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贵州兴仁滥木厂铊矿床环境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滥术厂铊矿区是一个天然铊污染和铊中毒的典型实例。矿床开发利用导致铊进入表生环境,由于含铊岩矿石的风化淋滤作用,使溶解铊进入地表水体、土壤、植物和人体生态链,故尔引起铊环境污染和慢性铊中毒出现。根据矿区水中铊含量将矿区水分为四种类型:①安全饮用水(<1×10-9);②可饮用水[(1~5)×10-9];③非饮用水[(5~10)×10-9];④污染水(>10×10-9)。建议中国饮用水中铊含量1×10-9定为安全即无毒害标准。  相似文献   

2.
水文地球化学模拟研究的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水文地球化学模拟是研究地质生态,地下水污染的一种新的方法,是多学科综合研究的产物,通过各种不同的水文地球化学模型,可以定量模拟各种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影响下水-岩相互作用及地下水中污染质的运移过程,预测地下水污染的发生,发展趋势,指导地地下水的监测,保护及合理开采,是地下水管理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综述了有关水文地球化学模拟研究的现状,对水溶液组分平衡的地球化学模型,地下水溶质运移模型,耦合水化学模型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塔村泉的区域地质、水文地质特征。大量的化验结果表明,塔村矿泉水完全符合我国及世界卫生组织饮用水的水质标准。塔村泉水出露于长城系石英岩状砂岩中,为溢出泉。矿泉水的确认指标为锶、偏硅酸,水化学类型为重碳酸钠型,可命名为锶-偏硅酸重碳酸-钠型饮用天然矿泉水。水质优良,环境优美,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林彦和 《地下水》2018,(5):170-171
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工程,涉及面较广。通过对临洮县城区饮用水水源地概况、水质以及城区居民饮用水供水量、需水量进行调查。分析生态环境存在的自然和人工生态不相协调、化肥农药面源污染、山区生态失衡灾害频繁等主要问题,对水源地保护及监督管理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抚松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地理环境、区域地质和水文地质的介绍,分析了保护区内矿泉水的赋存与形成条件、矿泉水类型和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对区内矿泉水的水化学特征和资源量进行了概要评价。为进一步研究保护区内天然矿泉水资源、保护水资源免受污染及防治水源地遭受生态破坏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有效利用矿泉水资源、促进地方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苏新礼  张学文 《地下水》2009,31(6):110-111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水体不同程度污染,城市、农村饮用水水源地安全受到威胁,加强水源地管理及保护工作,科学制定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和管理对策及措施,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最后,提出综合利用法律、行政、技术等手段,强化管理;合理开发及配置水资源,优水优用,改善现有城市用水结构,统筹协调好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关系;加大资金投入,加强河道,水库污染源控制、治理和水源涵养,保障水源供水水质等四项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7.
云蒙湖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分布特征及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云蒙湖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状况,选取云蒙湖沉积物中6种重金属(Cu、Zn、Pb、Cr、Cd、As)作为研究对象,测定并分析其在云蒙湖表层沉积物中的分布、来源及生态风险,以期为云蒙湖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治理及饮用水安全保障提供依据。采用富集系数法、相关性分析及聚类分析对重金属来源进行分析,并选用富集系数法、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重金属污染程度及潜在生态危害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云蒙湖表层沉积物中6种重金属Cu、Zn、Pb、Cr、Cd、As平均含量分别为20.9、73.1、23.1、62.0、0.4和4.5 mg/kg;与临沂市土壤背景比较,Cd、Zn和Cr的含量超过临沂市土壤背景值,Cd污染最严重。重金属来源分析结果显示:Cd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可能与区域农业和林业施肥有关;Cu、Zn、Pb、Cr和 As这几种重金属以自然来源为主。综合富集系数法、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3种评价方法的结果得出,云蒙湖表层沉积物中Cd 为最主要的污染元素,且具有较强的生态危害。  相似文献   

