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浙江地质》2013,(2):27-27
日前,山东省2012年度土地变更调查与遥感监测成果省级核查汇总启动仪式在济南举行,拉开了土地变更调查工作省级核查的序幕。据了解,山东省2012年度土地变更调查工作完成了5万个监测图斑和12万其他土地利用变化图斑的调查、上图和入库工作,目前县级土地变更调查成果基本完成。针对土地变更调查影像分辨率高、监测图斑针对性强、土地利用现状变更成果“一查多用”等特点,2012年度土地变更调查核查将在确保真实性上加大力度。为此,继全省视频部署会议、全省技术培训班之后,山东省国土资源厅制定了《土地变更调查和遥感监测成果省级核查实施方案》,明确了省级核查重点和工作流程,制定了省级核查7项制度和8项规定;在审查内容上,加强审查监测图斑中建设用地、临时用地、设施农用地、拆除建设用地,以及图斑外增加的建设用地、耕地及未利用土地,采取内业全面核查和外业重点核实的方法进行;在组织形式上,由地籍处牵头,规划、耕保、执法等处室共同参与,分工负责;土地勘测规划院、遥感技术应用中心、省国土资源信息中心提供技术支撑,并成立了50人的核查组。  相似文献   

2.
2003年11月,山东省政府决定在全省范围内集中开展土地调查工作(包括城镇地籍变更调查和土地利用现状更新调查),泰安市国土资源局泰山区分局作为国土资源部土地更新调查的试点单位,从2004年6月起先后开展了土地利用基础图件与数据更新调查工作、城镇变更地籍调查工作,其中土地利用基础图件与数据更新调查已于2006年9月通过国土资源部验收,城镇变更地籍调查也已基本完成,进入初验阶段。  相似文献   

3.
笔者所在地区,有两个村子为了争夺一块临界地,村民多次发生冲突,并发生集体群访事件。国土资源部门在调查该地块权属时却发现,该地块的土地利用现状图、图斑面积台账、权属界址协议书三者不符。由此想到,各地在二次土地调查中,应充分把握机会,解决历史遗留的土地权属问题。  相似文献   

4.
通过第二次、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执行的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和土地调查技术规程对比分析,根据现有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和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成果等已有资料,提出在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中,应将村道纳入公路调查范围的观点,归纳已有资料,对利用方法、线状地物图斑构建方法和构建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提出处理方案,供开展三调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讨论。  相似文献   

5.
一、概况 1、项目背景 杭州市区(不合萧山、余杭)土地利用现状数据为2006年调查数据,距2007年已有一年多,由于杭州市区变化频繁,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复杂,为进一步提高土地调查成果质量,做到数据、图件和实地“三者一致”,为政府快速提供真实、准确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杭州市国土资源局决定采用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数据作为2007年度土地变更调查工作的基础数据,通过对高分辨率卫星影像的识别、判读实现准确并快速地提取出土地变更信息,更为精确地勾绘出变化图斑的边界线,外业核查时更为明晰、高效。  相似文献   

6.
刘胜 《山西地质》2011,(4):52-55
以现势性遥感数据制作的航摄正射影像图为工作底图,并以土地详查、土地变更调查相关图件、数据资料为依据,采用国家统一的土地分类系统,对阳城县辖区的土地利用现状进行了一次全面的野外实地调查,查清了阳城县当前土地利用的类型、面积、分布状况和土地权属状况,全面更新了基础图件。在此基础上,建设了土地利用数据库,实现了实地、图件、数据的一致性。对原土地详查资料及土地变更调查资料进行了分类整理,分析了其现势性和可利用程度。  相似文献   

7.
在大数据背景下,针对动态遥感监测研究领域面临的数据处理方法相对落后、国土数据资源存储规模大且管理复杂、监测图斑数量庞大、数据安全保障等问题,设计并实现了一种面向国土数据资源的动态遥感监测原型系统,结合项目组前期"数字国土平台"、"面向数据的架构"、"分布式计算框架"等研究成果,对原型系统在数据注册中心、数据存储、数据处理、数据服务以及数据安全等五方面进行研究。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在顾及数据全生命周期内的安全性同时,实现对监测区域的变化信息自动提取和图斑类型自动判识,为进一步数字国土建设、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等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
土地调查是《土地管理法》、《土地调查条例》规定的一项基础调查工作,是获取土地基础数据的重要途径。为准确掌捉土地利用变化情况,保持第一次土地调查成果的现势性,国士资源部组织并开展了2010年度土地变更调查与遥感监测工作。笔者在参与了具体实际工作的基础上,分析了变更调查过程中遇到的突出问题,提出了相关解决办法及建议,旨在为完善土地变更调查机制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9.
杨廉 《湖南地质》2008,(4):86-88
采用测绘技术补测新增地物是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中的重要工作。该文介绍了几种简易补测技术和仪器补测技术,特别是一种特殊GPS后差分补测法极有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软件是在菜单环境下工作,包括如下几大功能:1.系统维护2.建立电子台帐3.变更调查记录表4.变更后台帐5.打印输出6.台帐结转为用户设计了满意舒适的工作环境,对于一位不懂计算机的工作人员来讲,只用很短的时间,就可掌握软件使用的全过程。以一种十分便捷和廉价的方法,为国土工作者提供了一秒钟量算一个复杂图斑面积的强大能力。电子台帐的建立可进行查询、整理、归集和打印,并且很方便地进行当年变更调查内业工作,形成变更后台帐,并轻而易举地结转为下一年度的变更前台帐库,以满足国家局变更调查工作的全部要求。  相似文献   

