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立娟  王登红 《矿床地质》2006,25(Z2):333-336
对乔夏哈拉铁铜金矿床的成矿构造环境,各研究者尚存在不同意见。其中,认为其产于洋中脊环境,类似于塞浦路斯型的块状硫化物矿床的观点得到了不少学者的认同。文章通过对乔夏哈拉矿床所赋存的中泥盆统北塔山组(D2b)地层中发现的化石、地层的岩石组合和地球化学特征的分析,判断乔夏哈拉矿床的成矿构造环境不是洋中脊环境,类似于塞浦路斯型矿床。  相似文献   

2.
<正>在全球总长为64000 km的洋中脊系统中,慢速扩张洋中脊约占其中的60%(Mark Hannington,2011)。慢速扩张洋中脊发育的热液系统相对稳定,往往较易形成大规模的硫化物矿床(Fouquet,1997;Hannington et al.,2005),据估算,大约有85%的洋中脊硫化物资源集中发育在慢速扩张洋中脊(Mark Hannington,2011)。然而,慢速扩张洋中脊各个脊段之间构造-岩浆作  相似文献   

3.
青海德尔尼铜(锌钴)矿床产出在北西或北西西向超镁铁质岩带中,对其矿床成因长期以来一直存在争议。文中对德尔尼矿床主矿体不同类型硫化物矿石的Cu同位素组成进行了分析,通过与现代海底正在形成的赋存在超镁铁质岩(蛇纹石化橄榄岩)中的块状硫化物矿床进行类比,从构造背景和矿床地质角度探讨了矿床成因,得出以下主要认识:(1)阿尼玛卿构造带可能存在大型拆离断层,超镁铁质岩体和硫化物矿体的产出均与北西向发育的长期活动拆离断层有关;(2)德尔尼矿床属古代海相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矿床,为赋存在超镁铁质岩体中的一个特殊类型(或称为"德尔尼型");(3)硫化物原生矿石Cu同位素组成均为负值,呈富轻Cu同位素特征,表明矿床经历了广泛的后期热液叠加过程。德尔尼矿床控矿构造、岩体特征和后期叠加成矿过程的深入研究不仅对矿床成因认识和找矿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为现代海底慢速-超慢速扩张洋中脊超镁铁质岩热液系统成矿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现代海底多金属硫化物矿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海底多金属硫化物矿床是热液活动的产物,主要分布在东太平洋海隆、西太平洋构造活动带、西南太平洋以大西洋中脊,其产出构造背景为洋中脊、弧后扩张中心及地幔热点处。该文系统地总结了现代海底多金属硫化物矿床产出的地质背景特点,对各地质环境中矿化的规律进行对比,并对其形成机制等热点问题作了概述,详细介绍了矿床成因方面的新进展,着重阐述了海底多金属矿床的双扩散对流模式。  相似文献   

5.
洋中脊超基性岩热液成矿系统通常与洋底核杂岩构造有关,多发育大型矿床,具有巨大的资源前景。然而,受大洋调查取样手段的限制,超基性岩蛇纹岩化对成矿的影响仍需进一步研究。德尔尼铜矿床是地质历史上该类矿床的典型案例,对于理解其成矿模式,以及大洋硫化物勘探具有指导意义。本文选取德尔尼铜矿床块状硫化物样品进行黄铁矿的S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其δ34S值主要分布在-0.4‰~+6.3‰。结合前人研究发现,形成于深部网脉状、条带状矿石中的δ34S值为负值,而经历表层喷流和破碎作用的块状和角砾状矿石中的δ34S值为正值,二者呈对称分布,这主要是由于还原条件下岩浆排气产生的SO_2和H_2S动态平衡并逐渐沉淀S2-,表明蛇纹岩化提供的还原环境对热液系统演化产生了重要影响。然而,磁黄铁矿和矿床Ni的分布指示成矿物质中超基性岩的贡献较小,主要物质来源是洋中脊深部的基性岩浆,通过热液循环将物质运移至海底并喷流成矿。对比现今超基性岩赋矿的高温热液硫化物矿床,德尔尼铜矿床形成温度更低,代表了超基性岩赋矿热液硫化物中的中温端元,表明在距离拆离面一定距离(约2~4km)的位置也可能形成大型的热液硫化物矿床,这对于现今洋中脊热液硫化物勘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北祁连山加里东期聚敛作用的构造转换及其成矿响应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北祁连造山前的构造聚敛样式的诸多争议,主要源于北祁连山东西段的巨大差异。甘肃肃南白泉门以东主要表现为,自北而南发育有弧后、岛弧和洋中脊、洋岛海相火山岩系,产出岛弧裂谷白银厂式(黑矿型)和弧后扩张脊石居里沟式(塞浦路斯型)块状硫化物矿床,少见陆壳基底碎块,花岗岩侵入体不发育;而西段以镜铁山微地块为特点,岛弧钙碱性火山岩系发育,分布有大面积花岗质岩基,产出夕卡岩型钨矿床。这种东西段区域岩石组合和成矿特征上的差异,反映了早古生代北祁连洋盆在中奥陶世-早志留世向北俯冲消减构造聚敛上的不同,东段为洋-洋俯冲的马里亚纳型的沟-弧-盆系大陆边缘,西段则转换为洋-陆俯冲的智利型活动大陆边缘,并由于深部消减物质的差异而形成不同的碰撞岩浆作用形式和相应的成矿组合。  相似文献   

