴心”受杂质成分As、Co、Nl在成矿背景中的丰度,进入黄铁矿品格中的替代能力的差异、补偿类质同象现象、成矿时温度以及.f(S2)等多种因素的耦合制约。  相似文献   

2.
黄铁矿的电子心和空穴心与杂质的赋存状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铁矿的电子心和空穴心与杂质的赋存状态孙国胜李高山(长春科技大学,长春130026)李金奎(山东省招远市罗山金矿,山东招远265400)关键词黄铁矿电子心空穴心赋存状态各种内生金矿床中,黄铁矿是重要的载金矿物,金总是与其紧密共生。运用由黄铁矿中电子心...  相似文献   

3.
已知黄铁矿和方铅矿的导电性可划分为空穴导电、电子导电、离子导电和混合型导电性。在硫化物矿床中,黄铁矿和方铅矿的导电性类型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带性,可作为判断矿床侵蚀程度的标志。对许多硫化物矿床中的黄铁矿和方铅矿测试表明,其总的分带规律性是:下部层位中的黄铁矿和方铅矿以电子导电性为特征;中部变为混合型导电性;上部以空穴导电性为主。如果在金矿床的地表,电子导电性的黄铁矿与空穴导电性的  相似文献   

4.
已知金刚石中能产生颜色的点缺陷(即色心)主要有氮、硼、空穴、填隙子以及各种形式的氮与空穴的复合体。随着各种现代微束与谱学分析技术以及量子化学计算的应用,对金刚石晶格中氮、硼以外的杂质—氢与过渡金属离子的赋存状态的研究,我们发现了新的致色点缺陷:成键氢,镍、钴离子,及其与氮的复合体,从而形成了氢致色与过渡金属离子致色的金刚石呈色机制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5.
金刚石中晶格氢的UHF法计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志军  彭明生 《矿物学报》2003,23(2):149-152
对金刚石中晶格氢进行了UHF法计算,结果表明,空穴吸引1~4个氢原子均可以稳定存在。空穴具有吸引较多氢原子在其周围的倾向,最多可以达到4个氢原子。当空穴吸引1个氢原子时,氢原子倾向于直接存在于碳晶格空穴中,不改变化学键的键长,即以顺磁性氢的状态存在时更为稳定。  相似文献   

6.
石英的电子-空穴心在金矿找矿勘探中具有重要意义。阳离子不等价类质同象造成的晶体缺陷,是使其具有电子-空穴心的内在因素。石英中常见的空穴心有Al-O~-、Ti-O~-、Fe-O~-,电子心有Al~(3+)+M、Fe~(3+)+M、Ti~(3+)+M等。电子顺磁共振波谱和热发光是检测石英中电子-空穴心的有效方法。在金矿床中,石英Al-O~-顺磁空穴心浓度较大者,其含金量也比较高。石英热发光曲线的发光峰的数量和强度与金成矿阶段有着明显的关系:早期成矿阶段结晶的基本不含金石英,热发光曲线常为近对称的单峰型,发光强度较大;主成矿阶段形成的含金石英,热发光曲线为多峰型,常具最大的发光强度;晚期成矿阶段生成的含金性较差的右英,热发光曲线呈单峰-双峰型,发光强度亦较大。石英热发光性与金矿体的空间展布表现出一定的联系;在矿体横向上,矿体中石英热发光曲线多为双峰-多峰型,围岩中石英热发光曲线多呈单峰型;在矿体垂向上,随矿体埋深的增加,石英热发光强度有逐渐增大的趋势。含金石英通常具有多个热发光温度,曲线形态为多峰型,且主热发光峰多位于相对较低的温度区间;不含金石英常仅有一个热发光温度,曲线形态为不对称的较平缓的单峰型,或为一平缓的曲线,发光强度较弱。  相似文献   

7.
山西堡子湾金矿床黄铁矿标型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从成因矿物学及找矿矿物学观点出发,系统研究了堡子湾金矿床黄铁矿的产状,形态,化学成分,热电性质和热爆特征,该矿床黄铁矿富含Co,Ni,As,Ag,Au与W,Cu,Hg,Ag,As,Bi,Ni,Co,Pb相关性较好,构成特征元素组合,与通常认为的与火山-次火山热液有关的明矾石-高岭土型浅成中低温热液型金矿床特征元素及其组合基本一致。黄铁矿空穴型导电性与明矾,石-高岭土型浅成中低温热液型金矿床特征元素圾其组合基本一致。黄铁矿空穴型导电性与As,Au正相关,与Co,Ni呈明显的负相关,P型和N型导电性是由As/(Co Ni)值决定的。利用黄铁矿热电性及热爆特征空间分带与赋矿空间的对应关系进行成矿预测,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8.
金刚石中氢的研究及其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含氢对于天然与高温高压合成金刚石体内而言是固有的,但是对CVD金刚石来说并非固有。氢可以稳定存在于晶格位、键心、反键心及四面体空隙等金刚石的结构属性中,也可以存在于显微流体包裹体中。即便是在 1473K下淬火,氢在金刚石中也并不发生迁移或扩散,表明氢在金刚石结构中是自陷的。金刚石中的氢的研究对于地幔矿物学及材料科学等均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9.
该钻头用于坚硬地层取心。河南油田以往常用园柱聚晶、三角聚晶钻头以及烧结孕镶金刚石钻头,取心效率低、钻速慢、成本高。近两年采用低温电镀孕镶金刚石钻头取心后,平均单筒进尺由原来的4.20m/筒提高到7.62m/筒,平均取心机械钻速由原来的0.21m/h提高到的0.84m/h。该钻头生产工艺完全改变原来高温(1000℃以上)烧结为低温(室温)电镀工艺,极大地避免了金刚石热损伤,采用高强度大颗粒的金刚石,提高了取心机械钻速。  相似文献   

