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地形建模是建立各种三维信息系统和虚拟信息系统的基础,本文针对传统地形建模方法存在逼真度差且不能很好保持原有地形特征的问题,提出将分形曲面插值算法应用到地形建模中。文中采用实验数据完成了地形模型的构建,通过对其盒维数的计算分析和与传统克里金插值及反距离权重插值结果进行比较,发现用分形插值建立的地形模型不仅逼真度高,而且能够很好地保持原有地形的宏观地形指标和分布趋势,显示出其优越性。另外,该方法外业工作量小,费用低。所以,分形插值用于地形建模是一种极具应用价值的方法,对虚拟系统的建设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基于GIS流域地貌形态特征分形与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提出了基于GIS平台流域地貌特征分形信息维数的计算模型;探讨了地貌分形信息维数的计算方法,并采用Avenue语言开发了基于Arcview环境下流域地貌特征分形信息维数计算软件,并对长江流域弹子溪小流域地貌分形信息维数和数据无标度区进行了计算和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3.
分形数学是新近发展起来以研究自然界复杂的无法用传统数学理论去描述的现象和过程为对象的数学理论。而RS和GIS的结合是目前遥感图像研究的热点。本文用 3种方法来计算选定图像的分形维数。这 3种方法分别是分线法 ,坡面法和三棱柱法 ,其中坡面法是作者提出的一种新方法。本文在GIS支持下用Matlab实现了 3种算法 ,并用此法计算出了 3种地形 (城市 ,农田和湖泊 )的分形维数。  相似文献   

4.
基于SRTMDEM与变点分析法的云南省富宁县地貌形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位于云贵高原至广西丘陵倾斜面上的云南省富宁县为研究区,提出了适合研究区地形特点的地貌形态分类指标体系;基于 SRTM DEM 90 m 分辨率的地形数据,用均值变点分析法,确定8像元×8像元(0.5184 km2)的格网为该县地形起伏度的最佳统计单元,据此提取了该县地形起伏度(0~707 m);最后,叠加分析了该县绝对海拔和地形起伏度数据,得到12种基本地貌形态,并得出结论:小起伏较低山、小起伏中山是该县最主要的地貌形态。  相似文献   

5.
分形理论是非线性科学中一个活跃的数学分支,其研究对象是在非线性系统中产生的不光滑和不可微的几何形体,而地形表面具有分形的特征,本文首先讨论利用分形理论计算分形特征值的方法,然后探讨分形特征值与地形类别间的内在联系及用于地形分类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李龙  陈龙乾  赵建林 《地理空间信息》2011,9(3):120-122,125
随着地理学从定性向定量的发展,地理学研究中逐渐引入了分形理论.描述分形的特征是分形维数,但现有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不能直接用于计算分形维数,研究者需要借助地理信息系统软件进行二次开发实现相应的功能.设计了经常使用的Bouligand维数的算法并借助MapX组件实现了该算法,并通过实例论证了该算法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北京地区典型地物遥感图像分形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分形数学是新近发展起来以研究自然界复杂的无法用传统数学理论去描述的现象和过程为对象的数学理论,而RS和GIS的结合是目前遥感图像研究的热点。本文用3种方法来计算选定图像的分形维数。这3种方法分别是分线法,坡面法和三棱柱法,其中坡面法是作者提出的一种新方法。本文在GIS支持下用Matlab实现了3种算法,并用此法计算出了3种地形(城市,农田和湖泊)的分形维数。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遥感模式识别方法的特点,同时引入分形维数的概念及其在图像中的计算和应用,并将分维作为反映各类别数据纹理特征的附加波段分量,加到网络的输入层,明显地提高了分类精度。  相似文献   

9.
分形计算能够很好地揭示海岸线地理特征的自相似性,较好地分析海岸线的变迁规律。本文分析探讨了基于矢量数据进行分形计算的技术方法,并对辽宁省海岸线进行了实例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采用矢量数据进行分形计算可以快速、准确地得出海岸线分形计算结果,计算拟合获取的分形维数值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10.
分形理论在刀具磨损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了基于分形理论的刀具磨损研究新方法,从理论,实验,计算3个方面讨论了刀具主后刀面磨损的分形特征与分形结构,以分形维数作为特征量,在物理意义层次上初步揭示了切削速度与刀具磨损分形结构之间的映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城市交通网络分形维数的不确定性估计、控制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度-半径维数模型作为描述城市交通网络复杂不确定性现象的一种分形分维方法,其自身存在的不确定性往往被忽视,且相关研究更是鲜见报道。故针对该模型在分形维数测算全过程中存在的不确定性问题,本文率先开展了系统剖析、定量估计和质量控制研究。首先对数据源、矢量化处理、测算中心、尺度选择、以及分维数模型估计等一系列环节进行了不确定性估计与分析,其中首次给出了分形维数在一定置信水平下的不确定性度量区间,并依据误差传播理论对误差的传递和累积进行了描述;然后着重提出了基于LMed S(Least Median of Squares)的质量控制方法。最后通过对拉萨市的算例实验表明:道路的矢量化过程、测算中心和测算尺度的选择都会导致分维的不确定性;并在对数据质量进行控制的基础上,通过置信区间对长度-半径维数模型的不确定性进行了在一定概率水平下的首次度量;同时结合区域现状对研究结果给出了合乎实际的解释。本文在描述表征不确定性问题的分形几何和分形维数的基础上,系统地揭示了其自身不确定性的本质,不仅进一步丰富了分形分维理论,为控制其质量奠定理论基础,而且可为城市交通网络分形维数的地学应用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云南漾弓江流域城乡聚落形态信息提取与分形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蒋雪中  杨山  沈婕  赵锐 《遥感学报》2002,6(4):294-298
利用 1996年 2月和 1999年 11月的TM影像 ,通过对漾弓江流域的遥感影像的光谱特征分析 ,建立地物光谱模型 ,提取区域城乡聚落的时空分布信息。在此基础上 ,根据分形几何理论计算漾弓江流域城乡聚落不同时段空间形态的分形维数 ,从其变化分析流域内聚落空间形态的特征。结果表明 ,欠发达地区城乡聚落空间形态具有分形现象 ,并且城市与农村集镇的分形维数变化不一致 ,1996年丽江地震和 1998年大丽线的开通加速了丽江城和鹤庆城的发展 ,使其形态趋于复杂、不稳定性增大。  相似文献   