7.
古代与现代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矿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VolcanogenicMas siveSulfide,简称VMS)矿床可见于前寒武纪至现代的各个地质时代。现代海底热液成矿作用为研究VMS矿床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DSDP/ODP钻探资料揭示:①VMS矿床虽然可产生于不同环境,但均与张裂断陷有关。②成矿物质可能来源有 2种:一种是含矿火山岩系及下伏基底物质的淋滤;另一种是深部岩浆房挥发份的直接释放。③洋中脊海底热液循环呈双扩散对流模式。在有沉积物覆盖的洋中脊,热液循环更多地考虑流体与沉积物相互作用产生的效果。④从矿物组合的空间分布来看,热液硫化物堆积体上部以烟囱体为主,下部以块状硫化物为主,深部以网脉状硫化物为主,这在不同热液活动区似乎具有普遍性。
    VMS矿床的矿化模式反映的是一种热液成因,这种热液是深部(1~3 km)岩浆侵入所引起并通过海水在热穹隆之上循环产生的。VMS矿床的深入研究要求我们致力于发现新的矿产地,提高样品采集、分析技术,加强海底热液活动与构造、岩浆作用和环境演变的一体化研究。  相似文献   

8.
黄铁矿矿床的地质概况塞浦路斯岛的中心由特罗多斯火成杂岩体组成,其边部为层状沉积岩.主要的黄铁矿矿床即产于火成杂岩体与上覆沉积物的接触带上或其附近.最下部的沉积层为佩拉佩德希层,该层局部含有火山碎屑-沉积岩,但总的看来,它以独立的单位发育.主要的黄铁矿矿床与该层密切伴生,据推测,二者具有相同的成因.分类与说明浸染状、块状、脉状、洞穴和(或)空隙  相似文献   

9.
已建立起形成一种演化序列的含矿火山构造的八个模式: 1、具有小型铜—黄铁矿矿床的层状喷发玄武质成分厚层。与塞浦路斯式相似。 2、在具有小型硬火山口的玄武质盾形火山处具有透镜状铜—黄铁矿矿床,它们与塞浦路斯式块状硫化矿床相似。 3、玄武质—流纹质成分的似破火山口的环形构造中,具有小型,中型到大型的Cu—Zn(乌拉尔式)矿床。  相似文献   

10.
中国黄铁矿资源丰富,按元素和矿物组合的不同,其矿床类型可分为:黄铁矿矿床;黄铁矿型铜矿床;含锌、铜黄铁矿型矿床;黄铁矿型多金属矿床;含钨黄铁矿型铜矿床;含锡黄铁矿型矿床;含金黄铁矿型矿床。最主要的成因类型是海底喷气沉积矿床,它广泛分布于不同时期的造山带及早前寒武纪克拉通。黄铁矿形成的构造环境可分为5种,即:边缘浅海或优地槽环境;上叠的断裂坳陷带;洋中脊;岛弧地带;陆相火山盆地。  相似文献   

11.
中国黄铁矿资源丰富,按元素和矿物组合的不同,其矿床类型可分为:黄铁矿矿床,黄铁矿型铜矿床;含锌、铜黄铁矿型矿床;黄铁矿型多金属矿床;内铁矿型铜矿床;含锡黄铁矿型矿床;含金黄铁矿型矿床。最主要的成因素类型是海底喷气沉积矿床,它广泛分布于不同时期的造山带及早前寒武纪克拉通。黄铁矿形成的构造环境可分为5种,即:边缘浅海或优地槽环境;上叠的断裂坳陷带;洋中脊;岛弧地带,陆相火山盆地。  相似文献   

12.
海底热水矿床勘探开发战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海底热水矿床是近年来颇为引人注目的海底矿产资源。其中作为目前研究重点的是热水流化物矿床,由于产出构造背景不同,既有与黑矿相类似的,也有与塞浦路斯型块状硫化物相类似的海底热水硫化物矿床,其成分主要有铜、  相似文献   

13.
杨铭  王叶剑  韩喜球  邱中炎  刘吉强  李洪林 《地质论评》2021,67(Z1):67z1173-67z1174
正现代海底块状硫化物矿床(SMS)富含Au等战略性矿产,是海底成矿作用研究的热点(Fuchs et al., 2019)。传统观点认为,富Au型SMS矿床可赋存于现代海底各种构造环境中,但高品位的Au通常与岛弧、不成熟的弧后环境有关,大洋中脊形成的块状硫化物往往是贫Au的。然而,  相似文献   