10.
详细论述了φ215.9mm低温电镀孕镶金刚石石油取心钻头的应用情况,并与常用的圆柱聚晶、三角聚晶和烧结孕镶块金刚石取心钻头进行经济指标对比。  相似文献   

11.
王军宁  王成  杨军锋 《新疆地质》2006,24(4):434-436
层间氧化作用成因的砂岩型卷状铀矿床的原地浸出已在我国北方成功开展多年,对我国铀矿事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由于卷状矿体的卷头和翼部矿体物质成份及赋存环境的差异,目前以开采卷头矿体为主,而翼部矿体因技术和经济因素未被开采利用,造成资源的较大浪费.因此从翼部矿体成因入手,展开理论分析和实际采样研究的尝试工作,从倾向和垂向上仔细研究翼部矿体铀矿物成份及铀元素价态变化特征,得出翼部矿体与卷头矿体铀元素价态有所不同,但经过预氧化过程翼部矿体完全可以像卷头一样较易浸出的结论,并且给出了相应的浸出建议方法.  相似文献   

12.
通过野外考察对“怪圈”内外非饱和土的粒度、压缩固结等的实验分析,运用广义吸力理论及分型理论,解释了三水地质一地理现象-“怪圈”形成的原因。由此认识到,非饱和土的随含水量而变化的变形性质及其广义吸力变化特性的定量化还有待于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燕山运动”的历史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1992,16(2):111-112
<正> 1927年中国学者翁文灏提出“燕山运动”这个术语,是世界地质科学史的一件大事;它推动了大地构造学及有关学科大大向前发展。因为它的提出不止是阐明了一个地壳运动期,而且从学术理论及找矿实践上说,还有更高层次的意义,故作用特别重大。这主要在于: (1) 它揭露了中国东部大部分地区于中生代中后期发生了强烈的、属于造山型的地壳运动的事实。这种造山运动表现为:强烈的褶皱、断裂(包括逆掩)、拱曲[1953,帕甫洛夫斯基]等构造作用,大量以高硅高碱花岗岩类为主的岩浆活动(包括火山喷发),主要以断裂变质为特色的变质作用,还有发生于一种为作者特名“地洼”的山间  相似文献   

14.
五台山西段的"探马石"砾岩,原被确认为系甘泉不整合西延部份的底砾岩.经研究认为"探马石"砾岩不是底砾岩,而是构造形成的棒石糜棱岩.  相似文献   

15.
One of the common fossils from the Ordovician of central China has been repeatedly described as Triplecia poloi§(Fig. 1)  相似文献   

16.
One of the common fossils from the Ordovician of central China has been repeatedly described as Triplecia poloi§(Fig. 1)  相似文献   

17.
元素周期表是按原子的质子数目排列,它们的电子层结构主要体现了元素化学性质的规律,它说明元素与元素之间的差别。当质子数目相同而质量不同或是说中子数目不同时,一般称为同位素。不同数目的质子、电子和中子相结合--质子、电子、中子的矛盾统一体,它反映着原子的结构。因此,根据原子核中的质子、中子组成及其能量分布特征排列成顺序,它可以反映原子的结构和性质,并且反映了原子的形成、发展、转化过程的规律,即说明原子与原子之间纵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将罗家湾电站施工的材料按所占比重的不同,划分为A、B、C三个部分,分别给予重点、一般、次要等不同程度的相应管理,以达到最经济、最有效地使用人力、物力、财力的目的。对工程施工具有可借鉴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聂拉木高喜马拉雅结晶岩系石榴子石带-十字石带-蓝晶石带-夕线石带倒转变质的研究,认为除夕线石带以外的其它变质带主要由固相变质反应形成。夕线石的出现并非蓝晶石或十字石带递增变质所致。"倒转变质"不应包括所谓的夕线石带。实际上,夕线石化与深熔作用之后的溶液(或熔体)活动更为密切。时间顺序上应是递增变质作用及分带→深熔作用→夕线石化,夕线石的出现不是深熔作用的开始,而是深熔作用的结束。夕线石的形成主要与变形作用过程中黑云母和/或钾长石的分解及碱(土)金属组分的迁移有关,关键在于溶液(或熔体)组分沿裂隙迁移过程中发生的组分逐步沉淀,最早沉凝的Al、Si组分形成夕线石和石英,之后陆续有其它的组分的结晶;细夕线石粗粒化即进一步转化形成柱状夕线石的同时形成蠕英结构和斜长石生长边。夕线石化可能与深熔花岗(片麻)岩的上升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20.
巴彦浩特盆地烃渗漏蚀变带"磁亮点"的识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多层组合棱柱体建立了磁性蚀变带磁场正演模型,并分析了由它产生的“磁亮点”的特征,运用“磁亮点”的宽度和异常幅值特征构制的滤波器,提取了7个可能与烃运移有关的“磁亮点”。结合地质与伽马能谱测量资料的分析得出,其中的2个“磁亮点”位于含油地层石炭系较厚的凹中隆和山前断阶带,且该区也有放射性低值异常显示,是值得进一步工作的油气远景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