8.
1 前言地下水污染有多种类型。作为天然污染有pH的变化,铁、锰污染等等。这些都根据地下水利用的目的,或者为必要的含量,或者定为污染。即使含有氟,若用于饮用水则为污染,可是作为温泉,则是必须含有的物质。要象这样根据其利用目的定义污染,则不能(把地下水某种成分的升高)笼统地当作污染处理。  相似文献   

9.
保障饮用水安全,保护水源地健康发展,对于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推进社会和谐发展意义重大。本文以遥感在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监测的应用研究为课题,借助遥感技术,对石头口门水库水土流失与面源污染状况,进行快速、客观的监测,从而全面了解水源地及周边的水生态安全、风险源存在及变化情况,有效的提升水源地环境管理的综合监管水平。结果表明,该区域植被覆盖度高,水土流失环境质量总体较好,面源污染以农业污染引起的水质污染为主。  相似文献   

10.
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村饮用水的重要水源。对日照市境内浅层地下水中的污染物进行了评价和分析,划分了天然矿化异常和人类活动污染物基础上。然后结合日照市地下水污染现状、农村饮用水安全和地下水源地保护,提出了地下水保护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高亚峰 《城市地质》2001,13(3):43-45
主要叙述了饮用天然矿泉水、纯净水、超纯水及其它常见饮用水的各自特点,并进行了综合对比分析。详细阐述了天然饮用矿泉水的保健作用,其主要取决于天然饮用矿泉水所含的特征性微量元素,并介绍了所含Si、Sr、Zn、Li、Se、I等几种微量元素对人体的保健作用,进而说明天然饮用矿泉水是最理想的饮用水。  相似文献   

12.
酸法地浸采铀的残余工艺溶液造成地下水的局部污染。地浸采矿结束后的长期观测资料表明,所有污染组分的浓度因地下水的天然流动随着远离开采地段而急剧降低。污染晕在移动时受到未经地浸工艺溶液改变的围岩及地下水的物理-化学作用而自净化。因而在几十年或百年后污染会自行消失。放射性元素的自净化进行得非常慢。试验证明,用强制残科溶液加快移动的方法可以很快将所有污染物,包括放射性元素在较短的时间内复原至原始状态,而且  相似文献   

13.
油类污染地下水的过程中发生了各种物理作用、化学作用和生物作用。本文利用山东省淄博市某地下水饮用水源地油类污染事故的资料,通过地下水环境对照值的统计,首次研究了地下水油类污染与其他组分的关系,以及油类污染地下水造成的地下水地球化学的变化。提出地下水环境对照值可以作为地下水是否受到油类污染的水文地球化学指标。研究区中地下水油类重污染区的Cl-、COD、硬度和矿化度升高幅度较大,而轻微污染区则升高幅度较小;对于NO-3则在油类重污染区含量非常低,而轻微污染区则升高。研究区地下水地球化学环境的变化是由于油类污染过程中离子交换作用和硝化作用与反硝化作用等水文地球化学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本报告介绍了位于法德交界地区淤积含水层因硝酸盐和杀虫剂的扩散而受到污染的研究成果。随着地下水中硝酸盐和杀虫剂浓度的增高明显提高了利用地下水的经济部门成本费用。该研究实例研究的目的是污染物的扩散导致的经济损失以及利用货币术语评估相关的成本。该报告介绍了在法国部分(阿尔萨斯地区)含水层进行调查的结果,确定在过去15年中因受到硝酸盐、杀虫剂污染的饮用水公司(DWUs)。资料采源于三个不同方面:(1)当地出版的报纸刊物提供的数据;(2)由负责饮用水发展机构资助的公共机构的主要档案文献资料;(3)通过对22个饮用公司(2003年4月)的面对面的调查访问资料。调查确足了28处严重污染的饮用水供水单位,并强求他们采取投资处理受污染的水以使水质达到饮用水标准。确定饮用水公司使用的不同类型的策略;总的调查费用估计为26.4百万欧元,超过了过去15年总的投资额。此外,通过一家大型酿酒厂(在使用地下水之前已经用很高的费用处理了地下水)的实例确定和说明了工业部门负担的其它花费。然后,先假定污染对地下水的影响的持续时间达20年,作者评估了由于污染导致的未来潜在的损失。并推测到2020年在利用淤积含水层地下水的89个供水站中有37个将因污染扩散而受到影响,因此而增加的额外投资估计每年达到590万欧元。  相似文献   