14.
呈狭长带状分布于北祁连山走廊南山北坡的中—晚奥陶世弧后盆地海相火山岩,兼具洋中脊玄武岩和岛弧火山岩的特点。以基性火山岩为主,含有一定量的中性、中酸性火山岩;主要为熔岩,并有相当数量的火山碎屑岩。弧后盆地型火山岩发育的地段,即弧后扩张强烈的部位利于富铜(锌)型(塞浦路斯型)矿化,近来在甘肃省肃南石居里沟地区发现的富铜块状硫化物矿床为典型代表。矿体明显受火山机构制约的原生裂隙控制,矿化稍晚于火山作用,为海底热卤水(热液)对流循环成因。  相似文献   

15.
铜陵矿集区块状硫化物矿床地质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蚀变-流体填图揭示,铜陵地区石炭系黄龙组喷流沉积含矿岩系中普遍存在块状硫化物矿床,上部为层状块状硫化物矿层,下部为浸染状、细脉-网脉状硫化物矿体,具有典型的双层结构。自下而上矿石具有垂直分带性:硅质矿石、石膏矿石、黄铁矿矿石、黄铁矿-重晶石矿石和菱铁矿.铁质燧石矿石。矿石发育胶状和莓球结构,微细层纹状-马尾丝构造。矿石成分以黄铁矿和菱铁矿为主。矿床发育一套独特的热液气爆角砾岩不规则网脉和相互连通的虫管状.树枝状-姜块状黄铁矿管道系统,矿化形式为弥散式多喷口席状矿化,厚度一般不超过100m。  相似文献   

16.
论述了甘肃省白银厂和青海省德尔尼黄铁矿型铜矿床的地质背景、成矿特征和成因,并与塞浦路斯的一些铜矿床进行了对比,认为这些矿床的特征与现代大洋硫化物矿床的特征基本一致,当属海底热泉成因的硫化物矿床。文中提出了热泉成因矿床的一般模式。同时分析了各矿床成矿作用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7.
含铜黄铁矿型矿床包括块状硫化物型铜矿床及别子型矿床。一般认为其形成与海底火山喷气-沉积作用有关。但对这类矿床的认识却存在很多争议。 1.对含铜黄铁矿型矿床的新认识。过去很多人都把这类矿床与块状硫化物矿床联系在一起。近年来作者研究表明,很多这类矿床不仅有块状硫化物矿石,而且还含有浸染状、细脉状、网脉状以及条带状矿石。且这些矿石往往是属同一成因的,因此将这类矿床统统以块状硫化物矿床命名是不符合实际的。比如加拿大Gold-Stream地区与基性火山岩有关的铜锌矿床;其中包含两种矿石,一种是产于绿色和暗色钙质千枚岩中薄层浸染状硫化物矿石,另一种为产于绿岩带地层间隙中的块状硫化物矿石,其间含有磁黄铁矿和黄铜矿的薄层紧密混合  相似文献   

18.
在苏联地质学家向第28届国际地质大会提交的论文中,H??和H.E.Cepreepa认为,红海海底现代沉积物和世界大洋裂谷带内正在活动的含矿体系的发现,是含铜黄铁矿成矿作用问题研究的新阶段.根据化学成分和矿物成分确定的含矿沉积物和含硫化物的活动成矿体系的锥状、管状机构,完全可以与黄铁矿型锌-铜矿石对比.现已公认,火山岩层中的块状黄铁矿矿石是在热液体系减压部位上部或附近的海底堆积形成的.它们具有较简单的成分,铜、锌和铅硫化物数量变化不定. 显生宙塞浦路斯型、乌拉尔型和黑矿型黄铁矿矿床,以及各种前寒武纪的矿床,不仅总的矿物成  相似文献   

19.
F.J索金斯(1976)将块状硫化物矿床分成:黑矿型、塞浦路斯型、别子型和沙利文型.其中的塞浦路斯型是产于典型蛇绿岩套中的硫化物矿床,它的成因,多数学者认为是次火山热液交代矿床或是喷气—沉积矿床.多年来,对该类矿床的研究,多集中  相似文献   

20.
青海德尔尼铜(锌钴)矿床Re-Os年龄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昆仑德尔尼大型铜(锌钴)矿是赋存在蛇绿岩中的块状硫化物矿床,8件块状硫化物矿石的Re-Os同位素等时线年龄为(295.5±7.2) Ma,略小于矿区玄武质熔岩的锆石U-Pb平均年龄(308.2±4.9) Ma,矿床形成于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属于阿尼玛卿洋盆扩张期。成矿时代早于矿区北部印支期花岗岩,证明德尔尼矿床的成因与印支期花岗岩无直接关系。矿石组构、矿物组合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指示,矿床为海底喷流沉积-热液叠加成矿,具有类似于塞浦路斯型块状硫化物矿床的构造背景和矿物组合特征。矿区及外围填图发现,德尔尼铜矿体主要产出在角砾状蛇纹岩中,部分位于蛇纹岩与含碳铁硅质岩之间,这种特殊的赋矿层位可能与晚古生代特提斯洋的快速扩张、岩浆补给少、变质橄榄岩迅速抬升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