11.
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作为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一部分,对于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文中主要介绍了济宁市市级地籍管理系统的建设和系统设计,并着重介绍市级系统中特有的一些功能,可以实现对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及地籍资料数据进行动态管理和分析,为国土资源调查评价、规划、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最新和准确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针对城镇地籍工作流的特点,应用先进的数据库管理技术、空间数据引擎技术、地籍信息分类编码数据管理技术,设计了一套城镇地籍信息管理系统的方案,并成功地应用于国土部门地籍管理信息中。  相似文献   

13.
该文结合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中地籍影像资料录入处理,对比了不同处理方式的质量与成本,给出了较为实用的生产方式,对城镇调查数据库建设的部分工作提出了解决方式。  相似文献   

14.
用大连金州城镇1:500地籍调查的图根控制点加密的工作,实践证明,GPS-RTK技术应用于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城市地籍图根控制点加密测量是可行的,精度能够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15.
吴季红 《安徽地质》2010,20(3):180-182
随着金土工程的实施,各地开展了第二次土地大调查和城镇地籍调查工作,有的地方已基本完成了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和城镇地籍数据库建设工作(以下简称地籍数据库),利用地籍数据库成果在实施以图管地及服务政府和社会等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因多种原因,地籍数据库建设成果还没有发挥其应有作用,本文对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起到很好效果。  相似文献   

16.
运用差分GPS动态获取高精度土地资源变化数据的新技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由于经济的飞速发展,许多耕地被占用变为非农业用地。土地管理部门需要及时准确地掌握城镇和农村用地的变化格局,为耕地保护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但传统的土地变更测量方法存在难于准确获取变化边界坐标,成图困难且周期长、人为操作随意性大等不足。在分析各种GPS差分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运用移动差分GPS技术获取土地利用变化信息的新方法。作为国家“九·五”攻关项目的研究内容,该方法在包头市郊区县进行了实验,结果证明与传统测量方法相比,具有快速、准确,操作简便,GPS数据输入GIS,可以快速成图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王杰  姜毅  梁石 《山东地质》2012,(4):45-49
该文介绍了威海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地籍查询系统的设计与开发过程。系统开发的主要目的是为威海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提供简单的地籍管理与查询平台。系统集成了现代电子地图预览、简单的查询与分析以及3D数字威海预览等功能,充分利用了第二次全国土地利用调查的成图数据,实现了地理信息系统应有的效用。  相似文献   

18.
基于GIS与工作流技术的图文一体化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络的发展,传统的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已经不能满足土地管理部门的需要。通过对GIS技术和工作流技术的分析,确定了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模型和功能模型。通过GIS与工作流的集成,达到地籍图、文、表信息的统一管理,建成图文一体化的地籍管理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19.
全站仪面积测量释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次建军 《中国煤田地质》2004,16(2):57-58,65
通过对建设用地勘测定界工作的大量实践,深深认识到土地面积的准确测量对于城市规划、地籍管理及土地权属单位合法使用土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利用全站仪设置的面积测量功能,对某一地块进行实地面积测量,能够快速准确地测定地块面积,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是由于地块形状复杂多样,在采用全站仪进行面积测量的过程中,应根据地块的不同形状采用不同的设站方法准确测定土地面积。  相似文献   

20.
地下空间是城市发展中土地资源综合利用的重要途径,准确掌握地下空间利用现状对城市地下地籍调查和权属认定意义重大。地下空间情况复杂,地球物理探测面临诸多现实难题。通常布置二维剖面只能对地下空间进行"拼凑式"成像,无法整体刻画地下空间。三维地震技术以全方位获取反射信号,能准确对目标对象予以成像,但目前尚无应用于城市地下地籍调查的实践。结合专题研究,以小块体、浅层采集等方法,以实现该技术在地下空间调查中的应用。通过具体实验,初步形成了实施技术方案,并对应用效果与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