13.
支持向量机是一种基于统计理论的机器学习算法,在解决小样本、非线性及高维模式识别中有独特的优势。本文基于MODIS数据的高维特征,采用支持向量机算法对MODIS数据进行分类,并对其在MODIS影像分类中的方法进行了研究,指出了支持向量机分类方法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4.
陈杰  马素媛 《东北测绘》2012,(8):145-147
文章在综合研究前人相关文献基础上,以1∶5 000 000和1∶10 000 000两种比例尺道路网数据为依据,给出了全国各主要省市道路网分形维数的大小及变化趋势,通过比较分析验证了全国各主要省市道路网分形特征的客观存在,并指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利用ArcGIS软件,通过空间聚散程度的测度方法以城市中心和主干道建立各县的VCM曲线,对比分析了各县的空间分布格局。其结果表明:(1)青河、布尔津、吉木乃、富蕴具有相似的空间分布特征,哈巴河和福海的空间分布特征各自具有独特的空间分布特征。(2)青河、布尔津、吉木乃、富蕴和哈巴河,其建设用地分布相对集中,其总体特征呈沿城市中心和主干道分布,而福海县的建设用地较为分散分布。(3)城市中心和主干道的区位影响研究区建设用地分布。  相似文献   

16.
张竟竟 《测绘科学》2013,38(1):57-59,83
本文以河南省区域系统的不同地域单元为例,运用城镇体系研究的空间关联维数模型对山地丘陵区及平原地区城乡聚落体系空间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农村聚落具有与城市聚落相同的空间分布分形特征;山地丘陵城市的城乡聚落空间可达性不及平原城市;城乡聚落空间分布的乌鸦维数集中在1左右,差别不大,表明河南省作为中原地区所具有的城乡聚落空间布局的总体均衡性。基于此提出了中部农区城乡聚落空间优化、撤乡并镇、新农村社区建设应结合地域城乡聚落分布特点制定适宜的规划方案等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大湄公河次区域宏观地貌形态类型划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ArcMap数据处理和分析平台,以90m分辨率的SRTM-4 DEM为数据源,对大湄公河次区域GMS的宏观地貌形态类型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参考坡度分类标准和《1∶400万中国及其毗邻地区地貌图》地貌形态类型划分的海拔高度和地势起伏度标准,结合GMS东南亚5国和中国2省的特殊地貌形态,采用海拔高度和地势起伏度组合的阈值划分方法,生成包含7种地貌形态类型的分类图。结果显示:海拔1900m以下的地貌类型所占比例最大;GMS以山地地貌为主。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基于GIS的高烈度地震山区公路地震信息管理系统应具有的功能及技术路线,研究了如何利用GIS空间分析功能对工程规划进行辅助决策,并以通麦至105道班为例,建立了高烈度地震山区公路地震诱发地质灾害信息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19.
对于贵州山区而言,多数道路工程测区中通常是山峦起伏、荆棘丛生,致使通视、通行条件差,因此,建立满足工程施工需要和符合控制精度要求并能尽量减少工作量的测量控制网是很有研究价值的。从通视性分析和网形优化的角度提出控制网的布设方案,希望对今后的此类项目实施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李新武  郭华东  李震 《遥感学报》2009,13(2):276-281
在地形起伏较大的山区用干涉SAR生成DEM时,合适的入射角是获取高精度DEM的重要参数之一.本文基于ENVISAT/ASAR多角度干涉雷达数据,SRTM 90米分辨率的DEM以及1:5万的数字化DEM数据,从定性和定量的角度比较和分析了干涉SAR在获取山区DEM时,入射角对DEM精度的具体影响.结果表明:对于ASAR的多入射角干涉雷达数据,在不同入射角条件下由于雷达叠掩和透视收缩的影响,获取的DEM精度差别很大,入射角带来的影响相当显著,比如IS2和IS4角度得到的DEM的精度差超过了6米.因此,在山区干涉SAR地形成图时,必须对入射角的大小进行严格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