15.
浅层地下水氯代烃污染天然生物降解的判别依据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天然条件下氯代烃生物降解的判别, 是确定氯代烃污染天然衰减恢复治理技术是否可以采用的关键, 可为天然衰减恢复治理技术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持.通过分析氯代烃生物降解的特性发现, 地下水环境中氯代烃的生物降解, 必然伴随有第一基质、电子受体、中间产物以及有关的一些间接性指标, 在污染羽状体不同位置及污染羽状体内外产生明显变化, 这些指标的变化均可以不同程度地指示氯代烃生物降解的产生.据此总结出氯代烃生物降解衰减的判别依据分别为电子受体、第一基质(能源和碳源) 及降解中间产物三类指标.   相似文献   

16.
成都平原农田区土壤重金属元素环境基准值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土壤重金属污染已成为制约人类社会发展及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制定土壤重金属元素的环境基准值对控制土壤重金属污染及保护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以成都平原农田区为例,以保护地下水安全为目的,以室内模拟淋溶实验为手段,尝试性地计算了研究区不同类型土壤重金属元素的环境基准值。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类型土壤各元素在土壤—水间的分配系数差异较大;(2)不同类型土壤Hg和Cd环境基准值差异不大,Hg环境基准值平均为0.3μg/g,Cd的变化范围为0.3~0.5μg/g;As和Pb环境基准值差异较大,As的变化范围为18~24μg/g;Pb的变化范围为24~41μg/g;(3)研究区土壤基本处于保护饮用水的安全范围之内,但黄壤中Pb、紫色土中Cd和Pb、棕壤中Hg和Pb具有潜在的影响地下水安全的生态风险。这对研究区进行风险评估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张晓春  冯凤雪 《河南地质》1997,15(4):298-306
利用1:20万区域重力资料,结合航磁,电磁测深,遥感,天然地震等丰富的地质,地球物理资料,根据断裂的地质,地球物理标志,在华北地台南缘发现了并确定了控制火山喷发的裂隙-中心式古火山通道,即隐伏的北西西的上戈-铁炉坪-付店超壳断裂带。该断裂属华北地台南缘不同时代,不同性质的近东西向的地缝合线。  相似文献   

18.
本文应用化学-热力学基本理论,讨论和计算某地区地下水中化学组份-氟、铜的迁移形式及分配浓度,并试图以其有毒形式的分配浓度参照国家规定的饮用水质标准,做为评价饮用水水质依据的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钻井现场有机地球化学录井与油气识别评价技术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张居和  方伟  冯子辉 《地球化学》2002,31(5):464-472
在现场钻进过程中,尤其是在油基泥浆及各种添加剂烃类污染、地质录井难以确定真假油气显示的情况下,有机地球化学录井对确定油气显示有独特的作用。但由于其烃类污染对岩屑罐顶气、岩石冷溶烃、岩石热解等常规地球化学录井技术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检测数据通过校正污染后才能用于含油气性评价。为此,在现场开展了钻井泥浆及各种添加剂中烃类有机地化检测试验,对泥浆中轻烃(C1-C12)、萃取烃(C1-C35)和岩石冷溶烃进行动态检测,研究其烃类组成及变化特征,对钻进中真假油气显示、油气层质量及产能大小、油气烃类母质类型、储油层确定等及时作出解释与评价,为油气勘探与开发快速提供地球化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是热点也是要点问题,开展小尺度土壤重金属生态风险调查,能够更精准地掌握重金属的污染状况及机理。对贵州威宁县盐仓—炉山一带典型重金属高背景区的耕地土壤和主要农作物进行重金属生态风险调查,采用地累积指数和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状况和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显示:耕地土壤存在重金属复合污染,其中Cd的污染程度和生态风险最高;农作物马铃薯和玉米存在Cd超标情况,与水溶态和离子交换态Cd密切相关,今后应更加重视土壤污染监测与修复中重金属污染与形态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